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50年来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将近年来遥感监测病虫害的主要方法归纳为影像分类法和影像差技术法,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的模型概括为3种主要应用模式:1)各类植被指数形式模型;2)采用所用通道的其他组合形式模型;3)各通道与生态因子的混合形式模型。根据分析研究提出了今后遥感监测森林病虫害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1)热红外波段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应用研究;2)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物理模型的研究;3)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的基础理论研究;4)高光谱、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的主要灾害,快速准确监测森林病虫害是开展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森林病虫害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为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的研究和实践,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森林病虫害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应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森林病虫害的主要技术方法,深入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研究展望。研究表明: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中主要存在3个问题:1)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研究不足;2)影像纹理信息挖掘不充分;3)失叶遥感监测挑战大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1)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2)增强图像处理技术;3)加强病虫害生境因子的利用;4)构建病虫害遥感监测系统平台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信息量模型以及信息量模型与GIS的结合,描述了建立森林病虫害空间预测信息量模型的4个步骤:因子的选取、信息量模型的建立及公式计算、信息量结果值的分级、综合信息量图的生成。讨论了基于GIS的信息量模型在森林病虫害空间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景观连接度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连接度作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对景观结构促进或阻碍生态过程的景观度量。景观连接度为森林景观结构与病虫害种群空间分布、栖息生境景观结构格局、扩散能力及途径等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基于昆虫和病原微生物对景观结构响应的生态学过程制定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方法, 符合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基本要求和原则, 为安全、有效、持续地控制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基础。简单介绍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特征、研究内容和生态学意义, 就国内外景观连接度应用于森林昆虫与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进而展望了景观连接度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松材线虫潜在生境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苏省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定点发生数据和31个环境变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CART)、基于规则的遗传算法(GARP)、最大熵法(Maxent)、逻辑斯蒂回归(LR)4种模型建立松材线虫在江苏省的潜在生境预测模型,从接受者曲线下面积(AUC)、Pearson相关系数、Kappa值3个方面来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分析松材线虫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评价指标中,CAR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低,其它3个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达到优良水平,其中Maxent在物种现实生境模拟、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筛选、环境因子对物种生境影响的定量描述方面都表现出优越的性能.GARP模型对松材线虫潜在生境的预测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海拔、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温度的年变化范围是影响松材线虫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影响森林景观的人为活动的性质入手,将人类活动分为两类:土地利用和森林经营,分别阐述其研究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通常使林区转变为非林区.森林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采伐和修建道路.采伐影响森林格局和动物生境,前者侧重于采伐参数和格局结构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后者着重于从动物生境保护角度设计采伐格局;修建道路会改变景观格局和过程,近期焦点为道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景观格局的关系、该关系在不同尺度下的表现规律及道路影响下景观过程变化.目前,在中国道路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对中国进行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人类活动作用的时空格局定量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前提,这方面研究较少,阻碍了研究的深入进行;2)目前,各种模型的开发、应用仍方兴未艾,模型验证及灵敏度分析是难点和热点,中国处在模型应用的起步阶段,亟待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空间直观模型;3)该领域开始从格局研究向过程研究深入(如景观格局与动物生境关系、森林格局与水文过程关系的研究),前者重点解决动物的迁移、分布和景观格局的关系,我国受动物行为学研究较薄弱的制约而仅限于生境描述和分析,后者从格局出发,以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异质性理论,强调森林水文功能对采伐面积、强度、方式、伐区空间位置的响应;4)多数地区的森林景观动态深受政策影响,研究其对典型政府决策反应的方向和速率,能为森林经营和自然保护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最大熵模型(MaxEnt)是以生态位理论为根基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和高度认可,为实验者的探究打开崭新的一面,介绍了Maxent模型的基本原理并对物种潜在分布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濒危动植物保护、物种入侵、病虫害防治、在气候变化下药用植物的潜在适生区分布等领域阐述MaxEnt模型应用,对加强物种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遥感技术实现了在大尺度上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可能性,具有较大优势与潜力。笔者阐述了遥感技术的概念,及其监测森林病虫害的原理,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害虫行为监测、害虫危害状监测、害虫生境监测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遥感技术在监测森林病虫害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更全面、准确、快速地实施病虫害监测与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情景下澳洲坚果在云南省的潜在适宜生境,采用当前和未来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的19个生物气候因子及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澳洲坚果生境模型构建,并进行适宜生境等级划分及空间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2050年RCP45气候变化情景下3个等级的适宜生境大体上仍然保持与当前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即高度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南部,中、低度适宜生境分布在高度适宜生境区以北及以东区域。