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土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种类多样性,包括功能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综述了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围绕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pH值、土壤覆盖植被类型、种植制度、施肥等方面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由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产有显著影响,因此,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此,主要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出发,分析了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是林地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大量研究表明,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变异特征,受植被类型、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海拔高度等因子的影响。本文从物种、功能、遗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综述了我国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其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发育、生态系统演替及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均至关重要。新微生物观测技术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的发展。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仅十几年间,其研究内容不断加深,研究角度不断创新,研究的多样性指标已涉及物种、功能和遗传等,综述文献业已出现。不过,通过分析得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的结果还具有一定争议,测序深度或序列数的设定等还缺乏标准,部分文章中的分布格局可再深度探讨。未来,可采集原始成土过程的土壤、碱性土壤、沼泽土及湖泊底泥等,进一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是保持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敏锐地反映土壤状况。竹林具有竹种单一、林相结构简单、经营强度大等特点,这些特性严重影响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竹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的主要工作,阐述了竹林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竹林土壤质量退化类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并提出了开展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复合修复等若干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为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主体,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 。植被类型是 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微生物特性的重要因子,研究森林植被类型对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丰富生物多样性及缓解全 球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团聚体的相互影响及交互作用,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 重 要影响 。本研究重点阐述了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研究进 展,并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总结评述了目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群落结构组成、时空变化格局以及影响因素)和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2个方面,同时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火后生态恢复是21世纪恢复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开展火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文献对火后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火强度和维持时间下土壤微生物活性、群落组成变化及影响火干扰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火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时间、多样性变化、演替规律等问题上尚存在争论,对火干扰下的土壤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也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未来研究应在综合应用现有微生物研究技术并继续改进创新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调查和田间模拟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分别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上开展火干扰下的森林土壤微生物研究,解析地下与地上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探究土壤微生物在火干扰下的变化规律和演替机制,丰富火生态学理论;确定火后土壤微生物恢复中的功能类群,分析功能类群在火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比较分析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以指导火后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子技术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土壤功能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过去研究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成为一个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现在可以同时对可培养微生物和不可培养微生物进行研究,解决了传统培养方法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贾丹  王刚  王文帆  陈迪 《森林工程》2013,(6):33-35,61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的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地表生态系统、土壤的结构、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健康等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RAPD技术分析牡丹江地区的3个林型及其3个不同林龄共9块样地的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3种林型内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微生物构成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林地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及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如今大气干湿沉降、矿区及工业生产污染以及有机肥超量施用等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正日益威胁着森林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微生物在林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对其修复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中综述林地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微生物修复机制,介绍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累积,通过代谢过程对重金属进行氧化、还原、甲基化、去甲基化等生物转化,以及通过矿化、络合作用钝化重金属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等修复机理,并提出研究展望,以为后续林地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其多样性的变化对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转换、土壤肥力、土壤碳截获和植物健康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而外界干扰与环境因素又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利用烘干法、凯氏定氮法和钼锑抗比色法等获得相应林地土壤容重、全氮、全磷、pH和有机质,通过平板培养法获取微生物区系组成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小兴安岭林区地带性植被阔叶红松林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关系,引入外界干扰与环境因子,构建出适合于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林型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模型,该模型可根据具体林型立地条件及气候因素对模型进行参数修正,可对森林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蚯蚓因其在土壤中的掘穴、取食、消化、排泄等活动可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而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作为一种大型土壤动物,它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较多关注。文章分别从蚯蚓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影响并结合近年来对于蚯蚓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实例来介绍其生态功能:①蚯蚓的活动对团聚体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土壤孔性、土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②蚯蚓在土壤中的掘穴等活动对于土壤中K、P等养分的含量和有机物质的循环有一定的影响。③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活动及其活动产生的附属物(蚓粪)对土壤酶、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对于蚯蚓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参与者.本文阐述了环境因子对林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植被、气候、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规律;概述了目前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研究,提出了今后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AM真菌物种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全球碳氮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由于它们在农林、环境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国内外关于AM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一直受到较高的关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AM物种多样性及相关生态学研究等已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从目前对AM真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概况、分布、影响因素和生态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内生真菌进行阐述,探索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理和生态功能,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促进我国在菌根学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喀斯特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植被恢复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粤北地区典型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天然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分析粤北喀斯特山区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细菌群落多样性方面,除了针叶林的均匀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他无显著差异。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具有显著差异,土壤理化参数如pH值、含水率、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的pH值接近中性,且显著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土壤,草地土壤的氮、磷、有机质含量也更高。根据原核生物分类单元功能注释功能预测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化能异养表达量最高,氮循环相关的功能中固氮功能表达量较高,且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产生了显著差异,总氮、总磷、p H值和土壤含水率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以及林-草之间的生态演替可能会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潜在功能,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人工柏木林是中国西南山区广泛分布的森林类型,其生境多数为土壤浅薄、贫瘠且存在石漠化现象。生态脆弱区由于降雨、土壤、地形等因子,常常限制植物的生长,形成了特殊的人工林生长发育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经过数十年的人工造林与林分发育,人工柏木林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引起重视。研究从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土保持、碳固持等方面,总结了人工柏木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影响因子,有助于认识生态脆弱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访花昆虫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化和行为活动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挥。文中从昆虫访花行为、访花昆虫多样性和传粉生物学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访花昆虫的研究概况,并对其主要研究热点及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开展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土壤反馈解释群落演替、生物入侵、植物适应性和选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进化过程等科学问题,并就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认为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可以利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管理陆地生态系统,减缓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生态变化方面的负面效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9.
对外来植物入侵的途径、机理和危害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外来植物入侵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主要从生态幅、繁殖特性、竞争力、遗传变异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外来植物入侵的机理。外来植物入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土壤的理化性质、气候、生物多样性、改变物种进化方向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的研究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的天然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是全球变化的敏感性区域。因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植被的互动机制、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生态的关系等将是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