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验散叶插签装烟和烟夹装烟烘烤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在卢氏县杜关荆彰镇鑫叶专业烟叶合作社烘烤工厂进行了散叶、烟夹和编竿3种不同装烟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散叶处理在烤后烟叶质量方面较优于挂竿和烟夹,但优势总体不明显,烟夹处理的烤后烟叶质量和挂竿相当;装烟量和干烟量以散叶烘烤的最多,烟夹烘烤的次之,挂竿烘烤的最小;挂竿烘烤的耗能最多,烟夹烘烤次之,散叶烘烤耗能最小;另外,烟夹烘烤最省工,挂竿烘烤最费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格盘套装针插式烟框散叶烘烤设备的烘烤工艺,以散叶插签装烟方式为对照,进行了下、中和上部烟叶的烘烤试验.试验表明,在装烟质量6 600~7 200 kg条件下,格盘套装针插式烟框和散叶插签烘烤2种装烟方式烘烤出来的烟叶外观质量基本相同;烟框的烘烤时间长于散叶插签烘烤8~16 h,后期的湿度值高于散叶插签烘烤;使用烟框烘烤时,烤房内的前后部温度差值大于散叶插签烘烤.通过本试验得出了使用格盘套装针插式烟框烘烤烟叶时,在90 h之前湿度控制在36.5℃以下,而后期可以缓慢上升温度到41℃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切合江西省多雨生态条件下的散叶烘烤技术体系,通过对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进行改造并用于开展散叶插签装烟对比研究,结合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合理控制装烟密度和烘烤操作,散叶插签装烟烘烤方式能够顺利出烤,中上部叶烤后质量有所改善,烤房容量明显提高,能够节省劳动力数量,但人工成本相对偏高。本研究下部叶装烟3层可提高烤房容量、节省烘烤成本、控制烘烤过程,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形成有利。烘烤工艺研究中38℃时稳温时间适度,适当延长40~42℃稳温时间,更有利于协调烟叶的变黄和失水以及内在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红花大金元的烘烤质量,降低烘烤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采用普通挂竿、烟夹、散叶插签、烟筐4种不同的装烟方式对烤烟不同部位的烟叶进行烘烤,统计分析不同装烟方式下的用工能耗成本和烤后烟叶质量。结果表明:与普通挂竿方式相比,其他3种装烟方式均有一定的省工效果,烟夹、烟筐、散叶插签方式分别比普通挂竿方式省工1.22、1.08和0.79个,省工幅度分别为26.9%、23.8%和17.4%;烟夹、烟筐、散叶插签方式的平均装烟量分别为普通挂竿方式的2.07、1.89和1.65倍,其获得的干烟量分别为普通挂竿方式的1.95、1.81和1.64倍;烘烤耗能成本表现为散叶插签烟夹烟筐普通挂竿;散叶插签和烟筐方式的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均低于普通挂竿方式的,烟夹方式的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分别比普通挂竿方式的高0.99个百分点和0.11元/kg;普通挂竿与烟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烤后烟叶的总氮与烟碱含量,且烟夹烘烤的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更符合优质烤烟的标准,且各处理烤烟的钾、氯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可知,烟夹烘烤的效果较好,不仅省工降本,而且能够保障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密集烤房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传统挂杆、散叶堆放、散叶打捆插签、散叶插签、散叶网筐、散叶网格6种装烟方式进行烟叶烘烤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试验表明,挂杆和散叶堆积干烟装烟设备成本低,散叶网筐装烟成本最高。散叶直接堆积烘烤干烟用工成本最低,散叶打捆插签用工成本最高。散叶网格烘烤干烟能耗成本最低,散叶堆积烘烤最高。从烤后经济性状上看,散叶插签烘烤最低,散叶网筐烘烤最高,其次为网格、散叶打捆插签烘烤。[结论]散叶打捆插签和散叶网格烘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散叶插签装烟密集烘烤对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常规密集烘烤装烟量不足影响烟叶质量的问题,对密集烤房散叶插签装烟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散叶插签装烟技术其装鲜烟密度可达70 kg/m2,比传统挂竿装烟量增加36.7%.与挂竿烘烤相比,能明显降低烘烤环节耗煤、耗电、装卸烟用工和烘烤用工成本,其降幅可达57.1%,达到了省工降本的目的,同时烤后烟叶的内在品质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更适于现代烟草农业烘烤发展需要的装烟方式方法,以密集烤房传统绑竿装烟方式为对照,对烟夹夹持(窄夹、宽夹)和散叶堆积(散叶框栏、散叶插签、散叶堆烟)装烟方式的配套设备成本、烤后烟叶质量和采烤用工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散叶堆积装烟方式中的散叶插签、散叶堆烟法设备成本较传统绑竿法低,且烟叶均价提高0.48~0....  相似文献   

8.
