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上一期的“茶叶专业户园地”专栏中,本刊就当前的茶叶市场形势走访了汪莘野副研究员。目前的茶叶市场疲软,虽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这只是暂时的,从长远利益出发,用经济的眼光来看,这也正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和换种改植的大好时机。为了帮助广大专业户搞好低产茶园的改造和换种工作,本刊记者就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问题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种研究室主任桶亚军副研究员—— 问:什么样的茶园需要改造? 答:总的来说,需要改造的是产量低、效益差的茶园,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树龄偏大的老茶园,这类茶园的特征是茶树骨干枝衰老或干枯,育芽力显著减弱,新芽伸展无力,正常芽叶少,对夹叶多,采摘期短,开花结实多;二是因管理不善造成茶树未老先衰的  相似文献   

2.
我场现有茶园面积3350亩,其中采摘茶园1800亩。81年生产干毛茶2250担,平均亩产干茶127斤。现有大部分茶园是在1961~1965年相继开辟的,由于垦植粗放,管理水平低,数年之间茶树即呈现未老先衰,产量低而且茶菁品质也较差,1975年开始进行改造,先做出试验样板。1976年以后在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的前提下,每年逐片改造,面积约150~200亩,几年来共改造衰老低产茶园1153亩,其中重修剪800亩,挖掉重新改种良种353亩。通过改造树冠、改良土壤、改园、移植归并、改植良种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劳改系统农林场现有茶园22600多亩,大多于50年代初种植,由于管理不善和十年动乱的破坏,不少茶园未老先衰,产量质量都明显下降。为了扭转茶叶生产被动局面,1978年以来,我们在南湖林场、十里丰、十里坪、蒋堂农场等单位,大面积推广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据统计八年来共改造茶园10940亩,占需改造面积的68.33%。改造八年来,除受市场变化影响外,总产,单  相似文献   

4.
低产茶园改造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树树势的衰老,导致茶叶单产低,经济效益衰退。因此,改造低产茶园,使其复壮树势,提高茶叶产量,延长有效经济年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湖北蒲圻羊楼洞茶场十年来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台州地区不少茶园已逐年趋向衰老、低产,如何加快低产茶园改造步伐,提高茶园素质,发展茶叶生产力,是迫在眉睫,又颇感棘手的重要问题。三门县珠岙镇樟树下村采取完善、强化管理茶园承包合同,和经济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真正将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落到实处,一年一大步,取得了明显成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衰老茶园的改造,是茶树栽培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很大。衰老茶树最基本的特征是树势衰老,老枝灰白,新枝细弱,节间短,芽叶瘦薄,叶质硬,蓬面上出现大量的“鸡爪枝”。同时,由于树势显著衰退,病虫害严重,枝干由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由于环境条件、树龄、管理水平和采摘制度的不同,衰老茶树树冠形状和生长势有很大差异。衰老茶园可分为老茶园和未老先衰茶园两种。针对当前多数衰老茶园的特点,改造必须从茶树本身和土壤两方面同时进行,做到以培养树冠为  相似文献   

7.
诸暨县青山乡,现有茶园面积3024亩,其中衰老低产茶园1779亩。由于忽视茶园肥培管理,致使树势衰退,产量上不去。1974年,公社领导认真分析了茶叶生产现状,认识到生产要上去,非下决心改造低产茶园不可。并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全面规划,按年  相似文献   

8.
一、丰里茶场改造低产茶园效果好丰里茶场是安化县烟溪公社丰里大队队办茶场。1967年建场,共有茶园64亩。由于建园标准不高,培管差,采摘不合理,造成茶树未老先衰,茶园覆盖度不到50%。1977年产茶87担,产值10794元。1978年产量下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衰老茶园改造一直是茶叶科研和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改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配套,各地都涌现了许多茶树复壮、茶园换貌、增产增收的改造更新茶园。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分散种植的旧茶园基数很大,既有至今尚未改造的,又有虽经改造而又重新衰退的。50~60年代开辟的新茶园茶树已陆续进入衰老期,品质和产量相继下降,70年代集中发展的新茶园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建园基础差和采摘、管理失调而使茶树未老先衰。可见衰老茶园改造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当今茶叶生产正朝着优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衰老茶园改造已不仅仅是“低改”的内涵,而是一项全面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提高茶园生产力水平的综合工程,是发展我国茶叶经  相似文献   

