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效军 《齐鲁渔业》2003,20(6):39-39
鱼类中毒主要有农药中毒、水质中毒及鱼药使用不当造成的中毒。这些中毒症中尤以鱼药中毒发生率较高,应成为渔业生产中防范的重点。 一、农药中毒 农药中毒主要由农田用药导致水源污染引起,常见农药品种有甲胺磷、溴氢菊酯类等,这些农药性质比较稳定,因而一旦污染养殖用水,将直接导致鱼体中毒。另外,农药对鱼类的毒性随水温、水质、酸碱性等而异。中  相似文献   

2.
<正> 鱼类的中毒主要有农药中毒、水质中毒及鱼药使用不当造成的中毒现象。这些中毒症中尤以鱼药中毒发生率较高,应为渔业生产中防范的重点。 农药中毒主要由农田用药导致水源污染,常见品种有甲胺磷、溴氰菊酯类等,这些农药性质比  相似文献   

3.
1特征 1.1鱼类急性化学中毒死亡是由于有毒化学物质排入渔业水域造成水体毒物的高浓度和高毒性所致,因而急性化学中毒死鱼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没有任何前兆,鱼会在短期内大批急性死亡,死亡速率很高。1.2化学中毒死鱼一年四季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与气温、水温关系不大,而与有毒化学物质排入渔业水体的时间相关,因此发生的时间和季节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河南水产》2010,(1):21-21,11
由于养殖户不断追求养鱼产量,放养密度不断加大,养鱼池内的残饵、粪便等逐渐增多,致使养殖水体越来越呈富营养化,进而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重者则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因此,如何清除鱼塘中的有害藻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养鱼池塘中,水质的管理和调节是整个养鱼过程都应注意的问题。夏季是鱼类生长旺盛的季节,又由于夏季温度高,日照时间长,向鱼塘中投饵施肥较多,鱼塘水质容易变坏,造成鱼类缺氧浮头,在气温高、气压低的闷热天气,甚至会泛塘,此外,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也与鱼塘水质有密切关系,因此,夏季特别要重视鱼塘水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夏季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池塘中藻类在这种条件下繁殖很快,所以,由藻类引起的鱼中毒死亡及泛池现象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者造成一定损失。现将藻类引起的中毒原因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1 引起鱼中毒的几种藻类1.1 湖淀 盛夏鱼池的下风面,常可见一层铜绿色的水花漂浮在水面,它是由蓝藻大量繁殖形成的,主要是由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它是由无数球形细胞密集在一起的群体,外面包着一层胶质膜,这些藻类含蛋白质较高,由于外面有一层胶膜,鱼吃后大部分不能消化。当这些藻类死后,蛋白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在水中积累多了,致使鱼类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7.
从立冬到初春的低温季节,在沿海和北方地区由低洼、盐碱滩涂、荒地改造而成的高盐、高pH值养鱼池塘,常发生由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引起的养殖鱼类中毒现象,中毒严重或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池鱼大量死亡,危害严重。能够引起鱼类中毒的小三毛金藻是指金藻门中的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正阳县接连出现因用药不当而造成养殖鱼类部分或全部死亡、施药出现中毒等现象。这些现象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造成的。为确保渔业安全生产,减少损失,广大养殖户在施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诊断1.1正确诊断,是治好鱼病的关键只有诊断无误,才能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诊断鱼病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病鱼自身的情况(品种、数量、大小、活动等)、饲养管理情况、气候水质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外,还要对病鱼做详细解  相似文献   

9.
在养殖鳗鱼、虾的池塘中,常常由于池塘内部残饵、养殖动物排泄物的积累和腐败,造成水体严重恶化,池塘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轻者影响鳗鱼、虾的正常生长和摄食,重则引起鳗鱼、虾中毒,甚至死亡。本文就养殖池中亚硝酸盐中毒及如何处理作一简单介绍,供广大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水产养殖》2009,30(8):44-44
7、8、9三个月是鱼类生长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气温高,鱼类生长快、耗氧多,饲料耗量大,易引起水质变化和诱发鱼病。在饲养管理上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养鱼池大批鱼类死亡的情况。发生大批鱼类死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鱼类中毒;二是泛塘。如何准确判断鱼类中毒和泛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谢刚  海波 《齐鲁渔业》2007,24(8):38-38
好的水体是夺取养鱼高产的保证。如果水体中发生溶氧超标、金属超标、缺氧和种种污染,鱼类就会发生“毒水症”。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由于养鱼池塘经常施肥、用药、捕捞、遭遇涝灾等更易发生“毒水症”。鱼类中毒后短期内会造成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高温季节几种鱼类毒水症的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13.
曾海红 《河北渔业》2008,(12):33-33
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中,生石灰始终是理想的水质改良剂和杀菌消毒药物,但经常会遇到用量不慎使鱼池中CO3^2-、HCO3^-浓度过高而出现中毒的情况,轻者影响摄食,重者引起鱼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喹乙醇,又名快育灵,倍育诺等,具有广谱抗菌,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颗粒饲料转化率的作用,但由于喹乙醇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较小,极易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因此,我国已将其列为禁用渔药。但是目前一些水产饲料生产厂家,  相似文献   

15.
王宪璋 《内陆水产》2008,33(2):12-13
鱼类生活在水中,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养殖措施都要通过水环境而作用于鱼体。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控管理非常重要。根据鱼类对各种环境的要求,人为地调节和控制池塘水质,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养鱼池塘水质,保持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必须掌握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对精养鱼塘来说,夏秋高温季节(7-9月份)既是鱼类生长的旺盛季节,但同时也是鱼类易发病、易浮头、管理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气温高,鱼类生长快、耗氧多,饲料消耗量大,易引起水质恶化和诱发鱼病。因此,加强夏秋高温季节的养殖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娄忠玉 《内陆水产》1995,21(1):20-20
饲料变质引起的鱼病一例娄忠玉饲料是鱼类赖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饲料的投入也是池塘养鱼的重要手段。但是如饲料质量发生问题,会引起饲养鱼类中毒死亡。本文对一起由饲料主质引起的鱼类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希望在养殖生产中重视这个问题。一、鱼类发病情...  相似文献   

18.
1盲目加大药量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池塘环境来讲,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内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容易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甚至中毒死亡。一些渔民在鱼病发生初期不够重视,认为随便泼一些药就行了,到了鱼病暴发大规模死鱼时慌了神,以为加大药量就能把病菌杀死得更快。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冬和2011年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的冬春连旱,而且这次干旱时间长、范围较广,严重影响当地水产养殖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旱灾肆虐时,管好用好仅存的水体显得尤为重要。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池鱼能否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水质管理不善,就容易导致池水水质老化,使池水缺氧,有害物质含量升高,造成池鱼泛塘和暴发鱼病,轻则抑制池鱼的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所以旱灾天气中更要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夏季是鱼病的高发期,如防治不及时,会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引起鱼类大批死亡,造成损失。以下介绍五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