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滑动弧冷等离子体对竹条和圆竹筒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复合型防护药剂加压浸渍处理。采用质量增加率、平衡含水率、湿胀率以及竹条和竹筒的抗压强度等指标来考察防护药剂处理后对竹材性能的影响,并观察竹条和圆竹筒防护处理后的发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竹条和圆竹筒表面在加压条件下对二羟甲基二羟乙基乙烯脲(2D树脂)+戊唑醇与丙环唑(PT)+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复合型树脂防护剂的渗透性和附着性得以提升,表现为竹条和圆竹筒经滑动弧冷等离子体和防护药剂加压浸渍处理后质量增加率提高,而平衡含水率和湿胀率下降。对竹条和圆竹筒的质量增加率、平衡含水率、湿胀率和抗压强度产生积极影响的顺序为:冷等离子体处理+加压浸渍防护药剂>加压浸渍防护药剂>未经任何处理的竹条和圆竹筒。此外,竹节的多少也对竹材的质量增加率、平衡含水率和湿胀率产生影响,影响顺序为:无节>单节>双节。处理后,竹条和圆竹筒具有优异的防霉特性,存放半年后,圆竹筒仍能保持原来的物理特征,竹条和圆竹筒表面和端部均无发霉、腐朽和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木骨架正交斜放竹条覆面墙板的竖向承载能力,设计了3种覆面组合墙板试件(双面竹条,竹条-石膏板,层板-石膏板),每种墙板试件各3块,尺寸为1 200×1 200 mm。通过对试件进行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对比分析3种覆面组合墙板的破坏模式,荷载-变形曲线以及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墙体破坏初期,竹条覆面部分发生弯曲,层板与石膏板中部发生弯曲;继续加载,覆面与龙骨连接铁钉拔出,部分竹条失去与墙体连接,层板石膏板发生弯折破坏;最终,竖向龙骨整体失稳导致墙体破坏。层板-石膏板组合墙板竖向龙骨表现为墙板平面内失稳破坏,覆面为竹条的组合墙板竖向龙骨表现为墙板平面外失稳破坏。分析结果表明:正交斜放竹条覆面可提高试件竖向承载能力,且延性优于层板-石膏板覆面墙板试件。  相似文献   

3.
1被干燥材料1.1装修用本方树种:东北产白松;规格:4000mm×40mm×30mm;初含水率:经过阻燃处理后大于80%;要求终含水率:经过人工干燥后应达到12%~15%。1.2装修用胶合板产地:印度尼西亚;树种:柳按;规格:2400mm×1220mm×4mm,2400mm×1220mm×5mm,2400mm×1220mm×9mm,2400mm×1220mm×12mm;初含水率:经过阻燃处理后为95%~100%;要求终含水率:经过人工干燥后应达到10%~12%。2干燥设备采用哈尔滨市兴华木村干燥设备厂生产的木质阻燃材料专用干燥设备,干燥介质为湿空气,蒸汽加热。设备配有外围壳体、供热系统、调…  相似文献   

4.
采用酚醛树脂胶黏剂,以竹条含水率、涂胶量为试验因子进行竹集成材的高频热压胶合试验,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竹集成材高频热压胶合技术是可行的.在本试验范围内,竹集成材的密度和胶合性能随涂胶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较优的高频热压胶合工艺条件为:涂胶量300 g/m2,竹条含水率12%,高频热压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5.
杉木生材含水率分布及其对气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研究生材状态下不同厚度锯材含水率的差异,比较含髓心、钝棱与其他类型等3类锯材的含水率差异,建立生长轮宽度与锯材含水率的关系,分析生材状态含水率对锯材气干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5mm和40 mm的锯材含水率差异极显著;含髓心锯材含水率最低,其次是其他类的,最大是含钝棱锯材;随着生长轮宽度减少,锯材含水率增大;生长轮宽度为4 mm时,是生材含水率分界线,即当生长轮平均宽度小于和不小于4.0 mm时,锯材含水率差异极显著;25 mm和40 mm厚不同含水率锯材各2组气干至含水率25%,低含水率锯材较高含水率的气干周期分别缩短57%和66%。  相似文献   

6.
