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长沙岳麓山马尾松林的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TWINSPAN,flexible beta clustering,DCA,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对岳麓山马尾松林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flexible beta clustering和NMDS相结合要优于TWINSPAN和DCA,是比较理想的群落数量分类方法;2)岳麓山马尾松分布于10种群落中,马尾松除了组成较大面积的纯林外,还与其他本土阔叶树种组成6种针阔混交林;3)马尾松纯林物种多样性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为最低值,尤其是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极低。相比之下,针阔混交林,尤其是马尾松+苦槠林物种多样性较高;4)样地中马尾松的重要值与乔木层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存在负相关,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南株洲市大京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组成成分、形成历史、发展趋势、物种多样性等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演替有3大特点:①马尾松林附近保存有小面积常绿阔叶林和零星常绿阔叶树,马尾松林演替有充足的种源,而且演替速度较快;②其演替规律为由马尾松纯林演替为马尾松、常绿阔叶树混交林,再演替到常绿阔叶林,一般不经过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阶段;③首先侵入林地的常绿树为茹豆、石栎、黄瑞木、青冈栎等。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马尾松纯林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在立地条件较好、树种组成较丰富的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甚至高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丘陵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对四川盆地丘陵区主要森林群落--人工柏木纯林、次生栎柏混交林和桤柏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层片结构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表征的群落综合特征上,次生混交林与人工林具有很大差异.人工柏木纯林物种数量少,乔、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次生栎柏混交林和桤柏混交林物种数量较多,乔、灌、草层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的生态优势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喀斯特次生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在黔中开阳试验区调查了55个森林样地。样地按乔木层重要值划分为马尾松、杉木、马尾松-枫香、针阔和阔叶混交林5个类型。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信息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呈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其它森林类型、生态优势度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均匀度Pielou指数呈混交林单优势种纯林的趋势。土壤A层水解氮量和有机质量呈混交林单优势种纯林双优势种混交林,pH值和速效钾量呈混交林双优势种混交林单优势种纯林,有效磷量呈单优势种纯林混交林双优势种混交林。研究表明不同土层水解氮量同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Simpson指数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增加乔木层物种数和多样性可提高土壤氮的有效性;不同土层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同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单相关性不显著,乔木层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磷和钾的有效性影响无规律性。C层土壤有机质量同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Simpson和Pielou指数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B和C层土壤pH值同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Simpson指数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这与乔木层植物根系对B和C层土壤的改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8年对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植物群落物种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群落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选取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描述植被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植被监测样地共记录野生维管植物210种,分属于81科158属,其中,蕨类植物有10科10属11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优势物种主要包括马尾松、木荷、黄樟、密花树等。通过群落聚类分析和群落乔木层主要优势种重要值排序分析,可将16个样地聚为3种森林植被类型、5种群落类型,包括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木荷针阔混交林、黄樟+华润楠+青冈常绿阔叶林、华润楠-密花树常绿阔叶林、密花树山顶矮林。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藤本4个层次,乔木上层的建群种主要是黄樟、马尾松,乔木中层常见的优势种有罗浮柿、密花树和木荷,乔木下层高1~5 m,优势种主要有密花树、豺皮樟等。不同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结构差异明显,季风常绿和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明显高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矮林。  相似文献   

6.
对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皆伐后留马尾松母树及保护阔叶幼树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与皆伐炼山栽松群落相比 ,所形成的林分林木生长良好 ,并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高且分布较为均匀 ,林地土壤与林分能保持良好的肥力水平与较高的水源涵养功能 ,是科学经营松阔混交林、保护物种多样性与维持森林良好生态功能的有效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方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桂南地区4种不同植被模式生态公益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的土壤因子,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模式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乔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以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最大,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次之,大叶栎纯林最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大叶栎纯林马尾松×椆木混交林;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2)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比较,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显著,大叶栎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差。(3)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和容重分别与植物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的线性关系,它们是拟合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方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山市城市森林次生植被的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中山市城郊两种次生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和群落学特征。分析表明,人工促进恢复措施对于群落结构和林木个体生长速度有多方面的影响。马尾松、桉树、相思类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已从纯林的重要地位退居于地带性乡土树种枫香、红锥、山杜英之后的次要地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森林群落的稳定性也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9.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山麓农田-侧柏群落(群落Ⅰ),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群落Ⅱ),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群落Ⅲ),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群落Ⅳ),巴山冷杉-落叶松群落(群落Ⅴ),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群落Ⅵ)6种类型群落的高等植物及其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山麓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在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与巴山冷杉和落叶松群落、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从总体来看,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灌丛和草甸,阔叶林则高于针叶林.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群落Ⅱ、Ⅲ、Ⅳ、Ⅴ、Ⅵ、Ⅰ;针叶树小蠹虫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生态环境复杂,植被丰富的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大,但优势度指数低,小蠹虫大发生的几率较小.加强管理,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对提高植物群落自身调控害虫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树种单一 ,森林结构简单 ,季相景观单调 ,森林稳定性低 ,观赏性欠佳等问题 ,提出了“恢复建立稳定的地带性、物种多样性森林类型和采取人工调控技术促进森林演替 ,减少纯林 ,建立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物群落 ,提高森林结构质量”的基本思路和进行大面积马尾松、杉木纯林林相调控改造的建议以及需要进行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松、杉、柏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天然林、杉木人工纯林、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植物群落,乔木层可划分为3个亚层:第1亚层高15—18m,第2亚层高9~15m,第3亚层高3~9m。灌木层中有许多物种经培育可成大材、良材的阔叶树萌蘖丛,其物种较丰富。组成天然马尾松林物种9种,杉木人工纯林11种,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物种20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由橙木、映山红、白栎、乌饭、盐肤木、山柿、青冈栎、冬青、枫香、红楠、野桃、香港黄檀木等组成,草本层以芒萁五节芒等组成。  相似文献   

