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正漯麦90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10年以黄淮南片国审对照品种周麦18为母本,以野二二燕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2018年参加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黄淮麦区南片小麦试验联合体水地组),两年试验综合评价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品质达到专用小麦品质标准。201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1-0064。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2007年通过北京市、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2009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11年通过青海省审定。该品种冬性,抗寒性强,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和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株高75~80cm,茎秆坚硬,抗倒伏性好。  相似文献   

3.
平麦20是以中育01089为母本,豫农040-3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2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10094)。在2017—2018和2018—2019河南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6 427.5 kg/hm2和8 803.5 kg/hm2,分别比对照周麦18增产1.8%和6.0%,2019—2020年度参加河南省豫农源小麦试验联合体冬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259.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7%。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性、抗旱性、抗倒伏性强等优点,适宜在河南省(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高中水肥地种植。本文还就表型与抗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小麦抗性育种早期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新品种京生麦1号亲本组合为"京单96-3619×京冬8号"。该品种2006年秋参加北京市小麦高肥区域试验预试,2007-2008年度和2008-2009年度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市小麦高肥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4月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京审麦2010002。1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京411晚2d,幼苗半匍匐,株高85cm左右,穗纺锤型,长  相似文献   

5.
国审高产小麦扬辐麦9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的产量和综合抗性,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穗抗倒小麦新品种扬辐麦9号(原代号:扬辐麦2149)。该品种2015—2016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28.3 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7.49%,增产极显著;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454.1 kg/hm2,比对照扬麦20增产7.90%,增产极显著。2017—2018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385.8 kg/hm2,比对照增产6.72%。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05)。该品种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属多穗型小麦新品种,株高79.3 cm,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抗倒性强。高抗小麦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条锈和叶锈病,品质达中筋小麦。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平,其综合抗性的提高有利于小麦清洁高效生产。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运筹肥料提质增效、综合防治病虫害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6.
农麦152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新麦18作母本、莱州81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中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及沿淮稻茬麦区种植.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是当年淮北组唯一破格同步生产试验的品种,201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80009),2019年相继通过安徽、河南两省引种备案.本文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及促进增产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宝麦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麦3号优质小麦[原名秦优3号,系谱号为91(36)6-8-1-3-5-6]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由昌农921/晋农192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该品种1998年出圃,2003年9月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8.
冀棉803于2019年8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纤维品质优良,丰产性好。对冀棉80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概述,并对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麦34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品质课题组合作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09001.  相似文献   

10.
漯麦8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国家黄淮区试结果,平均单产7657.5~7833.6kg/hm^2.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8。  相似文献   

11.
小山8645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张家口市农科院合作,1998年以D2型核质杂种小麦小山2134(粗厚山草细胞质)为母本、优质面条专用小麦品种NCW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分离后代结合生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系号为NC8645.2005年参加品系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8年参加河北省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进行生产试验.2009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03号.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小山9659(系号9659MO-12-0-5)是张家口市农科院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1996年以含有粗厚山草细胞质的D2型核质杂种小麦品种小山2134为母本、普通小麦品种中8144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二次回交、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核质杂种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4-2005年参加两年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8年参加河北省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2009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13.
黑饲麦l号是青海省培育出的第1个具有小麦HMW—GS5+10基因的黑麦新品种,2005年12月9日经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黑饲麦1号。该品种品质好、产草量高、加工利用形式多样、可制作优质青贮饲料和晒制干草,子粒可为舍饲牛羊育肥提供草料和精料。  相似文献   

14.
淮麦46(原代号淮麦404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以淮麦33为母本、淮麦18/淮麦97255的F 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11。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宁麦1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小麦所育成,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秋播射阳县引进试种,2005年秋播较大面积示范试种,因其表现突出,2006年作为射阳县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品种,推广面积为0.8万hm2.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淮麦23特征特性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23(原名“淮核23”)系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冬小麦轮回群体经多代选择,于2001年育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607),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通过大面积连片栽培示范,淮麦23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强、综合性状好。为了让广大农户和农场了解该品种的产量和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现把其材料整理如下。1产量表现2003至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505.74kg/667m2,产量与对照淮麦18相当;2005至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0.…  相似文献   

17.
正中垦麦212是安徽源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其母本为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高产强筋优质品种郑麦9023,父本为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丰产抗赤霉病品种宁麦9号。该品种于2016-2019年参加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年1月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00005。1 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全生育期192 d,  相似文献   

18.
系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邯郸农业研究所从尺八黄大麦自然杂交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为四棱皮大麦。1985年4月上旬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冀大麦1号”。近年来,该品种在黄河流域冬大麦区发展很快。1984—1985年度为五万亩,预计1985—1986年度可达四十万亩以上。主要特点:1.属弱冬性,成熟较早,适宜一年二熟制及棉麦套种地区种植。2.高产  相似文献   

19.
<正>淮麦26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与百农9627杂交育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引进示范种植120 hm2,平均产量8 275 kg/hm2,超高产可达9 000 kg/hm2以上,平均产量较主推品种淮麦20增产6.9%。该品种田间表现分蘖力较强、抗寒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等特点,后期生长清秀,高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20.
扬麦20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院以扬麦10号/扬麦9号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0002。2010—2011年引进试种,表现为有较高的增产潜力,而且有良好的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