未来气候变化引起高度和中度适宜生境面积小幅度缩减(5.6%和2.4%),低度适宜生境面积增加22.5%。气候变化同时引起高度适宜生境景观格局破碎化。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澳洲坚果在云南高、中度适宜种植区总面积略有缩减,虽幅度不大,但空间分布上发生位移,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产业规划时应考虑产业生命周期内气候变化造成对适宜生境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森林碳储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人们经营森林的参考。珠三角为国内重要的发达地区,研究其森林碳储量分布格局,可以为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精准估测大尺度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以2017年珠三角区域419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4种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珠三角森林碳储量进行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表明:4种GWR模型均比OLS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和独立性样本检验结果,其中MGWR(Gaussian)的模型拟合效果最佳,GWR(Gaussian)的独立性样本检验结果最佳;运用GWR(Gaussian)模型估测的珠三角森林单位面积碳储量为6.15~81.52 t/hm2,平均值为33.46 t/hm2,且估测误差优于OLS模型,整体上呈现中心高、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能较有效地估测森林碳储量,并且通过调整模型形式和空间核函数可进一步提高估测精度,为珠三角森林碳储量估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样方法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三港、皮坑和挂墩3地14种不同生境140个样方,共获得陆生贝类标本6903号。经鉴定,该区陆生贝类计60种,分属于2亚纲4目18科34属;其中有新种1个(蛹形弯螺Sinoennea pupoidea sp.nov.),国内新记录种2个,福建省新记录种33个。区系成分主要为东洋界成分,伴随少量古北界渗透,涵盖了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华北区、东北区和少量广布种。经多样性分析,在不同生境中陆生贝类物种组成及科、属的变化趋势相似,以森林生境中最高,其中又以三港森林的物种总数最多;村庄和农田生境中物种数最少,组成也最单一;灌丛、竹林、茶园生境中物种组成和数量分布居中;丰富度dMA、香农-威纳指数H'、均匀度Jsw和单纯度P 4个多样性测度指数中,dMA和H'的变化规律相似,且变化范围较大,均以森林生境为最高,村庄、农田生境最低,显示出森林为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程度最高的生境;Jsw指数各生境中变化起伏不大;P和H'2个指数呈相反变化,但二者反映的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与特点.分析了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和潜在影响因素,对比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领域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森林旅游与生境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森林旅游必然会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出现可持续利用的潜在阻力,文中分析了污染环境的几种常见表现方式,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开展文明森林旅游,维护旅游地生境完美作借鉴。  相似文献   

14.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威胁是巨大的。据1970年报道,美国全年因病虫害损失的木材约相当于全年采伐量的40%。加拿大因病害所致,每年约损失木料3600万立方米。世界森林病虫害的种类繁多,有的至今尚缺乏对策。如日本全国森林病虫害就有640多种,经常严重危害的约30多种。虫害对各国森林的威胁往往较病害尤甚。例如,小蠹虫、云杉卷叶蛾等长期以来是美国和加拿大虫害的大问题。此外,林业上尚有许多潜在的病虫害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引种外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北沙柳在我国的适生情况,本研究将北沙柳地理分布信息与6个气候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其潜在分布进行模拟预测。AUC值大于0.9,表明预测结果良好;影响北沙柳分布主导环境因子有年平均温度、温度季节变化、海拔、最湿月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最干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计算出北沙柳在我国的存在概率,DIVA-GIS自动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不适应生境(p0.07)、低度适应生境(0.07≤p0.24)、中度适应生境(0.24≤p0.49)、高度适应生境(0.49≤p0.95);当前时期到未来(2050年)时期4个情景(RCP 2.6、RCP 4.5、RCP 6.0、RCP 8.5)下的适生区面积均有所增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北沙柳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交汇处、中卫市与阿拉善左旗交汇处。结合北沙柳的实际地理分布信息与基于MaxEnt模型预测的当前时期的潜在分布基本吻合,表明MaxEnt模型对北沙柳的潜在生境概率预测可靠,得出的结果对北沙柳的推广与引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固土储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分析了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从加强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构建、加强森林病虫害检疫力度、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预警设施建设、加强专业人员培训4方面提出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更好地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群落代表性种群空间分布信息为切入点,利用Max Ent模型拟合种群适宜生境,再结合Arc GIS平台完成海南热带山地雨林的空间分布数据获取,尝试探索一种快速、准确、大面积获取植被分布数据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代表性种群适宜生境模型拟合精度均高于0.98,拟合结果可靠性高,海拔和温度是种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热带山地雨林空间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良好,通过比较霸王岭、鹦哥岭、尖峰岭、吊罗山等地区的山地雨林分布特征,明确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山地雨林总面积约612.68 km2,分布海拔区间为600m~1480m。该文在植被分类和空间分布范围获取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期望可为森林植被的精确分类、快速获取以及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森林病虫害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森林病虫害的经济损失评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化,通过量化给人们以昭示;详细表述了森林病虫害经济损失核算的意义,森林病虫害经济损失核算的目的,森林病虫害核算的原则,森林病虫害核算的方法。在核算方法中建立了经济损失评估流程和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经济损失的量纲选择,灵活处理本体变量和空间变量的互换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宁夏森林病虫害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防治现状不乐观.剖析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现状: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大;顽疾时有暴发等等,指出了制治病虫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预报;改进防治手段;加强林木检疫等等.  相似文献   

20.
宁夏森林病虫害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防治现状不乐观。剖析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现状: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大;顽疾时有暴发等等,指出了制治病虫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病虫害预报;改进防治手段;加强林木检疫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