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山东东营棉花机械化采收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兴武 《中国棉花》2018,45(5):41-42
机械化采收与人工采收相比,棉花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加之,较小的棉花生产规模、不利的气候条件,限制了棉花机采的推广。为加快棉花机采推广速度,扩大机采面积,应该提高棉花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提高棉花遗传品质,减少棉花机采产量损失,研制适应我国棉花生产规模、棉田状况、种植模式的机采装备。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全程机械化,全程机械化包括品种选育、土地耕整、精密播种、中耕施肥、植保化控、化学脱落叶催熟、机械采收、棉秆处理、残膜回收、棉花清理加工等多个环节。经过近几年的示范推广,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机械化进程中仍面临着许多薄弱环节的制约,例如棉花打顶、残膜回收、机采棉加工点建设等,还需要加强研究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实现高质量茶鲜叶机械化采收是今后茶叶产业转变生产方式、应对采茶人工老龄化、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名优茶产业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必由之路。文章总结了中国茶鲜叶采收装备研制现状,将当前茶鲜叶采收机械化装备根据机械采收运动方式划分为剪切式、折断式和提拉式,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茶叶机械化采收技术的应用场景,将我国茶鲜叶机械化采收技术归纳为无差别剪切统收技术、选择性采收技术和精准智能采收技术;并提出茶鲜叶机械化采收装备和技术发展建议,为促进名优茶产业发展的采收机械装备研发和机采新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国内外当前香蕉生产机械化程度与无损采收技术,对比国内几种采收技术模式的应用情况,讨论适合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的采收模式,并就香蕉采收与采后商品化处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机械化采收配套农艺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棉花生产劳动效率,发展棉花规模化生产,增加棉农收入,山东省东营市自2013年开始棉花机械化采收试验示范,2015年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达到1333.3hm2,所用采棉机为"凯斯420""凯斯620"。棉花机械化采收对配套农艺技术要求较高,要想全面实现棉花机械化采收,必须对与其配套的农艺技术不断总结与完善。1选择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东营市旱薄、盐碱地较多,适宜于发展棉花生产。为了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减少用工,提高棉花生产效率与效益,增加棉农收入,我们对几年来国内棉花简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及本市棉花机械化采收试验示范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棉花“七改一增”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10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与总产持续下降,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价格连续下滑。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其他棉区棉花生产机械化进展缓慢,特别是机械采收几乎是空白。本文分析了我国棉花产业和棉花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发展机采棉,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新陆中48号为供试品种,吐絮后分别于9月29日、10月9日、19日、29日采收,探索采收时间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采收对棉花衣分、长度整齐度、上半部平均长度、成熟度影响较小,对纺纱均匀性指数、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影响较大,尤其是霜降后采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西部植棉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棉花生产机械化采收是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棉花机械化采收的要求、遵循内蒙古西部棉花种植区域的种植特点,本规程规范了机械采收棉花脱叶技术的农艺要求、机械要求、脱叶剂应用和采收技术等内容,建立了机械采收棉花脱叶技术标准。旨在促进内蒙古棉花生产轻简化和机械化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疆棉花耕地连作障碍突出、肥水管理粗放、全程机械化比例偏低等因素导致的棉花生产成本高、棉农植棉效益下降等问题,分析了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和轻简化转型升级的途径,总结了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机艺融合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精量精准播种、种植模式、深松、水肥药一体化、化学调控、无人机飞防、化学脱叶、机械采收、秸秆还田与残膜回收等各项技术,以期为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先导和引领示范。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收获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系统工程,涉及棉花品种、种植模式、水肥及化学调控、打顶、脱叶催熟、机械化采摘以及籽棉预处理等诸多环节配套使用。针对长江流域棉区特点,采用农机与农艺融合的轻型刷辊式采棉机,实施棉花机械化采收作业,形成适合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收获的生产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适应棉花机械化采收,推进机采棉的发展。通过应用噻苯隆、乙烯利、百草枯等新型脱叶剂或催熟剂的单独施用或组合配施,进行机采棉田的脱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噻苯隆750g/hm2+乙烯利2250ml/hm2组合的月眨叶和催熟效果好。可在机采棉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东省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集成建立了现代植棉条件下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棉花土壤整耕技术、机械化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机械化运用技术、脱叶催熟技术以及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提出了与棉花机械化生产相关的各学科通力合作,促进山东省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白岩  杜珉  赵新民 《中国棉花》2015,42(9):9-11
对棉花机械采收技术进行了调研,通过与人工采棉在成本收益、人工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机械采收技术的必要性,从全国棉花生产对棉田机械采收技术需求、农村社会化服务普及程度、技术成本是否在农民承受范围内等角度阐述了机械采棉技术的可行性,找出了限制我国发展棉田机械采收技术的主要瓶颈,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卓 《江西棉花》2014,(5):33-35
通过对河北省邯郸市的棉花生产现状调查,分析了棉花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等几个方面因素,针对当前棉花种植与销售中出现的费时费工、过度用水、劳动力短缺、价格不稳等问题,提出了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农业科研部门加强技术支持,促进棉花节水灌溉、机械化采收等技术推广的建议,以确保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鄱阳湖棉区棉花种植适宜机械化采收,设置了棉花株距与行距两因素各三水平的密度配置,拟通过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明确鄱阳湖棉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棉花最佳株行距配置。结果表明:行距、株距配置形成的密度对棉花生育期、成铃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密度高于36000株,hm2可通过株行距配置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新疆机械化采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西北 《江西棉花》2009,31(3):22-23
新疆是我国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新疆棉花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缺口日益加大,单纯依靠人工采收来解决棉花收获问题,无论从人员的组织上还是经济角度考虑都是不可行的。目前美国、澳洲、南美棉区等世界主要产棉国,棉花机械收获面积已达到100%。棉花机械化收获技术和装备在这些国家已成为常规技术和设施,在生产中运用已超过60余年。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江西省首次棉花机械化采收现场观摩会上,提出了“正确分析形势,坚定持续稳定棉花生产信心;切实落实责任,多措并举稳定棉花生产态势;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实现棉花生产轻简高效”的措施与建议,以指导江西省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下部烂铃多、上部青铃多、不利于机械化采收的现状,提出了以选用早熟品种为基础,以晚播增密为核心,以肥料一次性基施、全程化控、早打顶心、适时喷施催熟落叶剂为保障的棉花集中成铃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麦后植棉的轻简化栽培新途径,在湖北省3个重点植棉地区进行麦后直播棉花全程机械化试验,研究了麦后机采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麦后直播"中915"可缩短生育期,增加果枝始节着生节位和高度,获得了较高子棉产量。与人工采摘相比,机械采摘的产量损失率在9.1%~11.1%,棉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受影响较小、杂质含量增幅较大。因小麦和棉花的收获产量增加、用工成本降低,麦后机采棉经济效益优于传统麦套棉。因此,筛选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通过优化配套栽培技术,降低机械采收损失率、杂质含量,是实现粮棉双高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