多雨烟区倚靠式散叶装烟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江西省多雨生态条件下的散叶烘烤技术,通过对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进行改造,在原插签散叶装烤采用竹片分风板和单根固定方杆的基础上,优化改进制作金属网状分风板和H形可折叠方杆,进行倚靠式散叶堆积装烟,并进行烘烤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倚靠式散叶堆积装烟时向隔墙方向倾斜约15°散堆烟叶,合理控制装烟密度,干烟下烤量可提高50.99%~62.88%,降低装烟下烤人工成本43.15%~46.84%;除下部叶外,散叶烘烤中部和上部烟叶相比挂竿均价提高0.18~4.92元·kg-1,感官质量提高0.2~3.9分;降低变黄期中温层烟叶变黄程度10%~20%,降低干筋期最高干筋温度2~3 ℃,可实现烟叶有序向隔墙方向倒伏,烟叶能顺利出烤,烤后烟叶皱缩明显,结构、油分、色度等外观质量明显改善,减轻低温区烟叶烤薄现象和上层烟叶枯焦气,有效改善散叶烘烤中存在的主脉及两侧颜色较深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装烟方式对下部叶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散叶插扦、散叶打捆、散叶筐篮、常规挂杆4种装烟方式,研究各装烟方式对下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挂杆烘烤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中等烟比例、烟叶均价均好于散叶插扦、散叶打捆、散叶筐篮装烟方式。在下部叶烘烤时采用常规挂杆烘烤,中上部叶烘烤时再使用散叶插扦、散叶打捆、散叶筐篮等装烟方式进行散叶烘烤。[结论]研究可为提高下部烟叶烘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有效解决常规密集烤房装烟量不足、用工多、耗能大等突出问题.[方法]将常规密集烤房挂竿装烟改成烟筐散叶插签装烟进行烘烤对比.[结果]研究表明,筐式散叶插签装烟密集烘烤装烟量是常规密集烘烤的1.5倍.与常规密集烘烤相比,烤后烟叶上等烟增加6.02%,均价增加0.18 元/kg,能耗成本降低0.17元/kg,用工量减少6.45个,产投比增加71%.[结论]筐式散叶插签装烟密集烘烤在减少烘烤用工、增加烟农收入、提高烤房利用率等方面优势突出,能弥补烘烤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常规密集烘烤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气流下降式散叶插签烘烤与常规烘烤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飞 《农学学报》2013,3(3):75-78
为了解决烤烟生产在烘烤阶段用工量大及现有密集型烤房空间利用不足的问题,以大型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为试验材料,采用散叶插签烘烤的方法对气流下降式散叶插签烘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流下降式散叶插签烘烤比挂杆烘烤装烟量提升71%,每千克干烟可节约成本1.02元,中、上等烟比例气流下降式散叶插签烘烤比挂杆烘烤高0.36%。气流下降式散叶插签烘烤后的烟叶总糖、还原糖分别比挂杆烘烤提高了2.8%和2.0%,总植物比挂杆烘烤减少了0.3%,化学成分更为协调,而气流下降式散叶插签烘烤与挂杆烘烤烟叶感官评价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密集烘烤优化工艺对烤烟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英  彭晓忠  任建华  王玉科  邹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31-18732,18735
[目的]研究优化后的烘烤工艺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对常规密集烘烤工艺进行优化,探讨其对烤后烟叶质量及耗能成本的影响。[结果]采用优化后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其上等烟率和橘黄烟率明显提高,而微带青烟率、青黄烟率和烟叶淀粉含量明显下降,烟碱含量也有所下降,烟叶糖碱比趋于协调;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表现为刺激性较小、劲头较足、余味较舒适;其烘烤耗煤和耗电成本高于常规烘烤工艺,但其烤后烟叶均价明显提高,扣除耗能成本后的经济效益比常规烧烤工艺平均增加12.09%。[结论]优化后的工艺明显提高了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程,把烟农烘烤烟叶从解竿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烟农种烟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本文对采用上升式密集烤房双方杆散叶插签烘烤的装烟用工量、装烟容量、烘烤用煤、用电量和烘烤质量(上中等烟比例、均价)与密集烤房常规挂竿烘烤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散叶双方杆插签比常规挂杆装烟密度增加17.1 kg/m2,单叶重增加0.9 g,鲜干比降低0.06;1 kg干烟叶比常规挂杆节约用工成本0.42元、能耗成本0.25元;1 kg干烟综合效益增加收入1.38元;双方杆散叶插签比单方杆散叶插签烘烤的烟叶弯曲度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烤烟散叶插签烘烤过程中叶温的变化情况,完善散叶烘烤工艺,以推动散叶密集烘烤的落实与推广。【方法】运用叶温测定仪与温湿度自控仪,测定烟叶在散叶插签烘烤过程中的叶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探讨烘烤过程中叶温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散叶插签烘烤过程中叶温的变化分为4个阶段:预热阶段、叶温平稳阶段、缓慢升温阶段、快速升温阶段。在叶温变化的不同阶段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预热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干球温度;叶温平稳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干球温度为主,以湿球温度与相对湿度为辅;缓慢升温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湿度;快速升温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结论】散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叶温的变化代表了叶片的真实烘烤状态,对研究散叶烘烤过程中烟叶物质转化和烟叶质量形成有一定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散叶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散叶装烟方式对烤烟烘烤效果的影响,明确了密集烤房适宜装烟方式。