以高等级竞赛用体育木地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定体育木地板主要功能指标的方法,研究不同龙骨参数的体育木地板结构性能,建立体育木地板龙骨结构(截面尺寸、间距)与冲击吸收率(Fr)、标准垂直变形(Vd)和球反弹率(Br)之间的一次回归方程,分析提出较优的龙骨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龙骨参数对试验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显著性水平均为0.05及以上,综合分析各功能指标与试验因素水平组合,得出较优的龙骨设计参数为截面尺寸50mm×50mm、龙骨间距500mm×500mm。该研究填补体育木地板龙骨结构与主要性能指标间一次回归统计关系的空白,建立的统计方程可在理论统计范畴内指导体育木地板中龙骨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为体育木地板龙骨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纵向锯解、横截新采伐的杉木、马尾松、香樟木(含水率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然后按材质状况分成无节和有节木段,调控木段含水率至30%~50%范围内,将无节木段指榫接长制成组合单元体坯料;新采伐的毛竹材纵向剖分后经粗刨制成竹条坯料。再将组合单元体(或竹条)坯料刨削光滑,使用聚氨酯胶及混合胶,采用冷压胶合工艺进行拼宽、拼厚,制成高含水率木(竹)集成材。通过胶层剪切强度及浸渍剥离试验,结果表明胶层最小剪切强度能满足后续刨切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地表凋落物作为森林火灾的引火物,其含水率大小决定凋落物被引燃的难易程度和发生火灾后一系列火行为指标等。降雨作为林火预测预报中必不可少的气象因子,直接影响地表凋落物的含水率。但由于降雨的不确定性,其对凋落物含水率影响的研究较少。为了搞清降雨对凋落物含水率的影响,分析降雨条件下凋落物含水率动态变化和凋落物床层饱和含水率情况。【方法】以蒙古栎和红松地表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床层密实度和初始含水率,利用降雨模拟器在室内模拟不同降雨量,每隔10 min称量一次凋落物床层至饱和,得到凋落物含水率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床层密实度、初始含水率和降雨量对2种凋落物床层饱和含水率的影响,并建立响应预测模型。【结果】降雨条件下2种凋落物床层含水率呈对数增加;不论蒙古栎还是红松,床层初始含水率对床层饱和含水率没有显著影响,饱和含水率受床层密实度和降雨量的影响显著。降雨量和床层密实度对凋落物床层饱和含水率的影响相互制约,随着床层密实度的增加,降雨量对饱和含水率的作用下降;不同凋落物床层密实度时,建立了Ms=a×exp(b×R)的床层饱和含水率预测模型,模型预测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降雨对不同结构的凋落物床层含水率的影响,对于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和火险预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考察木材干燥过程中水分的横向弛豫特性,以阐释干燥时木材中水分状态的变化机制,为木材干燥及水分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以20 mm(L)×5 mm(R)×5 mm(T)的南方松为试验材料,采用两步法将试材从饱水状态干燥至约5%含水率,通过定期测定含水率和横向弛豫时间,分析木材干燥时内部水分状态变化及迁移情况,探究自由水与吸着水的分界及其与纤维饱和点的关系。【结果】1)饱水试材存在2个明显的弛豫峰和1个峰肩,三者的横向弛豫时间为67.65、1.24和11~13 ms,分别对应着细胞腔中的自由水、细胞壁中的吸着水和微毛细管系统中的毛细管水。2)木材干燥初期,自由水含水率不断下降,在总含水率为20%左右时,自由水才蒸发殆尽;吸着水含量在木材干燥至40%总含水率时基本保持不变,当总含水率降到40%以下时,吸着水即开始解吸。3)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自由水的横向弛豫时间随含水率的降低而不断减小;而多、单分子层吸着水的横向弛豫时间则以6%左右的含水率为界分别表现出轻微下降和显著下降的不同趋势。【结论】1)木材中主要存在3种类型的水分,分别为自由水、吸着水和毛细管水。2)平均含水率在传统定义的纤维饱和点(30%)以下时自由水仍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分布不均造成的,且在40%~20%含水率范围内,木材表层发生吸着水解吸的同时其芯层仍有自由水的排除。3)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自由水、吸着水弛豫峰的顶点位置持续左移,揭示2种水分的平均横向弛豫时间不断减小,即在干燥过程中,木材对残余水分的束缚逐渐增强,干燥难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从1994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以来,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各高校、各地区乃至国际间土木工程及相近专业最重要的学科竞赛.