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国内外西瓜和甜瓜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除了严格的检疫措施之外,尚无十分有效的控制措施。随着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的发现和研究进展,利用“信号干扰技术”控制植物细菌病害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成功应用。本文利用生物测定技术首次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检测到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并将能够降解细菌信号分子的aiiA基因转化到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NJF10菌株中,室内接种试验表明该转化菌株的致病性明显的减弱,证明其对果斑病菌的致病性具有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利用信号干扰技术控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植物病原细菌,能够侵染梨、苹果和其他蔷薇科植物引起火疫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luxR家族调控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是细菌群体感应机制中研究较多的一类重要的转录调节基因。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梨火疫病菌中扩增出一个luxR同源基因,命名为EaluxR,应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突变株(EaΔluxR),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EaΔluxR与野生型菌株相比产生的多烯大环内酯类代谢产物在抗氧化压力和生长情况方面有明显差异,对梨幼苗及幼果的致病能力下降;但是EaΔluxR仍能引起烟草过敏性反应,并且在抗生素耐受水平和生物膜的生成方面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梨火疫病菌对病菌的生长、次级代谢产物、抗氧化压力以及致病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为深入认识梨火疫的群体感应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BFB)是近年来发生在西瓜、甜瓜等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上的重要细菌病害,由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引起.本研究以xjL12菌株为背景构建了转座子(Tn5)插入文库.通过注射接种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saccharinus)子叶和烟草叶片进行突变体的筛选,得到l株致病性完全丧失并失去激发烟草(Nicotiana tabacum)过敏反应的突变体△xj48.对△xj48中转座子插入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表明,其突变基因为西瓜噬酸菌Ⅲ型分泌系统(T3SS)中的保守基因hpaP.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hpaP基因的突变体,发现hpaP突变后影响了xjL12菌株的游动性、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及hrcV基因的表达.hpaP基因的互补菌株部分恢复其致病力.本研究证实了果斑病菌中的hpaP基因与该细菌的致病力相关,在侵染瓜类作物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种传细菌是瓜类作物及健康种子生产中关注的重要对象。针对细菌性白枯病菌(Pseudomonas viridiflava)、细菌性角斑病菌(P.syringae pv.lachrymans)、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yringae pv.syringae)、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细菌性叶斑病菌(Xanthomonas cucurbitae)、甜瓜黄单胞菌(X.melonis)6种重要瓜类种传细菌,利用多重PCR扩增及后续可视芯片检测技术,建立了可视基因芯片筛查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细菌纯培养液为模板,6种目标菌检测灵敏度平均可达N×103~N×104CFU/mL,并能从人工模拟带菌的西瓜(Citrullus vulgaris)、甜瓜(Euphorbia meloformis)、黄瓜(Cucumis sativus)的种子样品及自然感染瓜类果斑病菌的西瓜种子中检测到目标细菌。该研究为瓜类种传细菌的快速初筛及健康种子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SdiA属于与群体效应相关的luxR家族基因,目前已证实存在于Escherichia coli和Salmonella typhimurium基因组中。本研究从梨火疫病菌中克隆到了一个sdiA的同源基因,命名为EAsdiA,该基因与Es. coli和S. typhimurium的sdiA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45.42%和43.33%的同源性,与其他细菌的luxR同源基因的同源性更低。根据梨火疫病菌EAsdiA和其它病原细菌的luxR基因的序列比对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F-EAluxR和R-EAluxR,该引物能够特异地检测梨火疫病菌,检测灵敏度为 10个菌体,在含有梨组织浸出液的情况下可检测到102个菌体。本研究是首次从梨火疫病菌中克隆SdiA基因并应用于该病菌分子检测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基因sdiA属于与群体效应相关的LuxR家族,目前已证实存在于Escherichia coli和Salmonella typhimurium基因组中。本研究从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中克隆到了一个sdiA的同源基因,命名为EAsdiA(GenBank登录号:AY864839),该基因与E.coli和S.typhimurium的sdiA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45.42%和43.33%的同源性,与其它细菌的luxR同源基因的同源性更低。根据梨火疫病菌EAsdiA和其它病原细菌的luxR基因的序列比对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F-EAluxR和R-EAluxR,能够特异地检测梨火疫病菌,检测灵敏度为10个菌体,在含有梨组织浸出液中可检测到102个菌体。本研究首次从梨火疫病菌中克隆sdiA基因并作为新靶标应用于该病菌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7.
