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炭材料--木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一种由木质废料制得的新型炭材料--木陶瓷。具体包括木陶瓷的制造工艺、木陶瓷的加工,以及木陶瓷的性能等。  相似文献   

2.
木陶瓷的孔隙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40%酚醛树脂处理的中密度板样品炭化物简称木陶瓷(WCS),是一种低成本而性能优异的新型多孔炭材料,添加阻燃剂及20%酚醛树脂处理的中密度板样品炭化物简称P-木陶瓷(P-WCS),本研究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对比木炭研究了木陶瓷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由于样品未经活化,因而吸附能力较差,且以木炭为最差,木陶瓷的微孔面积为314.16m^2/g,微孔容积为0.1262mL/g,大于P-WCS且远远大于木炭。木陶瓷的平均孔径为1.598nm,小于P-木陶瓷,远远小于木炭,说明酚醛树脂为木陶瓷引入了较多的微孔,使其吸附性能远高于传统的木炭。  相似文献   

3.
木材具有多层次、纤维状胞管结构和各向异性等结构特征,正是这种高气孔率结构特征造就了木材较好的刚性、强度和韧性.以可再生资源木材等木质材料为基础模板,借助物理的、化学的、冶金的方法进行陶瓷化转变,获得一系列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木基陶瓷材料,为材料的结构与功能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木基陶瓷材料制造技术的研究正如日中天、与时俱进,通过木质材料的陶瓷化转变不仅可以制备无机改性“陶木”、高温烧成C/C型木基陶瓷、高温反应性渗入复合S i/S iC型木基陶瓷,更可制备具有网络互穿结构的金属化木基陶瓷材料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现有模板法制备多孔碳化硅木陶瓷材质呈各向异性、孔结构不可控的问题,实现多孔碳化硅木陶瓷的功能化利用,利用聚碳硅烷(PCS)将杨木木粉通过浸渍改性为木陶瓷粉体,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多孔碳化硅木陶瓷,并通过施加淀粉造孔剂对木陶瓷的孔结构进行调节。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手段(TG-FTIR)分析了木陶瓷粉体的裂解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压汞仪(MIP)表征了木陶瓷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孔径分布,利用阿基米德法和同轴环施力法测定了木陶瓷的开口孔隙率及抗弯强度,分析了不同种类淀粉造孔剂对其开口孔隙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淀粉造孔剂的加入基本不影响木陶瓷的烧结过程及物相组成。木陶瓷的成分主要是β-Si C,材质呈各向同性。3种淀粉造孔剂的成孔趋势类似,当淀粉的添加量较低时(5%~10%),由分散的淀粉颗粒可形成直径10μm左右的形状较为规则的开孔。造孔剂添加量高于10%后,团聚的淀粉颗粒将形成直径达30~40μm的大孔。随着造孔剂添加量的增加,木陶瓷开口孔隙率由68%提高到80%,但抗弯强度逐渐降低,由5 MPa左右下降至3 MPa左右。从实用角度考虑,淀粉造孔剂应选为红薯淀粉,理想添加量应为10%~15%,此时,木陶瓷开口孔隙率为71%~77%,并且具有4.0~4.7 MPa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5.
以芦苇杆粉末为基材,按芦苇、酚醛树脂不同配比经高压热模成形和真空烧结制备木陶瓷;分析了原料配比、烧结温度对芦苇木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基木陶瓷的力学性能优于其他木质陶瓷。  相似文献   

6.
木粉/酚醛树脂烧结制造木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砂光木粉浸渍酚醛树脂后经高温真空炭化处理制成木陶瓷,研究了炭化温度对木陶瓷尺寸收缩、碳得率、密度变化、抗压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650℃以上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木陶瓷的尺寸收缩增加不大、碳得率降低、密度减小、抗压和抗弯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值得关注的新型材料—木材陶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木材陶瓷是近年来开始研究的一种新型材料,它是将木材或其它木质材料经树脂浸渍后,在高温下炭化而得到的一种多孔碳素材料。在适当的生产工艺条件下,产品具有较高的强度性能,可以用作结构材料;在热、电、磁和摩擦性能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因而又是一种功能材料;在生产、使用及废弃后的处理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所以还是环境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XRD、SEM等技术,对以杨木纤维/PF树脂为基材制备的木陶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陶瓷呈三维网状结构,保持了木材结构的部分特征,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有可石墨化倾向;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加和烧结温度的升高,木陶瓷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耐磨性能增强,表观密度和显气孔率升高,而体积电阻率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几种典型基材木陶瓷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与性能,对不同基材材料制备木陶瓷的方法做了论述,介绍了不同材料制备的木陶瓷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为材料的制造方法与结构功能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榫卯松动是木结构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准确评估木构件的榫卯松动程度,采用压电陶瓷和数字图像相关法对木构件拔榫距离进行监测试验。首先基于压电陶瓷主动感应法和小波包能量法得到时域信号图,分析拔榫距离与电压值的关系。然后利用数字图像法实时检测拔榫过程中榫卯表面应变场信息变化。结果表明:拔榫距离越大,传感器接收能量和电压值越少;数字图像法可实时监测构件表面应变场信息变化,并根据应变演化规律检测木构件拔榫距离。试验结果可为木构件榫卯松动程度的检测研究与实际工况测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