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以宝 《乡村科技》2020,(8):111-112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与进步,生态放养鸡养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有效实施疫病防治,提高饲养管理技术应用效果,成为生态放养鸡养殖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生态放养鸡的优势,分析当前生态放养鸡疫病类型及生态放养鸡疫病防治技术,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深入探讨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江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2):112-113
该文介绍了林下养鸡鸡只放养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放养前的准备、放养管理。  相似文献   

3.
一年四季的不同季节,气候和饲料资源都有很大的差别,在饲养管理上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山地养鸡更好地适应各季节条件的变化,确保山地养鸡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现就山地养鸡不同季节的放养技术阐述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古崇 《农家顾问》2011,(4):45-46
山地生态鸡养殖是一种回归自然.实行野外放牧的饲养方式。以选用良种鸡为基础.采取圈舍栖息与山地放养相结合.以生产出绿色天然优质的商品鸡及其蛋品。山地生态养鸡的关键技术是: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养方式对文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笼养和放养两种不同饲养方式对文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笼养鸡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均高于放养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鸡的平均采食量极显著高于放养鸡(P<0.01);笼养鸡屠宰率高于放养鸡,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鸡半净膛率显著高于放养鸡(P<0.05);笼养鸡全净膛率、腹脂率极显著高于放养鸡(P<0.01);放养鸡胸肌率、腿肌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P<0.01)。  相似文献   

6.
果园生态养鸡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果园生态养鸡技术,包括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和育成期放养等内容,以期为果园生态养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冯雪 《油气储运》2011,(30):36-37
贵妃鸡体形小、耐粗饲、耐粗放、行动灵活、觅食力强、抗病力强,适合山坡林地放养。放养的贵妃鸡肉质细嫩,风味独特,绿色环保,价格虽比普通家养鸡高出2~3倍,但在市场上仍深受消费者欢迎,经济效益明显。现将贵妃鸡生态放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饲养管理适应过渡雏鸡幼小抵抗力差,不宜直接在山地放养,应先进入育雏室进行人工育雏。一般14~21日龄雏鸡脱温后才开始上山放养。放养前须将雏鸡移到鸡舍外饲养3天左右,增强雏鸡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适应外界气温。  相似文献   

8.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与其今后的成活率和产量率息息相关,分别介绍育成鸡的饲养和管理,以期指导养殖户对鸡群育成期的饲养。  相似文献   

9.
从育雏结束产蛋鸡舍前这段时间称作育成期,也叫青年鸡阶段。一般称7—18周龄这段时间的鸡为育成鸡。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雏鸡和产蛋鸡的饲养管理,却粗放了育成鸡的饲养,育成鸡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鸡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育成鸡也称中雏,一般指7-20周龄正在发育的鸡。育成鸡习习毛已经丰满,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食欲旺盛,生长迅速。在农村,一些养鸡户往往忽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造成鸡只过肥或过瘦,开产过早或延迟,致使鸡群难以持续高产。下面与养鸡户谈谈育成鸡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在养鸡生产中,人们普遍对育成鸡不重视,一是因育成鸡吃料多长得快,易饲养好管理,不易得病死亡;二是育成期较长(7~20周龄),在此期内光投入不产出。所以生产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育雏期和产蛋期,而忽视育成期,这些都是传统的饲养方法。而现代蛋鸡饲养法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观念。传统育雏期是按周龄划分的,而现在是按体重划分时期的,如迪卡褐,体重达650g以上为育成期(8周龄),1540g以上为产蛋鸡;法国伊莎褐,体重850g以上为育成期(10周龄),1570g以上为产蛋期。另外,现代蛋鸡品系的开产日龄普遍提前…  相似文献   

