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我国珍稀树种,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是保护该树种的根本保证。文章采用抽样调查和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对沙地云杉2a生播种苗的土壤种类、育苗密度、作床方式、种子处理和土壤管理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类型:生长在黑沙土上的苗木地径是生长在草甸土上苗木地径的78%;生长在黑沙土上的苗木苗高是生长在草甸土上苗木苗高的84%。土壤类型对地径的影响较大,对苗高的影响较小。(2)种子处理:雪藏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和苗木产量最高,分别为93.4%和13.4万株/667m^2,分别比冷水处理(对照)种子发芽率和苗木产量的提高22.4%和30.5%;其次为温水处理(45℃),分别比冷水处理(对照)的发芽率和苗木产量提高8.6%和13.6%。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同样也是雪藏的效果最好,雪藏处理后的苗木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0.28cm和7.8cm,分别比冷水处理(对照)提高33.3%和21.9%;其次温水处理(45℃),与冷水处理相比,平均地径和平均苗高分别提高19.0%和12.5%。(3)育苗密度:条播密度保持在300~400株/m^2,撒播密度保持在380~500株/m^2较为适宜,既可以保证苗木质量,又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条播与撒播比较,相同或相近密度条件下,撒播比条播生长要好,苗木的产量要高。  相似文献   

2.
光照和施肥对白桦林冠下水曲柳、胡桃楸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次生白桦林内不同光强(高光照HL,64%全光、中等光照ML,45%全光、低光照LL,15%全光)条件下栽植2 a生水曲柳、胡桃楸苗木,采用不同施肥(CK、N、P、N+P)处理,1个生长季后测定苗木生长、生物量、比叶面积。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水曲柳的苗高影响明显,苗高生长量顺序为HL>ML>LL,其中HL处理较LL处理提高69.8%(P<0.01);光照条件对水曲柳地径生长影响不明显。施肥对水曲柳苗高、地径生长影响明显,各施肥处理苗高、地径生长量排序均为NP>N>P>CK,NP和N处理比CK处理苗高生长量分别提高82.3%和56.1%(P<0.01),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7.4%和25.4%(P<0.05)。光照条件对胡桃楸的苗高影响明显,苗高生长量顺序为HL>ML>LL,其中HL处理较LL处理提高57.0%(P<0.05);施肥对胡桃楸的苗高影响明显,苗高生长量顺序为NP>P>N>CK,其中NP和P处理比CK处理分别提高40.0%和39.5%(P<0.05)。光照和施肥对胡桃楸地径影响不明显。光照条件对水曲柳、胡桃楸单株生物量影响明显,其顺序均为HL>ML>LL,其中HL处理较LL处理分别提高128.5%和83.3%(P<0.05);施肥对水曲柳和胡桃楸单株生物量影响明显,其顺序分别为NP>N>P>CK和NP>P>N>CK,其中NP处理比CK处理分别提高27.7%和112.3%(P<0.05)。光照条件对2树种冠根比和比叶面积影响明显,且HL处理显著低于LL处理(P<0.05)。施肥对2树种的冠根比和比叶面积影响明显,且施肥增大冠根比,减小了比叶面积。综上所述,林冠下水曲柳和胡桃楸苗木在HL处理和同施氮磷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保水生物复合肥对丁香和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对比法,进行了保水生物复合肥对丁香和樟子松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丁香试验区处理比对照提高6.7%,樟子松试验区处理比对照提高0.81%;(2)土壤微生物总数(×106个/g干土):两树种试验区施肥处理分别是对照的319.9%和20.6%;(3)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mg/kg):丁香试验区施肥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48%、52.9%和44.3%,樟子松试验区分别提高61.9%、35.3%和35.2%;(4)丁香苗木地径和苗高施肥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135%和94.8%,樟子松苗木地径和苗高分别提高97.7%和44.2%.  相似文献   

