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安瓜片茶历史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哲  宋光钧 《农业考古》2007,(2):232-235
一、历史名茶———六安瓜片“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代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六安是中国名茶的生长地之一。六安茶名满天下,在中国的茶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位置,被世人赞美,被世人品尝。今天的六安茶即为“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六安瓜片前身的六安茶叶,其悠久历史可上溯至秦汉时期。汉献帝建安年间,茶叶就从四川经陕西、河南转入…  相似文献   

2.
古丈毛尖     
古丈县位于湘西自治州中部,是著名的“茶叶之乡”.古丈县种茶始于东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和制茶技艺铸就了“古丈毛尖”品牌的独特神韵.县内武陵山脉深处,高山云雾,富硒富磷的土壤奠定了“古丈毛尖”品牌品质的基础.多年来,“古丈毛尖”多次在世界茶业博览会等国际舞台上展示,赢得了“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多个国家奖项,获得国际普遍认可.在国内,“古丈毛尖”先后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十大名茶” “湖南十大农业品牌”等荣誉,古丈县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文化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  相似文献   

3.
安溪茶俗     
常言道 ,“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的影响 ,形成了各异万千的民风、民俗。安溪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产茶历史的古老茶乡 ,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中国名茶 (乌龙茶 )之乡 ,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 ,演变发展 ,口传心授 ,世代相袭 ,自然积淀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茶俗。茶 ,渗透到安溪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 ,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礼俗和日常的交际之中。迎宾送客以茶相待 ,是安溪世代相承的传统礼俗。“安溪人真好客 ,入门就泡茶” ,说的是只要你到安溪来作客 ,主…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眼下,我的手边放着在中国旅行时买的名茶“碧螺春”,这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上海市茶叶分公司的产品,可它正式的名字是“洞庭碧螺春”,出产于江苏省苏州地区吴县的太湖周围,在清朝的崇德五年(一六四○年)曾经作过贡茶的。另外现在还有一种叫作“蒙顶黄芽”的名茶,这就是用唐代的一种名茶“蒙顶”之名出现的。这些虽都称作茶,可是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其中的品种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目前也有六大茶之说,把茶分为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红茶,上述的两种茶都是绿茶。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骄傲之一。也有人说,茶是造物主特别为中华民族安排的瑰宝。中华民族最早发现了茶叶,具有最早的茶文化。茶早已发展成为“累日不食犹得,不可一日无茶”的“国饮”,其历史十分悠久,正如茶圣陆羽所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渐渐地,饮茶从药用、解渴走向高层次的品茗,成为一种精神文化享受。中国名茶与名泉珠联璧合,古往今来不知产生了多少部茶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第一首专门写茶的诗赋;中唐时期,被称为“茶神”的陆羽撰写了《茶经》。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品茶、…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历史悠久茶区,具有"湖北第一历史名茶"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等历史名茶的古老制茶技艺,有丰富的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资源。该民族地区茶叶现有8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的三种名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有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该地区茶文化有1项国家级、9项省级(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并提出了8点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信息》2003,(8):40-40
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顾渚山,因其芽形如笋,芽色带紫,品质上乘,故取名为紫笋。中国古代茶圣陆羽对紫笋茶十分推崇,至今这款名茶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紫笋茶的故乡长兴县为迎合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的饮食观念,将这一地方特产作为原料制成了独具匠心的“茶宴”,成为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地方物产珍品的特色宴席。  相似文献   

8.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6,(2):267-269,292
近读由巩志先生主编、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贡茶》(以下简称《贡茶》)一书。这是一本学术性、史料性很强的茶史专著。编著者搜集了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曾经作贡过的名茶,资料丰富,阐述详细,尤其对福建贡茶的记述更为翔实。该书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但是,瑕不掩瑜,其中“历  相似文献   

9.
巩志 《农业考古》2001,(2):324-32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 ,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 ,双绝于人寰。名山出名茶 ,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 (今福建建瓯市 )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 , 利通天下” ,( 2 ) 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 ,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 3) 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 ,是中国茶叶输向欧洲最早的茶类 ,欧人称颂 :“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 ,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 ,瑞典…  相似文献   

10.
蔡泉宝 《农业考古》2003,(2):315-316
浙北湖州市所属的长兴县、安吉县和德清县 ,近二十年来所产销的紫笋茶 ,安吉白茶和莫干黄 (剑 )芽 (以下简称“三色”茶 ) ,不仅已经成了当今中国名茶市场的亮丽风景线 ;而且 ,能够品尝到这种茶 ,意味着品尝者的身份 ,品位和礼迂 ;并且开始走向国外 ,赢得了广大饮茶爱好者的喜爱和赞扬。一、“三色”茶的由来以紫色、白色和黄色三种颜色命名的名茶 ,在我国名优茶茶目中并不罕见 ,而在一个市属的三个县各有一种颜色打造名茶品牌的却还少有。紫笋茶产在长兴县。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中的“紫者上”、“笋者上”这两句中的“紫笋”两字而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化中,茶早已超越了它自身的饮用功能,发展成为一种包含着深邃的精神形态的象征艺术。古往今来,各种文化艺术形式有机地与茶结合在一起,交织出幅幅精美的诗情画意,促进了人们超越语言的情感交流。“闲情听茶”系列音乐,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融合,籍由音乐的创作,将茶文化的深刻内涵表现出来,并借助中国民族乐器独特的语音形式,呈现出大自然动态的环境图像和无垠的情感时空,使人对茶的感受进入一种遐想的体验之中。“闲情听茶”系列音乐共分七辑,体裁和内容十分丰富。《清香满山月》和《香飘云水间》以中国十六种名茶为表现内…  相似文献   

