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德茂 《农家致富》2014,(17):38-39
猪的保育阶段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断奶应激对猪来说是最大的应激。由于断奶和环境的变化,保育猪的免疫机能有所降低。因此,保育这一关过不好,对猪的整个生长肥育过程都有影响。要让仔猪过好保育关,关键的问题是要降低因为断奶和环境变化对仔猪所造成的应激。一、原栏留养,同窝保育,合理分群哺乳仔猪18~20日龄时,随着母猪泌乳量和乳汁质量的下降,就应当及时断奶并转入保育阶段。  相似文献   

2.
范运涛 《现代农业》2011,(5):188-188
保育猪是指仔猪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仔猪断奶是继出生后第二大转变.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抓好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对提高仔猪成活率,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减少疾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断奶仔猪是指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又叫保育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决定着肥育猪的上市时间.若要获得良好的断奶后生长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下为笔者对断奶仔猪饲养管理较成功的方面进行的总结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尽可能地降低仔猪断奶产生的应激反应对养猪生产很重要。阐述了保育仔猪的发育规律,并总结了其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保育仔猪的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断奶到60~75日龄的猪称为断奶仔猪,又叫保育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决定肥育猪的上市时间,若要获得良好的断奶后生长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偏重任何一方都不会获得理想效果.断奶是仔猪出生后遭受的第2次大的应激.其营养来源由全部或部分依赖液状的母乳变为全部依赖固态的饲料,胃肠道的消化酶由分解乳蛋白,乳糖与乳脂肪的酶变成要分解玉米、豆粕、鱼粉等一般原料的酶,造成营养吸收消化不良,再加上环境,温度,密度等的变化,极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仔猪下痢或生长停滞,断奶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导致许多猪场损失严重,甚至破产.规模养猪场断奶仔猪的培育是养猪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发展生猪生产,增加生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尽可能地降低仔猪断奶产生的应激反应对养猪生产很重要。阐述了保育仔猪的发育规律,并总结了其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保育仔猪的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隋雪 《农民致富之友》2014,(20):250-250
<正>仔猪从出生到断乳是21-35天,这一期间仔猪是很好管理的,但在断乳60-75日龄,这一阶段称之为断乳仔猪,也叫保育猪是很难管理的,这也是育肥猪的重要阶段。断奶仔猪的性能必须从营养、环境、疾病等方面进行严格饲养管理。下面简介如何管理断奶仔猪。一、断奶仔猪的饲养仔猪身体正在迅速生长,有些组织发育还不完善,在断奶前的营养吸收完全来自母乳,断奶之后所需的一切营养全部来源于饲料,所以饲料中的营养元素必须接近母乳需要高蛋白质、高  相似文献   

8.
仔猪断奶时.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诱发各种疫病的发生。因此,对断奶仔猪加强饲养管理与预防非常重要。保育舍饲养期一般为4~5周,仔猪生长到65日龄左右,即转入育肥舍饲养。  相似文献   

9.
进入保育期的仔猪对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措施要求都比较严格,生产上要注意搞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仔猪成活率。 控制环境 尽量创造与哺乳期相似的环境条件,尽快让仔猪适应新的圈合环境。也可在断奶后将仔猪留在产房内,将母猪赶出,7天后再将仔猪放入保育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仔猪从出生至3日龄、3~21日龄、21日龄至断奶、保育仔猪4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志 《中国畜禽种业》2010,6(6):108-109
<正>随着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仔猪断奶日龄已由80年代的42~60天,提前至28~35天,由于断奶时间的提前,制约养猪生产的瓶颈环节,已由原来的母猪产仔后仔猪成活率,转到了断奶后保育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表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和保育猪的脑膜炎和关节炎,由于饲养不当及无名高热,使该病日趋流行.  相似文献   

13.
马永兰  苏世文 《北京农业》2012,(21):107-108
保育仔猪网床培育新技术是工厂化养猪生产实践研发总结出的一项先进的仔猪培育新工艺、新技术,这项技术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保育仔猪阶段成活率和63日龄仔猪个体重.从保育舍设计建筑、仔猪断奶、保育栏进猪前的准备、仔猪转栏操作、做好定时观察及时处理异常仔猪、搞好刚转栏仔猪保温控制、按照仔猪免疫程序按时搞好猪只免疫、以及搞好日常饲养管理等8个方面对保育仔猪网床培育新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建湖县地区流行着两种严重影响保育阶段仔猪生长发育、且致死率很高的新疾病,多发生于4~18周龄的猪,以8~12周龄最为常见,较少感染乳猪。受感染的猪群发病率约为296~5嘶,死亡率达蹋~100%。存活的病猪发育明显受阻,变成僵猪,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种新病是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另—种是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或称猪断奶后全身消耗性消瘦综合症(PMWS)。  相似文献   

15.
出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哺乳仔猪。仔猪的哺乳期一般为28~56d,超早期断奶为21d,乳仔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代谢最旺盛、对营养物质最敏感的阶段。断奶是仔猪出生后第二次应激,仔猪断奶后完全依赖固体饲料,但是消化饲料的酶液还没有健全,这是很大的营养应激,此外,还有环境变化和心里方面的应激,这些综合因素容易造成仔猪生长停滞或下痢,平稳过渡是饲养断奶仔猪的关键。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生长育肥期日增重和出栏时间,因此,打好这一基础,对加速猪群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饲养者应清楚仔猪在保育期每一额外增重,都可能缩短生长肥育时间,节约生长肥育的成本。如何使仔猪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应注重以下管理要点。一、保育期的管理1.成功的保育员认为活泼健康的仔猪是取得最佳生产性能的关键,因此对每圈猪一天至少观察两次,并对弱仔猪给予特殊照料。2.基本要求:a.环境温暖、干燥、无贼风、空气清新;b.清洁、卫生对饲养员和猪都十分重要;c.全进全出,尤其是全出最重要。3.逐渐调整饮水器的流速,4~5周后调整到每分钟0.6升。4.保育室预热,早期断奶仔猪的保育室温度大约30℃,断奶体重较…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就是在仔猪断奶的80 d 内对其进行保育。虽然保育仔猪与哺乳仔猪相比较,各项器官的发育都比较好,但是,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抵抗能力较差等。同时,当仔猪断奶后,对其进行换料,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感染各类疾病,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影响着养猪业的生产。基于此,文章针对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养殖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种不同温控模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480头28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生长性能测定。对照组为常规恒温模式(24℃),试验组为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后采用高于分娩舍温度4℃,然后7 d内逐渐降温到正常舍温度(对照舍温度)的模式,试验期32 d。[结果]试验组断奶仔猪的末重、日均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断奶后1~7 d仔猪的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7 d后仔猪的腹泻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仔猪的死亡率和僵猪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变温模式后获得的经济效益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变温模式饲养断奶仔猪不仅能降低仔猪的发病率和僵猪率,而且能够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营造无菌干燥环境在断奶仔猪转群之前,对猪舍进行严格的清理消毒,还要保证保育舍干燥。如果猪舍潮湿,宁可推迟几天转群也要设法让猪舍干燥。二、严把转群仔猪质量关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优进全出",即有问题的猪1头也不能进舍,包括体重小的、体质弱的、有病的。无病猪群进入无菌环境才是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20.
<正> 仔猪早期断奶是现代养猪生产中挖掘母猪生产潜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是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加快,对饲养管理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整个哺乳和保育期均要实行配套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