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危害梨树的害虫种类目前,在梨树上普遍发生的害虫主要是食心虫、梨木虱、梨茎蜂、梨网蝽、梨瘿蚊、黄粉蚜、康氏粉蚧和叶螨类。在管理粗放的梨园常见果实害虫有梨大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及梨象甲等,食叶性害虫有天幕毛虫、梨星毛虫、梨卷叶斑螟蛾、金龟子类等,枝干害虫有梨潜皮蛾、金缘吉丁虫、大褐木蚕蛾等。管理精细的梨园螨类、蚜类、木虱类、蝽类、梨瘿蚊和康氏粉蚧等常危害较重。2发生特点1)梨大食心虫。幼虫危害芽和果实脏果孔有粪便,被害果干缩不落果。梨大食心虫4月份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2.
梨树的蛀木害虫种类较多,近年来鳞翅目蛀木害虫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它们虽然和其它种类的蛀木害虫在防治上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有差异,因此防治方法又有所不同。目前梨树上常见的鳞翅目蛀木害虫有:苹果透翅蛾、芳香木蠹蛾、豹纹木蠹蛾。1形态1?..  相似文献   

3.
<正>梨瘤蛾又称梨瘿华蛾,俗称糖葫芦、梨疙瘩、算盘子等,是梨树1年生枝条上的常见害虫。1)危害症状。以幼虫蛀入新梢为害,蛀入处由于幼虫为害刺激,增生膨大形成球形小瘤,虫口密度大时,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梨树害虫的期刊文献,分析了自1950年以来我国梨树害虫演替特点,以及用药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关文献报道共涉及109种害虫,梨树主要害虫由初始的多种类逐渐向刺吸类、钻蛀类害虫变化;自1990年以后,刺吸类害虫已演替为梨树害虫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梨木虱、梨二叉蚜等极成;在近几年中,刺吸类害虫仍为当前主要防治对象,但所占比率有所下降。对梨树害虫防治措施分析表明,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药剂种类随梨树害虫种类变化而变化,施用药剂种类数量呈递增趋势;药剂特点由早期的高毒、广谱性杀虫剂向低毒、高效、内吸性杀虫剂和生物农药转变。  相似文献   

5.
梨树主要害虫越冬虫口密度调查为了掌握梨树害虫的发生量,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害虫越冬期调查其越冬虫口密度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简单、可靠的调查方法,现介绍如下。1、梨大食心虫及梨食芽蛾梨大食心虫越冬幼虫转芽前,结合修剪,在梨园中按对角线...  相似文献   

6.
(续 1992年 2期 48页) 梨瘿蛾亦称梨瘤蛾,俗称糖葫芦、梨疙瘩;属鳞翅目、华蛾科。此虫专为害梨、野生梨的新梢嫩枝,蛀入木质,以后渐渐膨大成瘤状,由于多次为害,木瘤连接成串。形如糖葫芦,严重影响新梢发育和结果枝的形成。 梨瘿蛾是一种灰黄色至灰褐色小蛾,体长仅6.5~7mm,翅狭长。白天潜伏,晚上6点多钟在树枝间成群飞舞,产卵于花芽或叶芽旁或枝条皮缝间等处,每处产卵1粒或2~3粒成堆,卵期18天左右。梨树新梢长出后,卵开始孵化,幼虫爬行寻找幼嫩枝梢蛀入为害。蛀入孔不易发现,2周后梢部渐渐膨大,外部无虫粪,7~8月枝梢发育旺盛,虫瘿充分膨大…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荔枝产区的钻蛀性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描述,针对不同害虫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发现的荔枝钻蛀性害虫共19种,隶属于3目12科,其中蛀干害虫9种,蛀果害虫10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龟背天牛Aristobia testudo(Voet)和荔枝尖细蛾Conopomorpha litchiella Bradley。  相似文献   

8.
为初步摸清柳州市主要园林植物害虫种类与危害严重害虫的虫情,对柳州市几个代表性公园、广场、庭院主要园林植物进行了抽样调查与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害虫78种,隶属8目42科75属.其中吸汁类害虫40种,占总种数的51.3%,隶属3目18科39属;食叶类害虫29种,占总种数的37.2%,隶属5目21科28属;钻蛀类害虫9种,占总种数的11.5%,隶属3目6科9属.危害严重的种类为食叶害虫黄杨绢野螟、曲纹紫灰蝶,钻蛀害虫橘光绿天牛、相思拟木蠹蛾,吸汁害虫杜鹃冠网蝽、台湾白兰蚜.表明柳州市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多,以吸汁类害虫为主,但虫情严重的种类并不多.  相似文献   

9.
梨瘿蚊[Dasineua pyri(Bonche)]俗称梨芽蛆,属双翅目瘿蚊科害虫,主要以幼虫舔食梨树嫩芽、嫩叶。近年来,由于一些高接梨树长势过旺,新梢停止生长晚,为梨瘿蚊提供了充足的食源;  相似文献   

