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探讨了Cu、Zn、Cr、Cd四种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Cu2 + 、Zn2 + 、Cr(Ⅵ )、Cd2 + 对仔虾的 96hLC50 分别为 0 .46 2mg/L、0 .5 80mg/L、0 .114mg/L、0 .0 15mg/L ;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 :Cd2 + >Cr(Ⅵ ) >Cu2 + >Zn2 + ;Cu2 + 和Zn2 + 、Zn2 + 和Cd2 + 对罗氏沼虾仔虾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 ,Cu2 + 和Cd2 + 、Cu2 + 和Cr6+ 、Zn2 + 和Cr(Ⅵ )则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kishitanii为模式生物,通过发光抑制试验研究了5种重金属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发光细菌的急性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利用毒性单位法(TU法)表征联合毒性,并采用浓度加和模型(Concentration addtion,CA模型)与独立作用模型(Independent action,IA模型)预测二元混合体系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急性毒性。研究表明:单一毒性大小排序为硝酸铅>七水硫酸锌>氯化镉>盐酸土霉素>盐酸金霉素>盐酸强力霉素>盐酸四环素>五水硫酸铜>重铬酸钾。重金属之间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重金属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之间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研究表明,重金属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共存会对发光细菌产生不同的毒性效应,因此在评价环境复合污染时应考虑联合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Cu、Zn、Cr、Cd四种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Cu2 + 、Zn2 + 、Cr(Ⅵ )、Cd2 + 对仔虾的 96hLC50 分别为 0 .46 2mg/L、0 .5 80mg/L、0 .114mg/L、0 .0 15mg/L ;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 :Cd2 + >Cr(Ⅵ ) >Cu2 + >Zn2 + ;Cu2 + 和Zn2 + 、Zn2 + 和Cd2 + 对罗氏沼虾仔虾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 ,Cu2 + 和Cd2 + 、Cu2 + 和Cr6+ 、Zn2 + 和Cr(Ⅵ )则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Zn对大麦Cd、Cu毒性的影响及其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土壤溶液进行水培试验,研究了锌(Zn)对大麦(HordeumVulgare)镉(Cd)、铜(Cu)毒性的影响,以及Zn-Cd和ZnCu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Zn、Cd和Cu单独作用于大麦时,EC50分别为78.01、2.98、0.64μmol·L-1,Zn的毒性远远小于Cd和Cu。在Zn-Cd混合体系中,当Zn浓度低于5μmol·L-1时,随着溶液中Zn浓度的增加,EC50(Cd)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表明低浓度Zn对大麦Cd毒性具有抑制作用;利用毒性单位(TU)模型计算了Zn-Cd混合体系的TUmix值,结果显示TUmix≥1 TU,且TUmix随Z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Zn、Cd联合作用于大麦时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且这种作用和混合体系中Zn的比例有关。在Zn-Cu混合体系中,随着Zn浓度的增加,大麦相对根长(RE)明显减小,EC50(Cu)逐渐降低,表明Zn增强了大麦Cu的毒性;Zn-Cu的TUmix均小于1TU,Zn、Cu联合作用于大麦时表现为协同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两种不同性质土壤为基质,通过添加可溶性的Cd、Zn、Pb、Cu盐形成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采用USEPA的毒性浸出试验(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TCLP)对由硫化钙、过磷酸钙、氢氧化钙组成的复合修复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在添加可溶性盐后p H降低。