根据结构竞赛的宗旨、内容和形式以及北京及全国各地区结构设计竞赛的开展情况,从调动学生实践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等方面分析了结构设计竞赛对培养专业工程人才和促进实践教学的作用,提出了借助于结构设计竞赛来深化教学改革的措施,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专业实践技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完善重组竹制品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科学指导重组竹制品结构设计,通过破坏实验,比较分析了榫头厚度、榫头长度和榫眼中线位置对重组竹家具T型构件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榫头长度榫头厚度榫眼中线位置。榫头长度以30~35 mm为宜,当方材断面尺寸大于35 mm×35 mm时,可采用暗榫结构;单榫榫头厚度以10~12 mm为宜,当方材断面尺寸大于40 mm×40 mm时,可采用双榫或多榫结构;榫眼的中线位置对构件力学强度产生的影响不大,在实际设计中单榫结构榫眼的中线位置与方材的中线位置应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最常用的混凝土砌块:即主规格尺寸长×宽×高为390mm×190mm×190mm、空心率为48%左右、灌孔率为100%的砌块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木材含水率测试技术水平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材含水率是影响木材性质和使用的重要因素。准确而迅速地测试木材含水率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使用的各种测试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其应用范围和受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树种、电源等)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本文对常用的电阻法和电容法受温度、密度、树种等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木材含水率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我国在木材含水率检测方面开展科研工作及推广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及设备’落叶松,胸径16—20cm,产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制得锯材(刨光材)规格为700mm×140mm×15mm,初含水率50%左右,试件端头涂饰银粉,以防止水分蒸发。颜色测试设备为NF-333型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干燥设备为日产干燥速度试验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弯曲挺度法的缠绕用薄竹篾柔性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竹材的高柔性制造的竹缠绕复合材料是竹材创新利用的革命性产品。深入研究竹材柔性表征方法、评价指标和内在机理可为定向仿生制备高性能竹缠绕复合材料和优化竹缠绕管道工艺提供理论指导。探索弯曲挺度法表征缠绕用薄竹篾柔性的适用性,比较竹材维管束梯度结构和木材木射线组织微观结构差异对竹、木材柔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弯曲挺度法适用于缠绕用薄竹篾的柔性表征,该法可快速、准确地获得不同竹篾薄层的柔度。适宜的测试条件为:跨厚比不小于100,加载角速率为600~1800(°)/min。竹材柔性具有梯度性:从竹黄到竹青,随着纤维比量增加,竹篾(50 mm×5 mm×1 mm)柔度从2.92×10-3 mN-1·m-1降低至1.07×10-3 mN-1·m-1,竹材柔性降低。利用混合定律获得竹材维管束和薄壁细胞的弯曲模量和柔度(厚1 mm)理论值分别为0.365 GPa、28.82 GPa和3.284×10-2 mN-1·m-1、0.42×10-3 mN-1·m-1。在相同含水率、尺寸和密度下,竹、木材比柔度排序为竹黄侧>竹青侧>木材,木材柔性低是横向木射线组织限制其柔性变形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过热蒸汽预处理对50 mm厚杨木锯材常规干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过热蒸汽预处理杨木锯材后进行常规干燥,探究过热蒸汽预处理对杨木锯材干燥速率、干燥质量和干燥时间的影响,以期提高杨木锯材干燥速率、缩短干燥周期、降低干燥能耗,为杨木锯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温度为110、120和125℃的过热蒸汽对初含水率100%~150%、规格900 mm×120 mm×50 mm(轴向×弦向×径向)的杨木锯材预处理5 h,之后进行常规干燥,分析过热蒸汽预处理对锯材含水率、应力、外观质量以及后期常规干燥速率的影响,依据国家标准对过热蒸汽预处理及未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干燥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过热蒸汽预处理结果表明:预处理温度从110℃增加到125℃时,锯材含水率下降比例从59.26%增加到77.11%,含水率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并接近木材纤维饱和点;预处理后锯材的残余应力较大,在2.71%~7.75%之间;锯材顺弯、横弯、翘曲和扭曲指标的干燥质量等级均为一级;锯材皱缩比例在25.00%~36.96%之间。