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对比分析了散叶插签(叶尖朝上、叶尖朝下)、靠背散叶装烟(叶尖朝上、叶尖朝下)与传统挂竿装烟对烘烤环境、烤后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挂竿烘烤相比,散叶装烟方式使烘烤环境更加均匀,增加了装烟量,减小了烟叶鲜干比,烘烤成本降低;靠背散叶装烟上中等烟率最高,但增加了活筋烟率;靠背散叶装烟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且外观质量表现最优。因此,散叶装烟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烟叶烘烤效果,密集烤房以靠背叶尖朝上装烟方式最适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格盘套装针插式烟框散叶烘烤设备对烟叶品质的影响,以散叶插签装烟方式为对照,进行了下、中和上部烟叶烘烤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框宽为500 mm的格盘套装针插式烟框设备,每座密集烤房的装烟容量在7 000 kg左右,高于散叶插签烘烤;烤房平均每h耗煤量和每kg干烟用煤量低于散叶插签烘烤,在烘烤过程中需要较大的通风量;烟框设备烘烤出的烟叶颜色和散叶插签相同,但是烟框烟叶的外形叶片平展、主脉挺直,与对照烟叶叶片弯曲形成鲜明对比;烟框烘烤的烟叶具有高的两糖比和糖碱比,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但是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含量低于散叶插签烘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广元市烟区含水量较大和较小的特殊烟叶烘烤烘烤技术,【方法】采取云烟87上、中、下部位的特殊烟叶进行常规密集烘烤和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烘烤,对烤后的烟叶进行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含水大的下部叶和中部叶,采用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的烤后烟叶品质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含水量大的上部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均以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烘烤的烟叶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则表现相反;含水少的下部烟叶,采用密集烘烤优化工艺的烤后烟叶品质好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结论】含水量大的下部叶及中上部叶、含水量少得下部叶都更加适宜于密集烘烤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8.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烘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寻适合广东烟叶烘烤生产的装烟方式,对梳式烟夹、散叶插签堆放及常规竹竿等3 种装烟方式进 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竹竿相比,梳式烟夹和散叶插签堆放设备投入成本较高,但这两种装烟方式的装烟量 和装烟密度比常规竹竿大幅增加,装烟和卸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用工成本显著降低;在烘烤过程的能耗方面,梳式 烟夹和散叶插签堆放较常规竹竿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一步节省烘烤成本;从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来看,梳式烟夹的 表现最好,常规竹竿和散叶插签堆放次之,因此认为梳式烟夹可进一步试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密集烤房散叶装烟方式对烘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散叶装烟方式对烤烟烘烤效果的影响,明确了密集烤房适宜装烟方式。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对比分析了散叶插签(叶尖朝上、叶尖朝下)、靠背散叶装烟(叶尖朝上、叶尖朝下)与传统挂竿装烟对烘烤环境、烤后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挂竿烘烤相比,散叶装烟方式使烘烤环境更加均匀,增加了装烟量,减小了烟叶鲜干比,烘烤成本降低;靠背散叶装烟上中等烟率最高,但增加了活筋烟率;靠背散叶装烟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且外观质量表现最优。因此,散叶装烟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烟叶烘烤效果,密集烤房以靠背叶尖朝上装烟方式最适宜。  相似文献   

20.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开展传统挂竿(对照)、散叶插扦、散叶网筐、框架式散叶双插扦4种装烟方式烘烤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散叶插扦、散叶网筐、框架式散叶双插扦烘烤较传统挂竿烘烤装烟密度有所增加,单叶重有所增加;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来看,传统挂竿最好,框架式散叶双插扦次之,散叶网筐最差.从烤后经济性状来看,散叶插扦烘烤次于对照,散叶网筐和框架式散叶双插扦烘烤好于对照,散叶网筐又好于框架式散叶双插扦.框架式散叶双插扦烘烤装烟不需要烟竿编烟,省工、省力,烟叶装炕后叶柄朝上,叶尖朝下,自然悬挂在挂烟梁上,接近于传统挂竿烘烤.综合考虑,框架式散叶双插扦烘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