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自然生草——破碗花、多花黑麦草、三叶草三种野生草本植物材料为试材,开展渭北旱塬果园生草效应与技术研究,为今后渭北旱塬果园生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三种试验草种做3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80株树,每隔4行树做1个处理,2行树品种为隔离树,行间种草,其宽度为2.5米,行内清耕覆盖,宽度为1米,定期开展刈割,在这三年期间,要将草的高度人工控制于40厘米以下,每年的10月下旬,在树干一米处深翻一次,行间均属于多年生草,不深翻、不重新播种,对照处理及时中耕除草,每一处要做到施肥管理水平一致,无灌水条件。通过测定发现果园三叶草模式经过验证对旱塬地区来说,属于最优生草首选,这种模式不但可以提升渭北旱塬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值,而且可以显著提升土壤肥力,维持土壤水分,从而使得旱塬果园实现良性循环。果园种植三叶草模式具备较为良好的生草效应,具有显著开发前景,可以在渭北旱塬地区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2.
果园生草技术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果园生草技术概述郑金城,王淑媛(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兴城125100)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草法在国外迅速发展。1948年后,世界各国普遍推广了生草法。波兰通常在定植后第3年开始种草。日本苹果产区果园基本上采用生草栽培法。朝鲜也大力发展生草法。美国的果园普遍采用行间生草、株间和树冠下施用除草剂的管理方法。我国对果园生草法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从80年代开始,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开展起来。但我国传统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主要是沿用大田作物的管理制度,多强调清耕除草,从而导至果园行间地面裸露。这样,不仅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低,坡度果园还形成程度不等的土壤浸蚀。在这种制度下,要施用较多量的氮肥,才能维持产量和树势。这不仅增加投资,而且果实色泽减退,糖分下降,味道变淡,质量显著变差。我国不少果园都在行间种过绿肥,这种做法有提高果品质量和增强树势的作用。但是,由于一年生绿肥每年都进行播种和翻压等作业,耗费较多的财力和人力,因而,虽经一再号召与推广,始终未能形成一种稳定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苹果栽培正向矮化密植方向发展,矮砧树根系均较浅,对灾害性天气抵抗力较差。而行间生草果园,因果树根系与大气之间有  相似文献   

3.
果园生草推广多年,其优越性显而易见,但生草草种、草体管理众说风云,各有道理。作者根据多年试验,提出采用"冷季型草+秋播"的种植模式,实践证明在渭北降雨量500 mm以上果区效果良好,值得在矮化密植的规模化果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果园生草技术及其在甘肃天水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2):142-142
果园生草栽培制在国外非常盛行,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1988年将其纳入绿色食品果业生产体系。在我国陕西渭北苹果产区得到大力推广,有效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和树下营养状况,提高果品质量。甘肃天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N含量不足,P含量极缺,土壤pH值均显碱性,肥力低下,实施生草,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果园生草对果树生态环境及果品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园生草可有效改善果树生态环境,调节地温,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同时有利于增加害虫天敌数量,减轻病虫害和生理病害的发生,减少果园农药用量,是生产无公害、有机果晶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6.
《山西果树》2005,(5):16-16
据《河北果树》(2005年4期)报道,澳大利亚春夏季干燥,降雨偏少,地下水资源短缺,在果园普遍采用生草覆盖和节水滴灌技术。果园行间实行生草栽培.树盘下用碎木屑覆盖1m^2,覆盖厚度10cm。这对土壤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免生杂草及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地力等都有显著作用。木屑来源于修剪的枝干,粉碎后投于树下,不足时外购。  相似文献   

7.
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较为先进的水果园土壤管理方法之一,是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变革。果园生草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有机质含量、调节果园的微生态环境、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等。本文通过简单介绍34个果园人工和自然生草培肥地力的生产实践,整理了适合沂蒙山区果园的生草模式和技术,提出了临沂市水果园人工生草选择黑麦草、紫花苜蓿、鼠茅草,自然生草以马唐、狗尾草、荠菜等为宜。生草园需做好肥水、刈割等管理环节,实现树、草的营养良性循环,以园养园。  相似文献   

8.
提高果园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果园巧生草 果园生草适用于土壤贫瘠、肥力差、受气候影响较大的果园,特别是山区果园。果园生草就是在果树行间与株问种植一定数量的豆科、禾本科植物或牧草,并对生草进行一定的管理,如浇水、施肥等,当草长N20~30cm时,割倒、晾干,覆于树冠下,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树势,提高果树越冬抗寒能力,又有效地防止日灼和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发生。目前,我地区种植三叶草的较普遍。三叶草繁殖能力强,能适应较恶劣的环境,耐旱,耐高温,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且茎、叶易腐烂,是优质肥料。  相似文献   