甜瓜(Cucumis melo)作物上会存在甜瓜细菌性叶枯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s)和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两种细菌病害,二者混合发生,症状极其相似,不易区分.为了快速、准确地在田间检测区分出两种病害,本研究利用甜瓜细菌性叶枯病菌单克隆抗体制备了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地现场检测甜瓜细菌性叶枯病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方法(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ICA).在定性检测中,本方法对甜瓜细菌性叶枯病菌的定性检测限为2.5×103cfu/mL,与细菌性果斑病菌不存在交叉反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在半定量检测中,甜瓜细菌性叶枯病菌在2.5× 103~1×105 cfu/mL浓度范围内,T线和C线读数的比值与甜瓜细菌性叶枯病菌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0.392 2x-1.263 8,相关系数R2达到0.988 1.因此,本研究制备的快速、简便、经济的高特异性甜瓜细菌性叶枯病菌ICA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在田间实时原地快速检测甜瓜细菌性叶枯病菌,同时还能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进行有效区分,为甜瓜等瓜类种植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由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为害西瓜、甜瓜的叶片和果实,造成大量减产.迄今,对该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鉴定、病原菌检测技术、病害防治方法、品种抗病性鉴定等方面,而对病原菌的致病机理仍然知之甚少.本实验以西瓜噬酸菌xjl12菌株为背景构建转座子(mini-Tn5)插入的突变体文库,以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saccharinus)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哈密瓜种子浸种处理和子叶注射接种的方法筛选突变体,而后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插入突变体,并对所得的突变株及野生型、互补等各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游动性等相关表型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文库筛选得到的1株致病力明显下降的突变体,亚克隆鉴定可知该突变体△xj-25的Mini-Tn5插入位点为吡哆醛磷酸生物合成蛋白基因(pdxJ基因),其功能主要与吡哆醛磷酸(俗称VB6)生物合成蛋白相关.突变菌株△Pdx.J致病性显著下降,生长能力、游动性明显降低,无法正常形成鞭毛和产生生物膜.通过外源添加VB6可恢复其致病性和生长能力等主要表型.本研究证明VB6生物合成在致病性、生长能力以及鞭毛的合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降低病原菌侵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赖欣  戴俊  郑会明  钟增涛  朱军 《土壤学报》2008,45(4):705-709
在许多种类的细菌中均发现了luxR/luxI类型的群体感应调控系统,其中luxR是调节基因,对luxI合成自体诱导物(AI,autoinducer)起着正调控作用。通过建库筛选后,测序比对发现天山根瘤菌中存在mrtR/mrtI系统。通过基因敲除和转录水平基因表达对mrtR进行研究,发现mrtR严格调控着mrtI的表达,同时mrtR的表达也受到AI影响,这表明mrtR表达的调控是一种自调控,同时根毛吸附实验显示该基因对根瘤菌与宿主间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袁全  杨梦华  郑会明  钟增涛  朱军 《土壤》2009,41(3):459-463
细菌在高细胞密度下通过产生一类化学信号分子(autoinducer,自体诱导物)感知细胞群体密度变化,从而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以中慢生型华癸根瘤菌 Mesorhizobium huakuii AS9 为出发菌株,利用转座子随机突变的方法获得了自体诱导物缺失突变株 YQ1,并克隆得到了其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命名为 mrhI;构建PmrhI-lacZ 转录融合表达质粒 pYQ1,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得到在华癸根瘤菌中 mrhI-lacZ 融合表达而且 mrhI 基因突变菌株YQ3.突变株 YQ3 的培养液上清不含有自体诱导物分子,通过 lacZ 报告基因的表达发现 mrhI 的表达受自体诱导物的调控,说明 mrhI 基因是 M. huakuii AS9 的群体感应体系中的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