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对盐渍化土壤含盐量的快速准确测定,以东营市为例,对盐渍化土壤水溶性盐含量(y,g/kg)与浸提液电导率(EC,μs/cm,x)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到回归关系式为y=0.003 5x-0.107 6(r=0.995 2),二者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电导率结合质量法批量测定盐渍化土壤水溶性盐含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东营市区域内含盐量为1.0~24.1 g/kg或EC为260~6 590μs/cm的盐渍化土壤,采用电导率结合质量法测定结果与质量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符合《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LY/T 1251—1999)“全盐量(质量法)与离子总量之间的允许偏差”规定。提出的电导率结合质量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盐渍化土壤水溶性盐含量的批量快速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天津滨海盐渍区(以Na+-Cl-为主类型)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之间的换算关系。[方法]采用烘干残渣法测定土壤含盐量,并与电导率公式求算的土壤含盐量进行比较,以验证建立的关系式是否有效。[结果]测定土壤浸提液电导率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在一定盐度范围内,电导率与含盐量呈直线相关关系。经测定分析,天津滨海盐渍区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回归关系式为:y(%)=0.0033EC5∶1-0.6736,r=0.9917,达到极显著水平;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式求算与烘干残渣法的平均误差为3.88%,满足生产实践的精度要求。通过对滨海盐渍区(Na+-Cl-类型)其他经验公式的对比分析,发现该关系式对整个环渤海盐渍区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结论]当土壤含盐量超过1.6%或2.0%时,建议仍以烘干残渣法测定为好。  相似文献   

3.
唐山市丰南沿海地区土壤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丽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32-10632,10642
[目的]为了研究唐山市丰南沿海地区土壤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八大离子测定法和电导率法,分别对土壤样品进行测试.[结果]土壤浸提液的电导率与土壤全盐量之间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y=0.310x-0.172,R2=0.997.唐山丰南沿海地区土壤含盐量主要集中在1.5%~3.0%之间.[结论]该研究为唐山丰南沿海地区土壤电导率换算成土壤含盐量提供了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舟山市4个县区采集38份土壤样品,采用电导率法和质量法分别测定土壤电导率(EC1∶5)和含盐量,同时测定土壤中Ca2+、Mg2+、K+、Na+等4种盐分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Ca2+与土壤含盐量、EC1∶5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Mg2+、K+、Na+与土壤含盐量、EC1∶5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含盐量(x)与EC1∶5(y)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两者的回归方程为:y=0006 7x+0004,(R2=0987 4**),利用该方程计算得到的土壤含盐量数值与实测值较接近,平均相对误差为496%,说明此回归方程可以用于该区域土壤电导率与含盐量之间的换算。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地区土壤电导率的测定及其与含盐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天津滨海盐渍土的特点,采集了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样品160个,测定了不同土水比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水溶性盐含量,系统研究了质量法测定的土壤含盐量与不同土水比浸提液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水比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土壤全盐量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并得出了天津滨海新区土壤含盐量在0.044%~3.644%范围内土水比1:5、1:1及饱和土浆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6.
土壤电导率的快速测量(EM38)与数据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敏  李红  周连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01-14004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土壤环境监测分析至关重要,在土壤分析中含盐量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指标。而土壤电导率是以数字形式表示土壤溶液的导电能力,反映了土壤的水盐状况。利用大地电导率仪在野外原位测定土壤电磁感应电导率,是一种快速简便测定土壤含盐量的新方法。介绍了EM38大地电导仪的原理及使用,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EM38大地电导仪测得土壤电导率数据的研究应用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在未来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大棚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集具有次生盐渍化特征的大棚土壤,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和盐分化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浸提液总盐含量(SSC)、Cl-和Ca2 是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主要因素,NO-3、K和Na 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直接效应并不明显,而主要通过其它各化学性质要素的影响产生间接效应,使其与土壤浸提液电导率间仍有较大的相关系数;土壤浸提液离子强度与其电导率亦显著相关,并可表示为I=0.017 6EC.  相似文献   

8.
