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临夏地区6个站点1968—2013年逐日日照时数、月日照百分率数据,根据太阳辐射气候学公式,基于天文辐射的方法计算各站逐日、月、季节、年总太阳辐射,综合分析出临夏地区太阳辐射的年、季节变化特征,依据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国标《GB/T31155—2014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GB/T 31155—2014太阳能资源测量总辐射》标准,对临夏地区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临夏地区太阳总辐射为5 157.3~6 161.2 MJ/m~2,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整体趋势从中部向四周扩散,逐步减小,北部大于南部;最有利的使用季节为夏季和春季;可利用天数最少月份为11月至次年1月;太阳能利用率潜力最大值在广河县,最小在和政县南部阴湿高寒区域、积石山县西部和康乐县南部;太阳能资源很稳定,开发利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日喀则市光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光能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本研究采用日喀则市1985—2014 年7 个气象站的逐日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最高温度和日喀则太阳辐射实测资料(2010—2014 年),用总辐射推算模型公式估算全市太阳年总辐射,分析了日喀则市近30 年来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潜力。结果表明:日喀则市大部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定日、江孜、日喀则和拉孜的日照时数长、太阳总辐射强,属于资源最丰富区;南木林、聂拉木和帕里属于资源很丰富区;近30 年来日喀则市年总辐射和年均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下降趋势较前者明显;7 个气象站近30 年日照时数大于6 h 的天数为263~327 天,大部分站点在290 天以上;日喀则市南部边缘一带太阳能资源较稳定,西部及沿江一带资源稳定。总之,太阳能资源较为稳定的区域,总辐射最高、日照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0~2010年格尔木辐射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水汽压、能见度和云量等月气象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的多元回归方程,利用方程计算了柴达木盆地的太阳总辐射,进而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变化特征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年变化曲线呈双峰态,从1月份开始增加,2~4月增长最快,至5月出现最大,5~7月变化平缓,8月份以后开始下降,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柴达木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减幅为78.5 MJ/(m2.10a),平均下降幅度为11.3%/10a;夏秋季太阳辐射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冬季变化不明显;年太阳总辐射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太阳总辐射的减少造成的。区域内各气象站年和四季的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与整个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不完全同步;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辐射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潜力大;空间分布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春、夏、秋和冬季分别占全年太阳总辐射的30.0、32.4、22.0和15.6%。  相似文献   

4.
刘孝敏  刘叶瑞  谢伟雪  杨一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29-13530,13545
以甘肃省典型气象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年太阳总辐射达4 700~6 350 MJ/m2,年太阳总辐射和直射的地理分布特征为由西至东、由北至南递减;各地年太阳日照时数为1 631~3 391 h,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与年太阳总辐射分布趋势相一致。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太阳能热利用。最后,分析了至"十二五"末甘肃省太阳能热利用潜力和节能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广西辐射观测站的太阳辐射资料和国家气象站的日照资料,计算分析了广西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广西太阳能资源总储量,并依据广西各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 682.2~5 642.8MJ·m~(-2),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多、北部少,盆地平原多、丘陵山区少的特点;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集中在夏季最高,年太阳总辐射呈减少趋势,其中以20世纪60年代最大,进入21世纪初期达到次大值;广西的太阳能总储量为1.03×1015MJ,其中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主要位于22.5°N以南的地区,是广西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区域。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武汉、宜昌等7个站点1961~2004年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与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湖北省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参数,推算出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结合日照时数、晴天日数、阴天日数等指标,对湖北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划为基础,制定了湖北省太阳能资源区划指标,开展了湖北省太阳能区划工作。结果表明:湖北太阳能资源北多南少,同纬度相比,平原多,山区少;太阳能资源夏季最丰富,尤其是8月,总辐射、日照时数、晴天日数均为全年最高,湖北东部秋季大气层结稳定,太阳能资源仅次于夏季;冬季虽然晴天较多,但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夜长昼短,总辐射全年最低。将全省太阳能资源分为3个区,鄂东北7~12月每月有近一半或以上的晴天,为1级可利用区,也是湖北太阳能资源最佳区域;江汉平原、鄂东南、鄂北岗地部分地区等地为2级可利用区,是光电与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最佳区域;鄂西南、长江河谷地区为太阳能贫乏区。  相似文献   

