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龙华  骆永明  章海波  裴永新 《土壤》2001,33(4):193-196
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EDTA对不同质地土壤中Cu,Zn,Cd,Pb淋溶作的影响及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对EDTA淋溶重金属元素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金属的淋失主要发生在淋溶初期,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铜在草甸黑土中的淋溶规律及其对不同因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模拟研究在扣除地表径流影响的条件下,铜在草甸黑土中的淋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淋溶液用量增加,铜的淋出量增大;土壤溶液和腐殖酸溶液作为淋溶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铜的淋溶,而EDTA会显著促进铜的淋溶;CaCl2、MgSO4、KCl和NaCl 4种无机盐淋溶液均能促进铜的淋溶,促进作用顺序为CaCl2>MgSO4>KCl和NaCl>对照;随着淋溶液pH值的降低,铜的淋出量增加;间断淋溶方式不利于土壤中铜的淋溶。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工业城陕西省铜川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CR(欧共体标准物质局)连续形态分级法和Hakanson潜在风险指数法分别研究了人类活动性元素Pb,Cu,Cr,Zn的形态分布特征、环境迁移与生态风险;利用振荡浸提动力学试验(25℃平衡振荡24h)探讨了人工合成低氨基多羧酸(APCAs)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和低分子有机酸(LMWOAs)抗坏血酸(Vc)对重金属Pb,Cu,Cr,Zn的淋溶解吸特征与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铜川市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严重,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强;重金属Zn和Cu的环境迁移趋势较大。淋溶动力学试验表明,不同类型有机酸对土壤Pb,Cr,Cu和Zn的淋溶解吸具有相似的动力学过程,但淋溶速率和解吸量随有机酸的不同各异。重金属Pb,Cr,Cu和Zn各形态量之和与有机酸EDTA和DTPA淋溶解吸量呈指数关系,而与低分子有机酸Vc淋溶解吸量成线性关系。从而进一步表明低分子有机酸Vc与氨基多羧酸类有机酸EDTA和DTPA对土壤重金属Pb,Cr,Cu,Zn淋溶解吸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4.
EDTA对土壤渗滤液中TOC和重金属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锋  冯颖俊  皮运清  崔倩  师东阳  崔英 《土壤》2007,39(4):573-57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对土壤渗滤液中总有机碳(TOC)和重金属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EDTA极显著地增加了土壤渗滤液中TOC含量,土壤渗滤液中TOC含量随淋洗量呈指数曲线下降.在加入EDTA 48天后,土壤渗滤液中TOC含量仍然高于对照处理.施用EDTA大幅度地增加了土壤渗滤液中Cd、Ni的浓度,其浓度在1个月内迅速下降,以后趋于稳定.用EDTA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存在淋溶迁移的环境风险.防止因EDTA施用而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期在EDTA施入后的2周内.  相似文献   

5.
镉在草甸黑土中的淋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研究了在室内土柱模拟淋洗条件下,镉在草甸黑土中的淋溶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淋入量不断增大,镉的淋出量也逐渐增大。经土壤溶液淋溶后,镉的淋出量小于经水淋溶后镉的淋出量。腐殖酸会抑制镉的淋出。相反地,EDTA却会促进镉的淋出。随着腐殖酸和EDTA溶液浓度的升高,镉的淋出量逐渐增大。CaCl2、MgSO4、KCl和NaCl这4种盐溶液都会促进镉的淋出,影响镉淋出量的强弱顺序为:CaCl2MgSO4KClNaCl。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值增大,镉的淋出量逐渐减小。连续淋溶时,镉的淋出量大于分批淋溶时镉的淋出量。这些结论可以有效地预测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和程度及采取积极措施保护水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淋溶环境下黄壤的Al、Fe、Mn浓度进行分析,探讨浓度与pH互作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黄壤Al、Fe、Mn迁移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四水平完全随机试验,用48个不同浓度和pH组合的EGCG溶液对黄壤进行间歇淋溶,测定淋出液中Al、Fe、Mn浓度,分析黄壤Al、Fe、Mn迁移总量和迁移过程。结果表明,黄壤Al、Fe、Mn迁移总量在浓度与pH互作下均有显著差异;高浓度(5.00mmol/L)高pH(5.5)EGCG溶液有利于Al和Fe的迁移,迁移总量分别为180.24mg/L和41.15mg/L;而EGCG溶液在高浓度(5.00mmol/L)低pH(3.5)时有利于Mn的迁移,其迁移总量为4.50mg/L;Al、Fe、Mn迁移总量在浓度与pH互作下主要表现为AlFeMn。