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研究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iliae Kleb.)激 发子V44和酵母提取物分别诱导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毛状根和丹参转化细胞后,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后过 氧化物酶活力显著提高,丹参毛状根酶活力变化大于丹参转化细胞,两种植物材料过氧化物酶活力变化与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有关,实验提示,丹参毛状根可能对诱导物刺激具有更好的 抗性,且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菌激发子对棉花黄萎病的诱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毒力的大丽轮枝菌菌丝胞壁激发子分别直接诱导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结果表明,棉花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植物保卫素棉酚的含量经病原菌激发子诱导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就其对病菌毒素的降解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5种植物提取物和残体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为利用生物熏蒸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棉花黄萎病主要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XJ2008菌株为试材,测定韭菜、葱、薄荷、藿香和薰衣草5种植物的甲醇、水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将植物残体以质量分数2%添加到600g基质与田园土的混合样中混匀后,测定植物残体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5种植物提取物均对大丽轮枝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植物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甲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略强于水提取物;韭菜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藿香次之。植物残体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藿香残体的抑制作用最强,薄荷、韭菜次之,薰衣草最弱。【结论】韭菜、藿香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有作为生物熏蒸材料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VdLs.17)分泌组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预测并分析大丽轮枝菌基因组范围内的分泌蛋白,为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公布的大丽轮枝菌全基因组序列,组合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ignalP、TargetP、TMHMM、Big-pi和PROSITE,预测大丽轮枝菌基因组范围内所有分泌蛋白,定义为分泌组。统计分析分泌组中蛋白N-端信号肽特点;应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数据库和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数据库对分泌组蛋白进行注释,预测分泌组中潜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利用真菌激发子的保守结构域,预测分泌组中潜在的激发子蛋白集;应用BLASTP程序比较分析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分泌组,获得大丽轮枝菌相对于黑白轮枝菌特异的分泌蛋白。【结果】大丽轮枝菌分泌组共有922个蛋白。信号肽分析表明,以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的蛋白数目最多,非极性氨基酸丙氨酸的出现频率最高,而有带电侧链的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出现频率最低,信号肽的-3和-1位置上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大丽轮枝菌分泌组含有158个潜在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其中,包括10个果胶水解酶和14个果胶裂解酶;190个潜在的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97个含有RxLx[EDQ]模体的蛋白和52个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分泌蛋白;58个相对于黑白轮枝菌分泌组特异的蛋白。【结论】本文建立了预测大丽轮枝菌分泌组蛋白的方法。分泌组蛋白信号肽长度具有高度的变异性,氨基酸组成多为脂肪族氨基酸,序列在C-端结构域较为保守。分泌组中包含大量潜在的果胶降解酶、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RxLx[EDQ]模体蛋白和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蛋白等致病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拮抗木霉菌(Trichoderma spp.)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进行对峙培养,通过抗生作用测定和不同浓度代谢提取物对病原菌抑制作用的测定,对初步筛选出的8株效果较好的木霉菌作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菌株XM-7的拮抗作用表现相对稳定,且拮抗作用最强,该菌对峙培养对大丽轮枝菌(V.dahliae)的抑制率为76.3%。各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抑制率大于非挥发性代谢产物,不同浓度代谢提取物之间的抑制率也有显著差异。因此XM-7是一株具有生防潜能较好的木霉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致病基因的功能,构建一个便于筛选敲除转化子的高效基因敲除载体.[方法]通过普通PCR技术扩增得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测序验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将目的片段切下,连接到敲除载体pRF-HU2的多克隆位点上.通过电击转化法将载体转化到农杆菌EHA105中,利用农杆菌介导法(ATMT)转化到大丽轮枝菌.[结果]成功得到一种新的携带GFP筛选标记的大丽轮枝菌敲除载体,通过GFP基因的筛选,T-DNA随机插入转化子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绿色,相反敲除转化子在荧光显微镜下不呈现绿色.