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目前唯一的家园。人类为了生存,开始通过狩猎、毁林等方式来解决温饱问题。"靠山吃山"这句话就完美地诠释过去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如果不这样做,人们很难生存下来。由于人们的贪婪,追求利益,进行过度开采,忽视可持续发展,从而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引发各种环境问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提升。众所周知,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话甚至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主要介绍有关林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对策等相关知识,希望可以进一步帮助大家理解。  相似文献   

2.
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的健康是保证全球环境卫生健康的基础,绿色环境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近年来,森林资源严重萎缩,林业木业产量大幅度下降,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应对措施。本文概述了林业病虫害的危害,提出了治理林业病虫害的相关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蒋晓宏 《河北农机》2022,(7):136-138
森林是我国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林木资源为主,是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而且在类型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重要的能源.森林可以通过树木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达到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降低旱灾、洪涝等问题带来的影响.在森林树木的生长发育阶段,病虫害是影响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反过来某种程度上又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年代的主要话题,生态建设又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态效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文章分析了林业生态工程现状与对策,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林业造林技术和林业保护措施是21世纪全球环保和生态建设的关键领域,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日益加大,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对这两个关键领域进行概述,介绍林业造林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林业保护措施的意义及实施方法。林业造林技术包括造林方法、林木生长调控、优良树种选育等方面。通过科学种植、人工辅助、育种优化等技术手段,构建多功能、可持续、生态友好的林区,满足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需求。林业保护措施旨在防止森林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主要包括土地保护、森林火险预防、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与评估等措施。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为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但环境却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雾霾、风沙等环境污染成了一大难题,并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让我国经济保持绿色发展,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环境污染的现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整治污染,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林业种植,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环境,降低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指数也在相应的提高,开始逐渐地关心起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中生态效益的实现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而加强林业工程育苗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重大而且复杂,涉及诸多环节,需要在不同成长时期对不同的树苗进行科学管理工作。在林业工程育苗的过程当中需要掌握科学的育苗方法和移栽造林技术才能够给林业工程的建设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在林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育苗依林移栽技术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湿地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保护物种多样性方面都有促进作用。笔者主要简单分析林业技术推广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具体探讨了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现状,有针对性提出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邓颢 《南方农机》2017,(12):131-1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到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的环境治理政策相比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滞后,以及长期以来只注重经济发展而不注重环境保护的粗放型经济,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近几年由于雾霾的问题,环境保护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意识到环境污染是严重损害以后发展的短视行为,开始关注如何改善环境污染情况,从而保卫我们的绿色家园。本研究从当前的林业种植对环境改善的应用入手,分析了林业种植对于我国当前环境现状的改善,以作指导。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面对现今全球变暖的局面,怎样应用低碳经济指标,提高林业的统计质量就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事情.文章简要探讨了低碳经济的定义及指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保证人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平安 《河北农机》2022,(3):106-108
人们在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追寻更好的物质生活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日常居住环境的保护,从而使得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这也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相处的初衷.林业作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很明显,处理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当中遇到的难题,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战略基本部署.本篇文章主要探...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当前,恶劣天气不断出现且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给人们的生活及健康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就变得至关重要.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林业的建设当中,育苗技术的应用是重要内容.文章针对育苗技术应用的实际意义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探讨育苗技术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生态林业建设是社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生态林业的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推动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具有土地辽阔、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特点。因此,我国在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众多,尤其是对森林保护方面,由于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环境比较复杂,而且我国森林病虫害事件频发,这对林业的发展而言极为不利。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科技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先进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得到使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这也成为当前林业推广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林业资源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林业资源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为林业资源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已经意识到要想促进林业发展必须重视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现代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之间的关系,对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社会各领域都实现了发展与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中大范围的工程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而林业工程建设属于重要的建设内容,也受到了应有的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土地沙化、酸雨等问题更尖锐,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林业生态环境改善与园林绿化发展进行有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合理优化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原存在于我国部分地区林业中的生产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林业经济创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相关的产业部门要通过不断地研究、学习和开发新技术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动(labor,work),是人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的运动.劳动权是重要的基本人权,包括就业机会的公平与平等地分享劳动成果.张国庆提出了劳动链(labor chain)理论,即复杂劳动是由具体劳动的有序序列构成,实现对林业企业劳动的科学计量,为林业企业劳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是印江县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在我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林业生产中造林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林业造林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林业生产中造林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以及提高造林质量管理对林业生产的重要性,以促进林业生产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