随着淋溶的进行,淋出液中Al和Mn浓度在中后期(大致在第8次取样后)均逐渐降低;但随着中、高浓度(1.00,5.00mmol/L)高pH(5.5)、高浓度(5.00mmol/L)中pH(4.5)的EGCG溶液淋溶的进行,淋出液Fe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当EGCG浓度与低pH(3.5)互作时,淋出液Fe浓度随淋溶的进行整体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EGCG溶液的淋溶对土壤Al/Mn毒的治理有一定效果,且淋溶前期的效果更明显,但EGCG溶液不具备同时经济高效治理土壤Al/Mn毒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吴龙华  骆永明  章海波 《土壤》2001,33(4):189-19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存在条件下的土壤溶液总有机碳(TOC)和重金属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3 mmol/kg EDTA极显著地增加了土壤溶液中TOC的含量。土壤溶液TOC随培养时间呈指数曲线下降。在加入EDTA 52天后土壤溶液TOC仍然高于对照处理。施用EDTA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壤溶液Cu、Zn、Cd和Pb的浓度,这些重金属的浓度在一个月内迅速下降,以后趋向稳定。EDTA活化土壤重金属存在淋溶迁移的潜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
吴龙华  骆永明  章海波 《土壤》2001,33(4):189-19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存在条件下的土壤溶液总有机碳(TOC)和重金属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3mmol/kg EDTA极显地增加了土壤溶液中TOC的含量。土壤溶液TOC随培养时间呈指数曲线下降,在加入EDTA52天后土壤溶液TOC仍然高于对照处理,施用EDTA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壤溶液Cu,Zn,Cd和Pb的浓度,这些重金属的浓度在一个月内迅速下降,以后趋向稳定。EDTA活化土壤重金属存在淋溶迁移的潜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
农田施肥过量导致氮磷养分淋溶引发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冻融交替是中高纬度、高海拔和部分温带地区的自然现象,对冻土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了解冻融交替如何影响土壤氮磷养分淋溶,对建立阻控养分淋溶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梳理,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冻融交替对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冻融交替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养分淋溶:1)土壤水的相变对土壤颗粒、孔隙结构、微生物细胞的破坏作用;2)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其参与的养分循环的影响; 3)最终导致土壤对养分和水分固持能力、可淋溶养分的含量和形态以及淋溶通道的改变。此外,气候因素包括气温和积雪覆盖对冻融模式的影响以及土壤自身的性质决定着冻融期间养分淋溶损失程度。基于冻融对养分淋溶的影响机制,阐述了增施生物炭、种植覆盖作物、采用免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方式在减缓养分淋溶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潜在机制,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简要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几种土壤交换性酸测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忠意  白颖艳  程永毅  李艳  杨剑虹 《土壤》2017,49(6):1210-1215
为真实地反映酸性土壤交换性酸含量水平,探讨了KCl淋溶法、BaCl_2淋溶法、NaAc淋溶法、KCl-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TEA)提取法和BaCl_2-TEA提取法对紫色土、黄壤、红壤和砖红壤4种土壤的交换性酸测定效果。结果表明:5种方法测得的土壤交换性酸大小关系为:BaCl_2-TEA提取法KCl-TEA提取法NaAc淋溶法BaCl_2淋溶法KCl淋溶法。BaCl_2淋溶法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土壤交换性酸水平,其次为KCl淋溶法。受土壤有机酸和铝氧化物的影响,NaAc淋溶法、KCl-TEA提取法和BaCl_2-TEA提取法测得的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偏高。但由于尚无标准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验证,因此,还需进一步对土壤交换性酸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模拟酸雨条件下海泡石对污染红壤镉、铅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填充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不同pH值模拟酸雨和海泡石添加量对重金属污染红壤Cd、Pb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Cd在酸雨pH值较低时累积淋溶量较大,Pb的累积淋溶量随酸雨pH值的降低逐渐增加,pH值为3.5处理的Pb总累积淋溶量显著高于其他pH值处理(高出54.9%).与对照相比,模拟酸雨pH值为3.5时,添加5 g/kg和10 g/kg海泡石处理Cd的总累积淋溶量明显增加(分别增加24.6%和26.3%),而Pb的总累积淋溶量分别显著降低34.7%和25.7%;酸雨pH值为4.5时,添加5 g/kg和10g/kg海泡石处理降低了Cd的累积淋溶量(分别降低13.0%和1.4%),而Pb的淋溶量随海泡石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0 g/kg海泡石处理的Pb总累积淋溶量显著下降17.6%;pH值为5.5和6.5时,海泡石处理Cd累积淋溶量均有所下降,而对Pb的淋溶无显著降低效果.