[结论]构建了一种大丽轮枝菌基因新的高效敲除载体,利用该载体大大节省了筛选转化子所用的时间,为大丽轮枝菌功能基因的验证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性难以防治的病害,筛选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成为解决棉花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分离一株高效拮抗细菌,并明确其防治机理,为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葡甘聚糖作为碳源筛选一株能够降解β-1,4糖苷键的棉花内生细菌YUPP-10,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平板对扣培养和悬滴法等测定YUPP-10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用YUPP-10无菌滤液培养大丽轮枝菌微菌核,检测其对微菌核萌发的影响;利用基质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通过胚根、叶片接种病原菌,木质化和活性氧爆发研究YUPP-10诱导抗病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取一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YUPP-10,其整体代谢产物在7 d时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带宽为0.73 cm,挥发性代谢产物在10 d时对大丽轮枝菌菌落的抑制率为77.03%;YUPP-10无菌培养液对大丽轮枝菌孢子和菌核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17.22%—71.25%和10.69%—26.62%,且抑制率与无菌滤液的浓度呈正相关。在用YUPP-10玉米蛭石培养物拌土处理的盆栽试验中,其对棉花黄萎病的最高防效达到80.60%。诱导抗性试验发现YUPP-10诱导了胚根和叶片抗大丽轮枝菌的侵染,诱导了细胞木质化和活性氧的爆发。qRT-PCR检测结果显示YUPP-10成功激活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病程相关基因(PR10)的表达,对大丽轮枝菌在棉花体内的扩散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结论】YUPP-10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诱导植物防御反应来抵抗病原菌的侵染和扩展,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中鉴定木糖苷酶基因,研究其与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的关系,为解析大丽轮枝菌致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制定更好的棉花黄萎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大丽轮枝菌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全部木糖苷酶基因,并对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域、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木糖苷酶基因在不同抗/感棉花品种根系分泌物培养0、6、12、24和48 h大丽轮枝菌中的表达量。利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技术对木糖苷酶基因VdxyL3在大丽轮枝菌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将VdxyL3的目标片段转化棉花,采用伤根法接种大丽轮枝菌Vd991,观察转化植株的表型,调查病情指数,同时利用qRT-PCR技术对植株中真菌生物量和VdxyL3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大丽轮枝菌中查找出13个木糖苷酶基因(VdxyL1VdxyL13),其编码序列长度介于1 461—2 544 bp,蛋白质分子量介于38.78—90.97 kD,理论等电点介于4.67—5.89。结构域和进化树分析发现13个木糖苷酶基因中包括9个糖苷水解酶43家族成员、1个3家族成员和3个31家族成员。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13个基因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未形成基因簇。qRT-PCR结果发现选取的6个基因均受到根系分泌物的诱导,在一种或多种根系分泌物中培养6 h或12 h后,表达量均明显升高,然后降低。其中VdxyL3受海岛棉根系分泌物诱导后表达量明显升高,表明该基因的表达明显受海岛棉根系分泌物的诱导。HIGS研究结果表明,接菌14 d和21 d后转化VdxyL3基因干扰片段的棉花发病明显较重,其病情指数(33.3和83.9)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21.7和66.1)。qRT-PCR分析发现转化VdxyL3基因干扰片段的棉花植株茎中VdxyL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载体对照,真菌生物量显著多于对照。【结论】 利用HIGS技术将VdxyL3基因沉默后,棉株的抗病性明显降低,表明VdxyL3在大丽轮枝菌致病及宿主-病原体互作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野生茄子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 Swartz)中克隆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StLTPa7 cDNA,并解析其功能。【方法】采用同源基因设计引物,并根据RT-PCR方法克隆StLTPa7 cDNA序列;通过农杆菌浸染法转化烟草,构建StLTPa7过表达转基因烟草植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蛋白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托鲁巴姆中克隆获得1个StLTPa7 cDNA序列,该序列含有1个345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长114个氨基酸的蛋白,相对分子量为11.42 kD,理论等电点为9.01。StLTPa7受水杨酸(SA)和大丽轮枝菌诱导表达,在处理后24和48 h的表达量较高。为了分析StLTPa7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构建了过表达转基因烟草植株,共获得了4个PCR阳性转StLTPa7烟草株系。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该基因在转基因烟草株系L5和L7中过量表达。抑菌试验显示,转基因烟草株系L5蛋白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率约为对照的2.5倍。【结论】从野生茄子托鲁巴姆中克隆到1个StLTPa7 cDNA序列,该基因与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相关,可能参与植物对大丽轮枝菌的防卫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玉奎 《世界农业》1990,(11):40-41