4.
对红橡木幼苗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红橡木苗高和地径生长.不同处理比较,T4处理(基质拌入1%NPK复合肥)最好,其苗高、地径均较大,分别比对照高39.3%和33.3%,T1(N肥)处理次之,其苗高、地径比对照高28.6%和27.4%.不同施肥处理对红橡木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效应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指数施肥能诱导苗木对养分的奢侈消耗并建立养分库,从而实现苗木对肥料的稳定持续吸收,进而实现养分在体内的稳定积累,针对1年生赤皮青冈幼苗对不同水平指数施肥的响应,对比常规施肥,旨在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水平对赤皮青冈在不同时间段苗木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大小以及苗木质量指标的影响,揭示指数施肥对赤皮青冈苗木生长的潜在影响以及赤皮青冈苗期对氮素的需肥规律,为赤皮青冈苗木培育和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赤皮青冈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法,基于对照(CK)、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1、EF2、EF3、EF4)等6个处理,施氮量(纯氮)分别采用0、3.0、1.0、2.0、3.0、5.0 g·株-1,分5次施入,每30天施入1次,施肥前先测量苗高、地径,生长期结束后,用全量收获法测定每1株的苗高、地径、干质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生长指标分析。【结果】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施氮处理对苗高、地径等影响不同,赤皮青冈的苗高生长差异表现较大,表现为EF2 EF1 CF EF3 EF4 CK,其中处理EF2的苗高达136.5 cm,比对照处理95.2 cm高出43.41%,比常规施肥CF处理高出25.34%,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5)。对地径的影响差异表现为EF2 EF1 EF3 CF EF4 CK,其中中低浓度的指数施肥EF2和EF1处理,对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地径分别比对照处理高出49.33%、37.38%;中高浓度的指数施肥处理EF3、EF4与常规施肥处理CF对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相同,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由不同处理条件下赤皮青冈苗木总生物量介于58.13~125.80 g·株-1,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质量指数差别较大(P 0.05),其中以处理EF2、EF1最佳。【结论】指数施肥不仅能节约肥料的施用量,减少肥料的浪费,还能有效提高赤皮青冈苗木质量。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指数施肥方式EF2处理(2 g·株-1)指数施肥处理在苗高、地径、总生物量、质量指数等指标显著优于1 g·株-1的处理及其他处理,在根比重方面也表现略优,从苗木质量培育的角度综合考虑,指数施肥2 g·株-1是赤皮青冈苗木培育的最佳处理,能获得最佳的苗木形态指标和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不同育苗基质的当年育苗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昆明树木园所进行的连香树、多果槭、榉树、枫杨和川滇桤木等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不同育苗基质的当年育苗效应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其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上,与对照红壤育苗基质相比,不同育苗基质对此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的作用不一,红壤4+福贝菌2育苗基质(处理A)和(复合肥2 kg+钙镁磷肥2 kg)/100 kg红壤育苗基质(处理C)对5个乡土绿化阔叶树种当年生苗木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对连香树、多果槭、榉树和川滇桤木等4个阔叶树种的当年生苗木生长具较佳促进作用的育苗基质是处理A,其连香树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34.04 %、15.00 %和15.38 %;多果槭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70.55 %、23.81 %和39.18 %;榉树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31.93 %、35.33 %和33.33 %;川滇桤木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101.65 %、38.27 %和50.63 %.而促进枫杨当年生苗木生长的较佳育苗基质是处理C,其当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提高44.30 %、23.55 %和30.93 %.  相似文献   

7.
利用ABT2号生根粉和NAA,研究不同叶面处理方式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处理方式不同,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涂刷侧枝的处理方式对苗木生长量有促进作用,而喷洒处理方式则有抑制作用。涂刷侧枝时,ABT2号处理的苗高、地径平均为41.1 cm、0.46 cm,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5%;NAA处理的苗高、地径平均为37.4 cm、0.51 cm,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16%。喷洒时,ABT2号处理的苗高、地径平均为33.6 cm、0.41 cm,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7%;NAA处理的苗高、地径平均为31.4 cm、0.43 cm,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1%、2%。  相似文献   

8.
对比常规育苗,对比Pt菌剂应用于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um)育苗的效果。通过调查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Ⅰ级侧根数、Ⅰ级侧根长、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二者苗木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Pt菌剂培育黄樟苗木,苗木多项质量指标得到提高,苗木高径比未失衡,反而促进了苗高和地径的协调生长。与对照比较,极显著的缩短主根长度,缩短55.39%,苗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提高39.08%;地径、Ⅰ级侧根数、地上部份鲜重和地下部份鲜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42.11%、183.33%、32.29%、131.58%;Ⅰ级侧根长差异不显著,但也提高3.59%。  相似文献   

9.
根外追肥对秃杉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秃杉1年生实生苗进行根外追肥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对苗木的高、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5个月苗高达21.3~26.0 cm,地径为0.39~0.47 cm,而对照则分别为17.7 cm和0.27 cm。不同肥料对苗木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其中大肥王、复合肥对苗高、地径的增长效果较好,其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55.45%、74.55%,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67%、141.6%。在秃杉实生苗培育生产上可首选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0.
探明指数施肥对杂交新美柳(Salix matsudana×alba)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可为其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1年生杂交新美柳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置对照(CK)、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共6个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30天,共施肥5次,每30天对苗木的苗高、地径进行测量,生长结束后,测定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情况下,杂交新美柳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表现较大,EF2处理的苗高生长量最大,比CF处理高出36.40%;EF1处理的地径生长量最大,比CF处理高出21.63%。EF处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CF和CK,其中EF2处理表现最好,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96.86%、84.31%和157.60%。综上,指数施肥3.0 g株-1施氮量和19.99 g株-1多元复合肥是杂交新美柳1年生培育的适宜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