酸雨酸性强度的增大增加了Cd、Pb的淋溶风险,且Pb比Cd敏感.添加海泡石可有效减少酸雨对土壤中Pb的淋溶,但其对Cd淋溶的影响受酸雨酸性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压砂地元素淋溶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压砂地土壤环境维护以及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研究宁夏中卫地区压砂地在不同补水量、盐分处理和温度下的元素淋溶规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环香山地区2种压砂砾石的元素含量,并根据当地多年降雨灌溉资料以及气象温度水质等数据,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不同补水量、盐分及温度对压砂砾石元素淋溶的影响,同时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各影响因子对元素淋溶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水分的参与对压砂砾石元素淋溶有促进作用。随着补水量的增加,绿色板岩各元素淋溶量呈波动增加趋势,红色砂岩Na、Si、Cl元素淋溶量随补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大,Mn、Ba元素淋溶量在补水量为397 mL时出现峰值,随后淋溶量减小,通过拟合方程发现压砂砾石元素淋溶量与补水量呈对数函数关系,且拟合度较高(R20.99)。2)随着矿化度的增加,元素淋溶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矿化度为3 g/L左右时的NaCl溶液处理下元素淋溶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且通过拟合方程发现,压砂砾石元素淋溶量与盐分呈2次多项式关系。3)影响宁夏中卫地区元素淋溶量影响因子中,补水量对其元素淋溶量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盐分最小。研究可为压砂地土壤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碳酸钙与石膏对南澳大利亚典型土壤P和溶解有机碳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可同时降低土壤P和溶解有机碳的淋溶,而石膏可降低土壤P淋溶和增加溶解有机碳的淋溶。  相似文献   

14.
酸雨对表面活性剂促进土壤氮素垂向迁移的强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淋溶试验,研究了酸雨对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促进土壤氮素垂向迁移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酸雨淋溶时,SDBS尽管抑制了铵态氮的淋溶损失,但促进了硝态氮的淋溶损失;土壤SDBS含量越高,铵态氮淋溶损失越小,硝态氮淋溶损失越大;土壤SDBS促进了土壤氮素的淋溶损失,且这种损失受酸雨pH值影响较大,酸度越大,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的淋失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钾素淋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董艳红  王火焰  周健民  任正文 《土壤》2014,46(2):225-231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研究降雨情况下不同土壤钾素的淋溶特性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施钾的自然土壤,在降雨量较小时(87 mm),决定钾素淋溶状况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质地,质地越轻,K+淋溶量越大;降雨量较大时(435 mm),决定钾素淋溶状况的主要因子则为速效钾,田间速效钾含量愈大,淋溶风险愈大。外源钾施入土壤后,在降雨量较小时(87 mm),钾素淋溶状况主要受土壤粉粒和缓效钾的影响,粉粒含量和缓效钾越大,淋溶量越小;降雨量较大时(435 mm),钾素淋溶状况主要受全钾和缓效钾的影响,其值越大淋溶量越小。在降雨量充足、田间排水不畅的情况下,短时间内(2 h)土壤钾肥表观淋出率仅与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的质地是影响钾淋溶主要因子;长时间(24 h)淋溶后钾肥表观淋出率则与土壤pH、粉粒、全钾、缓效钾和长石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全钾和粉粒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微塑料输入与秸秆添加对农田土壤氮淋溶的影响,以潮土和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每种土壤各设置8个处理,包括对照(CK)、低量微塑料(PE1)、中量微塑料(PE2)、高量微塑料(PE3)、秸秆(S)、秸秆+低量微塑料(S+PE1)、秸秆+中量微塑料(S+PE2)、秸秆+高量微塑料(S+PE3),研究了添加秸秆与不添加秸秆条件下,不同微塑料输入量对土壤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微塑料条件下,与对照(CK)相比,潮土PE1、PE2、PE3处理总氮(TN)淋溶量均无显著差异,黄棕壤仅PE1处理显著增加了TN淋溶量。在添加秸秆(S)处理中,与对照(CK)相比,潮土添加秸秆后显著降低了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TN淋溶量,分别降低了31.15%、13.45%、15.26%,黄棕壤添加秸秆后显著增加了TN淋溶量,增加了22.56%。添加秸秆处理相较于不添加秸秆处理,潮土各浓度微塑料输入下NO3--N、NH4+-N、TN的累计淋溶量呈降低趋势,而黄棕壤低量微塑料输入降低了TN淋溶量,高量微塑料输入增加了TN淋溶量。