棉花黄萎病是继枯萎病之后人们发现的棉花又一重要病害。自Carpenter 1914年首次报道在美国发现棉花黄萎病以来,这一病害几乎遍及世界各主要植棉区。在美国、秘鲁、苏联、乌干达和我国,该病害发生尤为严重。 棉花黄萎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丛梗孢轮枝菌属。已经证实,危害棉花的有5个菌种:黑白轮枝菌(Verticilium albo-atrum)、大丽轮枝菌(V.dahliae)、变黑轮枝菌(V.nigrescens)、云状轮枝菌(V.nubilum)和三体轮枝菌(V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Ri诱导丹参毛状根培养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发根农杆菌R1601菌株浸染丹参叶片、茎段、叶柄、带节茎段等外植体.结果表明,相比茎和叶柄,丹参叶片更适宜诱导毛状根;带节茎段经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后,幼苗根系较为发达,粗壮.而由其他3种丹参外植体诱导产生的毛状根生长相对较慢,形成的根较细而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遮阴胁迫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方法]通过在不同遮阴处理条件下对丹参植株高度、小叶片面积、叶片数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以及丹参主要生育期光合速率的测定,分析遮阴胁迫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遮阴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对丹参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茎变细,植株的高度、小叶片面积、叶片数先增加后减少。在全光照条件下,过强的光照不利于丹参的生长。7、8月份在海棠地2.0 m×3.0 m的遮阴处理下即郁闭度为32.7%时叶面积最大,叶片开展好,且药用器官根增粗增长,说明适度遮阴有利于丹参植株的营养生长。[结论]处于全光照和郁闭度32.7%之间的遮阴适于丹参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前茬作物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观察丹参药材性状和病害情况,用重量法测定丹参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用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前茬作物丹参药材的产量、病害、浸出物含量、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以玉米、红薯、花生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优于以丹参和棉花为前茬作物的丹参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丹参苗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丹参苗期生长特性,分别设6月30日、7月12日、7月29日3个不同播期,从丹参出苗时间、子叶生长、叶片发育、叶绿体色素含量、根系发育和壮苗指数等各项壮苗指标做动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丹参夏季育苗一般5 d左右出苗,在7月中旬育苗,各项壮苗指标都达到最好,壮苗指数在0.13~0.15适合移栽。综合来看,丹参苗期成长受光、气温(包括地温)影响明显,从第1片真叶生长开始就伴着侧根系的生长,根系发育有明显的级根次第顺序,4级及以前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15.
丹参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丹参为中国重要中草药,临床上广泛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丹参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在幼茎、幼叶、花蕾等3种外植体中,幼茎为最佳外植体;6-BA,NAA或2,4-D不同激素组合中,以MS+6-BA0.5mg/L+2,4-DO.5mg/L为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1.0mg/L+NAA0.5mg/L为最佳的芽诱导培养基;IAA,IBA和NAA3种激素中,以1/2MS+IBA0.5mg/L为最佳的丹参试管苗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室内测定瑞拉菌素(Zuelacmycin)发酵液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和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瑞拉菌素发酵液对丹参和黄芩的种苗生长影响不同,对种子萌发均表现出低稀释倍数抑制,高稀释倍数促进的作用,但在低稀释倍数下,对丹参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较黄芩弱。同一稀释倍数瑞拉菌素发酵液对丹参幼苗生长的影响也较黄芩弱。根尖解剖学观察表明,低稀释倍数瑞拉菌素发酵液处理后的黄芩和丹参,根尖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细胞组织学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丹参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丹参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约为97.9μmol.m-2.s-1和1 100μmol.m-2.s-1。丹参叶片光合日变化曲线呈明显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0时和下午14时左右,在高光强下中午有明显"午休"现象。光系统Ⅱ光化学效应(Fv/Fm)在晴天中午明显降低,说明田间丹参叶片在晴天中午经常发生光抑制,高光强和高温是发生光抑制的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下,强光引起的光抑制可能是丹参叶片光合速率午间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丹参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肝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刘德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62-11164
[目的]观察丹参(Salvia miltiorvhiza Bunge)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6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5只和丹参治疗组15只,别设正常对照组20只。丹参治疗组灌胃丹参水煎液5ml/(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相当剂量的蒸馏水,试验期为28d。试验结束后将大鼠剖杀,取肝、肾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切片的组织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肝脏肝细胞索、肝窦排列不规则,肝细胞肿大,轻度变形。模型对照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血管球扩张,肾小囊囊腔变小,肾小管腔里充有不等量蛋白性物,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脱落现象。丹参水煎液治疗组大鼠肝、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程度较轻或接近正常。[结论]链脲佐菌素复制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肾组织结构有一定的变化,而丹参对模型大鼠肝、肾组织结构病变有缓解作用,可见丹参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