12.
作为茶圣陆羽的故乡,湖北省茶叶产量居全国第四,茶叶产值居全国第三。五峰、竹溪、英山、夷陵、鹤峰等地是湖北省名优茶主产县区。但尴尬的是,历史上却没有一个品牌进入全国名茶之列。2005年,立足于我省丰富的茶叶资源,省委、省政府决定,重点扶持一个湖北茶叶名牌,打造一个“中国名茶”,为湖北优势农业突围先行探路。在当年6月开始角逐的“湖北名茶第一品牌”擂台上,由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采花毛尖”以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企业信誉,成为名符其实的“湖北第一茶”。随后,又仅用短短一年多时间,实现了从地方名茶到全国名茶的跨越:湖北五峰采花毛尖和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福建大红袍、云南普洱茶等10支茶一道,入选全国名牌农产品。“采花毛尖”实现了从地方名茶到全国名茶的跨越。湖北人的遗憾变成了兴奋!“采花毛尖”为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一般企业需要几年甚至10年才能完成的跨越?为我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和启示?带着种种疑惑和不解,笔者来到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对“采花毛尖”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3.
湖南产茶历史悠久,名茶丰富多彩,品质独特。历史上曾有5个名茶被封建王朝列为贡茶,它们是:衡山的“南岳茶”(衡山石廪峰茶),为唐代最早贡品之一;岳阳的“(氵邕)湖茶”,曾有“黄翎毛”之称,在后唐五代时列为贡茶;大庸天崇毛坪茶,在明代列为贡茶;浏阳的“白鹤茶”,在清代中叶规定每年纳贡四斤;郴州五盖山的茶叶,清代列为郡贡。安化的“湘红”,与“祁红”、“建红”同列为中国红茶的正宗,鼎足为三,品质优异,驰誉中外。安化的黑茶,在清道光年间,专供皇家  相似文献   

14.
童兆民  童燕  卢健 《新农村》2023,(11):34-35
<正>径山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始栽于唐兴于宋,距今已有1280余年历史。作为历史文化名茶,径山茶凭借其优异的品质、规范的管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名副其实的余杭农产品“金名片”,先后荣获中国文化名茶、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2022年“径山茶宴”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径山茶品质特征为外形细紧匀整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匀成朵。  相似文献   

15.
陈郁秀 《农业考古》2002,(4):276-276
饮茶在台湾发展出固著于地方性格的文化传统 ,从常民的文化习性穿透至精致的饮食艺术 ,茶 ,就如同池宗宪先生所说 ,“就像呼吸一样 ,自然地是一种平凡轻松的事”。喝茶总让我们从忙碌的时间里 ,偷出清香 ,柔嫩的生活品味。茶香飘荡在台湾的街巷历史由来已久 ,“茶、糖、樟脑”是清朝时代台湾经济产业的三大出口农产品 ,而茶尤为首宗 ,不仅台湾的好山好水适于茶叶的生长 ,更因为细心的照料而有台湾特有的茶种 ,优名远播。池宗宪先生所著《台湾茶街》 ,从历史的漫游 ,带领着我们跟随茶的旅行 ,如何飘洋过海一路的漂流 ,落土在台湾生根发芽 ,成…  相似文献   

16.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6-277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产茶的地区之一,是中国茶叶之乡,“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婺源茶叶史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婺源绿茶占居了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的市场份额。鉴别婺源绿茶对了解中国绿茶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一、婺源名茶千姿百态婺源绿茶以“  相似文献   

17.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安徽省霞山县供销社唐家模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中,是唯一的不含茶头和茶梗,由单片鲜叶制成,属绿茶类的特种片形茶。因其形似瓜子,故称“瓜片”,又名“片茶”。又因其历史上集中在六安销凭和外运,遂冠以“六安瓜片”两名世。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地区的六安、...  相似文献   

18.
江南名茶──碧螺春邢湘臣“人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茶百里醉”。“碧螺春”是我国绿茶中的佼佼者,素被奉为上乘佳品,碧螺春茶主要产于江苏苏州西南、太湖之滨的东、西两山一带。此茶始种采撷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螺春”三字,各有来历。“碧”,形容其...  相似文献   

19.
景宁县是多次获得金奖惠明茶的产地,种植茶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惠明茶除了1915年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国际金奖外,1982年和1986年又获得了全国名茶奖;1991年还获得了国际“文化名茶”的称号;还曾被评为“省优质农产品金奖”、“省精品名茶金奖”和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在国内外负有盛誉。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茶园19200亩(1亩=  相似文献   

20.
巩志 《农业考古》2003,(2):305-308,319
茶树、茶叶、茶著作都证实中国是茶树的原生地、茶叶的发祥地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无庸置疑 ,无可非议 ,而且中国茶文化是世人的一种常识。贡茶 ,是古代专门进献皇室与朝廷 ,供帝王将相享用的特制茶叶 ,属贡品之列。它是封建社会臣民们社交需要或进贡皇帝及上层人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物 ,而中国历史名茶大多数是来自贡茶的。所以贡茶的出现 ,既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中的一种特定现象 ,又是中国文明史的社会礼制的一部分 ,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为此 ,《中国贡茶》对古代贡茶及其宝贵遗产进行研究 ,借鉴历史的经验 ,促进中国茶业的发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