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中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价值及其分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完善分类体系的建议;对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价值分类和评估方法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即陆生野生动物价值构成和分类体系的全面性及主导价值的确定、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基础数据平台建设以及生境破碎化和分散化背景下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调查中G IS数据提取与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以遥感图片、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绿被提取的一系列流程;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操作的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以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更具区域特征的林地信息提取方法,选取贵阳市部分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光谱信息对研究区地物信息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减轻了分割模型的处理压力,用该方法提取结果与U-Net方法和NDVI阈值方法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其IoU达到了0.943 6,比U-Net方法和NDVI阈值方法分别高6.79%和15.74%,表明该方法对城市区域的林地信息提取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南宁华南城(一期)江南华府Ⅰ期工程实例,对超长结构抗裂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针对各个影响因素对超长结构裂缝设计控制措施和施工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对具体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乌兰浩特地区青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乌兰浩特市地区杨树蛀干害虫青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防治方法中对树冠喷药法和人工修枝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药物筛选和效果对照,得出了结论,在青杨天牛的防治实践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际土壤微生物DNA提取及纯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了四种方法对红松和长白赤松土壤根际土壤微生物DNA进行了提取,同时分别采用了三种方法对所提取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粗DNA进行了纯化,并且对不同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效果最好的是,以SDS为基础的含有1.0%(w/v)的高浓度NaCl的蛋白酶K法。这个方法可有效地去除腐殖酸和其它杂质。由于透析法能够积极有效地去除粗DNA中的棕色物质和腐殖酸,所以非常适合纯化根际土壤微生物DNA,而且纯化产物进行PCR扩增时效果很好。此外,挤胶法由于其经济有效的优点,所以也是一个很好的纯化根际土壤微生物粗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目前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其科学预测的意义和方法,研究和分析了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预测的模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结合GIS且简单实用的森林蓄积量预测模型,根据具体的数据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公路软基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具体从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两种处理方案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从技术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系统抽样在苗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系统抽样进行苗木调查的原理和方法 ,经实测验证这一方法具有工作量小、效率高 ,可进行精度计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Pro/E二次开发齿轮参数化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AD参数化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构建了齿轮参数化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Pro/E对七种齿轮进行参数化造型设计,建立了相应的参变量和关系式,借Toolkit和VC对齿轮参数化系统进行了程序设计,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于仿真系统中,将极大拓展仿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因特网浏览器的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方案,并以板厚控制系统的生产过程作为实际应用背景,提出了进行虚拟现实仿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二维GIS和三维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的各自特点及优势,将二维GIS和三维场景仿真技术结合应用于森林资源信息可视化中,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使用VC、OpenGL开发工具,以全要素地形图、林相图数据为基础,构造各类地物要素模型,建立森林资源信息三维虚拟仿真系统。通过消息通信的方式实现二维GIS与三维虚拟仿真之间的交互,实现对森林资源历史、现在、未来的变化过程虚拟仿真,有助于拓宽森林资源管理人员的视角,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过程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辽宁省森林资源Web三维仿真系统需求,提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利用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Web技术等,以森林资源数据库为基础,采用Java和worldwind为平台,研制了森林资源Web三维仿真系统,实现了Web环境下对全省海量空间数据进行直观、逼真、高效的三维显示、浏览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真实林分三维场景为模型,结合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真实林分结构的调整优化可视化模拟。[方法]以湖南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杉木与鹅掌楸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模拟技术,基于三维虚拟环境建立林分结构调整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对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可视化模拟。通过对林分的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开阔比等结构的计算分析,结合公告板显示技术和射线查询算法,在MOGRE构建的林分三维场景中对林分结构调整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结果]样地林分结构经过调整后,平均树高由12.8 m变成13.6 m,平均胸径由17.1 cm变成18.6 cm;林分平均角尺度由0.449变为0.481,分布格局由调整前的均匀分布变成随机分布;林分平均大小比由0.511变为0.519,样地内林木生长更具有优势;林分平均混交度由0.093变为0.129,林分结构更加稳定,林分的整体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结论]本研究采用可视化模拟技术和样地调查数据,构建虚拟三维森林环境,在三维场景中,森林经营者不仅能查看样地中每株林木构筑性属性,观察林分样地的整体状态,还能对林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在虚拟森林环境中对样地林分结构调整进行可视化模拟。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使用SolidWorks软件的机械系统虚拟设计和运动仿真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SolidWorks的参数化、变量化建模技术以及自上向下的设计思路,完成伐根清理机器人及其行走底盘的虚拟建模,并对由于行走底盘的改变而重新设计的接口和机械臂采用最新的COSMOSMotion2006软件进行了运动仿真和参数优化,以确定其机构可用性,有利于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16.
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依托可视化技术及森林经营技术, 以模拟实地的虚拟森林环境作为实验区, 对各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模拟研究, 以期解决现实中森林经营管理难以解决的问题, 是近年来林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简要介绍了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提出的背景与内容; 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并提出值得今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振动力学以及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了悬架系统的振动模型,同时对双横臂独立前悬架做了合理的简化,建立了双横臂独立式前悬架力学及虚拟样机模型,并在虚拟样机软件ADAMS/VIEW模块上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对前悬架的各个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悬架振动达到一个最优值。  相似文献   

18.
Kayu putih oil, extracted from the kayu putih tree (Melaleuca leucadendron), is an important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 (NTFP) in Indonesia. We compared productivity of kayu putih tree plantations among three different sites in East, Central, and West Java, Indonesia. Leaf-twig, and branch production per tre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hree sites. Tree biomass production was highest at the site in West Java practicing tumpangsari (a form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of kayu putih with rice (Oryza sativa) on alluvial soils. Tree biomass production was lowest at the site in East Java, practicing tumpangsari of kayu putih with maize (Zea mays) and cassava (Mani- hot esculenta). At this site, tree biomass produc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tand age and low production was compensated by greater biomass yield of companion crops. Intermediate tree biomass production was observed at the site in Central Java where intercropping is only practiced for the first two years after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Production of tree biomass and kayu putih oil did not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tand density, indicating that at a given site, high tree stocking did not lead to high production. Stand-level productivity of the plantation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tand age and maximum productivity was attained at 15 to 35 years, after which productivity declined. This suggested unsustainable stand productivity as plantations increase in age.  相似文献   

19.
华丽  李文彬  朱守林 《森林工程》2005,21(1):7-8,14
自然风在森林环境中因受地形、地势和地表植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变化丰富。本研究利用虚拟仪器,对近地表森林自然风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并且利用处理后的自然风信号输出对外部的机械进行控制,实现了近地表自然风的模拟回归。实验结果表明:虚拟仪器对近地表自然风信号的分析模拟较传统仪器更为简便,且能保证精度高,模拟还原信号与原始采集信号的拟合度符合预期的效果。在后继的研究中可结合温度、湿度等因素以进一步完善此系统。  相似文献   

20.
从森林火灾虚拟仿真FFVS(Forest Fire Virtual Simulation)的基本要求出发,提出FFVS的四层体系结构,讨论其集成性特点及其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对更好地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深入研究森林火灾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