可溶性重金属盐加入越多,p H下降越多。(2)从水溶态的平均百分比来看,Cd(12.9%)Zn(7.1%)Cu(3.4%)Pb(0.7%)。4种重金属中,除Cd的水溶态比例高于10%外,其他3种重金属的水溶态比例均低于10%。(3)试验设计的方案1为:硫化钙0.5%+过磷酸钙1%+氢氧化钙0.1%+去离子水20%。方案2为:硫化钙2%+过磷酸钙1%+氢氧化钙0.5%+去离子水20%。(4)对于Cd和Zn,方案2优于方案1。方案2对土壤重金属消减率[Cd(89.7%)、Zn(99.7%)]大于方案1的消减率[Cd(88.9%)、Zn(95.7%)]。对于Cu和Pb,方案1优于方案2。方案1消减率Cu为67.2%、Pb为53.9%。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重金属Cd、Cu、Zn和Pb对克氏原螯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值)。[结果]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随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顺序为Cd>Cu>Zn>Pb。根据毒物的分级标准,Cd和Cu对克氏原螯虾为中毒物,其SC值分别为0.037 4和0.052 8 mg/L,均高于渔业水质标准。Zn和Pb对于克氏原螯虾是低毒物质,其SC分别为0.220 9和0.753 8 mg/L,均远高于渔业水质标准。96 h联合试验表明,Cu+Pb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克氏原螯虾对这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史氏鲟鱼人工养殖中药物重金属残留问题,精确测定重金属残留的安全浓度对史氏鲟鱼的养殖就尤为重要,试验研究了Cu2+、Cd2+、Zn2+、Pb2+四种重金属离子对史氏鲟稚鱼的急性毒性。选择28日龄史氏鲟稚鱼为试验鱼,配制一定浓度梯度的硫酸铜、硫酸锌、氯化镉、硝酸铅化学纯母液,采用静水法测定Cu2+、Cd2+、Zn2+、Pb2+对史氏鲟稚鱼的24 h、48 h、72 h和96 h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LC100(绝对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研究结果得出Cu2+、Cd2+、Zn2+、Pb2+四种重金属离子对史氏鲟稚鱼安全质量浓度(SC)为:0.003 8 mg·L-1、0.091 3mg·L-1、0.028 2 mg·L-1、0.285 4 mg·L-1。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是水环境中的典型无机污染物,随着水体中抗生素检出率的增加,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复合污染及其效应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重金属和抗生素对发光菌的发光抑制作用,可以了解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毒性效应,为评估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在水环境中的潜在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便携式急性毒性检测仪,系统研究了重金属Pb和6种抗生素(四环素、氧四环素、氯四环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嘧啶)对费氏弧菌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得到了单一污染物的半数效应浓度,并对重金属Pb和抗生素所组成的二元、三元复合污染体系的联合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当Pb与抗生素共存时,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急剧上升。因此,在评价Pb与抗生素二元或多元复合污染体系的生态风险时,应考虑其联合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充气和恒温法研究Cu2+、Hg2+、Cd2+和Zn2+4种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Cu2+、Hg2+、Cd2+和Zn2+4种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24 h的半致死浓度(LC50)依次为0.283、0.30、16.2、23.65 mg/L,96 h的LC50依次为0.147、0.244、5.17、14.08 mg/L;4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Cu2+>Hg2+>Cd2+>Zn2+,Cu2+和Hg2+对麦穗鱼的毒性较强,Cd2+和Zn2+的毒性相对较弱,其安全质量浓度依次为0.001 47、0.002 44、0.051 7、0.148 mg/L;麦穗鱼对Hg2+和Cd2+耐受力超过国家规定的淡水养殖水质标准5~10倍;麦穗鱼对Cu2+比较敏感,忍受能力比国家淡水养殖标准还低。  相似文献   

10.
