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2002年镶黄旗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围绕草原资源与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一首要目标,将镶黄旗草原划分为9个生态分区,并首次利用草原建设、生态危机等方面的10个指标,建立了3类保护与建设分区,两种分区综合分析,得出当地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评价和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2年镶黄旗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围绕草原资源与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一首要目标,将镶黄旗草原划分为9个生态分区,并首次利用草原建设、生态危机等方面的10个指标,建立了3类保护与建设分区,两种分区综合分析,得出当地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评价和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3.
草原的价值具有多元化特征,这种多元化特征决定了对草原价值的开发利用也必须具有全方位的理念。目前我国草原退化严重,草原生态环境也同时出现了持续恶化的基本态势,而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正是导致这一局面发生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当今世界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而草原价值的多元化利用则是维护草原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只有将草原的资源、生态和社会价值统筹考虑,并以草原生态价值的基本属性为草原价值开发的先决条件,草原才能以其最大的价值内涵回馈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4.
草原分类是草原科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为合理开发草原资源和有效保护草原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现有的草原分类体系仅从发生学单一维度确定各类草原的联系和区别,在生产和实践中很难从草原功能、权属、经营方向等维度实现精准管理。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草原工作从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为主、从林草矛盾转向林草融合的需求,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草原分类工作需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形成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多维分类体系。本文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草原分类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借鉴我国林地多元化分类的框架体系,提出了我国草原多维分类体系的原则、方法和指标,构建了基于发生学、功能用途、产权属性、经营程度等四个维度的草原分类系统,不仅考虑了草原发生发展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属性,而且考虑了草原经营程度、功能用途和产权特征等社会经济属性,实现了各个分类系统的融合性和互补性,为新时期草原研究、保护、修复、利用、建设等分门别类的专项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为新时期草原资源和生态的综合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宁是北方重要的草原区之一。据1982年调查统计,全省有草原面积508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3.3%,主要分布在朝阳、阜新、葫芦岛等辽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草原属性不清,权属不明,监管不力,毁草种树、垦草种粮、滥垦乱占现象严重,加之受气候干旱及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全省草原资源面积大幅减少。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安全,实现草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全省生态保护建设和畜牧业健康发展,2005年以来,全省紧紧围绕草原权属确定、  相似文献   

6.
以库车县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查清天然草原分布特征及草地资源利用现状,为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加强草原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确定草原保护建设重点,综合评价草原生态状况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草原资源的功能,属性及其利用战略转变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济利用是我国草原资源功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影响草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转变单一的经济利用,开发草原资源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是实现我国草原资源功能利用战略转变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掌握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农业部组织开展了2011年全国草原监测工作,重点监测草原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利用状况、灾害状况、生态状况和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  相似文献   

9.
草地资源动态化监测是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利用草原的基础。通过动态化监测,能掌握辖区范围内草地资源分布情况和生态现状,明确当地的草原类型、生产能力、植被组成及草原退化、沙漠化等因素,确保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健康有序开展。为更好地推动草原生态建设,该文探讨新疆巴里坤县草原生产现状,论述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提出相应的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草原监测是保护草原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草原实施生态监测和科学评估,可及时掌握草原资源消长与生态变化状况,有效获取草原建设与保护、草原利用强度等信息,以便科学安排农牧业生产规划,及时调整草原利用和经营方式,加强对草原的建设与保护以及草原生态修复等。  相似文献   

11.
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是为了有效遏制天然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趋势,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建立合理的草原利用、保护与建设机制,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怒江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非常必要。文章论述了怒江州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合理利用草原 发展草原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草原畜牧业是草原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是保持草原生态平衡,持续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合理利用草原是防止草原退化、保障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我国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景观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分析了草原气候带、植被类型、草原物种以及草原民族对草原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政府和全社会对草原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为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提出了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三种模式,划分了6类草原生态旅游区,提出了多项发展草原生态文化旅游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草原保护和建设中维新求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草原保护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为此国家实施了多项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新形势下,理念的滞后、生产方式的落后和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成为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制约因素.转变观念善待草原,转变生产方式合理利用草原,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科学管理草原,是新形势下草原保护和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在巴州生态公益、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巴音布鲁克草原退化原因,提出应把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放在首位,科学配置草原资源,提高天然草地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深入贯彻"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的需要,切实保护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促进草原生态的全面恢复,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定位监测手段,开展对禁牧区、草原放牧利用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全面、准确掌握草原的植被、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及时获取草地动态变化信息,客观评价实施生态奖补机制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自治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相似文献   

17.
草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草原的永续利用是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为超载过牧和乱开滥伐,致使草原生产力严重下降,草原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推行禁牧休牧制度,是依法治草、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使草原资源更好地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掌握托克逊县草地资源与生态状况,科学评估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立落实的生态效益及草畜平衡效果,充分合理利用天然草原,对天然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草原生产力及利用状况、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方面开展高峰期草地生产力分析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通过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有力的促进了草原生态环境发展,推行的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资源科学利用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草地资源不合理利用,使得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长期过度超载放牧,粗放式管理,草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加强草地动态监测是草地生态资源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的机制,是草原工作者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笔者主要就草原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山地草原作为天然的生态系统,与各族人民生活、生产和文化发展均息息相关,对发展畜牧业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恢复草原生态功能,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和完善草原保护措施三方面对山地草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对畜牧业的影响进行简单探析,以期在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同时帮助牧民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