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盐角草改良新疆盐渍化棉田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种植盐角草改良过后的次生盐渍化棉田进行了棉花的对比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改良能够明显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后土壤的电导值显著降低,Na+,Cl-,SO42-等主要盐害离子均显著降低.生物改良次生盐渍化棉田能够促进棉花出苗,提高子棉产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滴灌年限棉田土壤盐分分布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江  谢海霞  陶睿  李永刚 《中国棉花》2012,39(11):16-18
 对新疆石河子147团不同滴灌年限棉田土壤盐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滴灌年限的延长,对土壤盐分淋洗作用减弱,滴灌1年处理对土壤盐分淋洗作用明显,尤其是对上层0~40 cm土壤盐分的作用更大。滴灌条件下,盐分对棉花出苗影响较大,盐分较高的滴灌1年处理出苗率仅为76.1%,度过苗期以后,棉花生长受盐分胁迫影响较小,最终株高相对较低,收获时单株铃数、铃重也相对较高,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密度低所致。  相似文献   

3.
南疆不同产量棉田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君华  刘明 《中国棉花》2010,37(3):20-21
以南疆不同产量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南疆棉田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组成主要为Na++K+、SO42-、Ca2+,Cl-和HCO3-含量较少。低产田土壤盐分均比其它产量土壤高,表明土壤盐分含量是棉花产量的限制因子之一。主成分方向表明,第一主成分综合反映土壤盐化过程,第二主成分反映土壤碱度特征,土壤含盐量、SO42-、Ca2+是棉田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南疆盐渍化地区棉田土壤中的盐分,进一步提高棉花植株对水分的利用效率,通过对土壤-棉花-大气系统(SCAC系统)进行的研究,建立了南疆盐渍化地区的棉花水分迁移模型,计算出棉花植株水分的吸收效率,从而来调控棉田土壤的水分、盐分及其根系分布,达到控制盐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并对棉花水分迁移模型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棉田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不同生育期、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对膜下滴灌水盐的运移进行分析比对发现,膜下滴灌棉花土壤含水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0~20 cm土壤含水量较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至30~50 cm达最大,随后又降低。膜下滴灌棉田含盐量在生育期0~60 cm土层范围内表现为积盐状态,并以30~50 cm积盐最多。此研究将为新疆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膜下滴灌棉田的水盐动态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中子仪"探测法和盐离子滴定法、烘干残渣法,监测滴灌带埋深35 cm滴灌棉田不同深度、不同滴水时期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含盐量.研究棉田采用地埋式滴灌技术后土壤水分、盐分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棉花现蕾期开始滴水,15~40cm耕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大,保持最佳含水状态;在棉花根区20~50 cm形成盐分淡化区域,地下水位在临界深度以下,棉花主根区盐碱化程度明显降低,有利于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7.
范君华  刘明 《中国棉花》2010,37(4):11-13
以南疆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与棉花产量密切相关的土壤养分和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南疆棉田土壤质量。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提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降低盐渍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我国保护地栽培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论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与特征,分析了土壤环境封闭、大量盲目施肥和灌溉不合理是导致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特点是土壤中盐分浓度高,盐分离子在表层土壤中富集,危害农作物生长,影响产量和品质。并指出通过平衡施肥、合理灌溉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实施保护地水肥资源综合管理,调节土壤生态环境是防止次生盐渍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容易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而土壤盐分积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研究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对指导当地的棉花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便携式野外土壤水分盐分测定仪,通过连续定点监测棉田宽行、窄行距地表15 cm、25 cm的盐分变化,分析其土壤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膜下滴灌棉田的电导率在0.19~4.94 ms·cm-1,土壤电导率的变化与棉田滴水时间直接相关,在滴水前与滴水后,土壤电导率差异显著;但滴水前土壤电导率的日变化与滴水后土壤电导率的日变化不明显;滴灌棉田行间膜下15 cm、25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值的日变化不明显;花期、铃期、吐絮期滴水前在窄行和宽行的25 cm处,电导率都比15 cm处高,但灌水后电导率差异不大;收获期不再滴水的情况下,宽行的盐分比窄行的高;行间不同深度的土壤电导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花期到收获期土壤盐分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膜下滴灌棉花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设置温室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分处理棉花各生育期土壤盐分、水分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各土层的水分、盐分含量均表现增加的趋势,盐分高的处理土壤中水分含量也高,土壤水、盐含量最大值都出现在50~60 cm土层深度,40~60 cm土层为滴灌棉田盐分积聚区;不同盐分处理各土层含盐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着滴水淋洗,各盐分处理表层(0~10 cm)盐分含量差异不大,底层(50~60 cm)差异较大;盐分绝大部分集中于深层土壤,土层越深各处理土壤盐分含量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11.