12.
育成鸡的饲养管理,与其今后的成活率和产量率息息相关,分别介绍育成鸡的饲养和管理,以期指导养殖户对鸡群育成期的饲养。育成鸡指7~20周龄的大、中雏鸡。鸡群育成期是完成骨骼、体重、输卵管及卵巢发育的阶段,需要较高的能量,以保证体重的增长,从而保证今后高的成活率和产蛋率。因而,鸡群育成期对于整个养殖过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 山地养鸡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荒滩等地方的天然青饲料和昆虫等动物性饲料放养家鸡。它具有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投资少的特点。既降低了饲养成本,又增加了野味。发展山地养鸡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1.品种选择 山地养鸡的特点是放牧。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如桃源鸡、仙居鸡、固始鸡、肖山鸡、庄河鸡、三黄鸡、杏花鸡、阳山鸡、清远麻鸡、三黄胡须鸡、中山沙栏鸡、信宜怀乡鸡、广西鸡等地方优良品种。它们耐粗饲,抗病力强,虽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报酬低,但肉质鲜美,价格高,利润大。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饲养商品鸡,还是饲养种鸡,都要经过育锥(0~6周龄)、育成(7~20周龄)、生产(20周龄以后)三个阶段,其中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更会影响到将来成年鸡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性能,关系到养鸡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育锥是养鸡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养鸡业的成败,笔者从事蛋鸡饲养多年,本文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经验归纳总结,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冯永志 《农技服务》2011,28(7):1016+1104-1016,1104
阐述了雪山鸡雏鸡的饲养管理及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色香味俱佳、好吃的鸡就叫优质鸡。半放养鸡就有好吃的特点,由于中后期在野外放牧能采食一些青草、动物和矿物质,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营养缺乏病的发生,提高了鸡肉的品质。笔者根据在冬闲田利用塑料大棚半放养仿土鸡的经验,将饲养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鸡山地饲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养鸡就是利用各种林带、果园、丘陵山窝放养鸡群。山地养鸡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是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山地饲养,鸡只能采吃到更多的青绿饲料、昆虫,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减少了饲料用量;利用天然雨水冲刷场地和利用阳光的紫外线照射消毒,节省了消毒剂的开支;山地放养的鸡只,晚上才回鸡棚,密度可以较大,从而节省了棚舍。二是加大鸡只的运动场地,增强体质,增强抗病力,提高鸡只成活率。三是鸡只的毛色光泽、肉质鲜,且又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故其市场价位高,能直接提高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8.
洪学 《现代农业》2005,(3):36-36
鸡肉品质是鸡一种本质特性,一般是不容易改变的。但其肉质的腥臭、香味、鲜嫩等是可以通过特殊的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的。其具体方法是:一、添加大蒜法。生化分析表明,大蒜中含有构成鸡肉“香味“的主要成分。因此,在鸡饲料中添加大蒜,可以使鸡肉香味变浓。饲养中一般应用大蒜粉,添加量为日粮的2%。二、添加牧草、腐叶土法。放养的鸡肉味比笼养的鸡肉味鲜美,这是不争的事实,改变鸡肉品质的最佳方法即是实行放养。提高笼养鸡的肉味品质可在鸡饲料中添加牧草10%~20%,菜园土或果园土壤表面的腐叶土5%~10%,与饲料充分混匀后饲喂,可以收到与放养鸡…  相似文献   

19.
周宇 《中国畜禽种业》2011,7(6):139-139
蛋鸡育成期饲养,一般就是7周龄到18周龄或20周龄,这时期是育成鸡生长发育比较旺盛的时期,除了育成鸡的先天遗传因素之外,育成鸡的饲养方式对性成熟的早晚、体况的健康与否起决定性作用。育成鸡的饲养方式通常有3种: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及笼养等,不论哪种形式,饲养育成鸡的鸡舍,必须在进鸡以前严格执行消毒卫生制度,经消毒后,一定至少要空闲15天以上,再转入育成鸡,目的是使鸡舍内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洛川县生态放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问题一直是广大养殖场所关心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鸡肉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放养鸡就是将传统养殖和现代科学养殖技术相结合,实行放养和舍养相结合的养殖技术。同过放养鸡控制植物尤其是果园的虫害和草害,利用鸡粪提高土壤肥力,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