激光衍射法测定中国典型土壤颗粒分布的模型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快速测定中国典型土壤粒径分布的方法,提高土壤颗粒粒径分布测定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激光衍射法和传统吸管法(简称吸管法)对比研究中国15个省20种不同类型土壤的颗粒分布。【结果】激光法和吸管法测定的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其中,激光法测定的黏粒和砂粒含量比吸管法测定的值平均低73.4 g•kg-1和59.6 g•kg-1,而粉粒含量平均较吸管法高131.2 g•kg-1。通过建立土壤粒径的累积分布曲线函数,建立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转换模型。激光法测出的土壤颗粒粒径累积分布曲线函数为:y=1 000x/(b+x)(x代表粒径大小,y代表小于该粒径的颗粒所占的质量)。吸管法测得的相应粒径累积曲线函数为y=1 000x/(1.32b-1.01+x)。根据该函数得到的土壤颗粒粒径质量百分含量查质地分类三角图,即可判断土壤的质地类型。【结论】激光粒度仪检测结果通过转换模型修正,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机械组成及土壤质地情况,可以快速准确地用于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野外快速测定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方法,采集土壤光谱信号,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建立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的定标模型。结果表明,采用PLS方法建模时,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定标模型的精度较高。为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标准归一化、基线校正、卷积平滑和小波变换5种方法对光谱信号进行预处理,当用小波变换法对光谱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并与PLS方法结合时,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土壤全氮样品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38 5,均方根误差为0.153 1,对应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54 9,均方根误差为0.184 2,校正集和验证集土壤全氮含量预测值(y)与实测值(x)之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0.685 8x+0.198 0和y=0.621 4x+0.237 9;土壤碱解氮样品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866 5,均方根误差为0.007 7,对应验证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96 1,均方根误差为0.009 4,校正集和验证集土壤碱解氮含量预测值(y)与实测值(x)之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y=0.749 8x+0.019 4和y=0.700 7x+0.023 3。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进行定量预测是可行的,且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光谱冗余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再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采集我国北方5个典型污灌区0~20 cm土壤,添加250 mg·kg~(-1)的Pb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污罐区土壤中两种不同敏感性小麦对Pb吸收、转化特征,同时利用离子色谱仪及WHAM 6.0化学模型对污灌区土壤溶液性质及自由Pb~(2+)进行测定,探究污灌区土壤中小麦对Pb吸收的主控因子及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污灌区土壤中两种小麦对Pb的富集系数(BCF)及Pb的根-茎叶转运系数(TF)均有显著(P0.05)差异,Pb敏感性品种轮选987根与茎叶的富集系数均明显高于耐Pb品种白麦126。山东棕壤中小麦对Pb的富集系数最大,而天津潮土的最小,最大相差255.9%;Pb污染土壤中小麦对Pb的富集系数及根-茎叶转运系数(TF)均大于相应的对照处理土壤。小麦根、茎叶中Pb含量与土壤溶液中自由Pb~(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线性拟合方程分别为:y=0.772x+54.805(R~2=0.904),y=0.087x+12.980(R~2=0.897);基于土壤主控因子的小麦Pb吸收模型表明,不同污罐区土壤小麦中Pb和土壤溶液自由Pb~(2+)含量与土壤pH、OC含量呈负相关,而与土壤溶液Cl~-、Na~+离子含量呈正相关。除了受土壤主要因子影响外,土壤中Cl~-、Na~+含量升高将增加污灌土壤中Pb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氮、磷、钾肥交互作用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与离子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磷钾肥配施,土壤含盐量与钾肥的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不显著;②土壤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同磷肥和钾肥用量时,设施土壤电导率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呈升高的趋势,而不同磷肥用量对设施和露地土壤的电导率影响不显著;③施用氮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K+、Na+、Ca2+、Mg2+、NO3-的含量;施用钾肥可增加土壤溶液中K+、Ca2+、Mg2+含量,磷肥对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紫色页岩发育的土壤(pH 5.2)施用Ca(OH)_2,探讨施用量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Ca(OH)_2对酸化土壤的玉米生产有积极效果。当Ca(OH)_2施用量为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时,玉米产量分别为7 134.9、7 296.9、7 533.9、7 371.9、7 273.8 kg/hm~2,两者呈二次曲线(y=-0.000 1x~2+0.397 2x+7 120.4),方程达显著水平(R2=0.852 9,P0.05);经计算,当Ca(OH)_2施用量为1 986kg/hm~2时,产量可达到最高值(8 303.66 kg/hm~2)。施用Ca(OH)_2能够提高酸化土壤的pH,施用量与土壤pH呈线性关系(y=0.009 7x+5.962 0),方程达极显著水平(R2=0.953 4,P0.01),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土壤呈中性。施用Ca(OH)_2对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一定影响,Ca(OH)_2施用量与碱解氮含量呈三次曲线(y=-8×10~(-9)x~3+3×10~(-5)x~2-0.025x+111.87),方程达显著水平(R~2=0.914 4,P0.05);Ca(OH)_2施用量与速效钾含量呈二次曲线(y=6×10~(-6)x~2-0.023 1x+73.257),方程达极显著水平(R~2=0.976 1,P0.01);Ca(OH)_2施用量与有机质含量呈二次曲线(y=-4×10~(-7)x~2+0.000 2x+29.471),方程达显著水平(R~2=0.918 1,P0.05)。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省种植的强筋、中筋、弱筋小麦为样品,将超声波辅助浸提小麦粉溶液的电导率值与国标法测定的灰分值对照,建立了快速测定小麦中粗灰分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强筋小麦灰分和电导率的拟合方程为κ=10-4×1 600x+592.19,r为0.990 0,测定相对误差-4.9%~5.3%。中筋小麦的拟合方程为κ=-1411.5×0.18x+700.02,r为0.877 6。弱筋小麦拟合方程为lglgκ=0.089lglgx+0.505 3,r为0.969 1,测定相对误差为-1.5%~2.8%。强、中、弱筋全部小麦样品灰分含量和电导率的拟合方程为κ=502.920 463x0.400 236,r为0.875 2。