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95年小麦黄矮病在平山县普遍发生,特别是地西部山区暴发成实,造成较大损失。 一、为害 小麦黄矮病1989年在平山县严重发生,但近几年发生很轻,1995年在全县不同生态类型区麦田普遍发生,西部山区暴发成灾,重发区的发病面积达2500亩,占播种面积的83.3%。 发病症状:小麦越冬、返青期生长健壮,无异常现象,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一次肥水后,病株基部叶片发黄,特别是4月下旬小麦孕穗期,病情突发,植株显著矮缩,叶片黄化,严重影响抽穗,即使抽穗也是蝇头小穗,而且株高是正常株高的1/3,分蘖节上部大部干枯死亡。  相似文献   

2.
2011年秋季,因受低温干旱天气变化的影响,廊坊市夏玉米普遍成熟较晚,致使小麦播种期较常年推迟了3~5d。10月15日前,全市完成种麦面积143万亩,其中在10月12日以前播种的适时麦面积占70%,晚播麦占30%。从2011年秋季种麦总体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种麦地块相对集中,麦田成方连片面积扩大;二是播种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做到土地平整,消灭了大土坷垃,实现了一播全苗;三是底肥足、墒情好,麦苗颜色浓绿,达到了苗齐苗壮;四是仍有少部分地块播种偏晚,致使这类麦田群体偏小,个体发育偏弱。总的来讲,冬前小麦苗情好于往年,  相似文献   

3.
<正> 1984年,我们进行了麦田套种花生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到1988年全村已发展到550亩,占小麦面积的84.6%。亩产值也由原来小麦、花生单种时的200余元提高到500余元。一、选好品种,注意搭配为协调好小麦与花生前后茬接应的关系,缩短小麦与花生的共生期,在小麦和花生品种的选择上,都注重早熟性。小麦以小偃6号,晋麦26号等为宜;花生选用花37、晋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泽州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46.7万亩,占粮田面积的70%。近年来,泽州县麦田草害日趋严重。据统计,2000年麦田草害发生面积6.2万亩,2006年麦田草害发生面积20万亩,约占麦田总面积的42.8%,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为控制麦田草害,保证小麦优质高产,几年来,泽州县植保部门从调查杂草种类、密度、生长习性入手,开始了麦田化学除草的试验示范,为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西、陕西和河南豫西等地的调查,2004年7~9月降雨量较多,旱地土壤底墒好,大部分小麦适期播种,加之12月下旬和进入2月份以来,几次降雨降雪过程,旱地小麦苗情长势普遍好于往年,尤其是地膜覆盖麦田。目前一、二类苗情面积占到旱地麦田的80%以上,麦田群体合理,生长健壮。但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冬前气温偏高持续到12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正处于春季管理阶段,即小麦返青至抽穗前。且前正是返青拔节期,即年后分蘖高峰期。这一阶段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当前麦田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麦田群体偏少。主要原因是受干旱影响三类弱苗群体增多。二是部分麦田杂草偏多。由于部分麦田冬前没有开  相似文献   

7.
<正>一、当前小麦生产形势因去年暖冬,有效积温交去年高,小麦群体及个体素质好于常年。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即将进入返青起身阶段,此时是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立合理群体,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的重要时期,要合理进行麦田春管。近期气温回升幅度较大,土壤水分散发较快,部分地块易出现旱情。二、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技术措施针对今年苗情实际,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因苗制宜,加强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防控病虫草害,促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三门峡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政策好、措施实、人努力、天帮忙等有利因素,三门峡市小麦生产取得了新突破。2011年麦播底墒充足,基础较好,整体上小麦出苗整齐,长势良好,但个别麦田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要及时客观分析小麦苗情,落实关键技术措施,积极开展春季麦田管理,促进小麦早缓苗、早返青,促蘖增穗,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一、麦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荣刚 《当代农业》2011,(22):48-49
一、技术优势 麦田养鹅,麦鹅互惠,不仅为麦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将拉动具有市场潜质的养鹅业的发展。麦田养鹅具有比种草养鹅更好的优势:一是麦田养鹅亩用麦种投入比牧草种少10元左右。二是农民对小麦栽培技术熟悉,易管理。三是小麦对鹅的适口性好,没有其他副作用,特别是在小麦冬季生长量明显优于牧草,拔节前麦苗细嫩,仔鹅特别喜欢。  相似文献   