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表明,在潮土中添加秸秆主要通过影响淋溶液pH和NO3--N淋溶量影响氮素淋溶,微塑料添加量对氮淋溶无显著影响;在黄棕壤中添加秸秆主要通过影响淋溶液NO3--N、NH4+-N淋溶量影响氮淋溶,微塑料添加量主要通过影响淋溶液NH4+-N淋溶量影响氮淋溶。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风险的管控及减少土壤氮素的淋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氮肥用量和水分淋溶对土壤和小麦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标记15N尿素研究不同施肥量和淋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分淋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地上部生物产量与肥料利用率成正相关 .小麦根系越发达 ,收集到的淋溶液越少 ,损失的肥料N越少 .施用相同量的氮肥 ,淋溶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略低于正常浇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摄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均为林地〉农田,其中林地枯枝落叶层〉林地O~20cm土层。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均为红油土〉黑垆土〉淋溶褐土;农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为淋溶褐土〉红油土〉黑垆土,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则为黑垆土〉红油土〉淋溶褐土。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不同土壤类型间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氯含量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比例明显高于可溶性有机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比例。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碳之间以及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之间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农业氮磷淋溶已经成为地下水污染最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为揭示氮磷在包气带不同土层的淋溶特征,以典型褐土的5个土壤发生层(耕层、淋溶层、钙积层、黏化层和母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析不同形态氮磷淋溶量,研究氮磷在不同土壤发生层中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进行5次淋溶,耕层、淋溶层、钙积层、黏化层和母质层淋溶液中可溶性总氮总量分别为2412.63 mg·L-1、3028.94 mg·L-1、244.16 mg·L-1、3648.99 mg·L-1和3356.51 mg·L-1,淋溶层、黏化层和母质层可溶性总氮淋溶量显著高于耕层,而钙积层可溶性总氮淋溶量较耕层显著减少;耕层淋溶液中可溶性总磷总量为0.52 mg·L-1,且显著高于其他4层。2)在试验初期,耕层、淋溶层的硝态氮、可溶性总氮和正磷酸盐淋溶量显著高于黏化层和母质层,进行到第4、5次淋溶,黏化层、母质层的硝态氮和可溶性总氮淋溶量显著高于其他3层,而各发生层间正磷酸盐淋溶量无显著差异;单次淋溶黏化层和母质层铵态氮淋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层,而耕层可溶性总磷淋溶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各层。3)耕层和钙积层的淋溶液中硝态氮是氮素淋溶的主要形态,占可溶性总氮比例分别为69.0%和85.4%,而在淋溶层、黏化层和母质层中分别为41.3%、5.1%和4.6%;在可溶性磷中,以无机态正磷酸盐为主,最高占可溶性总磷的75.9%。4)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对土壤氮磷的迁移转化有明显主导作用。有机质与氮磷淋溶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高,会增加淋溶初期氮磷的淋溶风险;而阳离子交换量和黏粒含量则与氮磷淋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阳离子交换量大和黏粒多能减少氮磷素的淋溶风险。该试验结果说明,由于5种发生层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各发生层氮磷淋溶特征及其淋溶形态也有差异,并且氮磷的淋溶受土壤本身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彦文  郭正元  杨仁斌 《土壤》2007,39(2):270-273
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了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恶唑菌酮在土柱中的垂直分布随着施药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改变而变化。当施药量从175μg增加到700μg或降雨量从50mm增至200mm时恶唑菌酮的最大淋溶深度随着农药施用量和降雨量的加大而加深;而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恶唑菌酮的最大淋溶深度减小。不同表面活性剂污染对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有显著影响,但作用结果不同。在实验浓度下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污染对恶唑菌酮的淋溶迁移有促进作用,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污染则会阻滞恶唑菌酮的淋溶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