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普通物理力学中,功和动能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功和动能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很紧密的。其中一方面是若合力对质点作了功,则质点动能发生变化,并且动能的变化量正好等于合力作的功。而联系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功和动能都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然后撞击到放置于水平面上的木块上,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小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也就是小球的动能越大;反之,小球的动能越小。因为小球的动能可能与小球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动能知识点是物理知识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同时由于知识点教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对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对高中物动能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纠正这些错误提出了针对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处理方式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机械能的转化》中,为了研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举出了一个小女孩坐在秋千上摆荡的过程,并将其简化为一个球的摆动过程(如图1)。实验表明:动能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以及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针对后者教材中只是简单说明:当你拉长橡皮筋时,你就给橡皮筋储存了弹性势能;当你松开手时,弹性势能就会转化为动能,橡皮筋就从你手中"飞"出去。但是并没有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形象地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职院校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物理的实验性非常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很常见。物理这门学科是通过一些物理实验,用来给我们展现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存在现象。我们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从而可以更加贴切地了解物理。正是物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才让学生们在学习物理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本文对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职物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物体或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从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两方面探讨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系统受平面力系作用时的受力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在经典力学中,在选用动参照系研究力学问题时,我们很少讨论运动物体的能量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动参照系中、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的变换情况,和当沿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所必须引进的等效势能及其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力学和理论力学中,通常只进行总结动能定理,很少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这往往使学生对概念困惑和产生认识上的一些误解。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动能定理和参考系之间的关系,区分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学中 ,让学生形成概念 ,掌握规律 ,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认知能力 ,提高素质 ,是教学的核心任务。其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基础 ,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 ,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引入、形成和巩固三个阶段。一、概念的引入(一 )明确引入概念的目的。引入概念之前 ,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例如引入速度这个概念 ,首先应明确引入“速度”的目的。物体位置的变化可以用位移来表示 ,但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同 ,即位置的变化快慢不…  相似文献   

10.
陇东黄土地区刺槐林水土保持效益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定量及定性地分析了刺槐人工林影响降雨的物理过程以及暴雨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规律。计算了空旷地及林冠下单位降水水体的雨滴动能;测定了林冠下降雨雨谱分布参数;确定了林冠截持雨量及干流量的数学模型以及刺槐林地降雨侵蚀力的复合指标-E_bI_(10)  相似文献   

11.
贡嘎山暗针叶林林冠对降雨能量再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雨滴速度、雨滴动能等参量都与土壤侵蚀关系密切。充分考虑林冠结构特征与降雨特性,观测了贡嘎山不同演替阶段暗针叶林群落的林内降雨,采用经验公式和雨谱法计算出降雨雨滴的动能和势能。结果表明:雨滴终点速度与雨滴直径和雨滴动能的大小均成正比;在小雨强时,林冠可以增加降雨落地时的动能,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林外的2倍以上;林冠对降雨势能的消减量与降雨量和林冠截留量有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月份的降雨特征不同、林冠截留特征不同,致使林冠对降雨势能的削减能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纤维分离过程中磨片动能与浆料流动压力能之间的能量转化过程,运用流体力学对其能量转换机制进行分析,导出浆料总能与其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表明浆料的涡流流动是造成热磨机能量损耗的主要原因。对周向齿及磨齿倾角影响能量转换机理分析表明:周向齿造成浆料涡流运动;磨齿倾角的不同设置方式影响浆料的外排速度、纤维分离时间、纤维形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管道产生水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竟奇 《油气储运》1999,18(5):35-41
分析了造成管道水击的原因,指出管道产生水击的外因瞬时关闭阀门或突然断电停泵,管道的水击的内因是液体和管子具有弹性,管道是一个弹性水力系统,流动的液体具有动能与惯性,为管道水击提供了动力,介绍了管道水击理论及水击过程,管道水击波传播速度与液体的物理性质、管格的物理主规格、管道敷设方式有关,列出了水击运动微分方程组  相似文献   

14.
植物对降雨动能的耗散削减是其重要的水土保持机制,然而缺乏相应的观测测量装置,使得对叶片动能的耗散过程认识并不清楚。为了研究植物叶片在雨滴撞击后的运动过程以及叶片运动能量的变化,以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为基础,研制有效检测雨滴撞击之后叶片的运动以及能量耗散测定的装置,对女贞叶片在雨滴击打下的振动进行测量并验证该装置可行性。在对雨滴撞击叶片过程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监测装置的模块化自主设计,整个监测装置由雨滴发生、叶片运动的监测捕捉和信号的收集处理三个模块组成,其中雨滴发生模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也可直接测定天然降雨)。薄膜传感系统输出的电压信号包含了雨滴撞击,小水滴飞溅以及薄水层扩散等方面信息。系统输出的电压是背景的几倍到几十倍,电压上峰值和雨滴动能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59),信号频域分析发现该系统也能有效捕获连续雨滴撞击树叶的振动信号特征。对于不同动能的雨滴,重复之间的变异系数为<10%的弱变异和10%~100%的中等变异,说明整个装置具有良好的系统稳定性。女贞叶片耗散的能量与雨滴输入能量之间具有明显函数关系,叶片所耗散的动能仅占初始雨滴动能的3%~5%,这可能与没有监测以叶柄扭动、振动的过程有关。该装置可监测雨滴撞击叶片所引起的运动情况和叶片对雨滴动能的耗散特征,有利于深入认识植物对降雨动能耗散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热重法研究落叶松热解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氮气气氛下升温速率分别为20、30、40、50℃/min时落叶松木材的热解过程,并使用不同动力学分析方法对落叶松主要热解阶段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探讨了各方法之间的相似性.落叶松的热解过程可以分为预热、前热解、热解和后热解4个阶段.Freeman-Carroll法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落叶松主要热解阶段可...  相似文献   

16.
Friction converts kinetic energy at sliding interfaces into lattice vibrations, but the detailed mechanisms of this process remain unresolv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changing the mass of the terminating atoms on a surface, and thus their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affects nanoscale friction substantially. We compared hydrogen- and deuterium-terminated single-crystal diamond and silicon surfaces, and in all cases the hydrogenated surface exhibited higher friction.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the lower natural frequency of chemisorbed deuterium reduces the rate at which the tip's kinetic energy is dissipated. This discovery is consistent with a model describing energy transfer to adsorbates from a moving surface.  相似文献   

17.
Ang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uger electrons and of photoelectrons from a Cu (001) surface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electron kinetic energy. These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the low kinetic energy angular distributions for Cu Auger electrons and Cu 3p(3/2) photoelectrons differ substantially. This direct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hotoelectron and Auger electron angular distributions demonstrates that, in some circumstances, the Auger process produces a complicated source wave whose nature must be explored before Auger angular distributions can be used for surface structur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Variable-temperatur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inetic cluster energy and rare-gas buffer layers on the deposition process of size-selected silver nanoclusters on a platinum(111) surface. Clusters with impact energies of 相似文献   

19.
通过求解球与定轴转动杆完全弹性碰撞过程的非线笥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研究了碰撞过程中动能与压缩变形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得出了碰撞始末球的平动动能与杆绕定轴的转动动能之和明显不守恒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