2)常规干燥结果表明:经110、120和125℃过热蒸汽预处理后,锯材常规干燥速率较未处理材分别增大7.97%、16.23%和78.42%;从含水率和应力方面分析,过热蒸汽预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干燥均匀度和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指标质量等级均达到一级,终含水率指标的质量等级为二级;锯材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在常规干燥过程中被释放,常规干燥后残余应力指标质量等级为二级;从外观干燥质量分析,预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顺弯、横弯、翘曲和扭曲指标质量等级均达到一级;锯材在过热蒸汽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皱缩在常规干燥过程中部分得到恢复,常规干燥后锯材皱缩比例分别降低至28.60%、9.09%和15.00%。3)总干燥时间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材的常规干燥相比,110、120和125℃过热蒸汽预处理材的总干燥时间分别缩短了24.96%、44.22%和67.24%。【结论】过热蒸汽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杨木锯材的含水率,并提高杨木锯材常规干燥的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综合考虑杨木锯材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50 mm厚杨木锯材过热蒸汽预处理温度以120℃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电渗法作为一种减黏手段,可快速降低黏附力,为解决盾构掘进时刀盘黏附堵塞问题提供新思路。为研究电渗对黏性土黏附力的影响规律,通过自主研制的电渗装置,测量在不同含水率下黏性土黏附力的最大值,以及持续受拉状态下锥体的电渗减黏情况。结果表明:黏附力大小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塑限含水率附近出现最大值,并在液限含水率后趋于稳定。选取4组特征含水率土样进行研究,在匀速拉拔状态下拉拔力值随拉拔时间近似呈线性增长。在电渗作用下,减黏时间受含水率和初始黏附力影响缓慢增加,经拐点后急剧增加,相应的减黏速率随含水率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在27%含水率和0.4减黏比例时出现最大值。锥体脱开后,表面土颗粒黏附均匀,对比无电渗条件下金属表面的黏余状态,分析黏结破坏发生在界面水膜外围土体中,受水分张力和土体内聚力共同作用,两者相对变化是导致黏结破坏位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可为电渗降黏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庚  褚俊  孟杨  陈广元 《森林工程》2014,30(5):53-57
以菲律宾桃花芯木为研究对象,探索30 mm厚菲律宾桃花芯木锯材干燥工艺。通过百度试验法得知其初期开裂为3级、内裂为2~3级、截面变形为1级;通过密度测定实验得知其气干密度为0.562 g/cm^3、全干密度为0.517 g/cm^3和基本密度为0.465 g/cm^3。根据该木材密度和干燥特性制定3种30 mm厚菲律宾桃花芯木锯材干燥基准并分别进行常规干燥工艺试验。通过对3次工艺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在3次工艺实验所用执行基准均能满足2级干燥指标。其中,第一次工艺实验所用执行干燥基准为本研究中最佳干燥基准。第一次工艺实验的初始温度为60℃,末期温度为80℃、初含水率为66.97%、终含水率为7.79%的锯材干燥周期为185 h。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连续平压机同一框架内压力相等的实际生产情况,利用单层热压机模拟纤维板连续平压机的各框架的工作状态,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4种厚度(3、5、12mm和16mm)纤维板的最佳热压工艺,探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下4种厚度板坯在成型过程中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3mm厚的纤维板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210℃,热压压力0.8×P_2,钢带速度1000mm/s,;5mm厚的纤维板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210℃,压力0.9×P_2,钢带速度800mm/s;12mm厚的的纤维板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220℃,压力1.3×P_1,钢带速度350mm/s;16mm厚的的纤维板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220℃,压力1.3×P_1,钢带速度250mm/s  相似文献   

20.
对55mm厚红桉板材气干特性与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红桉板材的含水率在30%以上时,在广州的2、3、4月份进行气干比较合适,在其它月份则应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以防止产生干燥缺陷;板材气干到含水率25%时即进行窑干,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板材窑干前应进行调湿处理,以降低含水率梯度,从而有效避免表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