12.
广东山区3种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发展有利于提高人工林地力、维持群落健康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用样方调查法,比较研究了广东山区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杉木林等3种人工针叶林群落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林的林下植物丰富度较高,共记录了138种林下植物;马尾松林次之,林下植物共有135种;湿地松林的林下植物种类最少,仅53种。物种多样性指数总的变化趋势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3种人工林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均较低,表明这些人工林群落的林下植物种类差异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探讨了影响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巧珍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47-49,58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应用物种多样性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测定针阔混交异龄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混交异龄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为最大,马尾松×闽粤栲混交异龄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最大。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将为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混交模式的选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杉、松人工林混生天然檫树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往人工营造檫树纯林存在的问题 ,而营造混交林又难以调控密度和混交比例。通过调查南平市巨口乡 8年生的半天然杉檫、松檫混交林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下 ,松檫、杉檫混交林生长优于杉木、马尾松纯林 ;在适宜的混交比例和合理的密度条件下 ,混交林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收到较好混交效果 ,应充分利用这种人工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混交林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碳汇林基线情景低效针叶林,包括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和调查的生物量与解析木实测数据,选择不同数学模型,通过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模型参数,建立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和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胸径生长模型采用相关系数较高、MSE值最小的幂函数模型、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4个树种的树高生长模型形式各异,日本落叶松、湿地松以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杉木以抛物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马尾松以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日本落叶松、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的生长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95%以上,且都通过了F检验。  相似文献   

16.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4m以下树冠上的枝叶、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负荷量和生物质能进行了调查测定,计算了其林分地表可燃物每公顷可利用的生物质能的产出量,并估算了我国现有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可利用生物质能的潜力.结果表明,全国现有杉木、马尾松林可利用地表可燃物的生物质潜能高达1 057.31万~1 211.54万t标准煤,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作为用材林营造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自进入中龄林之前至成熟林阶段,每隔3 a可以重复利用一次,每公顷地表可燃物累计产出生物质能702.64-805.13 kg标准煤.从森林培育和森林防火的角度看,可以把马尾松林作为能源林进行经营,并通过地表可燃物的定期利用来降低森林火险,提高全林分的抗火性.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洋口林场开展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林研究,从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分析了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带状混交林(5∶5和6∶4)中杉木生长较杉木纯林迅速,混交林植被发育繁茂,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孔隙度大,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高于杉木纯林。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带状混交可减缓杉木纯林地力衰退,为杉木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闽江流域建溪支流两岸300m范围内的植被进行了调查,以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了森林群落主要类型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影响,建溪流域植物多样性程度较低,阳性、中性偏阳的植物种类偏多。建溪流域植物群落以杉木、马尾松人工群落为主。天然阔叶林乔木层的物种较2种人工林群落乔木层丰富,且均匀程度也高。3种类型群落的灌木层在物种多样性方面相差不大,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常绿阔叶林群落灌木层的分布较其它2者均匀。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以两个人工林群落为高,但分布不均,且主要以芒萁为主,表明了群落生境的干旱性和瘠薄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择代表性样地,对广西高峰林场某分场部分用材林和经济林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纯林调查得到的昆虫种类有13种,昆虫多样性指数为2.114 96,处于亚稳定状态;2.马尾松纯林共调查得到的物种有19种,昆虫多样性指数为2.112 21,处于亚稳定状态;3.八角纯林共调查得到的物种有69种,昆虫多样性指数最大为3.258 12,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