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合大田防治番木瓜疮痂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8种药剂进行室内药效筛选。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25% 咪鲜胺乳油、10% 苯醚甲环唑可湿粉填料、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 丙环唑乳油的EC50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优于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而25% 咪鲜胺乳油、10% 苯醚甲环唑可湿粉填料和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间的EC50无显著差异,其中25% 咪鲜胺乳油的EC50最小。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25% 咪鲜胺乳油、10% 苯醚甲环唑可湿粉填料和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2.
木薯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和一株狗尾草离孺孢(EF452444)的序列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28℃、pH7和光暗交替是菌落生长最适条件,D-葡萄糖和硝酸钠是其最适碳氮源,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和55℃5min。10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25%咪鲜胺EC)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杀菌剂对剑麻茎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黑曲霉引起的剑麻茎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我国的剑麻产业造成极大的威胁.鉴于此,本研究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黑曲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同时进行药剂成本分析,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的EC50最小,病原菌对它的敏感性最高,抑菌效果最好;3%甲基多抗霉素WP和40%五硝基多菌灵WP的EC50较小,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也较高,抑菌效果也较好;70%甲基托布津WP的EC50最大,病菌对它们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效果最差.通过对药剂抑制效果和使用成本分析,建议生产上可使用50%咪鲜胺锰盐WP、40%五硝基多菌灵WP和3%甲基多抗霉素WP来防治剑麻茎腐病.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9种杀菌剂对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Scytalidium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该10种杀菌剂EC50值和毒力回归方程中斜率比较分析认为,腈菌唑的毒力效果最好,其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及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异菌脲、氟硅唑+恶唑菌酮、多菌灵3种杀菌剂抑菌能力也较强。以上8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丙环唑、抑霉唑和苯醚甲环唑4种药剂对柱花草炭疽病菌株CH008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值在0.032 3~0.735 2 μg/mL,成为最具潜力的替代使用杀菌剂;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也较好,其EC50值在1.381 3~3.208 8 μg/mL。  相似文献   

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7%咪鲜胺原药、97%戊唑醇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95%噻呋酰胺原药、95%甲基硫菌灵原药和70.3%春雷霉素原药6种杀菌剂及97%咪鲜胺原药与97%戊唑醇原药5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对单剂和优选的复配制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单剂EC 50值分别为0.054 3、0.627 2、1.313 5、0.319 7、6.439 0和17.521 9 mg/L,其中97%咪鲜胺原药对赤霉病的抑制作用最强,显著高于其他5种杀菌剂;97%咪鲜胺原药与97%戊唑醇原药5种配比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97%咪鲜胺原药与97%戊唑醇原药以2︰1比例复配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136.61,增效作用最明显。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咪鲜胺乳油(187.5 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5.5 g/hm~2)、400 g/L咪鲜胺·戊唑醇水乳剂(150.0 g/hm~2)、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50.0 g/hm~2)、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60.0 g/hm~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0.0 g/hm~2)和40%多菌灵悬浮剂(40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60%、70.97%、74.92%、66.62%、61.78%、64.95%和63.87%,其中按照2︰1比例加工的400 g/L咪鲜胺·戊唑醇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为突出,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P0.05)。因此推荐优先选用97%咪鲜胺原药、97%戊唑醇原药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3株橡胶树褐根病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百菌清、腈菌唑、咪鲜胺、三唑酮、戊唑醇、异菌脲、抑霉唑、十三吗啉、丙环唑9种药剂对橡胶树褐根病菌的毒力较强,抑菌效果较好,对橡胶树褐根病菌的EC50在0.013 2~2.972 6 μg/mL,其中丙环唑和戊唑醇的EC50均小于0.1 μg/mL,对橡胶树褐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嘧菌酯、甲基硫菌灵的效菌效果较差;多菌灵对褐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3株褐根病菌的EC50在138.655 0~492.298 2 μg/mL。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有效防止菌草食用菌病原真菌的药剂,本研究选用 7 种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 4 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采用菌落直径法对 4 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7 种供试杀菌剂对菌草食用菌 4 种病原真菌的作用效果中,百菌清对哈茨木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 值最小为 0.291 4 mg/L;多菌灵对蜡孔菌和侧耳木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 值最小分别为 0.257 mg/L 和 1.030 4 mg/L;精甲霜?锰锌对赭曲霉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 值最小为 9.233 4 mg/L。百菌清、咪鲜胺、多菌灵和精甲霜?锰锌对 4 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建议生产上将这 4 种药剂轮换使用,以有效控制菌草食用菌病害。  相似文献   

