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产地检疫是全部检疫工作的源头,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可以把动物疫病控制在产地,减少动物疫病进人流通环节。但由于产地检疫往往受到点多、面散、量大及基层检疫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制约,检疫到位率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积极探索产地检疫工作的新路子,尽快实施产地检疫工作到位,是当前动物检疫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动物产地检疫是一项基层检疫工作,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是进行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有效手段,是保证动物产品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保障。但是由于产地检疫工作开展难度很大,为了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必须根据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国家有关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适合当前产地检疫工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从以前只有个别乡镇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到现在全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开展面达到100%,实现了规模化饲养场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社会散养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95%的目标,并且规范了动物产地检疫程序,做到到场、到户临栏检疫。现将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离产地前的检疫,即到场到户到指定的产地检疫,还应包括检疫过程中消毒措施。  相似文献   

5.
动物产地检疫是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开展产地检疫,对于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养殖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但产地检疫因情况复杂、工作量大面广,使各地开展面极不平衡,效果也不一致。下面,笔者将影响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开展的因素与对策浅述如下,以同仁供参考。1影响因素1.1领导认识低有的地方政府及畜牧主管部门领导对开展畜禽等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产地检疫存在面广量大,需要人员多、收费难、怕增加农户“负担”引起上访等诸…  相似文献   

6.
《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动物检疫工作的重心已向基层转移,在运输、市场环节进行查证验物,一般只能进行补检或重检,而大量具体的检疫工作则是在产地和屠宰检疫中进行。因此,产地、屠宰检疫就成了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环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把握好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环节,使之更趋于法制化、科学化,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1正确处理动物防疫和产地检疫的关系动物防疫是预防动物疫病发生的措施,产地检疫是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的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动物防疫是基础,产地检疫…  相似文献   

7.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在离开饲养地前,由畜主向所在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前报检,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采用法定的检疫程序和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对象、检疫项目、检疫标准和检疫方法对动物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控制点,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情的传播。本文从法律视角出发,对动物产地检疫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以期促进动物产地检疫规范。  相似文献   

8.
动物产地检疫是基层分站检疫员到场到户对出栏动物实施的临栏检疫。产地检疫工作中,检疫员对出栏动物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同时查验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经临床检查健康、免疫接种在有效期内、(猪牛羊)同时卡带免疫耳标的动物取得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后才可以出栏、出售、外调。搞好出栏动物的产地检疫,能够及时发现动物疫情,严防患病动物进入流通领域,杜绝动物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9.
产地检疫是检疫工作的基础,是发现、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源头,我市在深化和完善产地检疫工作的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形势和我市的实际情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全面总结制定了适合我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五种新模式,并在全市进行了全面推广,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开创了动物产地检疫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产地检疫是及时、早期、准确发现动物疫情,并将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的有力措施,是动物及其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根本保障。因为产地检疫主要是动物的饲养阶段实施,在这个阶段动物所在的场所是一个长期固定的场所,在时间上允许实施各种调查、观察、检查、检测手段。近几年,国内外动物疫情频发,防疫形势较为严峻。每次疫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染疫动物或动物产品进入流通环节而引发的。在我国产地检疫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但由于受到生产方式、兽医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地检疫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规范的操作,达不到“以检促防”的目的。为此,特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对动物产地检疫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产地检疫是将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的有力措施。但由于产地检疫困难较大,需要检疫员亲自到场、到户实施,多年来,一直是我市动物检疫工作中的难点。近年来,随着我市动物检疫工作的加强,我市积极探索开展产地检疫的新路子和新措施。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第14号令的要求,切实搞好产地检疫,我  相似文献   

12.
农村散养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县境内流动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也就是通常说的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和首要关口。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畜牧业逐渐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产地检疫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但农村散养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也不能因此忽视,更要加大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3.
所谓动物产地检疫是每一批动物在离开产地之前。动物检疫人员到指定地点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和鉴定的工作。目前,我国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非常重视.因为该项工作不仅对人类的饮食健康有很大影响.同时也是保障动物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而且对动物疾病传播起到非常有效的控制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动物的流通量也日益增大。在进行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如何顺利、高效地进行.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县境内流动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道关口产地检疫,也是确定流动和出栏畜禽的健康品质,保证动物食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肉”、喝上“放心奶”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特别是加强产地检疫已经日益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地检疫是指对人工饲养的家畜家禽和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在离开饲养地或捕获地之前,经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的检疫。产地检疫是一项基层检疫工作,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开展产地检疫可以把动物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便快速扑灭。  相似文献   

16.
《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凭产地检疫证明出售、运输、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但从东海县近年来的实施情况看,目前生猪产地检疫率不足50%,牛、羊、家禽产地检疫率则更低,多用运输检疫取而代之。主要存在动物防疫和检疫脱钩,养殖和运输户对动物产地检疫重要性认识不足,图省事,不主动报检,收购屠宰部门不给予积极配合,动物检疫部门重点环节把关不够严格,监督执法部门对面广量大的动物产地检疫监督力不从心,有时难以到位等诸多问题,与国家的规定相差甚远。现就搞好动物防疫检疫联动,提高动物产地检疫率谈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1动物检疫工作现状 1.1畜禽产地检疫率不断提高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实施的检疫。即到场到户检疫。是检疫工作的源头和基础,工作量很大。南皮县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设立报检点、建立养殖户报检档案。认真落实产地检疫报检制度,不断提高出栏动物产地检疫率,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一是建立报检点,对于饲养户比较集中、交通方便的乡镇,实施定点报检制度。二是建立养殖档案,进行产地检疫。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偷检漏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售或调离产地前的检疫,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到场、到户、到点的检疫,是从源头上控制染疫动物及其产品的重要环节。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动物产地检疫已经日益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检疫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工作是整个检疫工作的基础,搞好产地检疫,对促进防疫工作,全面提升检疫工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产地检疫一直是我们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薄弱环节,存在问题较多。就锦州地区而言,各县区工作开展不平衡。现在,锦州地区新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已实施,在新的管理体制确立后,如何才能全面推进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应该妥善处理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动物检疫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动物防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进入流通环节,屠宰加工环节的第一道检疫关卡,是动物检疫的基础工作。通过产地检疫可及早发现患病动物,及早进行处置,使动物疫病不出户、场和村,就地控制和扑灭,避免患病动物进入流通领域和屠宰加工环节,达到消灭疫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