10.
早衰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小麦早衰的发生频率也明显增加。一般认为,早衰的原因有后期脱肥、病虫害、干热风、青枯等。笔者通过分析濮阳市小麦生产情况,认为在豫北高产灌区,前期栽培不当和阴雨天气造成的小麦根系发育不良,已经成为小麦早衰频发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预防措施供参考。一、早衰原因(一)耕层浅麦田旋耕改善了传统犁铧式耕翻工序复杂、费时费工等缺点,在土质黏重的地块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深受农民的欢迎。近年来,濮阳市麦田旋耕面积占麦田面积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洪洞县小麦种植面积4.35万公顷,其中水地面积2.13万公顷,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9%。小麦红吸浆虫是水地麦田的一种毁灭性害虫,20世纪80年代曾在洪洞大发生,近几年有所回升,2006年在该地局部暴发成灾,造成0.1万公顷麦田减产七成以上,近144.4公顷麦田绝收。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2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西南地区小麦冬春管理技术意见》指出:当前,西南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期,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总的看,土壤墒情适宜,病虫草害发生较轻,一、二类苗比例85%以上,苗情长势好于2016年。但受播种以来气温偏高、日照偏少、降雨分布不均等影响,苗情长势不平衡,旺长麦田与偏弱麦田并存,渍害麦田与受旱麦田并存,增加了田间管理难度。为促进小麦苗情转  相似文献   

13.
由于2011年小麦秋种土壤墒情好,宝丰县大面积麦田播期适时集中,机耕机播面积大、质量高,小麦总体上出苗整齐,目前长势良好。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小麦生长速度加快,水肥需求量大,逐步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化苗情的有利时期。因此,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是夺取小麦丰收的关键环节。2012年春季麦田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中耕保墒、除草、浇水,创造麦苗生长的有利条件,根据苗情状况,实施分类管理,加快苗情转化升级,促成丰产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 秋播后,小麦、油菜渐次出苗生长,这时期及其以后的田间管理要抓早抓对路抓落实,才能创立丰产基础,进而获得夏季丰收。冬前麦田化学除草效果好据试验报道,麦田杂草可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的达30%以上,实践证明,麦田化除杂草好,冬前化除杂草更好。一是冬季除草效果好,冬季杂草小、防除效果高。冬季杂草幼嫩、根浅、茎细、表皮蜡质薄、有利除草剂的渗透。二是冬季用药安全,药效长。冬季温度低,药效发挥慢,用药比春季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 1987年以来,我们针对南张乡旱作农业特点,把传统的耕作经验和现代栽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总结出适合当地小麦生产的“五三”(三墒整地、三肥底施、三型布局、三素拌种、三早栽培)栽培技术,并在全乡应用推广。1988年,小麦亩产和总产分别比1987年增产136.8%和141.9%;1989年亩产和总产又比1988年分别增产30.2%和31.2%,亩产达到了190.1公斤一、三墒整地 1.早深翻蓄墒历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雨量为184.6毫米,占麦田休闲雨量的65%,所以,伏前趁雨深翻越早越好。据1989年2月29日测定,头年7月12日深翻的比8  相似文献   

16.
<正> 小麦进行免耕播种,田间杂草发生严重,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均有影响。如何防治免耕小麦的杂草,提高防治效果,其主要防治技术是: 1 选用除草剂:单一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6.9%骠马、25%绿麦隆;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20%使它隆乳油、20%甲四氯水剂;对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发麦田,可选用6.9%骠马加20%使它隆乳油;对小麦播前田间已出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进入孕穗期—开花期后,虽然大部分地区小麦总体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块基本苗偏高,群体偏大,个体偏弱,给后期小麦倒伏带来极大隐患。二是个别地块整地质量差,耕层浅而虚,深播造成出苗不整齐,且苗弱。三是个别地块小麦纹枯病、蚜虫、杂草等田间基数高,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将对小麦造成危害。四是部分麦田杂株较多。一、早春管理(返青期—拔节期)(一)看苗追肥早春大部分麦田要及早追肥,  相似文献   

18.
2010~2011年冬春,蓟县小麦干土层厚、土壤含水量低,严重威胁小麦的正常返青及生长。对此应以抗旱为中心,抓好小麦早春管理抗旱技术。抓紧浇好救命水建议干土层在5cm、0~10cm土壤含水量在14%以下.就应浇水。浇水应注意三点,第一,先浇秸秆还田的麦田、渗水性好的沙壤土地,后浇渗水性差的涝洼粘土地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过去在我省很少发生流行。信阳、南阳地区虽早有发生,但从未造成灾害。七十年代中后期局部麦田发病较重,1976年邓县小麦品种百泉40,百泉41的病穗率达36%;禹县发病1000多亩,当年减产30%左右,品种为郑州761;1975、1981两年洛宁县水浇地麦田发生也很严重。1983年是我省历史上小麦赤霉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估计有近三分之一的县、市发生。洛宁县有一个公社减产40%,严重的甚至绝收,就地烧掉。现  相似文献   

20.
防治野燕麦     
<正> 野燕麦是麦田的一种恶性杂草,近年来在我省发生蔓延迅速,危害日趋严重,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威胁.据1979年44个县的调查统计,野燕麦发生600多万亩,占调查麦田的25%,每亩有野燕麦5-30万株的麦田26000多亩;洛阳地区野燕麦发生面积已占全区麦田的49.4%,估计约减产小麦470多万斤.因此,对野燕麦的危害和防治应予高度的重视.防治野燕麦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