9.
对供试菌株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西瓜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值分别为7~8和7~9;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致死温度为60℃、5 min;果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利于菌丝生长;酵母浸粉和蛋白胨作为氮源利于菌丝生长。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730 9 μg/mL;32.5%苯甲嘧菌酯SC、30%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25%溴菌·多菌灵WP和25%溴菌腈WP对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为1.884 7~8.161 0 μg/mL,该研究为田间防治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菌丝生长法对芦笋茎枯病进行15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实验,以期为该病害的大田防治提供参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多菌灵、75%百菌清和70%甲基托布津的EC50和EC95最小,抑菌效果最好;2%嘧啶核苷悬浮剂和20%噻菌铜的EC50和EC95最大。通过对药剂抑菌效果和使用成本的分析,生产上使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25%阿米西达、50%异菌脲、80%代森锰锌和30%爱苗防治芦笋茎枯病。  相似文献   

11.
从海南三亚豇豆设施棚内采集具典型轮纹病病斑的豇豆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到1株致病菌,根据病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豇豆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 Curst.) Wei];利用生长速率法,对12种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P,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WP)对病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2.709 46和9.093 27 mg/L,而75%百菌清(WP)和50%多菌灵(W  相似文献   

12.
由疫霉菌侵染引起的割面条溃疡病是我国橡胶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分离自海南省儋州市的棕榈疫霉病菌HNRPP02进行了14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毒矾(56%代森锰锌·8%噁霜灵WP)、甲霜灵(35%甲霜灵ZGF)、阿米西达(25%嘧菌酯SC)和安克(50% 烯酰吗啉WP)的EC50最小,抑菌效果最好;霜霉威盐酸盐(66.6 %霜霉威盐酸盐AS)的EC50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建议橡胶树种植中使用56%代森锰锌·8%噁霜灵WP、35%甲霜灵ZGF、25%嘧菌酯SC和50%烯酰吗  相似文献   

13.
木豆为豆科木豆属多年生常绿小灌木,是世界第六大食用豆类,也是唯一的木本食用豆类。木豆用途非常广泛,成熟籽实可以食用,营养价值丰富;嫩枝叶是草食家畜的优质饲料,又可用作水土保持和覆盖作物等。木豆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适合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本文介绍国内外木豆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和进展,并对国内今后木豆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炭疽病是橡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主要病原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为了解中国各植胶区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来自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4省(区)22株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和15株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7株橡胶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EC_(50)值为0.022 0~0.272 1 mg/L,平均为(0.061 7±0.055 4)mg/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5倍。其中89.2%参试菌株的EC_(50)值介于0~0.100 0 mg/L。根据成组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4个植胶区的2种橡胶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无明显差异。除了来自海南和云南地区的尖孢炭疽菌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来自不同省份的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中国橡胶炭疽菌对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菌株间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油菜体内及土壤中咪鲜胺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相萃取( SPE)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 - UV)建立了油菜中咪鲜胺的残留量检测方法,并 进行咪鲜胺消解动态研究。提取液经石墨碳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后测定。咪鲜胺在各样品中的添加回收 率为80. 1% ~91. 8% ,变异系数为1. 8%~9. 6%。咪鲜胺在油菜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4~6d; 30g制剂/666. 7m2 于油菜盛花期施药2 次,油菜收获时,油菜籽中咪鲜胺残留量最高为0. 20mg/kg,土壤中咪鲜胺残留量最高为 0. 49mg/kg。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马铃薯组培苗的污染率,试验对不同浓度的医用抗生素、防腐剂、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数据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中最常见的青霉菌、细菌和酵母菌3种菌都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并且对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以及生根产生的负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几种杀菌剂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endahlex Fries f.sp.niveum(E.F.Smith)Snyder et Hansen)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和甲基托布津的抑制效果最好,噁霉灵次之,咯菌腈最差;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与甲基托布津的抑制效果相当,当多粘类芽孢杆菌浓度为25 000 mg/L时,抑制效果达为82.77%;其EC50值为506.176 4 mg/L。多粘类芽孢杆菌可作为大田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防治药剂首选。  相似文献   

18.
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36%甲霜灵锰锌悬浮剂(SC)、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WP)、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WP)、22.5%抑霉唑乳油(EC)6种杀菌剂对3种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差异很大,50%甲基硫菌灵(WP)和22.5%抑霉唑(EC)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均很好,EC50分别为1.69、5.59、5.03μg/mL和3.60、5.17、1.58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