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桑蚕茧数量已超过日本一倍多,但生丝产量仅和日本相近。这说明,与日本相比较我国桑蚕茧质量差,出丝率低,日本春秋茧平均出丝率可达18.5%以上,而我国仅10%左右。据调查,江苏省从1970~1977年,全省各丝厂的平均实缫毛折为331.51斤,以平均烘折255斤推算,收购上茧出丝率为11.84%,再以全年收购上茧率87%推算,得出生产茧出丝率为10.3%。蚕茧出丝率处于一个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十年来出丝率非但没有提高,相反还出现了下降趋势。特别是1977年,全省实缫毛折高达345.45斤,生产茧出丝率仅9.87%,比之1966年有明显下降。因此,缫丝工业部门对蚕茧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淮阴市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据1993年底统计桑园面积已达56.8万亩。但蚕茧质量差,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86年的上车茧率为82.79%,干毛茧出丝率为30.4%,解舒率为62.12%;而1991年的上车茧率仅59.62%,干毛茧出丝率仅21.25%,解舒率仅47.26%。与全省平均茧质比较,在1986年的上车茧率仅比全省平均低3.07个百分点,而1991年低18.58个百分点;1986年的干毛茧出丝率仅低2.23个百分点,而1991年低7.90个百分点;1986年的解舒率还高出全省0.63个百分点,而1991年低了5.21个百分点。因此,提高茧质已是淮阴市发展茧丝绸事业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我县蚕桑生产发展迅速,84年的蚕茧产量比78年翻了一番,但蚕茧质量提高不快,各个庄口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以茧质较好的白蒲庄口与茧质中等的大明庄口相比,84年均发种5000张左右,白蒲年均张单产66.1斤,大明只有51.9斤;在茧质方面,据无锡试样厂对84年春茧的庄口原料排队样速报成绩;两个庄口相比,白蒲庄口的上车率要高7.41%,黄斑茧与内霉茧率要分别下降2%与8.66%,解舒率提高1.53%,净  相似文献   

5.
蚕茧价格与主要农产品价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清奇 《蚕桑通报》1996,27(4):15-17
蚕茧价格与主要农产品价格比较研究浙江省农业厅陈清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蚕桑生产有了迅速发展,1992年全省蚕茧产量达到14.0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但1993年以后,出现徘徊下降,1995年子计产茧12.23万吨,比上年减产8.6%,造成蚕...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我省养蚕生产单张产量下降,年平均单张产茧仅23.36公斤,推测全省大面积因蚕病实际总损失率约为38.16%,如每张蚕种22000头蚁计,约损失为8396头。至于蚕茧质量平均全茧量仅1.67克,上车率、茧丝长,解舒率皆有下降趋势,从产、质量这一问题看,是当前我省养蚕生产千万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区的桑蚕生产发展较快,“七五”期间最高年产茧量比“六五”期间最高年产茧量增加将近一倍.1990年年产鲜蚕茧0.75万吨,今年遇到春旱和秋旱,据区蚕业指导所的预测,仍比去年增产.从群众当前要求扩种桑树的势头看,今后还要发展.产量逐年上升了,但茧质的提高则较慢,据有关部门调查,今春的鲜蚕茧,茧层率仅有18%~20%;干蚕茧茧层率为43%~46%;上车茧率平均90.6%;解舒率为63.93%.与先进蚕区相比,蚕茧的质量还有差距,有的庄口的茧,差距还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胡建 《江苏蚕业》2006,28(4):22-22
<正>据江苏省茧丝办统计,2006年江苏全省年饲养蚕318.97万张,生产蚕茧11.7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7.2%和17%。其中春蚕145.6万张,产茧5.9万吨;夏秋蚕173.38万张,产量5.88万吨。全省全年平均收购茧价1520元/50公斤,同比增长了29.4%,全省蚕茧生产收益达到35.75亿元,与去年相比蚕农增收总值增加了50%以上。今年江苏蚕茧生产收购的特点有:一是重点产区发种增加幅度大,南通、盐城两集中产区蚕茧分别增产18.6%和20.5%,全省蚕茧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产茧总量达到“十五期间”最高年份2002年的水平;二是蚕茧生产事故损失少,单产和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正> 重庆今年春茧生产减产。据重庆《蚕茧收烘简报》报道,受干旱天气和蚕病的影响,今年重庆市春季发种量虽比去年增加了5.7%,但收茧量却比去年减少13%,仅为6250吨。该市今年的正茧均价为12.29元/公斤,综合均价为11.88元/公斤。从茧质情况看,今年重庆市的蚕茧颗粒小,茧层薄,上车率只有85%,且毛脚茧比例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桑蚕茧生产发展速度很快,成绩很大.自一九七二年起,我国桑蚕茧产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一九七七年总产茧量达三百二十二万余担,比日本约多一倍.我国桑蚕茧数量虽已超过日本一倍,但生丝产量仅和日本相近.这说明,与日本相比较我国桑蚕茧质量差,出丝率低,日本春秋茧平均出丝率可达18.5%以上,而我国仅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东蚕桑生产的现状,研究如何才能稳定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已经摆到议事日程,现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1992年广东蚕桑生产情况据统计,1992年全省有13个市、57个县(区)种桑养蚕,投产桑地面积26,566.6公顷,其中旱地和河滩地桑占67%,水田桑占33%。发种165万张,比1991年增加21.4%,蚕茧生产持续5年获得大幅度增产,1992年产茧41,339吨,比1991年增产16.1%,创建国以来广东蚕茧产量的最高纪录,平均1/15公顷桑产茧103.74kg,收购蚕茧35,600吨,比1991年增17.4%。  相似文献   