10.
地处闽西北建宁县是福建省砂梨的主产地,梨树大面积种植及梨经济价值的增长,使得梨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我国梨树害虫记载有696种,发生较为严重的有20余种[王金友,94],但由于各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主要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不同,梨树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情况有差异,建宁县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梨树害虫发生情况又与其它地方不同。建宁梨树害虫种类调查方面目前尚无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报道,为此,于1996年至1997年对建宁梨树害虫种类进行系统的采集调查。分田间采集和测报灯诱集两部分进行。下面按目列出建宁梨园害…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5年以来连续6年对北京地区桃树害虫的调查,我们明确了北京地区为害桃树的主要害虫有梨小食心虫、苹果小卷蛾、桃蛀螟、桃潜叶蛾、绿盲蝽、桃下毛瘿螨、桃蚜、桃瘤蚜和红颈天牛,摸清了这9种主要害虫在北京地区桃园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并结合防治试验,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梨瘿蚊是砀山地区梨树的主要害虫。对梨瘿蚊的越冬场所、形态特征、发生特点、产卵量以及天敌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适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钻蛀性害虫是园林害虫中最难防治的一类。为探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的钻蛀性害虫发生与为害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对武汉地区园林钻蛀性害虫种类、分布范围、为害程度展开系统调查。编写了武汉园林钻蛀性害虫名录,分析了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明确了武汉地区钻蛀性害虫共3目11科50种,主要为鞘翅目Cole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和等翅目Isoptera,其中,鞘翅目昆虫种类最多,占比72%。为害最为严重的有天牛类、木蠹蛾类、食心虫类、白蚁类。针对性地提出了植物检疫、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人工物理防治、药剂防治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又名梨小蛀果蛾、桃折梢虫,简称梨小,是梨树的重要害虫,在梨、桃树混栽的果园为害尤为严重。梨小除为害梨树和桃树以外,还为害苹果、山楂等,可对果品质量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深州市现有梨园面积9300hm2,主要种植形式为果农个人承包地种植,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梨树与桃树的混栽,所以梨小的发生比较严重。鉴于此,我们对梨  相似文献   

15.
应用高频振式杀虫灯和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性诱杀梨害虫,2009-2010害虫高峰期光诱共诱得梨树害虫20 543和12 977头,每个梨小食心虫诱捕器诱蛾725头和265头,桃蛀螟诱捕器诱蛾42头和26头,防效显著,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在田间主要寄主上的转移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梨小食心虫在转移寄主过程中选择性及转移性的特点,选择梨小食心虫主要被害寄主——桃树、梨树,分析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习性。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桃园、梨园诱蛾峰数、诱蛾量均有差异,在果树生长前期(7月1日以前),桃园诱蛾量明显高于梨园,7月1日以后梨园诱蛾量明显高于桃园;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梨园梨小食心虫数量显著高于桃园。不同管理模式下,8月不套袋梨园日平均诱蛾量显著多于套袋梨园,分别为131.25、70.75头。在新梢期,桃树蛀梢率显著高于梨树,达11.13%;果实成熟期,桃蛀果率显著低于梨。  相似文献   

17.
梨园新害虫——梨叶肿瘿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园新害虫—梨叶肿瘿螨梨叶肿瘿螨属蛛形纲、蜱螨目、瘿螨科。过去,在梨园发生较轻,近几年来在胶东半岛一带发生较重。这主要是大量使用广谱性杀虫剂破坏了梨园的生态平衡,使害螨天敌大量减少所致。该螨主要以成虫于芽鳞片中越冬。春季梨树展叶时成虫便从幼嫩叶片的气...  相似文献   

18.
蛀入苹果树干部的害虫较多,主要有鞘翅目的天牛和吉丁甲,鳞翅目的透翅蛾、木蠹蛾和梨潜皮蛾等,均以幼虫生活在苹果树主干内,以咀嚼式口器取食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蛀成虫道,破坏树木养分和水分的输导功能和分生组织,轻则使苹果树长势衰弱,重则苹果树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9.
徐云龙  赵沙鸥 《现代园艺》2006,(10):26-26,17
梨瘿蚊俗称梨芽蛆。属双翅目瘿蚊科,寄主仅为梨。此虫过去在我国广大梨区为次要害虫,仅在北方梨区如河南、安徽、河北等省发生危害。近些年来,该虫发生呈扩展蓝延之势,危害日益加重。据各地报道,在四川、湖北、浙江、湖南等南方几省严重发生包害,大量危害新梢嫩叶,轻者大多数受苦率在40%以上,重者达80%,已上升为危害梨树的主强害虫。我地2002年始见大量危害梨苗新梢,现江西宜春、九江、上饶等地均有危害,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20.
为制订完善梨避雨栽培害虫高效安全综合防控措施,2017-2019年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系统开展了梨避雨栽培区域性主要害虫发生差异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条件下,可避免梨茎蜂、梨瘿蚊的发生为害,茶翅蝽、梨小食心虫、金龟子类、天牛类等发生程度极显著降低,梨二叉蚜呈百倍以上加重为害趋势,黄粉蚜、二斑叶螨等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