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减压贮藏条件下水蜜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水蜜桃在(0±0.5)℃,不同减压条件下生理生化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显著地降低水蜜桃贮藏期的呼吸强度,减少VC的损失,有利于保持果实含水量、硬度和可溶性总糖,显著地延缓果实褐变.较适宜的贮藏压力为50~60kPa,过低的分压会在贮藏后期对果实产生伤害.  相似文献   

2.
Study on the Architectural Shape from the Angle of Sculpture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以八月红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MCP处理后冷藏条件下对果实黑皮病、褐心病、PPO(多酚氧化酶)活性、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呼吸强度、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完全抑制梨果实黑皮病的发生,显著地降低了果心褐变症状;降低了PPO活性,提高了POD活性;明显地抑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并延缓了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既保证果实硬度,又推迟果实后熟期与衰老期,延长其贮藏期及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3.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由于所处的微域环境不同,抗氧化特性有很大差异.生长季晴天,无论套袋与否,均以树冠西南面果实氧化胁迫程度最重.其中,O2-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23~1.37倍; MDA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32~1.75倍; SOD活性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40~1.69倍.一般情况下,套袋后致使果实经受的环境胁迫程度加大,因而果皮组织中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都高于不套袋处理.由于套袋果实长期经受高温、弱光微域环境的驯化,除袋后果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果皮组织O2-含量增加,SOD活性明显提高,表明果实中迅速启动了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浓度(0、0.3、0.6、0.9、1.2、1.5、1.8μL/L)的纸片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朝霞”水蜜桃果实在(25±1)℃贮藏条件下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对照组果实相比,不同浓度1-MCP处理的“朝霞”水蜜桃果实均具有较低的果实呼吸强度和细胞膜相对渗透率,较高的果皮色调角h°、果实硬度、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好果率,较低的果实腐烂率、病害指数和失重率,进而保持水蜜桃果实较好的采后贮藏品质。其中,1.2μL/L 1-MCP处理效果最佳。因此认为,浓度为1.2μL/L的纸片型1-MCP处理可作为在(25±1)℃条件下贮藏采后“朝霞”水蜜桃果实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5.
1-MCP对龙园秋李冷藏期间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龙园秋李果实为试材,在冷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对果实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降低了果实PPO和POD的活性,提高了果实的硬度,延缓了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显著地抑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1-MCP处理明显地延长了果实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6.
以水蜜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蒲公英浸提液、生姜浸提液处理对水蜜桃采后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定期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种材料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呼吸强度、腐烂率的作用,仅对减少失质量率无效,说明二者在常温下对水蜜桃均有一定的防腐保鲜效果。综合分析,质量浓度25 g/L蒲公英浸提液和质量浓度75 g/L生姜浸提液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荞麦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荞麦品种为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荞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SOD、POD与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而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与其他荞麦品种相比,西农9976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SOD、POD与CAT活性峰值最大,且活性最高值出现时间最晚,后期维持较高的酶活性,同时具有较低的MDA含量.  相似文献   

8.
塑膜袋和双层纸袋所形成的微域环境不同,对果实氧化胁迫的影响有所差异.塑膜袋内的微域环境受 "温室效应"的影响较大,不仅果实表面温度比较高,而且与外界环境差异比较大.所以,无论套袋期间还是除袋后果实受到的环境胁迫程度都比较严重,表现为果实O2-和MDA含量显著增高.相对而言,双层纸袋似乎比较有利于诱导果实抗氧化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为套袋期间果实O2-和MDA含量比塑膜袋低,而且,除袋后也能及时对外界环境做出应急响应,SOD活性保持较高活性,从而使O2-和MDA含量维持较低水平.总的来看,套袋果除袋后对外界环境反应都比较敏感,表现为活性氧含量或抗氧化酶活性增高.为防止生理伤害的发生,生产上应注意在树冠西南面外围不要套塑膜袋,并且要特别重视适宜除袋时间和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湖景蜜露”水蜜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色泽参数、穿刺硬度与人工成熟度分级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成熟度的微压痕硬度分级法,并通过模拟物流试验研究了其对物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蜜桃非红色区域色泽参数a*、h°与穿刺硬度的一致性较高,但着色对色泽分级法的干扰很大,色泽参数分级法较适用于低成熟度果实分级,而不适用于高成熟度。无论成熟度高低,微压痕硬度与穿刺硬度一致性都较高,呈显著性指数关系(R2=0.931 2),微压痕硬度分级以下压距离0.5 mm为宜,不会对果实表面造成实质性损伤,成熟度区间接近等分,在44~69.6 g之间,有利于进一步等级划分。水蜜桃成熟度对物流品质有显著影响,成熟度越低,物流寿命越长,但过低成熟度的果实后熟后达不到正常成熟品质。微压痕硬度分级法提高了分级精准度,有利于调控果实后熟进程,提高物流品质,为水蜜桃成熟度无损分级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果实成熟衰老与保护酶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果实成熟衰老与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自由基清除剂中SOD、POD、CAT等保护酶系统可以有效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保持体内活性氧的平衡,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和MDA积累量。SOD、POD、CAT等酶活性的高低可以作为判定果实耐藏性大小的指标和果实成熟衰老的标志。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的SOD、POD、CAT活性会发生变化,且在不同种类果实中表现出不同趋势。贮藏温度、气体指标等贮藏条件和振动胁迫、冷激、热激、涂膜等处理会影响到SOD、POD、CAT活性的大小,从而影响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1.
