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胸腔注射法,研究了恩诺沙星对湘云鲫(Triploid crucian carp)组织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给药后5 d,各试验组GPT、GOT酶活性均升高,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差异水平(P<0.05);给药后10 d,各浓度组GPT酶活性有所降低,而GOT酶活性则继续升高,鳃的GOT酶活性达到了最大值;给药后15、20 d,各浓度组GPT酶活性继续下降,而肝脏、肾脏GOT酶活性在给药后15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给药后25 d,鳃的GPT酶活性除200 mg/kg组外都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肝脏、肾脏各浓度组的GPT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的GOT酶活性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鳃和肾脏的GOT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 高效氯氰菊酯对鲫鱼的96 h LC50为11.4 μg/L.经0.114 μg/L、0.57 μg/L、1.14 μg/L质量浓度处理后,随着农药质量浓度的增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升高,表明此农药对鲫鱼机体的损伤也增强.GPT和GOT活性可以作为杀虫剂对环境安全性的一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乳酸诺氟沙星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草鱼肝脏CAT、AKP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酶活性在注射后的第5天升至最大值,注射后的第20天降至最小值,AK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0天升至最大值,注射后的第20天降至最小值;随着注射剂量的不断加大,CAT、AKP酶活性值也出现先升后降的过程,注射浓度为150 mg/kg时酶活性值最大。GOT酶活性随注射浓度增大呈降低趋势,注射后第5天,浓度为100 mg/kg时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随时间延长差异不显著(P>0.05)。GPT活性随注射浓度增大以及时间延长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药浓度为50~100 mg/kg时,既能使药效最好而又不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无水保活的最佳条件,研究了不同无水保活温度(0℃、2℃、4℃、6℃和8℃)下斑点叉尾鮰保活5 h以及复苏24 h后的存活率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无水保活5 h的最佳保活温度在2℃~6℃,复苏24 h后存活率≥80%;保活5 h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于保活前(P <0. 05),复苏24 h后,2℃保活组ALT和AST分别可恢复至12. 52 U/L和16. 13 U/L;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 <0. 05),尤其在6℃下;鱼肉总蛋白、粗脂肪、硬度、咀嚼性呈下降趋势(P <0. 05)。研究表明,在2℃下无水保活,对鱼肉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低温胁迫时间对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岱衢族大黄鱼在8.5 ℃低温胁迫下不同持续时间(0、12、24、36 h)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大黄鱼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而碱性磷酸酶和Ca2+相比于对照组呈下降趋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先降低后升高,而铁蛋白、肌酐、Na+和Cl-浓度先升高后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K+呈波动状变化.当低温胁迫持续24 h后,试验鱼开始进入低温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综合利用小杂鱼资源,以冻杂鱼浆为原料,探讨了谷氨酰胺转氨酶(简称TGase)的添加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对鱼糜制品的弹性和凝聚性的影响。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TGase的最佳工艺参数水平组合为TGae的用量为0.10%,TGase的作用温度为35℃,作用时间为1.5 h。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对(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厚颌鲂的肝脏、肌肉和鳃组织GOT活性呈现不规则变化;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试验前期肝脏GPT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试验中期以后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肌肉和鳃组织GPT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总体则基本呈现不规则变化;盐酸环丙沙星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GOT和GPT活性大小依次为肝脏鳃肌肉;通过GO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29、27和32 d;通过GP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37、28和34 d。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吡喹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浸泡时吡喹酮对鲫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4.80 mg/L、51.07 mg/L、50.78 mg/L;按每千克鱼体重10 g吡喹酮的剂量灌胃时,96 h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亚急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给药方式下,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吡喹酮未对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造成显著影响(P>0.05);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较高浓度的吡喹酮使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LT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22.0±0.3)℃条件下,对红鳍东方鲀[体质量(181.88±14.95)g]进行离水操作(离水模拟挑鱼动作3min,放入水中2min,再离水操作3min)。操作后0、4、8、12、18、24、36、48、72、96、120、168h取样,测定血清指标,评价离水操作对红鳍东方鲀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在离水操作后升高,谷丙转氨酶在72h后恢复正常,谷草转氨酶在8h后恢复至对照水平;抗氧化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酶)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在12h后恢复至对照水平;过氧化氢酶在18h达到最大,48h恢复正常,总抗氧化酶在8~24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持续高于对照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在离水操作后升高;碱性磷酸酶在8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之后恢复至对照水平。总蛋白含量胁迫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项指标显示红鳍东方鲀的肝脏和肾脏可能受到了损伤,鱼体内的平衡机制被打破,代谢出现紊乱。在胁迫后72h鱼体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试验所用饲料蛋白能量比(P/E)分别为27.10、29.91、32.31,非植酸磷水平(N-Phy-P)质量比分别为1.52×10-2、1.98×10-2、2.32×10-2.中华绒螯蟹体重8~10.5 g.结果表明①中华绒螯蟹总氮(TN)、氨态氮(NH3-N)以及总磷(TP)和磷酸盐(PO43--P)的排泄率分别与饲料蛋P/E和N-Phy-P水平呈正相关.氮/磷排泄率比(TN/TP)也与饲料氮/磷比(N/N-Phy-P)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②在摄食后排泄率测定中,TN、NH3-N排泄率在摄食后3~6 h达最大值,而TP、PO34--P则在6~9 h达最大值.前9 h TN、NH3-N、TP以及PO34--P平均排泄率分别占总排泄率的78.34%~82.12%、79.57%~83.23%、61.54%~75.22%和62.60%~64.52%.9 h以后,其排泄率基本保持稳定.③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脏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受饲料P/E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出随饲料P/E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温下虹鳟血清酶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建国  何福林  钟蕾 《淡水渔业》2008,38(2):74-75,63
使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水温14℃、19℃、23℃时虹鳟(Salmo irideus)血清酶活性。结果表明:在3个温度下,虹鳟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酸激酶(CK)活性随温度上升而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2.