9.
渭北旱塬苹果园的生草效应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无灌溉条件的渭北旱塬苹果园连续6年进行果园生草与清耕研究的结果表明:果园种三叶草,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3.8%,果实产量增加14.4%,单果重增加10.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1.3%,硬度增加9.2%,着色指数增加35.0%,总收入增加26.59%,种草产投比为9.07。果园生草首选草品种为白三叶草。  相似文献   

10.
果园生草技术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果园生草即在果园行间或树下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草本植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广了生草法。波兰的果园通常在定植后第三年开始种草;日本苹果产区果园基本上采用生草栽培法;意大利有80%的果园采用生草法;美国的果园普遍采用行间生草、株间和树冠下施用除草剂的管理方法。 我国传统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主要是沿用大田作物的管理制度,多强调清耕除草,从而导致果园行间地面裸露。这样,不仅使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含量降低,坡地果园还形成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80年代开始,我国也开始对果  相似文献   

11.
《落叶果树》2021,53(5)
生草覆盖是果园土壤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模式,已被西方多数发达国家应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墒能力。但其弊端在于在某些干旱地区,生草会与果树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果树生长和发育。总结了生草对果园环境的影响,并对生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欧洲、美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苏联等国家,开始实行果园生草栽培.日本青森苹果试验场从1931年开始进行果园生草栽培试验,并自1952年起在生产中推广.现在苹果园生草率接近100%;波兰果园几乎全部采用生草法,有行间、全园两种;朝鲜也大力发展生草法;美国果园普遍采用行间生草,株间和树盘施用除草剂的管理办法.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开发成功的一项现代化、标准化的果园土壤管理技术,它符合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浅谈柑桔果园的生草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草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的要求。发达国家50多年前就开始推行果园种草.目前85%以上的果园采用了生草法。而我国果园种草是近10多年的事情,面积还比较少。  相似文献   

14.
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的作用:1调节水分,蓄水保墒。干旱季节草能明显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散量,提高果园的抗旱能力;雨季草能够吸收和蒸发水分,缩短果树淹水时间,增强了土壤排涝能力,特别对于桃、杏等不耐涝树种尤为重要;减少降雨后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山坡地和沙滩地果园保持水土的效果明显。2培肥土壤。草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对粘土地果园效果更明显。3分解土壤矿物质,增加可溶性矿质元素。草吸收土壤一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赵政阳  李会科 《园艺学报》2006,33(3):481-485
 对黄土高原渭北地区旱作生草苹果园3~10月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观测结果表明: 在0~40 cm土层牧草与果树存在水分竞争, 但生草对40~80 cm土层水分具有调蓄作用, 生草种类不同, 对土壤贮水增减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其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与秋季, 在降水丰水年影响较小, 但在降水欠水年生草对果园土壤贮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果园生草是实现果品绿色化的主要栽培技术,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全面推广应用。我省推行果品优质栽培技术也把果园生草作为优果工程八大技术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果园生草面积发展迟缓,截止目前全省生草果园不足5%。为此,再把有关果园生草意义和相关技术作简单介绍,促进生草果园的发展。一、果园生草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据国外报道,在不补充有机肥的情况下,连续10年清耕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2%左右降低到0.5%左右;自然生草果园有机质含量可维持在0.5%~1%左右;人工生草果园的有机质含量可达到2%~2.5%;如果果园…  相似文献   

17.
渭北苹果园生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果园土壤管理以清耕、裸露、中耕为主要手段,长期清耕会导致果园地力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根据近年来渭北苹果园生草试验结果看,果园生草对于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小气候、促进树体生长、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渭北西部千阳县的果树生产在经历了30多年的重施化肥、多次喷施农药及频繁的耕作之后。环境污染、果品污染和高投入等弊病日益表现出来.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越来越低。从2007年起。实施“五配套”生态果园栽培模式.即:0.2~0.33公顷生草果园配套一口容量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建一口20立方米的集雨窖,饲喂1。2头奶畜(奶牛),通过果园生草,以草饲畜,畜粪产沼,沼肥入园。集雨补水,形成了以草促畜,以畜促沼,以沼促果良性生态果园栽培模式.为当地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果园生草是果树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年来.生草面积不断扩大。随着果园大面积生草.为蚜虫大量繁殖提供了较为适宜的广阔场所。蚜虫为多食性害虫,在渭北果区5月份出现有翅蚜后,即开始转主,迁飞到园内三叶草上。多群居在嫩茎的中上部吸食汁液。由于草体生长较快,茎叶繁茂,遮掩蚜虫。给防治上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0.
果园生草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园生草是指在果树行间或间隙地任其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的土壤管理制度。生草栽培主要盛行于欧美和日本等国,其实施生草的果园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55%以上,有的国家达到95%左右。在我国,生草栽培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在山东、山西、辽宁、河南等地已有部分应用。现将生草的优点及果园生草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