钝化剂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吸附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探讨了静态条件下沸石和草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和吸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重金属钝化剂沸石和草炭中加入重金属溶液(Cu2+、Mn2+、Zn2+、Pb2+、Cd2+)的浓度越大,钝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越多;不同钝化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略有不同,草炭>沸石;草炭对重金属的吸附亲和力顺序为Zn2+>Mn2+>Cu2+>Cd2+>Pb2+;沸石的为Zn2+>Cu2+>Mn2+>Cd2+>Pb2+;两种钝化剂对重金属的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均有较好的拟合性,Langmuir方程不适宜描述两种钝化剂对重金属的等温吸附过程,其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用等比例和不等比例2种方式比较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4种水稻土和1种红壤对Cu(Ⅱ)、Pb(Ⅱ)和Cd(Ⅱ)3种重金属离子的单一吸附和竞争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在不等比例下(Cu∶Pb∶Cd=10∶10∶1),无论是在单一体系还是在竞争条件下,4种水稻土对Pb(Ⅱ)的吸附量均大于其对Cu(Ⅱ)的。在等比例下(Cu∶Pb∶Cd=1∶1∶1)水稻土对3种重金属的亲和力的相对大小为:Pb>Cu>Cd。在红壤体系中,低pH(pH4.2)时土壤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亲和力的大小顺序与水稻土相同,但在较高pH时(pH5.2)其顺序为Cu>Pb>Cd。这一变化与红壤对Cu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幅度大于对Pb的有关。竞争条件下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均比单一体系中的低,在等比例竞争条件下土壤对Cu和Pb的吸附量的减小幅度比不等比例条件下更大。红壤在pH4.2时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比水稻土中的低得多,但在pH5.2时红壤对重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增幅又比水稻土中的大得多。表明土壤无机矿物在重金属吸附中起主导作用,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和CEC的大小对重金属吸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施用化肥(N、P、K)土壤中重金属(Ni、Cu、Zn、As、Pb)仅有少量残留或不残留;农家肥和化肥配施土壤中Cr、Cu、Zn、Cd、Pb出现了累积效应;单施用化肥增加了土壤中的Cr和Cd累积,随着有机肥料的施入使这两种重金属的风险加剧,特别是农家肥和化肥配施更进一步提高了重金属Cr、Cd以及Cu、Zn的风险。施肥可增加Ni、As、Pb在植株中的富集,减少Zn的吸收。单施化肥提高植物体Cd的富集,农家肥和化肥配施可减少Cr、Cu、Cd和Pb向植物体的富集。通过预测,化肥的使用短期内不会存在子粒中重金属超标的危险,农家肥和化肥混施条件下Cr、Zn、Cu超标的预防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克百威、镉和铜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费氏弧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克百威、镉(Cd)和铜(Cu)三种受试样本及其混合样本(克百威-Cd和克百威-Cu的等毒性单位比为1∶1、1∶2、2∶1,克百威-Cd-Cu的等毒性单位比为1∶1∶1、1∶1∶2、1∶2∶1、2∶1∶1)对费氏弧菌15 min和30 min的急性毒性效应,计算克百威、Cd和Cu的单一和混合样本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克百威、Cd和Cu暴露15 min的EC50值分别为101.29、13.11、47.06 mg·L~(-1),暴露30 min的EC50值分别为107.88、11.17、39.73 mg·L~(-1)。利用毒性单位(Toxicity unit,TU)法、相加指数(Additive index,AI)法和混合毒性指数(Mixtures toxicity index,MTI)法对混合样本进行了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克百威与Cu和Cd两种重金属二元和三元复合作用后主要表现为部分相加和协同作用,说明二元和三元复合毒性较单一毒性增强,且不同混合比例下,联合毒性效应具有差异。TU法与MTI法的评价结果一致,而AI法的结果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外源重金属离子在黄河沉积物中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黄河包头段上游清洁河段的沉积物为吸附剂,采用吸附竞争系数对Pb2+、Cu2+、Zn2+、Cd2+等4种外源重金属离子在黄河沉积物中的竞争吸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外源重金属离子浓度或体系的离子强度增加时,Pb2+、Cu2+的吸附竞争系数增大,Zn2+、Cd2+的吸附竞争系数减小;不同离子间的竞争吸附有显著的拮抗或协同效应,且此效应的显著程度随体系中离子总量的增加而减弱;黄河沉积物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排序为:Pb2+≥Cu2+>Zn2+≈Cd2+;温度对外源重金属离子间竞争吸附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重金属全量及其有效性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0~20 cm)不同年限土壤样品,分析了无肥对照(CK)、单施化肥(N4P2)、中量有机肥(Mz)、高量有机肥(M4)和高量有机肥+化肥(M4+N2P1)5个处理下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多年的定位施肥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d全量,虽然有所波动但总的趋势明显,其中以M4+N2P1处理对Cu和Zn增加最为明显,而Pb和Cd在M4处理增长量最大,单施N4P2处理对4种重金属元索全量影响不明显.