将测定样品的电导率值代入拟合方程,可以快速计算出小麦灰分的相对含量,经F检验和t检验,该法和国标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单,利于普及推广的显著优点,为现场快速测定小麦灰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回归分析法在无土栽培营养液浓度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土栽培中通常以测定电导率(EC)值来反映营养液中盐分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含盐量与电导率呈密切的正相关。应用一元回归分析法确定某种植物在无土栽培时所需营养液含盐量与电导率间线性关系,建立直线回归方程:y=5.88x 0.28,可为该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液浓度配制、营养元素补给提供准确、快速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东北地区几种主要土壤磁化率及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耕地棕壤及耕地滨海盐土的土壤磁化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间有显著的直线函数关系。沈阳、海城地区耕地棕壤磁化率与有机质相关方程为:y=-0.31+0.027x;锦西地区棕壤其相关方程为 y=-0.2+0.0105x;滨海盐土相关方程为 y=-0.27+0.072x。三个地区土壤有机质与士壤磁化率相关系数(r 值)是极其显著(r 值为0.88、0.93及0.73)的。这里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能否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耕作土壤,求出相应的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磁化率间相关方程,以便通过测定土壤磁化率来定量的求出有机质的含量。土壤磁学正在发展。土壤磁化率与有机质、土壤肥力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许多理论问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便携式XRF分析仪具有轻便、快速和可测对象较多与测量元素较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矿石、土壤等方面快速检测,但土壤的现场快速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以安宁河谷平原土壤中Pb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便携式XRF仪现场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对比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基于安宁河谷平原表层土壤快速测定结果的线性函数为y=1.170 9x-17.326 0(R~2=0.992 9,x为现场检测结果),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域表层土壤中Pb快速检测结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采用吸管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结果差异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吸管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定20个红壤和19个黑土样品的机械组成,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吸管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得红壤黏粒含量分别是16.1%和3.3%,粉粒含量分别是47.7%和60.8%,砂粒含量分别是36.2%和35.9%;采用吸管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得黑土黏粒含量分别是23.9%和3.8%,粉粒含量分别是19.9%和34.7%,砂粒含量分别是56.2%和61.5%。同时,得到2种方法测得各个粒级之间的线性转换关系式,黏粒:y红=0.222 1x(R2=0.909 1),y黑=0.163 8x(R2=0.897 0);粉粒:y红=1.275 9x(R2=0.947 7),y黑=1.768 6x(R2=0.911 1);砂粒:y红=1.002 2x(R2=0.984 5),y黑=1.097 1x(R2=0.968 4)。式中,x是吸管法测定的相应各粒级的质量百分比,y是激光粒度仪法测定的相应各粒级的体积百分比。[结论]无论是红壤还是黑土,采用激光粒度仪法测得的黏粒含量明显低于吸管法,而粉粒含量高于吸管法,2种方法测得的砂粒含量比较接近。2种方法测得的黏粒、粉粒和砂粒各个粒级含量均呈0.01水平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土壤类型不同,得到的转换关系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可能需要分别建立2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转换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大田条件下土壤养分及环境因子与姜瘟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定其对生姜发病的影响。【方法】2012-2013年在犍为县开展姜瘟病田间防治试验,采用蜂窝式栽培技术,后期设置了塑料大棚和对照2个处理,重复6次,于姜瘟病发病期进行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发病率动态监测,并测定发病高峰期生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年的试验中,生姜发病率与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较高(T1处理)时,土壤温度是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最优回归模型为发病率=-2 108.12+3.99×wc+71.95×t+1.16×AP-0.31×AN(R2=0.881,P=0.001);土壤含水量较低(T2处理)时,土壤含水量成为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最优回归模型为发病率=160.05+7.12×wc-1.70×t+1.08×AP-0.30×AN(R2=0.634,P=0.03)。【结论】影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犍为县生姜发病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为24%。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天津滨海盐渍土壤上,野外现场采用饱和土浆法快速测定的土壤电导率与质量法测定的土壤含盐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60个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样品的分析表明:野外饱和土浆法与土壤全盐量之间呈现分段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并得出了天津滨海新区土壤含盐量在0.04%~3.64%范围内野外饱和土浆法与质量法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方程。经比较验证,野外饱和土浆法推算出的土壤含盐量与质量法实测的土壤含盐量有很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0.
李月茹  孙亮  许煊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59-10360
[目的]建立异菌脲在人参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人参和土壤样品分别用丙酮-石油醚和乙腈-水的混合溶剂提取、SPE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参和土壤中的异菌脲残留量。[结果]在0.04~5.00 mg/kg浓度范围内,异菌脲浓度(x)与峰面积(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2.495x-0.674,r=0.999 7,线性关系良好。异菌脲在土壤和人参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6.60%~100.80%和92.90%~105.70%,变异系数分别为1.54%~2.78%和7.20%~9.50%。异菌脲在土壤和人参中的最小检出量均为3.0×10-10g,实际土壤、人参添加异菌脲的定量限分别为0.04和0.09 mg/kg。[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