7.
程爱珍  黄仁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12-17214
[目的]分析广西太阳辐射分布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方法]利用1995~2009年广西太阳辐射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广西太阳辐射站总辐射、日照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并利用南宁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南宁净辐射年、季、月变化特征及南宁总辐射与低云量、地温等要素的线性关系。[结果]广西太阳总辐射量低纬度大于高纬度,表现为北海>南宁>桂林;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变化幅度和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自北向南逐步增大,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且总辐射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太阳总辐射与低云量的关系为负相关,与少云的晴天天气为正相关,太阳总辐射除冬季外与地面温度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广西气候研究及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商丘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和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巧  农国傲  熊坤  张涛  闫研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73-13174
根据商丘地区1965—2007年的逐日日照时数,通过日天文辐射总量、月太阳能辐射经验系数等公式,计算出商丘地区近43年来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析了商丘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利用总辐射量、气温和天气状况等气候资料探讨了太阳能的利用可行性。研究发现,商丘地区太阳辐射量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气温环境良好。因此,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和空间。  相似文献   

9.
引言太阳总辐射是表征气候资源的一个重要因子。就陇东黄土高原而言 ,近年来对水分、热量资源研究的较多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就光照资源来说 ,对日照研究的甚多 ,但对太阳总辐射资源研究的较少 ,分析应用的就更少。本文利用陇东黄土高原 1 968~ 1 998年的绝对湿度、日照百分率 ,计算了月、季、年的太阳总辐射 ,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 ,这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作物布局都有一定的意义。一、资料和方法计算太阳总辐射时 ,直接需要的气象要素有太阳日照百分率和地面绝对湿度 ,这两个要素取自庆阳、平凉市气象局。太阳辐射的计算公式为 :Q =Q0 (A B S1 ) ( 1 )上式中Q为太阳总辐射 ,Q0 理想大气中的总辐射 ,S1为日照百分率 ,A、B为随气候状况变化的系数。根据陇东黄土高原的气候状况 ,取A =0 .1 8,B =0 .5 5 1 .1 1 /En,En为平均绝对湿度。理想大气中的总辐射Q0 用查算表可内插求得。二、辐射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1 年太阳能总辐射分布。陇东黄土高原太阳能资源 ,比较丰富。根据陇东黄土高原 1 968~ 1 998年 3 1年的平均总太阳辐射分布...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0—2009年莒县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日照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年日照时数、各季度日照时数进行线性模拟,结合相关滑动平均资料,分析了莒县近50年来的日照变化特征、日照骤减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该地区太阳辐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莒县年日照时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年日照时数在明显的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13.9h,降幅近0.6%。从日照时数的季节性变化来看,春、夏、秋、冬季4个季节的日照时数均呈连续递减规律变化,尤其夏季年日照时数的递减最明显。日照时数的骤变导致部分农作物贪青现象的发生,甚至影响到农业生产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莒县太阳总辐射曝辐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夏季总辐射下降最明显,这与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安徽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可利用潜力,基于安徽省20个气象站台1970—2020逐日日照时数数据,以亳州、合肥和黄山作为安徽的代表站点,分析安徽省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变化及可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太阳辐射量近51年来呈下降趋势。皖北地区太阳辐射量最大、波动也较大,皖中以及皖南太阳辐射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各代表站点太阳辐射量具有11年左右周期变化,与太阳活动周期具有一致性。安徽省总体处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利用期较长,日照稳定。安徽省屋顶可装光伏电池面积为1 277.51 km2,集中于安徽省中部及北部,占全省面积的0.9%,发电潜力约为2.05×1014kJ。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0年广西3个辐射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和90个国家气象站的日照资料,估算了广西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分析了广西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广西全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682.22010年广西3个辐射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和90个国家气象站的日照资料,估算了广西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分析了广西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广西全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682.25642.8 MJ/m2,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最大,低值出现在805642.8 MJ/m2,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最大,低值出现在8090年代,进入21世纪初期达到次大值;广西年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多、北部少,盆地平原多、丘陵山区少的特点,其中资源很丰富区位于广西沿海及十万大山北坡,是广西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区域,广西南部的梧州、玉林、钦州及南宁南部地区是广西具备一定开发利用潜力的资源丰富区。  相似文献   

