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隆林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小班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划分隆林县油茶林的主要立地类型,然后采用 5 个理论生长方程构建不同立地类型的油茶树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隆林县油茶林分布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土壤类型、坡度、地貌和坡向,隆林县油茶林的立地类型可划分为 54 种;(2)红壤缓坡低山阴坡、红壤缓坡丘陵阴坡、黄壤缓坡低山阴坡、黄壤缓坡丘陵阴坡、石灰土缓坡低山阳坡以及石灰土平坡低山阳坡立地类型的油茶最优树高生长模型均为Logistic 模型,黄壤缓坡低山阳坡的最优模型为 Korf 模型,石灰土缓坡低山阴坡的最优模型为 Gompertz模型。  相似文献   

2.
利用Sloboda多形指数曲线方程拟合了晋西方山县和吉县刺槐人工林的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95%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用于试验区人工林收获预估和立地质量评价。将试验区坡向、坡位和部分地形按照优势木的高生长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阳坡下部、阳坡凹地、阴坡中部、阳坡中部、半阴坡上部、阳坡上部、半阳坡中部、阴坡上部、峁顶、阳沟坡、半阳坡上部。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低山侧柏人工林资源分布及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个山区县侧柏人工林面积为7.84万hm2,幼龄林面积占92.01%,中龄林面积占6.5%;幼龄林蓄积占低山侧柏人工林总蓄积的72.7%,中龄林蓄积占20.9%,近成熟林及过熟林蓄积占的比例较少。不同立地条件下,坡向、坡度对于侧柏的生长影响较大,分布于阳坡的侧柏生长较快。不同立地等级下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54a时仍未相交。利用Forstat2.0和SPSS 18.0分析软件,模拟不同立地等级侧柏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建立各因子生长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生长方程能较好地预估北京侧柏人工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根据秃杉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性,筛选最优因子,分别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秃杉树冠轮廓模型和冠幅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冠幅深度与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冠长均显著相关。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以胸径、树高拟合的最大冠幅深度模型较优。树冠轮廓模型以三参数幂函数的异速生长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冠幅呈正态分布,以胸径、树高、优势树高、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为模型最佳变量组合,模型残差上下分布比较均匀,不存在明显偏差,且材积随着冠幅的增大而增大,以二次方程模拟效果最佳。经检验,所构建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坡地条件木荷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5,(5):70-75
对不同坡向、坡位之间18a生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人工林进行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坡位的木荷林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阳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9.17cm,树高均值为8.10m,单株材积均值为0.031 617m3;阴坡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8.84cm,树高均值为7.83m,单株材积均值为0.027 923m3;阳坡或阴坡下坡位的各生长指标均值均分别超过中坡位,中坡位均分别超过上坡位;阳坡生长优于阴坡;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不同坡向之间的冠幅和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死枝下高(P>0.05)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之间的冠幅、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分别与活枝下高、死枝下高及冠幅等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林分生长力的强弱与其自然整枝能力的强弱关系密切。3)由不同坡向的不同坡位DBH/H值可知,木荷林的生长随坡位的上升均表现出树高生长逐渐替代径向生长;郁闭的木荷林分,受到干扰较少,仅产生少量萌枝,表明萌枝的产生与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6.
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省建瓯市选取1968—1997年间营造的多片木荷纯林和荷杉混交林,系统研究坡位、坡向等生境条件及与杉木混交对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木荷生长和干形影响显著,但对木材基本密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阴坡和中坡,阳坡和下坡的木荷其树冠浓密、树高和冠幅生长量较大,干形略有改善,而阴坡因土壤水湿条件较好有利于木荷胸径的生长。与杉木按适当比例(如荷杉比为1∶3)进行混交,可明显促进木荷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并改善了干形。通过比较表明:木荷人工林分叉干发生的几率变化在22.50%~35.75%之间,且以0.5m以下的1叉干为主;对于地处阳坡和下坡的纯林及1∶3荷杉混交林,木荷分叉干发生几率相对较小;相对于坡向,坡位对分叉干形成的影响较大。研究发现:木荷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5~20年生时开始明显减小,35~40年间达到最小值。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树皮下降的速度还随径生长量的增加而加快;年轮宽度呈先变宽后变窄的趋势,5~15年为木荷人工林径生长的速生期。据此应选择土壤水肥、光照条件较好的阳坡和下坡林地营造木荷人工林,同时提倡以适当比例混交经营,加强幼林的抹芽除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1、22年生的闽中湿地松人工林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坡位、表土层厚度对优势木树高有显著影响,但对林分平均树高无显著影响;坡向(阴、阳坡)对平均胸径存在显著差异,且阳坡明显优于阴坡。不同经营密度的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且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合理密度范围内,单株胸径、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蓄积量却随密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42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从中选取密度相同、立地条件不同的4块标准地分析立地条件对华北落叶松生长规律的影响以及密度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的3块标准地分析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生长均有一定影响,树高、胸径生长量,阴坡大于阳坡,相同坡向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不同密度对落叶松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标准木的胸径和材积越小,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越慢,生长量也低。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密度调控,可发挥其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湖北省高密度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对鄂东南地区高密度杉木人工林进行标准地调查,获取61块样地数据和183株解析木数据,建立了杉木单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模型,根据拟合优度及残差指标,高密度杉木单木胸径和树高生长的最优模型选择理查德模型,单木材积最优模型选择考尔夫模型,所选模型检验精度均较高,达到拟合效果;通过绘制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曲线图,杉木生长量在初始阶段生长速率较大,单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在第4 a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单木材积连年生长量在第10 a达到最大值;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关于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与林龄、立地指数和林分密度的林分生长模型,选择的林分生长模型均通过检验;利用林分蓄积量的平均生长量和林分平均直径来确定高密度杉木林分的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在立地指数16~20 m和林分密度4 000~6 000株/hm~2时,杉木的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分别为10~13 a、10~11 a,与湖北咸宁地区高密度杉木造林小径级采伐年龄相符。  相似文献   

10.
CurveExpert 1.3是Windows系统的一个综合性的曲线拟合的软件,内置许多回归模型(线性和非线性),并可自定义模型,能准确、便捷的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本研究以辽东山区人工红松为目标,应用CurveExpert软件的函数自动拟合特性,对红松单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残差占实测值比例低于5%的模型,正弦函数、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适合拟合18~50 a的材积生长过程;二次多项式适合拟合22~50 a的单株材积生长过程;幂函数适合拟合24~50 a单株材积生长过程;Logistic模型适合拟合32~50 a的单株材积生长过程。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正弦函数、MMF模型和Gompertz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泛,而Logistic模型使用范围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