以苏丹红Ⅲ为诱变剂,研究了其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ndatus)的急性毒性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苏丹红Ⅲ在不同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及其肝脏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苏丹红Ⅲ对泥鳅的24h半致死浓度为1.020 g/L,48 h半致死浓度为0.740 g/L,48 h安全浓度为0.117 g/L.染毒一段时间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达最高值后趋于平缓;随着苏丹红Ⅲ浓度的升高,泥鳅红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极显著差异的时间相应提前.染毒后各组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达到峰值后趋于平缓;染毒时间越长,酶活下降的幅度越大.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率及其肝脏中的GOT和GPT活性均与苏丹红Ⅲ有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苏丹红Ⅲ的危害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水温(16℃、25℃)、不同给药剂量(10 mg/kg、20 mg/kg)和不同给药方式(肌注、口灌)等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了不同条件下药物在蟹血淋巴中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16℃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96.818 mg/(L.h),Cmax6.54μg/mL,t1/2α0.851 h,t1/2β95.415 h;25℃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68.457 mg/(L.h),Cmax7.12μg/mL,t1/2α0.58h,t1/2β88.833 h;25℃时以2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55.612 mg/(L.h),Cmax11.045μg/mL,t1/2α5.239h,t1/2β88.378 h;25℃时以10 mg/kg剂量口灌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86.525 mg/(L.h),Cmax3.469μg/mL,t1/2α8.071h,t1/2β61.842 h。不同条件下,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恩诺沙星的活性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各种给药条件下的蟹血淋巴中均能检出,但含量均处于较低值,且药-时数据不能用房室模型拟合,表明恩诺沙星在蟹体内只有极少部分代谢为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4.
为解析棘胸蛙胚胎发育过程中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全人工养殖的棘胸蛙作为繁殖亲本,采用仿生态繁殖方式获得受精卵,系统观察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同时分析4个主要发育阶段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棘胸蛙胚胎发育过程与其他蛙类总体相似,但是也存在种特异性。其受精卵为沉黏性卵,卵径为(4.31±0.69) mm,分为动物极和植物极,其中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在水温(24.5±0.5)℃条件下,由受精卵至出膜历时222.94 h,总积温5462.03 h·℃,至卵黄吸尽期历时288.44 h,总积温7066.78 h·℃。按照发育时序可将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24个时期。酶活性分析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丙转氨酶以及丙二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原肠中期酶活性降低,而谷草转氨酶却在原肠中期酶活性达到最高点,然后持续下降。此外,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4种酶活性均在卵黄吸尽期达最低,而丙二醛含量达到最低点为原肠中期。本试验可为棘胸蛙的繁殖生物学和高效制种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单剂量肌肉注射和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情况。结果显示:在(25.4±0.3)℃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单次给鲫肌肉注射诺氟沙星后,药物几乎在瞬间吸收,0.0333 h时血液中达到6.6708μg/mL,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描述较为合适,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α、t1/2β、AUC和C l(s)分别为:0.4231 h、9.1613 h、17.8619μg.h/mL和0.5727 L/(kg.h)。在(23±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多次连续5 d混饲后,鲫停药后第8天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肾脏中药物浓度已降到(0.0463±0.0134)μg/g,低于0.05μg/g。建议在(23±1)℃水温条件下,按每千克体重10 mg的剂量连续5 d混饲给鲫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8 d。  相似文献   

16.
