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全磷极度匮乏。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2.
改造低产油茶林要先清理林地,深挖垦复,然后根据油茶树生长的需要施肥,适时适度修剪和间伐,对劣质品种采用高接换冠和截干等方法更新。另外,对新垦油茶林的建设,要选用优良品种营造高产油茶林,提高管理水平,控制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海南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结合长期实践对海南省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品种选择、土壤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油茶丰产栽培的3个关键因素,结合海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抓好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同时注意整形修剪、杂草防治、合理间作与实时采收,是营建健康油茶林,实现海南油茶丰产栽培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遗过林地清理、密度调整、整枝修剪、垦复深挖、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劣株改造等油茶低产林技术改造措施的应用,3年来油茶鲜果产量亩均增加131.6公斤,增产265.9%,亩增效益658元。  相似文献   

5.
不同砧木对海南油茶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南油茶(海南种源)、油茶‘岑软2号’(广西种源)、油茶‘湘林XLC15’(湖南种源)和高州油茶(广东种源)种子的芽苗为砧木,海南省新认定油茶新品种‘海油1号’春梢为接穗,研究4种砧木对其嫁接成活率、嫁接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越南油茶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5.0%,以油茶‘湘林XLC15’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50.0%;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2年生嫁接苗苗高、地径和总鲜重均为最高,分别达到50.75 cm、5.19 mm和38.64 g,其次为‘岑软2号’,高州油茶最低;不同砧木嫁接的苗木根冠比大小依次为高州油茶油茶‘湘林XLC15’越南油茶油茶‘岑软2号’;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值达77.58,最低为‘湘林XLC15’;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总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49.23、667.58、532.98 mg。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本地越南油茶做砧木最适宜于‘海油1号’油茶的嫁接育苗,其次为油茶‘岑软2号’。研究结果为海南特色油茶的良种壮苗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湖县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养分测定为基础,以作物吸收养分为依据,指导科学施肥的一种科学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的高效益的科学施肥技术.建湖县要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近3年来,我们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结合稻麦需肥规律,指导农民正确合理施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报酬,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槐南乡油茶面积仅250hm2,资源总量少,未能形成产业格局,但槐南乡油茶林Ⅰ、Ⅱ类用地占74.2%,密度在1050株/hm2以上的油茶林占93.2%,树龄15-35年占98.9%,油茶林立地较好,密度合理,树龄均为盛产期,2008年平均产量为139.2kg/hm2,接近福建省高产油茶林产量。通过高效经营示范,增强农户油茶栽培积极性,建立区域油茶栽培规模化,能够促进油茶产业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江西省棉花施肥现状及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提出土壤养分检测、田间肥效试验是构建棉花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的理论基础,并研究出棉花测土配方计算机辅助施肥系统,以施肥建议卡的形式指导棉农科学施肥应用于棉花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调查分析海南地区营造油茶林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动态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营造油茶林进行投资收益率、益本比和净现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海南营造油茶林投资收益率高,收益时间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结果为海南下一步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合理的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额济纳旗棉花施肥指标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棉花“3414”试验数据分析,建立额济纳旗棉花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对每个试验进行回归分析和边际效应分析,制定出最佳施肥量(包括N、P2O5、K2O)与土壤养分测定值的施肥模型;通过施肥模型,可计算出各个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下的最佳施肥量。额济纳旗棉花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用于制定不同地力水平条件下的区域性的施肥配方,可具体指导每个农户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1.
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以为精准施肥及秸秆还田养分循环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参数。结果表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的株高、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穗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稻谷中的总钾、S~(6+)和Fe~(2+)含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但总磷、Ca~(2+)和Mg~(2+)的含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总氮含量则基本相同;常规施肥处理的秸秆中总氮、总钾、Mg~(2+)和S~(6+)含量均高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总磷、Ca~(2+)和Fe~(2+)含量基本相同。均衡营养肥处理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67.8%、60.0%和95.5%,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为32.3%、86.0%和100%。可见,水稻均衡营养肥能均衡的为杂交稻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茶园土壤性状及茶树营养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优质安全的茶叶离不开养分条件、环境安全和茶园的土、水、肥的管理。本文在茶园土壤、茶树养分功能和分子营养机制、茶树施肥技术、茶园土壤重金属及茶树累积特点和机制等方面,对近五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茶园土壤研究方面,除了关注植茶后茶园土壤有机质变化特点外,茶园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演变的研究,并在茶园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酸化原因以及应用生物质改良酸化茶园土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茶树养分功能和调控技术方面,对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等的营养功能及其在茶叶品质成分代谢中的作用和茶树吸收特性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茶树养分转运子基因克隆、氮营养分子生理机制、抗环境胁迫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在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控释肥施用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施肥的环境效应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伴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茶叶产地土壤重金属和稀土等的安全状况、茶树累积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3.
山茶油简易精炼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贤波  屠幼英 《茶叶》2007,33(3):158-161
针对衢洲山茶油精炼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油皂不分、脱色效果不理想以及耐寒性差等主要技术问题,本论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山茶油精炼工艺中的碱炼、脱色、冬化等主要工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得到了一套更简单和更适用于生产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按照油茶优树选择的行业技术规程,经过4年的调查,从海南当地油茶自然林分中选择出6株油茶优树,单株年产鲜果6.5~61.3 kg,平均每平方米冠幅产鲜果1.04~2.67 kg,平均鲜果含油率6.51%~9.30%,病果率在3%以下。所选择的油茶优树具有产果量高、含油率高、抗油茶炭疽病能力强等特征,可以作为进一步培育海南油茶良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茶多酚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山茶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壁材比、pH、壁材浓度、凝聚时间、芯壁比等复合凝聚条件对山茶油微胶囊包埋率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确定山茶油微胶囊复合凝聚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前后的山茶油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山茶油微胶囊的最佳复合凝聚制备工艺参数为壁材比1∶1 (W/W)、pH 4.2、壁材浓度1.0%、凝聚时间30 min、芯壁比3∶2 (W/W),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山茶油微胶囊产品呈浅棕色粉末状,平均包埋率达82.36%,休止角39.2°,含水率3.67%。热稳定温度280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加速氧化贮藏试验表明微胶囊化显著提高了山茶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武夷水仙茶叶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料液比1∶7、pH 9、提取温度60 ℃,在该条件下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提取率为93.61%。在提取的武夷水仙茶叶籽油中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51.77%)、亚油酸(23.14%)为主,∑SFA∶∑MUFA∶∑PUFA=1∶2.64∶1.2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食用油,研究结论可为武夷山茶产区茶叶籽油提取、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苎麻营养与施肥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苎麻营养与施肥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在研究苎麻的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的基础上,力求寻找适合苎麻的新型施肥技术和方法,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苎麻,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