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社区居民是对旅游发展进行评判的主体,他们对待旅游发展的态度和行为是评判旅游开发方向的表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参与程度。研究以希拉穆仁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借助社会统计软件工具,分别就社区居民对草原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参与旅游发展能力的感知和态度、参与旅游发展行为的感知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最后希望政府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旅游相关的教育培训,以培养其参与旅游发展和利益分享的技能。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文中以塔尔寺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旅游总体感知等角度分析了宗教型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及其态度,并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社会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银川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大银川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类型及空间分布.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针对大银川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地资源属性特征的评价模型。运用专家征询法对19处乡村休闲旅游地进行了实证评价,为该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地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旅游价值共创的重要方面,游客公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点议题,但从旅游目的地感知角度给予的关注却较少。文中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山东和青海两个目的地的685份调查问卷为依据,实证分析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认同和满意度对游客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2)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在旅游目的地感知对游客公民行为关系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地方依恋-游客公民行为”影响路径产生部分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公民行为的有效激发及旅游价值共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京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建构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与行为态度结构方程假设模型,测度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的感知维度及对其行为态度的差异。入境游客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可归纳出9大维度因子,即景区标识与宣传、旅游交通、城市人文环境、城市自然环境、旅游活动、景区景点、旅游安全与保障、旅游服务及旅游信息因子,具体指标路径系数基本上均大于0.5。城市人文环境、旅游安全与保障、景区标识与宣传方面游客感知程度较深,城市自然环境与旅游信息方面游客感知程度较弱。旅游供给感知对游客满意度、推荐意愿与重游意愿影响值依次为0.63、0.61与0.48。  相似文献   

6.
文中从游客满意度的角度切入,以游客感知和满意度维度提出假设并构建游客满意度研究理论模型图。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运用Smartpl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验证假设,研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客感知与满意度的影响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客的满意度主要受旅游地旅游服务、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等因素影响。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旅游地服务和旅游交通两个因素对游客的满意度产生高度正向显著影响。3)旅游地资源因素对游客满意度产生较弱正向显著影响。4)旅游地景区设施因素则对游客满意度存在微弱的正向影响。5)最终形成“两强一弱一微”作用关系且游客满意度各维度评价值与其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权重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社区主体所持有的旅游地意象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形成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文中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旅游地社区主体和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社区主体和旅游者都持有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2)旅游地社区主体与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恋地情结是导致旅游地社区主体旅游地意象感知显著高于旅游者意象感知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的研究对于更好地解读旅游东道主与旅游者的感知及其差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限定于发生在旅游地这一特定空间及游客与东道主这两个特定群体之间的交往,旅游交往在地理空间、社会关系以及交往目的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利用2005年7月-8月在西安对外国游客和当地居民所作的455份抽样调查资料,运用Excell统计软件,从游客和当地居民两方面分析了外国游客与西安当地居民旅游交往行为的特点,以期对优化西安的旅游交往环境提供借鉴意义,从而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跨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9.
旅游开发可以减轻生态经济脆弱区为缓解贫困而进行的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有效克服区域性生态脆弱劣势而导致的贫困问题。文章评述了旅游开发与反贫困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阐释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经济脆弱性特征及旅游开发利用现状;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旅游开发的扶贫效应感知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扶贫抱有极大期望,总体上持非常支持的态度,对参与旅游业发展有极大热情,旅游开发在促进区域性的贫困缓解和消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游客感知的呼伦贝尔旅游形象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出发,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以呼伦贝尔为实证进行研究,探讨游客感知对目的地旅游形象营销的影响。通过构建游客感知-旅游形象营销模型和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旅游形象营销与游客感知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进行旅游形象营销要重点关注旅游形象的规范、旅游形象的传递、游客旅游形象的体验、旅游形象的改善修正等四个节点,以期提高呼伦贝尔旅游形象营销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相似文献   

11.