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Cu、Zn和Cd有效态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平均提高61.28%、169.3%和123.7%,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Cd含量已超标,属污染水平.有效态Pb在N4P2处理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而各年份M4处理有效态Pb的含量要低于CK处理.20年来有效态Pb含量相对于CK平均降低了4%.土壤中4种重金属全量与其有效态含量相关性表明:Cu、Zn和Cd全量与其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量Pb与有效态Pb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效态Cu和Zn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16~23℃、盐度30、pH8.0的环境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硫酸铜(CuSO4.5H2O)、硫酸锌(ZnSO4.7H2O)、氯化镉(CdCl2)和硝酸铅[Pb(NO3)2]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幼螺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对泥东风螺幼螺24、48、72和96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CuSO4.5H2O分别为2.596、1.037、0.690和0.400 mg.L-1;ZnSO4.7H2O分别为16.384、4.738、3.225和2.721mg.L-1;CdCl2分别为17.286、7.340、3.799和2.361 mg.L-1;Pb(NO3)2分别为650.640、410.595、262.342和141.525mg.L-1。CuSO4.5H2O、ZnSO4.7H2O、CdCl2和Pb(NO3)24种重金属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40、0.272、0.236和14.153mg.L-1;Cu2+、Zn2+、Cd2+和Pb2+、4种重金属离子对泥东风螺幼螺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0、0.062、0.148和8.501mg.L-1,其毒性大小为Cu2+>Zn2+>Cd2+>Pb2+。  相似文献   

17.
4种重金属离子对内刺盘管虫担轮幼虫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d(Ⅱ)、Cu(Ⅱ)、Zn(Ⅱ)、Pd(Ⅱ)4种重金属离子对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 担轮幼虫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Cd(Ⅱ)、Cu(Ⅱ)、Zn(Ⅱ)、Pb(Ⅱ)对内刺盘管虫担轮幼虫的24 h LC50分别为1042.32、85.901、1161.45、8109.6 μg/L,48 h LC50分别为554.625、52.602、503.5、4623.81 μg/L.  相似文献   

18.
巢湖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童军华  黄祥明  陈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73-4374
对巢湖水体和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Cu、Pb、Cd、Zn、Fe、Mn、Cr)含量进行了抽样测定,并分别对水与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Cu、Pb、Cd、Zn、Fe、Mn、Cr)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水质较清洁,除Fe为Ⅴ类标准、巢湖湖心Zn属于Ⅱ类标准外,其他点重金属均达到Ⅰ类标准,但底泥中Pb、Cu、Cr、Zn污染相对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郑龙  张欢  高超 《江西农业学报》2022,34(1):186-192
以合肥市及其郊区为研究对象,以实测结果为基础,分析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进行土壤重金属来源的定量解析.结果表明:区内富集程度较高的元素为Hg、Zn、Cd、Pb、Cu等,Hg和Zn的富集区主要在主城区,Cd、Pb、Cu的扩散范围相对较大.PMF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与柠檬酸(CA)作用下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溶出效应、解吸动力学及其重金属形态变化,采用振荡离心法对比研究3种螯合剂在不同浓度、不同pH、不同时间条件下,对Cd、Cu、Pb、Zn 4种重金属的溶出率、解吸行为和变化特征,并运用动力学模型对解吸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3种螯合剂中EDTA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对4种重金属中Cd的去除率最高;3种螯合剂的浓度在1 mmol/L时,重金属的溶出率达到最高;同时发现pH越低,黄土中重金属溶出率越高,当pH=4时,3种螯合剂对重金属的溶出率均达到最高。在使用螯合剂之后,重金属溶出率增加、解吸率增长,解吸速率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前120 min为快速反应阶段。双常数方程是描述黄土中Cd、Cu、Pb、Zn解吸动力学的最佳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差。EDTA、EDDS、CA主要去除对象为重金属水溶态,在EDTA、EDDS和CA的解吸作用下,黄土中的Cd、Cu、Pb、Zn离子总量有效减少,降低了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