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车内多次级声源自适应有源消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基于在线训练动态神经网络模型的车内多次级声源自适应有源消声方法,构建了车内多次级声源有源消声系统,开发了相应的自适应有源消声控制软件,并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完成其核心算法。通过对某轻型客车车内噪声进行了双次级声源的有源消声试验,在车内正副驾驶员耳旁位置的局域空间内,该系统降噪量达到了10~14dB(Lin)。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车辆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折了车内噪声声源机理,并针对汽车车内噪声的来源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以达到降低车内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用改进的动态时间归整(DTW)算法进行语音辨识,设计了语音识别系统软件,以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的电控单元(ECU).在车内不同噪声环境下进行了语音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语音识别率随着车内环境噪声的增加而下降,随着语音字数的增加而降低;在车辆怠速车内噪声小于50 dB(A)的环境中2字语音平均识别率为90%、4字语音的识别率为85%;在车辆定置油门半开、车内噪声为60~70 dB(A)的环境中,2字语音平均识别率为85%、4字语音的识别率为80%.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S195柴油机噪声进行分析研究,分辨主声源,采取多项降噪措施,使试验样机的噪声功率级降到103.5dB(A),1米测距整机噪声级降到90.2dB(A),达到了国内同类机型最低噪声值水平。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主观评价法、仪器测试、铅覆盖法确定出某国产越野车的前围、左右后门三角窗及A柱是其主要传声路径,进一步采用隔声降噪方法对汽车进行声学包装改进。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车内怠速噪声、车内匀速噪声和加速噪声比改进前降低了3dB(A),达到了降噪目标,提高了该车型的市场竞争力,对低噪声车辆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前置前驱乘用车的前副车架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研究,发现其前横梁结构在107 Hz和116 Hz存在Z方向弯曲模态,从而导致车辆在3000~4000 r/min加速行驶过程中,车内前排乘员耳旁2阶噪声峰值69 dB(A),主观感受轰鸣声严重。通过使用动力吸振器抑制前副车架前横梁模态,使车内前排乘员耳旁2阶噪声降低10 dB(A),主观评价轰鸣声消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小型SUV车内异常轰鸣噪声,通过对噪声进行测试数据滤波分析和声音信号回放识别,确定车内噪声频率特征。利用噪声振动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模态分析方法识别噪声声源和传播路径,并针对该小型SUV车内异常轰鸣噪声,从声源和传播途径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空调压缩机安装支架、制冷管路振动是车内异常轰鸣的主要噪声源,空调管路与车身纵梁连接点是主要传递路径。通过优化空调管路与车身纵梁的连接方式、增加隔振措施等方案,解决车内异常轰鸣噪声问题。该案例给由空调系统振动产生的车内轰鸣噪声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SUV电动汽车空调系统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传递路径,运用试验方法,通过修改压缩机排气管路,使车内噪声降低6.6 dB(A),由此得出此车问题是由电动压缩机振动与管路产生共振,并通过"压缩机——管路——膨胀阀/空调管路管夹——车内"这两条路径传递到车内,引起车内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9.
车内结构噪声是汽车NVH特性得以改善的重要内容,判断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降低车内噪声水平对于控制车内噪声有着重要意义。通过mule车道路试验,采集3挡全油门加速行驶工况下悬置点的加速度信号,运用声传递向量(ATV)和模态声传递向量(MATV)技术,对车内噪声进行预测仿真,进行钣金贡献量分析和模态贡献量分析,提出了降低车内噪声的理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神经网络方法在车内噪声信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以往车内噪声有源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次级声源在初级声场采样传声器上的声反馈问题,提出了车内噪声信号识别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对被试面包车在稳态和非稳态两种工况下的试验研究表明,利用车身悬置点和发动机的振动信号,通过BP神经网络来识别和预测车内驾驶员耳旁噪声是可行的,可以解决次级声源在初级声场采样传声器上的声反馈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外噪声信号是非平稳信号,快速、准确地对其声源加以识别比较困难。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平稳信号的声源识别方法,利用二进正交小波包将信号无冗余、无疏漏、正交地分解到独立频带内,对车外噪声各声源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应用多维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得到各声源对标准测点处噪声的贡献度。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揭示噪声信号在时频空间能量的细微变化,定量给出各声源贡献度。  相似文献   

12.
复声强分析系统在车内辐射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复声强测量基本原理,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复声强分析系统.利用该系统及声强分析软件对车辆进行了声强测量和声场分析,给出车内辐射最强表面的3D声貌图、等声强图及其频谱图,对该表面辐射噪声源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和识别.  相似文献   

13.
变速器噪声在线评价的振动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车辆变速器噪声是否超标的出厂质量检测.目前常采用声级计测量声压级的方法。由于该方法测得的声压级受背景噪声的影响。故只能在消声室中进行。为实现生产现场的在线测量,给出了相关推导公式。提出了声压级的振动检测方法,即通过测得变速器箱体的振动加速度信号获得其在线噪声声压级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背景噪声的影响。实践证明,该方法使变速器噪声出厂检测更为便捷、有效,有助于提高变速器的出厂质量,从而有效地改善车辆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ZS1110型柴油机表面辐射噪声源进行了声学近场频谱分析,找出主要辐射噪声源,设计隔声处理方案对声辐射表面进行降噪,并与阻尼降噪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隔声处理后整机噪声降低1.4 dB(A),相比较阻尼降噪方法,隔声处理降噪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对拖拉机驾驶室声学特性,噪声源及噪声向驾驶室内传播的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隔声、减振、吸声、粘贴阻尼材料和控制部分噪声源等综合降噪措施,取得了降低驾驶员耳旁噪声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冷却系统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声源之一,如何保证发动机冷却效果良好,同时具有低噪声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本文根据风扇噪声产生机理,针对风扇噪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兼顾冷却、降噪要求的汽车冷却系统设计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后桥噪声检测与故障诊断试验台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声强法测量声功率原理,设计了后桥噪声检测与故障诊断试验台,阐述了该试验台检测后桥噪声的工艺和试验台控制系统的方案选型、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解决了控制中较为重要的上位机、下位机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驱动桥噪声是车辆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并控制车辆噪声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研究,确定了驱动桥噪声主要是锥齿轮振动和冲击而产生的驱动桥表面的声辐射,提出了减少驱动桥振动和提高驱动桥抗振性能是降低驱动桥噪声的主要途径。对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和亥姆霍兹共振腔降噪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降噪技术具有显著的降噪效果,在车辆驱动桥噪声和振动控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影响度分析的车室内噪声控制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边界积分公式表明,封闭区域内某一点的声压可以看作由边界面上次级声源发出的声波在该点贡献的叠加。因此,以边界积分公式为基础的边界元法不仅可以方便地计算区域内的声场,还直接反映了边界单元与区域内声场的关系。本文根据由边界积分公式建立的边界单元与区域内声场的关系,阐述了边界单元影响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对车室模型内的结构振动噪声进行了数值预估,对边界单元的影响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然后采用优先控制正影响度较大的单元的声辐射降低内部噪声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噪声源的声强识别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声强法对带消声器柴油机产生噪声的主要部位和零部件声辐射特性进行了识别。测试结果表明 :柴油机零部件中正时齿轮室盖、胶带轮、挺杆室侧盖板的声强级相当高 ,达到 118d B;发动机的一些覆盖件和薄壁钣金件如气门室罩盖、油底壳、消声器、正时齿轮室罩盖对噪声的贡献很大 ,这 4个零件的声功率占整机的 5 0 %以上 ,因此要降低发动机噪声首先要降低这些部件的噪声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