”网评少林”:少林寺旅游认知、情感、整体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嵩山少林寺为研究对象,选择网络游记和评论为数据源,采用ROST Content Ming软件提取少林寺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了解少林寺旅游形象的内容和主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分析少林寺旅游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了解游客对少林寺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少林寺的总体旅游形象集中在武术、人物故事、历史、建筑景点四个方面;认知形象中,游客对"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的感知度较强,而对"旅游设施"、"管理服务"的感知度低,尤其对旅游购物品、食宿设施的感知度极低;在情感形象的感知中,负面感知主要集中在"环境氛围"、"管理服务"、"旅游设施",这些方面的消极感知严重影响游客对少林寺的体验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迭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迭部以其优美的自然生态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甘肃省旅游的新亮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决定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开发利用前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模糊评判方法对迭部各景区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景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结果,并对此进行分析和论证,指出当前旅游地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最后,就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气候区1704份有效问卷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单要素评价模型,综合分析了潜在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天气偏好及感知态度。结果表明:气候的空间异质性影响游客出行行为,绝大部分受访者喜欢阳光灿烂、温暖宜人的气候,但当居住地具有不舒适的极端气候特征时,潜在游客会喜欢与之相反的舒适气候,如冷干地区的人群偏好小雨湿润气候,而高温地区的人群则偏好冰雪天气;旅游地气候特征对潜在游客出行决策影响重要,但其影响程度远低于景观质量及安全性等因素;居住地气候特征不同,其潜在游客选择目的地的感知与态度也不同。总体而言,居住地气候舒适度越低,旅游地气候因素对潜在游客选择目的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价值共创顾客主导逻辑与VAB模型,揭示民族旅游社区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过程机制。结果表明:服务景观感知、地方认同和地方新奇正向影响游客交互态度;交互态度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交互态度部分中介服务景观感知、地方认同、地方新奇对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研究丰富了VAB模型与顾客主导逻辑的交叉探索,同时综合了旅游和社区地方文化多元价值,从而为民族社区游客价值共创提供新的认知视角,并对社区优化管理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网络游记和点评的搜集,借助文本分析法和扎根理论对其进行整理归纳,系统地提取出了平遥古城旅游形象的积极感知因素和消极感知因素.结果发现:1)游客对平遥古城旅游形象的积极感知主要偏向于目的地“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2)游客对平遥古城旅游形象的消极感知主要与“人”有关,即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以及其他游客的行为;3)游客对平遥古城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活动关注度较小.基于此,文中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平遥古城旅游形象的完善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旅游资源赋存条件、旅游地可进入性和旅游地空间竞争三个方面对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进行尝试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沙漠旅游资源条件中,沙丘形态在影响沙漠旅游开发中起关键作用,而沙漠区规模对旅游开发影响不明显;夏季和秋初(即5至8月)的四个月是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气候适宜期;而其它类型旅游资源与沙漠的结合能更有效地提升沙漠旅游地的吸引力;虽现已开发的沙漠旅游地大多分布在沙漠区的边缘区,但有向沙漠腹地扩展的趋势,另外,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中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比较明显,由此而导致的空间竞争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景区发展重要的因素。观光果园作为农业旅游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利益主体的合作与冲突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突出因素,由此可以引发各种旅游地发展中出现的弊病。本文采用利益主体理论的研究方法,以旅游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的博弈分析为重点,分析杨家峪板栗园在旅游开发中在利益主体合作的前提下进行开发项目的选择,提出观光果园旅游开发中的动力协调机制,从而推动该类景区持续健康的发展,保障旅游开发商的利益和当地居民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发展基地。通过对"旅游形象定位"国内外研究回顾,并基于旅游地地方性和旅游者感知分析,从而提炼出旅游地形象要素并进行系统分析的旅游形象定位模型。然后以青海湖为实证,结合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对青海湖地脉、文脉、市场感应的梳理,归纳出其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要素为"大美青海湖,梦幻灵修地",并分别对核心理念要素和具体形象要素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青海湖的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为"雪域圣湖.天路牧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推出包括国内宣传口号、海外宣传口号和英文宣传口号在内的一整套相关的促销口号,并提出了对应的包括人-地关系感知要素设计和人-人关系感知要素设计的旅游形象系统设计与策划方案,从而对丰富生态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及青海湖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旅游地形象认知的替代效应与旅游形象策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心理认知的角度解释了旅游地形象认知的替代效应的概念和表现 ,结合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对民族地区旅游形象认知的替代效应对旅游地的促进和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并以甘肃省临潭县旅游形象策划为例 ,对民族地区如何利用替代效应促进作用以及消除其抑制作用进行旅游地形象策划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安市居民问卷调查数据,以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居民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五大因素对其使用共享单车行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大因素对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因素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呈现"行为态度>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的递减特征,表明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意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共享单车的行为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