给体质量为0.09~0.10 kg的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分别按照0.3g/kg、0.24g/kg和0.3g/kg体质量的剂量每日口灌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或茯苓Poria cocos水煎剂一次,连续给药21d,对照组鱼口灌蒸馏水。停药24h后每组取15尾施氏鲟放入30℃控温水族箱中热刺激2h,然后与22℃正常水温下饲养的施氏鲟一同尾静脉采血,测定施氏鲟的体质量与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及总胆红素、甘油三脂等活性物质的含量,研究单方中草药黄芪、甘草或茯苓对施氏鲟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甘草常温组最高[(133.25±64.36)IU/L],对照高温组最低[(68.25±29.33)IU/L];谷草转氨酶活性对照高温组最高[(1 176.67±245.42)IU/L],黄芪常温组与高温组均显著低于对照高温组(P0.05)。这三种中药单方可促进施氏鲟的生长,甘草和茯苓在促进施氏鲟机体代谢方面有一定作用,热应激状态下黄芪保护了鱼体肝肾免受损伤。黄芪催化血清中的尿酸含量显著升高,显示出保护鱼体心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MS-222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150、200mg/L的MS-222对俄罗斯鲟幼鱼进行麻醉,测定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复苏后)鱼体血糖(GLU)、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显示,使用MS-222麻醉对俄罗斯鲟幼鱼的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且在高浓度下这种影响更加显著。使用MS-222麻醉复苏24h后,低浓度条件下的俄罗斯鲟幼鱼的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除了碱性磷酸酶和尿素氮)恢复至麻醉前,但高浓度条件下的俄罗斯鲟幼鱼的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尚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10±1)℃水温条件下,研究了土霉素(OTC)经肌肉注射和口灌给药后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将试验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肌肉注射,另一组采用口灌,两组给药剂量都为50 mg/kg。结果表明:吸收半衰期t1/2(kα)、分布半衰期t1/2(kα)和消除半衰期t1/2(kα)在口灌给药时分别为3.83 h、3.98 h和129.04 h,而在肌肉注射给药时分别为1.58 h、1.71 h、和98.61 h,说明肌肉注射时OTC在鲫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比口灌时快;口灌和肌肉注射时,达峰时间分别为15.47 h和7.78 h,肌肉注射的最大药物浓度(12.04μg/mL)比口灌时高(7.20μg/mL)。  相似文献   

19.
伊维菌素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章晓  江敏  吴昊  何琳  杨李 《水产学报》2012,36(3):422-428
以0.4 mg/kg的给药剂量进行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研究伊维菌素(IVM)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两种给药方式下,鲫组织中的IVM药—时曲线大都呈现多峰现象。肌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445 mg/L、Tmax=48 h、t1/2z=524.2 h、MRT(0-∞)=788 h、AUC(0-∞)=289.2(mg/L).h;口灌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264 mg/L、Tmax=8 h、t1/2z=153.9h、MRT(0-∞)=269.78 h、AUC(0-∞)=83.77(mg/L).h。两种给药方式相比,口灌组鲫对药物的吸收和清除均较快,而肌肉注射组鲫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AUC值也较大。两种给药方式下,IVM在鲫各组织中AUC(0-600)值呈现相同的排列顺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性腺、血液、肾脏、肝胰脏、肌肉。IVM在鲫性腺和肾脏中均具有一定的蓄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药物浓度高,MRT值大,且清除率低于血药的清除率,其中卵巢的积蓄作用最为明显。25℃的水温条件下,肌肉注射给药后,鲫休药期应不低于25 d;口灌给药后,鲫的休药期应不低于15 d。休药期与水温条件和给药剂量有关,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休药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采用30mg/kg的剂量口灌法,用HPLC-MS/MS检测研究了盐酸氯苯胍在体质量为(350.15±5.18)g的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眼斑拟石首鱼血浆中盐酸氯苯胍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物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血药质量浓度峰值、药时曲线下面积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9h、958.78μg/L、33 247.57μg/(L·h)和19.24h;盐酸氯苯胍在肌肉、肝脏和肾脏的血药含量峰值分别为156.72、227.68μg/kg和553.44μg/kg,达峰时间分别为2.0、1.5、2.0h;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4664.04、4897.74、17 228.19μg/(kg·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9.68、24.33、22.81h。按30mg/kg剂量连续5d口灌给药后,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4.46、35.39、39.60、33.94h。若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肌肉作为食用靶组织,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