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滴灌在节约水资源,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但也使棉田病虫的发生有了新的特点.新疆滴灌棉田主要病害有枯、黄萎病,虫害有棉铃虫、棉叶螨、棉蚜等,病虫害发生的变化使棉花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2.
棉田秋冬灌洗盐压碱技术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峰  徐勋  何玉梅 《中国棉花》2002,29(5):31-32
新疆大部分棉区土壤含盐碱量高,肥力低,致使棉花出苗难,生长受抑制,易死苗,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一般采取种稻洗盐、春季灌水洗盐等手段治理盐碱.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地下水位高,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大面积春灌,造成棉花播种推迟,影响棉花正常成熟.针对这种情况,垦区近年来采取增棉减稻,大力推广棉田秋冬季灌水洗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新疆博乐第五师九十一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境内,该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次生盐碱化较重。盐碱耕地耕作层土壤通透性差,盐分含量高,严重制约了棉花一播全苗,阻碍棉花生育进程及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九十一团二连2号、3号地总面积26.7 hm~2,盐碱重、坡降大,全盐含量9.495 g·kg~(-1)。每年春季,因土壤盐碱、降雨、大风而导致棉田多次补种或重播,多年来保苗在18.75万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氮、钾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简称温室土壤)的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季试验后,温室土壤不同含氮量处理的植株干重无显著差异.说明土壤氮含量已很高,施氮不再增产.露地土壤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温室土壤,温室土壤有效氮、磷和钾及电导率(EC)、各主要盐离子的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露地土壤,说明高含量的陪伴离子是限制作物产量和温室土壤养分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处理K2(含钾为350mg/kg)作物产量显著高于K1(300mg/kg),说明施钾可明显提高作物产量;K2的土壤有效钾的含量显著低于K1,但土壤磷与氮无显著差异;K2水溶性K+的含量显著低于K1,其它水溶性盐分离子的含量无显著差异;K2的EC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施钾能使作物充分利用温室土壤养分,是减缓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粘土条件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粘性土壤条件下,研究了盐分在垂直方向上不同土层和不同滴灌年限两个方面对棉田膜下滴灌盐分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粘性土壤质地,土壤中的盐分分布随着土层的加深大致呈"S"型的变化规律;在不同滴灌年限中,滴灌年限越长,棉田中的盐分积累越多。分析认为,定期大水漫灌洗盐是土壤脱盐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氮素是棉花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氮素供应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棉花产量的高低和纤维品质的优劣。我省大部分棉田分布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这种土壤普遍供氮不足,是限制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但  相似文献   

17.
棉田滴灌栽培体系是地膜覆盖技术与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由于膜下滴灌提高了灌水质量,减少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田间小气候,特别是棉花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温度、空气和水分状况得到了进一步协调,使之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肥力得以充分发挥和释放,因此施肥技术较之地膜栽培棉田有很大不同.从2000年至2001年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和探索,避免了滴灌棉田施肥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棉蚜是本区棉田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为害影响棉花生产发展,特别是对膜下滴灌棉田的产量及品质造成极大为害.自2002年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以来的6年里,棉蚜始终处于持续高发态势.本区病虫中心测报站自成立时,针对棉蚜开展了系统性调查以及大面积的普查工作.2002年调查项目转向膜下滴灌棉田.经几年调查,对膜下滴灌棉田棉蚜消长动态及特点有了全面了解.为减轻棉蚜对棉花的为害,使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生产部门在总结大量治理成果的同时,归纳出了适合本地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将其逐步推广转化,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新疆壤土条件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两个方面对新疆棉田(质地为壤土)膜下滴灌盐分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田含盐量在生育期0~60 cm土层范围内表现为积盐状态,并以40~60 cm积盐最多,壤土中的盐分分布呈规律的变化;分析认为定期大水漫灌洗盐是土壤脱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县■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位于泾惠渠上游,泾河流经县境南部,横贯东西。泾惠渠已开灌廿多年,由于旧社会的长期大畦漫灌,加之缺乏排洩措施,每年引入地区的灌溉水超过了农作物叶面和地面蒸发,地下水位上升,造成部分地区沼泽化和盐渍化。低洼棉田经常尺盐,表土含盐量高达0.47%,因此出苗困难,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既低而不稳定,一般干旱年份棉花及一般农作物减产30至50%,在部分严重地区根本就不能生长棉花,棉花产量逐步下降,土壤变环。1956年调查统计全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