桃铁离子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毛桃幼苗为试材,对不同铁形态、pH值和盐胁迫条件下铁离子吸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是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因素,不同铁形态的有效性随pH的变化而变化;pH和铁形态影响桃铁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Km和Imax;NaCI胁迫对盐敏感性植物(桃)铁吸收特性的影响,可能与质膜透性、载体系统活性以及介质中有效铁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弱光逆境对桃树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弱光逆境是设施桃树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从弱光对桃树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以及光合产物的分配等方面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套袋对桃果皮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研究目的】晚熟桃套袋是生产上常用技术,本研究通过对套袋后桃果实果皮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为桃桃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晚熟桃品种‘晚西菲’为试验材料,在幼果期对桃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成熟期采收时测定桃果实果皮的可溶性糖、电导率、SOD、POD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套袋处理后果皮的电导率、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所增高。【结论】套袋环境对于晚西非桃果实发育是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4.
桃叶片POD、SOD、CAT活性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矮化桃树的酶学机制,笔者以普通型桃-春艳、短枝型桃-超红短枝和极矮化型桃-寿星桃叶片为试材,对其生长期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桃树矮化密植、丰产优质和优良短枝型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种生长类型桃叶片内POD、SOD、CAT活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季节性变化规律相似;酶活性的大小与桃树的矮化程度密切相关,即极矮化型桃的酶活性〉短枝型桃的〉普通型桃的,且POD的活性与树体生长势在三类型桃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超红短枝叶片内SOD活性和寿星桃叶片内CAT活性与其对应的节间长度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负相关水平。所以POD活性可以作为矮化品种的一个预选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处理后,桃树叶片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D)与桃树流胶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是经由两种药剂共同处理还是单一药剂处理,还是不经任何药剂处理的对照组,PO和PPO的活性低峰均出现在5月20日左右。另外,经两种药剂共同处理的桃树叶片PO和PPO值均略高于只经一种药剂处理的桃树叶片,明显高于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桃树叶片中的PO和PPO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冻结方式和储藏条件对冻藏水蜜桃果浆品质的影响,本文分别检测了在气流速冻和液浸速冻、-10℃和-18℃储藏、有无静电场辅助冻藏的加工储藏条件下水蜜桃果浆色泽、含酸量、含糖量、果胶含量、酚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冻藏的前15天解冻,水蜜桃果浆的酸、酚含量均大量降低;液浸速冻可以更好地保持果浆色泽、含酸量、果胶含量和酚类物质含量;与-18℃冻藏的水蜜桃相比,-10℃储藏的水蜜桃果浆除含糖量外,其他营养损失较大;储藏时施加静电场可以减少总酸、总糖、总酚、果胶含量的损失,并能有效抑制果胶酶活力。总体来看,经90 d冻藏之后,水蜜桃果浆仍然能保持较好的品质;液浸速冻加工后,在静电场辅助下于-18℃冻藏的水蜜桃果浆具有更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桃木屑配方和栽培工艺对平菇生长的影响,为桃木屑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以棉籽壳和玉米芯(1:1)配方为对照,以添加55%和70%桃木屑配方结合熟料和发酵料短时高温(简称发酵料)制棒工艺,研究了平菇灰美2号种植过程中的基质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及相关酶活变化,以及添加桃木屑对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以桃木屑为主料配方的培养料后期含水量损失较多,发酵料工艺培养料的pH、灰分、含氮量略高于熟料;添加桃木屑的培养料纤维素酶活和木聚糖酶活显著提高,采用发酵工艺的培养料在菌丝满袋至一潮菇期表现出较高的漆酶活性。平菇单朵重以熟料工艺大于发酵料工艺,菌盖直径以添加桃木屑的配方大于对照配方。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单朵纵横经在不同配方和工艺中变化不大,结合单朵重、分支数、菌盖直径等农艺指标以添加55%桃木屑熟料工艺的S-5配方表现较好;添加55%桃木屑的配方采用熟料和发酵料两种工艺均获得了较高的一、二潮菇产量,生物转化效率分别为63.1%和60.1%;添加桃木屑至70%时,采用两种工艺一、二潮菇产量都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8.7%和28.6%。两种工艺不同配方的子实体粗蛋白差异不大,含量范围为19%~21%,桃木屑配方可以明显提高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添加桃木屑至70%时还可以明显提高子实体的粗脂肪含量。添加桃木屑55%的配方以熟料或发酵料短时高温工艺制作平菇菌棒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天水桃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2003-2010年桃物候观测资料及1971-2010年气象资料,建立桃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式,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0年天水市气温线性增加明显,降水量呈周期变化。桃综合气候适宜度较高为0.59,温度适宜度为0.73,水分适宜度为0.47。近年来,萌芽开花阶段温度适宜度呈线性增加趋势,水分适宜度呈降低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反相关性显著。果实膨大阶段及果实成熟期,温度、水分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变化比较一致。桃的后期生长环境条件变差趋势明显。水分适宜度明显低于温度适宜度,在建立桃园时应考虑关键生育时段的水分补充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果树根际土壤肥力是果树生长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种植年限为5、10、15、20年桃树根区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变化进行分析,以期揭示不同种植年限桃园根际土壤肥力的变异特征,探明影响桃树产量和品质主要土壤肥力因子,为不同种植年限桃树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增加,但土壤质地未改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种植年限15年达到最大值;土壤真菌和细菌数量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减少趋势;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逐年降低。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土壤肥力因子间的交互关系影响桃园土壤肥力变化,其中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以及土壤酶活性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桃树产量以种植年限15年最大,种植年限超过15年桃品质下降,土壤肥力因子中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含量及脲酶活性是影响桃产量和品质(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蟠桃气候品质模型,为开展蟠桃气候品质气象认证和区域优势气候资源开发等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影响蟠桃品质的气候适宜性、生长期的气象条件、气象灾害及生产管理措施为主要指标,建立蟠桃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及模型。以模型为基础,结合果园取样检测结果,确定2018年蟠桃气候品质评价结果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