12.
<正> 1985年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第十八个发种、总产、总值创历史的可喜成绩,并连续五年蝉联全省冠军。全年发种665868张,比上年增长11.8%,生产蚕茧(包括原蚕茧量和加工茧)18906吨,比上年增长12.29%;蚕茧总值737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59%;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区的桑蚕生产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产茧量从一九五○年一千九百多担上升到一九八一年四万七千多担。种桑养蚕已遍及八个地区。蒙山、钦州、平南等县年产茧已超过五千担,今年予计全区可产茧五万担以上,将比一九五○年增加二十五倍。 我区蚕茧虽然年年增产,但上升较慢,有的地方还不稳定,时起时伏。产量与历史比,也没有恢复到一九三一年产茧六万五千六百五十担的水平。同时,茧质还比较差,日本的上茧率为96.8%,每百斤鲜茧能缫生丝18.5斤,江、浙是我国蚕茧较好的省,他们的平均出丝率  相似文献   

14.
<正> 山东省丝绸总公司不断总结分析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蚕茧生产的新情况、新特点,从94年春季以来,在全省实行蚕茧生产定购结合合同制,取得了积极成效。94年全省共发放蚕种130.8万盒,产茧3.7万吨,已收购3.1万吨,收购量占生产量的83.8%,产量和收购量均比上年历史最好水平又有一定增长。 春季蚕茧收购之前,丝绸公司加强宣传实行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争取各级工商部门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加大对蚕农法制观念教育力度。一是研究制定《桑蚕鲜茧生产定购结合合同》文本,  相似文献   

15.
蚕茧作为茧丝绸工业的主要原材料,蚕茧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蚕茧资源利用、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淳安县作为我国国内重要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也是设施大棚养蚕推广面积规模最大县之一,虽然淳安县能大量生产5A级生丝的原料茧,但是生产能缫制精品6A级生丝的原料茧却很少.为提升蚕茧质量,摸清原因,2019年,我们对设施大棚养蚕所生产的蚕茧进行质量、缫丝成绩试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养蚕要比普通蚕室内养蚕结茧率低3.15%、死笼率高3.57%;设施大棚内生产出的蚕茧比普通蚕室内生产出的蚕茧上车茧率低0.77%、茧丝长短25.6 m、解舒率低1.23%、茧丝纤度低0.03 dtex、出丝率低0.45%、洁净低0.19分,差异显著.因此,做好设施大棚内养蚕期间和蔟中管理过程中对温湿度的调节和通风换气,可有利于提高设施大棚蚕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6.
《江苏蚕业》2005,27(4):53-53,56
<正>据初步统计,江苏省现有桑田140万亩,今年全省发放饲养蚕种290多万张,其中:春季139.9万张,夏秋约155万张,饲 养量较上年增加约2%。全年生产蚕茧约10万吨,春季5.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6%,夏秋季产茧4.5万吨,较上年同期减 产近20%,年产茧量减1.1万吨,减产幅度约10%。全省蚕茧收购均价1100元/50公斤,比上年提高约200元/50公斤,增幅 近20%,预计全年蚕茧生产总值增加约2亿元。集中产区蚕茧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南通蚕茧收购均价1221元/50公斤、盐城 蚕茧收购均价1289元/50公斤,分别比上年提高295元/50公斤和325元/50公斤。但由于各地蚕桑生产水平不一和秋季减 产损失程度差并较大,一些蚕区的蚕农收入将比上年下降。  相似文献   

17.
<正> 84年我省蚕茧总产129.9万担,比上年增长34.6%,提前一年实现并超过了“六五”规划110万担的指标。全省蚕茧总产第一次突破了百万担,增产茧量第一次超过了三十万担,第一次实现了我省原料茧满足现有丝绸工业的需要。全省除南京市以外,其余10个市普遍增产。南通市全年产茧33.6737万担,居全省之首,比上年增长33%;盐城市全年产茧23.4156万担,居全省第二,比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的蚕桑生产具有资源优势、商品优势,更有传统技术优势。是我省重点产区之一。但是,蚕桑生产的发展与丝绸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蚕茧产量占全省的10%左右、而丝绸出口产品占全省的70%以上,原料茧供需之间缺口很大。我市蚕茧主产区历来是在平原水网地带,属杭加湖平原的余杭县,年产茧量占全市的60%以上。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全市蚕茧产量稳  相似文献   

19.
陈伟 《四川蚕业》2000,28(2):43-45
<正>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全州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上年净增蚕茧1.54万担,总产达到16.7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近亿元,蚕桑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蚕茧产量已占全省第三位,蚕茧质量位居全省第一位,正积极向全省乃至全国新兴的优质茧丝基地建设目标挺进。但目前取得的成绩与我州蚕业资源优势相比潜力还十分巨大。为此,很有必要对我州蚕业发展的历程进行认真的回顾,对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景有个清醒的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国际国内丝绸市场行情很好,我省要比全国更好一些。全省桑蚕茧生产虽然持续五年增产,去年总产量已达到96.8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我省现有丝绸工业的缫丝设备仍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因此,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发展蚕桑生产,提高蚕茧产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