10.
茶树修剪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种:1.定型修剪:适用于幼龄茶树和改造后茶树。2.轻修剪:适用于青壮年茶园。3.深修剪:适用于成年茶园。4.重修剪:用于未老先衰或衰老茶树。5.台刈:用于未老先衰或衰老茶树。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综合措施改造低产衰老茶园,人们往往担心花工多,投资大,经济效益不显著而得不偿失,因此对改造低产茶园产生了一定的阻力。笔者根据多年在歙县原潜口公社红旗生产队采用改树、改土、改园、改采摘和管理方法综合措施改造当地低产衰老茶园的  相似文献   

12.
衰老茶树的改造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一本万利的工作,为探索一套适应本县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1979年—1990年我站与华亭镇龟山茶场协作,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现把实施的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长沙县有茶园面积4.5万亩,81年产茶2.3万担,按总面积计算,单产50斤左右。针对这一情况,县多经办于11月20—23日举办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训练班,主产大队、公社茶场负责人及有关干部80余人参加。训练班聘请有关老师讲授了低产茶园改造、病害防治等课程,参观了本县低产茶园改造做得较好的金井、双江公社茶场,还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通过学技术,看样版,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感到低产茶园改造是形势的需要,增产潜力很大。大家表示回场以后,作出低产  相似文献   

14.
赵和涛 《茶叶科学》1987,7(1):61-62
低产茶园改造后能否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产优质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试验于1974—1985年在皖南黄山茶区歙县潜口乡红旗队进行。供试茶园7亩,系1958年种植的丛栽茶园,平均每亩250丛左右,因长期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造成未老先衰,74年夏茶后(6月23日至6月27日)进行重修  相似文献   

15.
1加速低产茶园改造,调整品种结构1.1自然资源的优势:我县地处闽西北山地丘陵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6.5%,尤以宝山、郭岩山海拔高达1304-1385m。全境环山群抱,碧绿丹青,交通便利,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茶园旅游观光和有机茶的开发。1.2低产茶园改造与良种引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267hm2,多为上世纪70-80年代开垦种植,有性种约占70%。这些茶园经过近30年的耕作、采摘和自然风蚀,成为水土流失严重、茶树衰老的低产茶园。为此,从1994年开始,我站将调整品种结构和加速改造低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提高低产茶园改造效果,加快低产茶园改造步伐,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我们采用两种重修剪方法改造低产茶园。 试验地选在玉环县古城乡曾家茶场15年生的常规茶园内,茶树品种为本地群体种,未老先衰,1989年亩产干茶25公斤。 今年5月7日提前结束春茶生产后,在树势基本一致处设两个小区试验处理:(1)茶树重修剪常规法(对照区),用篱剪剪去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全部茶树枝叶,(2)中国茶科所薛云岚研究员介绍的斯兰里卡茶树重修剪法(以下简称斯里兰卡法),即每茶丛暂留一根长势较强枝条,用篱剪剪去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其余枝条,经过30天到35天,在每丛骨干枝上长出带有一片真叶,约5厘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资兴市东江库区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推广实施改树、改土、改园、改制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配合茶树病虫害防治,有效地改造了低产茶园。  相似文献   

18.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赞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厅合办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班于1989年11月14~21月在安徽宣城举办,来自全国各产茶省基层的茶场技术员及茶农6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的内容涉及低产茶园的生态建设与综合改造,低产茶园的土壤特点与施肥技术,低产茶园的换种改植,茶树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本省低产茶园的改造途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七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查明了茶园低产的成因,提出了一套"三改一补"和"肥、管、养、剪、采、保结合"的改造低产茶园综合技术措施.在茶园改造试验中,使原来亩产只有50-60斤的低产茶园变为高产园.其中1.01亩福安菜茶改造后七年(1961-1967年)平均亩产干茶达419斤,33亩平均亩产干茶350-380斤的丰产水平.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20.
刘成浩  李华海 《茶叶》1991,17(2):22-23
70年代中期,安康地区大面积开辟了22.79万亩单条植茶园。就茶树的系统发育规律而言这批茶园,到了80年代中期,应进入投产盛期,平均单产至少应在40公斤以上,但是由于土壤脊薄、坡度较大、缺株断行、品种混杂、强采多收和管理水平低等原因,致使茶树未老先衰,大面积平均单产仅有10余公斤。为了探索早衰低产茶园的改造对策和研究分析改造后的综合效益,我们从1983年开始立题研究历时7年,现已结束,特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