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胡属多年生药用植物,以地下块茎入药.元胡较耐寒,生长适温18℃,22℃以上叶片出现枯焦点,25℃以上叶片发生青枯及至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2.
元胡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胡属罂栗科草本药用植物,以其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功能.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有生长,人工栽培历史悠久.近几年来,浙江景宁元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种植面积在500hm^2以上,平均每公顷产干品1800~2100kg,产值在22500元以上,发展元胡生产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0,(4)
元胡属多年生药用植物,以地下块茎入药。元胡较耐寒,生长适温18~20℃,22℃以上叶片出现枯焦点,25℃以上叶片发生青枯乃至植株死亡。后期(4月份)气温回升,容易发生生理青枯和遭病原侵染而引起早衰,造成严重减产甚至无收。因此,春后必须采取防早衰的管理措施。 1.科学排灌元胡生长  相似文献   

4.
元胡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胡,又称延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其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功能。2004年,光泽县止马镇农技站从浙江罄安县引进元胡品种,经过两年试种表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都较适合元胡的生长。止马镇元胡每年种植面积在13.3 hm2以上,平均每667 m2产干品125~145  相似文献   

5.
2种叶型元胡叶片的显微特征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2种叶型的元胡(Corydalis yanhusuo W.T.W ang)(大叶元胡与小叶元胡)叶片在显微结构上的区别,为元胡的分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和临时装片法分别制作元胡的叶片横切片和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对其显微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叶元胡的叶片和叶肉组织厚度显著高于小叶元胡;其维管组织在数量上和大小上均优于小叶元胡;大叶元胡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为深波状,气孔器呈椭圆形,小叶元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为平直状,气孔器呈近圆形;大叶元胡的主成分值显著高于小叶元胡。[结论]大、小叶元胡叶片的显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缙云县地处浙中南山区,是全国元胡主产区之一,2007年全县种植元胡0.95万亩,折总干产46.2万公斤,总产值470.2万元。近年来,随着元胡连续多年种植,元胡霜霉病发生逐渐加重,发病后元胡叶片提早枯死,影响了元胡的优质高产。据调查,4月上旬一般田块元胡霜霉病株率70%~95%,叶病率20%。45%,发病田产量损失10%~30%,严重的损失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7.
解淀粉芽孢杆菌对2年旱连作的元胡霜霉病的拮抗效果很好,每667 m~2做基肥施用2 kg剂量的益菌多可增产88%以上,元胡素含量提高5.26%。每667 m~2 3 kg为最佳经济剂量,可实现元胡的增产和提质。建议在生产中实践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20年,城固县元胡收获面积近6000hm2,在元胡主产区实地测产,元胡平均单产7575kg/hm2,最高达11197.5kg/hm2,再次刷新了该县元胡单产最高纪录.该文立足城固县元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优势,着眼产业发展前景,浅析了城固元胡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固元胡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础群体和结构对中药元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元胡的产量随着基础群体的增大而增加,且增加的主要是二级品产量(直径≤10 mm);基础群体大小相同,群体结构不同时,产量有明显的差异,并以每穴1棵种茎种植方式的元胡总产量和优质元胡产量最高,但优质元胡所占的百分比则以每穴3棵时最大,为84.17%.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福建省元胡栽培关键技术,通过3年多田间试验,研究元胡栽培关键技术包括元胡种茎用量、种茎不同贮存条件、科学施肥及光照条件等对元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元胡栽培关键技术参数为:元胡种茎用量600~750 kg·hm-2,种茎最优贮存条件为山窖等阴冷、干燥环境,施肥条件为基肥施腐熟的羊粪15000 kg·hm-2+钙...  相似文献   

11.
翟英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6):263-263
通过多年来对元胡的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元胡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对提高元胡生产效益,带动药农丰产增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种子繁育 中草药用种子繁育最为普遍.种子繁育技术简便,利于引种驯化和新品种培育.但是,种子繁育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开花结实较迟,尤其是木本中草药用种子繁育所需年限很长.所以要发展药用植物良种繁育,一是加速繁育新的优良品种,以便换已在生产上应用的老品种;二是保持新品种的优良性,防止混杂和退化.如元胡的块茎分"母元胡"和"子元胡",生产上必须用"子元胡"作种才能获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3.
元胡属多年生药用植物,以地下块茎入药。元胡较耐寒,生长适温18—20℃,22℃以上叶片出现枯焦点,25℃以上叶片发生青枯乃至全株死亡。后期(4月份)气温回升,容易发生生理青枯和遭病原侵染而引起早衰,造成严重减产甚至无收。因此,春后必须采取防早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元胡的生长特性,在浙北平原地区研究元胡—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元胡,减少季节性抛荒,增加绿色过冬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本地区应用该模式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介绍元胡—水稻轮作模式的茬口安排,及元胡、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7,(11):7-9
元胡是著名的"浙八味"药材之一,在浙江地区种植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是农户种植致富的好产业。但在长期的种植栽培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新发展的元胡产区的农户对元胡病虫害种类认识不足,防治不当,导致元胡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影响了农户的收益。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元胡主要病虫害的鉴别特征和发病规律进行总结,结合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对元胡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给出建议,以期提高元胡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浅谈城固县元胡产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玉秀  薛志秀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3):134-134174
介绍了陕西省城固县元胡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发展策略,认为城固县元胡生产分散、落后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发展,使元胡作为城固继柑桔后的又一个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拓宽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张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76-9578
[目的]考察GA对元胡块茎萌发的影响,以及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NO的作用。[方法]以元胡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GA处理元胡,考察其对元胡萌发的影响;利用NADPH-黄递酶作为NOS的标志酶,研究NO在不定根发生中的作用。[结果]室外低温(4℃)和室内温度(16℃)下,不同浓度的GA对元胡的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恒温(22℃)不适宜元胡萌发。各温度下,0.6 mg/LGA处理下元胡萌发率较高。元胡不定根发生区域存在有类似动物NOS的酶,且阳性反应集中在根的分生组织中,尤其是在根原基先端的分生组织,遍及整个胞质。[结论]GA对元胡萌发具有促进作用,NO在元胡不定根的发生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城固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中心地带,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县域总面积2 265 km2,耕地面积43.90万亩,年降水量843.9 mm,年平均气温14.3℃,森林覆盖率为64%,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县域内资源富集,农产品优质多样。元胡是城固县独具特色的中药材,自20世纪70年代从浙江引进种植以来,已积累了50余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城固元胡品牌于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至2022年城固县已是全国最大的元胡种植基地县。城固县元胡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汉江以南的董家营、上元观、沙河营、三合、五堵、天明、二里等镇,辐射带动全县17个镇办及周边县区。全县元胡常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年总产5万t(鲜品)以上、年总产值近7亿元。  相似文献   

19.
元胡又名玄胡、延胡索,属罂栗科草本药材作物,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元胡原本种植于旱地,近年来湖南新邵、邵东等药材产区的农民将其秋冬播于稻田,既不影响早稻或中稻生产,又能腾出旱地种植其他作物,且能改良稻田.一般亩产元胡干品200千克左右,亩产值可达1500~2000元.  相似文献   

20.
城固县苯甲·嘧菌酯防治元胡霜霉病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霜霉病是元胡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多年来始终困扰元胡产业的发展,成为元胡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陕西省城固县春季气候特点是多雨潮湿,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发病田块茎叶提前干枯死亡,缩短有效生育期,严重影响元胡产量。为筛选防治元胡霜霉病的新型药剂,开展了新型杀菌剂"苯甲·嘧菌酯"防治元胡霜霉病的防效试验示范,有效解决元胡产业受霜霉病危害困扰多年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