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eventeen stratospherically collected particles-eight of which are classified as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s (IDPs), seven of which are classified as probable terrestrial contaminants, and two of which have uncertain origins-were studied with a microprobe two-step laser mass spectrometer. Man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and their alkylated derivatives were identified in two of the eight IDPs. The PAHs observed include a high-mass envelope not found in meteorites or terrestrial contaminants and prominent odd-mass peaks suggestive of nitro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attached to aromatic chromophores. In additi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IDP mass spectra has no precedence in previous studies of meteorite samples or their acid residues. Extensive checks were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PAH signals are not caused by terrestrial contaminants.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对土壤线虫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3种多环芳烃(PAHs)蒽、2-甲基蒽和7,12-二甲基苯并[a]蒽,研究PAHs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随PAHs浓度增加而呈指数下降,说明PAHs可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线虫总数随PAHs浓度不同而变化,低浓度和高浓度条件下土壤线虫总数增加,中等浓度对土壤线虫总数无影响。土壤线虫中食植物线虫和食细菌线虫占总数的81.8%,PAHs加入后此两类线虫仍占绝对优势,占总数的77.0%-92.8%。但线虫营养类群发生变化,食植物线虫和杂食性线虫比例增高,而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比例趋于降低,这主要由PAHs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崔振昂  黄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24-11826,11933
对广西钦州近岸海域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体含量介于1.9~44.7 ng/g,平均值为23.4 ng/g,与国内其他近岸区相比处于较低的含量水平,表明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较小LMW/HMW(低分子质量/高分子质量)和异构体比值分析表明,广西钦州湾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Hls可能主要来源于石油热解-燃油污染.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虽然沉积物中PAHs含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低,但一些没有最低安全值的PAHs化合物(如苯并(b)荧蒽和苯并(k)荧蒽)的存在,也可能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腐植酸对土壤持留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腐植酸(HA)提取3种土壤(污灌区土壤、经过氧化的清洁土壤和未经氧化的清洁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对比其提取PAHs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AHs的可提取率受其自身性质和PAHs在土壤中持留时间的影响,并随着H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氧化土壤相比,未氧化土壤中PAHs的可提取量较小,表明天然HA增加了土壤中PAHs的持留。污灌区土壤中PAHs可提取率较低,其可提取程度远远小于人工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呼和浩特市农田土壤污染预警和农业规划用地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农田土壤60个采样点位中15种多环芳烃进行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ΣPAHs含量范围为114~948μg/kg,平均含量为338μg/kg,参照相关研究评价标准判定,呼和浩特市农田土壤中70%以上属于轻微污染,不存在严重污染点位;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污染占总含量的74%,以近郊农田土壤污染最为严重;定量解析来源主要是煤、焦炭和木材的燃烧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结论]采用生态效应区间法评价和苯并(a)芘毒性等效当量法评价均证明呼和浩特市农田土壤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其中苯并[a]芘、二苯并[a,h]蒽等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是主要潜在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淮河流域贝类体中PAHs污染情况,为淮河居民安全食用贝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淮河中下游干流吴小街和浮山集两处采集悬浮物、沉积物物和贝类样品。将1 L水样抽真空过0.45μm玻璃纤维滤膜得悬浮物样品,沉积物阴凉处自然风干;贝类经鉴定均为短褶矛蚌,去壳,阴凉处风干。称取已过100目尼龙筛的沉积物干样10g,加入10g无水硫酸钠,1 g纯铜粉(除硫),混均,用120 ml二氯甲烷在水浴65℃下索氏提取48j。