13.
西宁地区近50年太阳能资源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宁市市区、湟中、湟源、大通4个站1960-2009年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云量、水汽压等资料,分别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系数计算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t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西宁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0-2009年4站气候变化率分别为每10年-81.3h、-254.4h、-21.9h和-15.5h。与60年代相比,00年代西宁地区的平均日照时数减少了486.3h,相当于每日的日照时数减少了1.4h。分析发现云量是决定日照时数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太阳能总辐射年曝辐量为5180-6337MJ/m2,也呈一个弱的下降趋势,其变化特征与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相一致,但减少率只有1.2%,太阳辐射年曝辐量较稳定。根据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评估标准,西宁属于资源很丰富地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贵阳市太阳能资源,应用贵阳市1961—2010年太阳总辐射及日照资料对贵阳市太阳能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贵阳市1980—2010年30a总辐射气候平均值为3 578MJ/(m2.a),属于资源一般区;贵阳市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是3.9,属比较稳定型,全年日照时数≥6h的天数在63~166d,7月、8月和9月是贵阳市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最高的月份。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太阳能资源评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军  刘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666-3667
利用大连市1971~2004年太阳能总辐射及日照资料对大连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太阳能资源分布在全国属于资源丰富、稳定的地区,而且34年来总辐射值无明显变化,线性趋势呈微弱上升。大连市的太阳能可作为资源利用,以缓解当今能源短缺。  相似文献   

16.
辽宁康平地区太阳能资源特征变化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福义  康敏  姜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78-17679,17795
利用1961~2009年康平县太阳总辐射和日数时数资料对康平太阳能资源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康平太阳能资源年总量及月值均呈下降减少趋势;在49a里总辐射年总量减少534.20MJ/m^2,年日照时数减少228h,在近10a太阳能资源略有回升;康平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历年变化稳定,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0年广西3个辐射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和90个国家气象站的日照资料,估算了广西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分析了广西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广西全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682.2~5642.8 MJ/m2,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最大,低值出现在80~90年代,进入21世纪初期达到次大值;广西年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多、北部少,盆地平原多、丘陵山区少的特点,其中资源很丰富区位于广西沿海及十万大山北坡,是广西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区域,广西南部的梧州、玉林、钦州及南宁南部地区是广西具备一定开发利用潜力的资源丰富区。  相似文献   

18.
唐山市太阳总辐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ngstrom模型对唐山市11个观测站日照百分率逐月资料进行拟合,并计算唐山市太阳总辐射值。结果表明,Angstrom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达0.67,日照百分率与太阳总辐射具有较强正相关关系,可用于唐山市太阳总辐射值计算;太阳辐射以80.3 MJ/(m2·10年)的速率逐年下降,1998年之前太阳辐射下降明显,之后缓慢上升,辐射变化阶段性突出;太阳辐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5月最高,12月最低;太阳辐射呈"西北少、东南多"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形因素可能是太阳辐射分布不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重庆市沙坪坝日射站1988-2007年逐日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低云量和水汽压等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地面总辐射的时间变化;由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原理,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月总辐射计算公式;通过相关系数检验和回归误差分析,确定了适用于重庆地区太阳总辐射月总量的气候学推算公式;进而根据所得推算公式分别计算了各站点逐月太阳总辐射总量,分析了重庆地区四季和年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照百分率的单因子线性拟合整体效果较好,但冬季月份拟合误差较大;采用日照百分率和低云量的双因子拟合,使得冬季月份的拟合误差明显减小,显著提高了整体拟合效果.分析认为,日照百分率是重庆地区地面总辐射的主要影响因子,冬季雾日数和低云量对地面总辐射具有重要影响.重庆太阳总辐射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与该地区实际日照时数逐年增大而低云量逐年减少等因素有关.四季及全年太阳总辐射的区域分布以重庆地区东北部最高,东南部和西部边缘一带为低值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54—2010年川东地区和中东部地区若干站点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川东地区日照的年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对该地区日照变化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7年来川东地区年、各季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主要体现在冬、夏两季,春、秋季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减少趋势不如冬夏季明显;1980年,川东地区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存在显著的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