将提取液浓缩至约0.5 ml,经无水硫酸钠脱水,过硅胶/氧化铝柱分离净化,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混合液淋洗得PAHs组分。将淋洗液浓缩至0.1 ml,正己烷定容至1.0 ml,冷冻保存,作GC-MS检测。悬浮物干样的处理类似于沉积物。利用外标法定量计算环境样品中PAHs含量。在样品分析过程中,增加方法空白和加标空白。[结果]淮河中下游两采样点中,1号点吴小街处悬浮物、沉积物中PAHs总量均远大于2号点浮山集中含量,但两处矛蚌体中PAHs总含量则相差不大。1号点位于2号点上游,毗邻蚌埠市,而2号点流域基本上是农村和乡镇,沿岸污染较少,加之水体自净作用,故1号点悬浮物和沉积物中PAHs偏高。矛蚌自身用于代谢的混合氧化系统存在缺陷,体内化合物的释放较慢,富集于矛蚌体中的PAHs代谢较慢,因此两采样点处矛蚌体中PAHs含量存在空间差距,时间差距较小,其含量相差不大。两点环境介质中PAHs含量均呈现出悬浮物〉矛蚌〉沉积物的分布特征。2号采样点处设有采砂场,水体搅动相对频繁,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显著,因此悬浮物中PAHs含量远高于沉积物中含量。矛蚌因本身的生物特性,易富集PAHs,其含量亦高于沉积物中含量。就多环芳烃单组分特征而言,淮河中下游两采样点悬浮物中均以低环PAHs为主,矛蚌体中均以高环PAHs为主。高环PAHs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KOC)值较大,主要吸附于沉积相,难迁移转化,相对而言,低环PAHs易载于悬浮物颗粒上,随水流迁移,因此两点悬浮物中低环PAHs含量较高。PAHs随环数增加,稳定性增加,降解速率降低,因此矛蚌体中5、6环的PAHs含量较高。沉积物中则1号点吴小街以低环PAHs为主,2号点浮山集以高环为主。[结论]通过对环境介质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看出,沉积物中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很小,沉积物和矛蚌尚未受到污染(PAHs污染指数均小于0.5),但其周围环境中PAHs含量较高,应对PAHs的潜在危害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利用Ta PL3模型模拟洋河流域16种PAHs通过大气和水体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比较不同单体PAHs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Ba P为例对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排放到大气中的PAHs的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13 km(DBA)~712 km(Flu)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0.33 d(Acy)~907 d(Ba P)之间,土壤相是大气中PAHs的主要归宿,约占60%;排放到水体中的CTDwater在111 km(Flu)~2512 km(Pyr)之间,Pov-water在4.5 d(Nap)~3293 d(Bghi P)之间,沉积物相是水体中PAHs的主要归宿,占4%。风速和土壤PAHs的半衰期是影响大气中PAHs的CTD和Pov的主要参数,水体流速和辛醇-水分配系数是影响水体中PAHs的CTD和Pov的主要参数。洋河流域的PAHs具有远距离迁移的潜力,可对北京的生态环境产生威胁,建议流域相关企业采取PAHs污染减排措施以防治PAHs区域环境污染及其对首都生态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场地土壤多环芳烃(PAHs)和镉(Cd)在复合污染条件下的植物生物效应,本研究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供试植物,采用土培方法进行染毒试验,分析了植物中4种典型氧化应激指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脯氨酸(Proline,Pro)和还原性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单一Cd染毒下,黑麦草的PPO活性呈下降趋势,PEPC活性以及Pro浓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SH浓度呈上升趋势;单一PAHs染毒下,黑麦草的PPO活性呈下降趋势,PEPC活性以及Pro和GSH浓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PAHs和Cd的单一污染胁迫下黑麦草生理系统均受到了影响,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与单一Cd染毒相比,Cd-PAHs复合染毒下,黑麦草的4种指标变化趋势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PEPC和PPO的活性以及Pro和GSH浓度的显著下调可能是场地土壤高浓度PAHs和Cd复合污染的重要指征。在复合染毒胁迫下,黑麦草4种指标普遍呈现拮抗效应。研究表明重金属Cd和PAHs复合污染对典型植物氧化应激效应指标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通州区河流PAHs的源解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北京市通州区河流沟渠上设立23个采样点,并于2005年7月、10月、12月、2006年3月分别采集水样。采用GC-MS内标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了样品中水体和悬浮物中16种美国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通州河流悬浮物中PAHs浓度远远高于水体中PAHs的浓度,水体和悬浮物中PAHs相对浓度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季节河流PAHs输入途径的特征。PHE(菲,phenanthrene)/ANT(蒽,anthracene)和FLA(荧蒽,fluoranthene)/PYR(芘,pyrene)的分析结果表明,通州河流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且多项特征指数表明通州河流有显著的汽油燃烧、柴油燃烧和燃煤源。运用主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半定量地研究悬浮物中几种主要燃料燃烧源PAHs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燃煤源、焦炉源、柴油源和汽油燃烧源PAHs贡献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曾小林  朱凡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51-53,94
利用盆栽试验方法,在3个多环芳烃污染水平(重度L3)、(中度L2)、(轻度L1)下,研究了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对柴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1)植物存在能有效提高PAHs的降解率,特别是促进高环组分的降解;(2)植物存在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且植物种植对放线菌的影响最大,真菌次之,细菌最小;(3)植物-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微生物降解是植物-土壤系统修复PAHs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区土壤多环芳烃含量与国外若干城市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天津市区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与国外的曼谷、塔林以及新奥尔良市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发现,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土壤PAHs含量的总体水平较高,城市地区土壤PAHs污染一般以燃烧为主要来源,某些情况下,油矿类污染也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从大尺度上看,气候是影响土壤中PAHs含量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中PAHs的挥发、光解等自然降解过程的强度存在着一定的纬度地带性变化规律,该过程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Primitive meteorites provide a glimpse into the early history of our solar system, but some of the most primitive meteorites are also rarely found on Earth. In his Perspective, Grossman explains why the fall of the Tagish Lake meteorite on 18 January 2000 i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was a lucky event for meteorite researchers. The first analysis of the meteorite is reported by Brown et al. Well-preser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meteorite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organic matter that may have accreted on early Earth and played a role in the origin of life.  相似文献   

13.
全国多环芳烃年排放量估算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根据排放因子和相关排放活动的统计资料,估算了USEPA优先污染物清单中16种PAHs的全国年排放量。结果表明,1999年16种PAHs排放总量约为9799t,其中7种致癌性PAHs排放总量约2000t。主要排放源为家庭燃煤和炼焦,两者分别占总排放量的66.6%和30.6%。在75%置信区间上,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大致为正负一个数量级。PAHs排放谱中荧蒽、蒽、芘以及高环化合物比例显著高于北美大湖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条件下小麦根系吸收菲的动力学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植物根系吸收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化学机制,建立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植物根系吸收数学模型,并为科学预测农作物的污染风险提供依据,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pH、培养时间以及地上部分去除与否条件下小麦根系吸收菲的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小麦根系菲吸收的Km(米氏常数)、Vmax(最大吸收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m、Vmax与温度的关系满足指数函数关系;当温度达到35℃时,Km和Vmax的值均出现了下降;在pH为3.00~8.00时,小麦根系对菲的亲和力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pH为5.50时Vmax达到最大值;幼苗期小麦根系对菲的亲和力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增大,Vmax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减小;活体根和离体根的菲吸收动力学差异不明显。研究显示,温度、pH、苗龄均能显著影响小麦根系菲吸收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银川平原及周边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银川平原及周边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分析了银川平原及周边地区3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多环芳烃的含量与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为17.2~1 199.3 ng·g-1(干重)之间,算数均值为190.6±232.2 ng·g-1,几何均值为125.9 ng·g-1,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多环芳烃以三环和二环为主要组分,荧蒽与菲为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为区域内的燃烧源排放。多环芳烃在研究区域内呈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态势,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和土壤中有机质对多环芳烃的吸附性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耕地中多环芳烃含量高于草地与荒地,接近我国东部地区耕地,且受土壤总有机碳影响,高环组分所占丰度高于草地和荒地。  相似文献   

16.
选取小麦秸秆、污泥、猪粪三种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原料生物质炭对PAHs污染土壤中小白菜生长情况及对PAHs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吸收PAHs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小白菜对PAHs的吸收量降低14.53%~49.41%,三种生物质炭的抑制能力依次为麦秸炭猪粪炭污泥炭;相对于1%的施用量,施用2%的麦秸炭与猪粪炭小白菜中PAHs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2.02%和21.40%,而污泥炭不同施用量对小白菜中PAHs总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吸收2~3环的低分子量PAHs的降低率为0~30.81%,对4~6环的高分子量PAHs吸收的降低率为30.72%~68.07%;施用2%的麦秸炭和猪粪炭,使小白菜的生物量显著提高20.03%和22.28%。因此,施用生物质炭可作为一种降低污染土壤中作物吸收PAHs,同时保障作物产量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强  房春生  杨萌尧  王菊  孙柏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04-5405,5412
[目的]研究吉林市大气颗粒物(TSP)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状况。[方法]对吉林市4个采样点2005年大气颗粒物中PAHs进行分析,分析检出的16种PAHs的浓度特征与污染状况,并采用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大气颗粒物样品中PAHs进行源解析。[结果]区域内16种PAHs浓度最小值为0.006 6 ng/m3,最大值为137.480 2 ng/m3,样品∑PAHs浓度范围为14.239 4~445.436 5 ng/m3,平均浓度为118.775 6 ng/m3,非采暖期样品平均∑PAHs大于采暖期;主要污染物来源为汽油及天然气燃烧与燃煤源,贡献率分别为77.85%、18.42%,其他源贡献率为3.73%。[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污染物来源、制定吉林市大气污染物防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东营市80个表层农田土样为研究对象,研究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致癌、非致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AHs总质量浓度为4.25~119.94 mg·kg~(-1),平均值36.08 mg·kg~(-1),高于国内、京津冀地区和西欧暴露风险评价水平,表层土壤PAH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克里金空间插值结果显示,PAHs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分布特征,高污染区域主要集中于南部东营区和垦利区;特征比值法源解析揭示,石油开采、加工、输送、利用、泄露及化石燃料燃烧是东营市南部表层土壤PAHs主要来源;PAHs致癌风险水平在1.12×10~(-8)~1.33×10~(-5),整体处于潜在致癌风险和高致癌风险水平之间,其中苯并[a]芘(BaP)致癌风险最高,贡献率达80%以上。非致癌风险低于可接受非致癌危害指数,非致癌风险不明显。克里金空间插值结果表明,高致癌风险集中分布于利津县、广饶县、垦利区及东营区,建议加强该地区表层土壤有机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9.
黄河头道拐段冰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黄河头道拐断面冰体样品,用毛细管GC-FID方法测定了冰体中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16种PAHs的加标回收率为80.3%~106.1%,方法检出限的范围为0.01~0.12 ng·L-1,适合该断面冰体样品中PAHs的测定。27个冰体样品中16种PAHs的含量范围为0.71~11.04 ng·L-1,平均含量为3.88 ng·L-1。其中荧蒽(Fla)和芘(Pyr)为最主要的污染物,检出率分别为72.7%和86.4%。PAHs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凌汛期含量较少,初始冰盖形成后达到最大值,当河道内连续冰盖形成后,随冰层厚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层冰体含量高于上层冰体。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解析其污染来源,从16种PAHs中提取3个主成分,总方差贡献率为80.5%,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煤炭燃烧源36.6%、交通源36.4%及炼焦和木材燃烧来源7.5%。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与有机肥混合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含有4种菌的菌剂与多种有机肥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通过盆栽实验对不同浓度菌剂处理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脱氢酶活性、pH、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植酸、诺沃肥和生物有机钙等有机肥和菌剂(4%处理)的加入使土壤盐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土壤pH稳定于6.9,阳离子交换量为201.94cmol·kg-1;对比4个不同浓度菌剂处理的效果,4%菌剂处理与有机肥联合作用修复效果最显著,石油烃降解率可达到73%,大部分所测PAHs浓度显著降低,其中萘、蒽、苯并(a)芘和苯并(g,h,i)芘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5.5%、57.7%、74.7%和55.5%,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