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方法,并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中国瘦肉猪新品系。经过五个世代的选育,初步育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效、抗逆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Ⅱ1系。新品系初产母猪产仔数10.63头/窝、产活仔数9.41头/窝、经产母猪产仔数11.50头/窝、产活仔数10.72头/窝,肥育期日增重810.90 g、料肉比2.58∶1、瘦肉率71.03%,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59.05 d,该结果全面达到或超过了育种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配套杂交利用,新品系展现出了良好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率,优化的"杜×长大"、"杜×大湖"三元配套系商品猪的料肉比分别为2.69∶1和2.81∶1,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62 d和167 d,瘦肉率分别为68.98%和67.13%,表现出了良好的生产性能。累计推广各类种猪3.2万多头,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猪新品系-HN的繁殖性能及年生产力.【方法】研究以60头‘大白母猪’2~4胎繁殖性能为对照,对45头新品系-HN母猪2~4胎窝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仔猪育成率、初生个体质量、初生窝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21日龄窝质量、断奶个体质量、断奶窝质量和乳头数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繁殖性能、年生产力及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新品系-HN猪总产仔数(14.81头)、产活仔数(14.14头)、断奶存活仔数(13.28头)、初生窝质量(16.88 kg)、断奶窝质量(81.03 kg)和乳头数(7.98对)都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初生个体质量(1.19 kg)、21日龄个体质量(4.00 kg)和断奶个体质量(6.10 kg)都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21日龄窝质量(53.36 kg)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仔猪育成率为93.92%,高出‘大白猪’11.78%;每头新品系-HN猪和‘大白猪’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分别为27.90头和17.31头,根据当前市场价格纯盈利分别达6 524.95元和3 940.43元.【结论】新品系-HN猪产仔性能、泌乳性能、成活率、年生产力和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带来的经济效益都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中国大白猪SⅡ1系各世代的系谱资料,系统分析了其近交程度和世代组成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平均近交系数为1.36%,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近交系数的年增量为0.3342%,群体有效含量为149.61头。  相似文献   

4.
科苑荟萃     
20050160终端父本杜洛克猪新品系选育效果研究(赵淑娟,李宏伟,庞有志等)1999年从美国特定病原菌猪场引进10个血统的杜洛克猪80头(公猪10头,母猪70头)。通过扩群繁育,组建基础群,对杜洛克猪进行新品系选育研究,旨在为我国商品瘦肉猪的配套生产提供优良终端父本。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育种方式,培育杜洛克新品系。对引进的美系杜洛克猪进行扩繁并对优秀继承者进行筛选,选择7个以上无血缘关系优秀公猪7头、母猪70头组成零世代基础群,作为闭锁育种的素材。依据性能测定结果,以日增重、瘦肉率作为主选性状,对美系杜洛克…  相似文献   

5.
应用现代瘦肉猪专门化品系培育理论和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7个。HN95新品系平均产仔数达14.34头、达90公斤日龄175天、瘦肉率60.56%、肌内脂肪达2.5%;抗应激品系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46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根据育种目标制定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的综合选择指数为:I=2.272EBVNB-0.056EBVDAYs.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2个主选性状窝产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2.17头/窝和165.18 d,每代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156和-2.198,基本达到了育种目标.说明指数的制定是成功的,可以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7.
2001年从法国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引进长白公猪19头、母猪78头,2002年从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引进法系长白公猪8头、母猪210头,组建基础群,采用开放式继代选育法,经过14年选育得到W52系,并培育成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高长、产仔数高的特点,适合作为大体重上市配套肉猪的母系父本使用。  相似文献   

8.
2001年从法国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引进的大白公猪23头、母猪115头,同年从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引进的法系大白公猪6头、母猪78头,合并组成基础群,在清远原种场进行选育。采用开放式闭锁繁育方法,期间引入外血,优化血缘血统,加强种猪体型、繁殖性能的选育。经过近10年的选育,培育成了W62系,具有体型高长、产仔数高的突出特点,适合作为高产和大体重上市配套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各世代种猪的估计育种值,在进行第5世代选种选配的同时,对品系选育过程进行再评定。[方法]依据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育种资料,应用NETPIG猪育种管理软件及SAS软件进行育种值估计及数据分析。[结果]选育各世代留种公猪的综合育种指数呈上升趋势,4世代留种公猪的平均父系指数为107.44,ADG、AGE、BF、NBT、NOBA、CLR和EMA的遗传趋势分别为0.776、-0.704、-0.087、0.115、0.055、0.062和0.027。[结论]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选育过程,在主选性状上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每个世代末有必要用BLUP法对种公猪进行遗传再评定及遗传与表型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了黑猪配套系选育,为开发与利用湖北省地方猪品种资源恩施黑猪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巴克夏猪作为配套系终端父本,采用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进行综合选择指数辅助选择,主选生长速度ADG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结果]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初步育成黑猪配套系终端父本专门化品系XDHZ2.XDHZ2初产、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分别为8.74和9.57头/窝,产活仔数分别为8.49和8.71头/窝,其世代进展分别为0.034、0.062和0.018、0.064.肥育期日增重为809.14 g/d,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69.88 d,活体背膘厚为13.68 mm,料重比2.65,其世代进展分别为10.993 g/d、-1.355 d、-0.377mm和-0.008.100 kg体重阶段屠宰率为76.73%,瘦肉率62.14%,145 kg大体重阶段IMF含量达3.66%.群体氟烷基因有害隐性基因频率为0.[结论]育成的XDHZ2配合力好、肉质优良、适应性强,是我国地方黑猪开发的优质黑色终端父本.  相似文献   

11.
湖北白猪优质系生长曲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更好地了解湖北白猪优质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阶段生长潜力。[方法]测试102头湖北白猪优质系2个世代从出生到20日龄、50日龄及25~90 kg体重期间的生长发育情况,用Logistic和Gompertz方程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和分析,推导了其达90 kg体重日龄校正公式。[结果]Logistic方程和Gompertz方程均可拟合湖北白猪优质系生长曲线,两方程的拟合度分别为0.9710和0.9760。湖北白猪优质系在122日龄左右生长最快,曲线模型中代表极限体重的参数A在同品种的不同个体间有较大差异,代表生长最大值的日龄参数lnb/k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湖北白猪优质系头2个世代达90 kg体重的日龄为(186.00±25.09)d。[结论]用Gomp-ertz方程拟合的湖北白猪优质系生长曲线的拐点为(121.59,52.13),最大日增重为657.00 g/d。  相似文献   

12.
大白猪大白猪系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中间产品,经过几年的选育,基本育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白猪品系。大白猪全身被毛白色、体质结实、适应性强。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头以上;163日龄体重达90公斤以上,增重耗料比重1:3.06以下;体重90公斤屠宰时,胴体瘦肉率达62%以上;肉质优良。现已推广到十几个省市,适于作父本。除了青藏高原外,在全国各地都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量遗传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结合选育大约克夏母系,效果较为显著.核心群内已淘汰氟烷应激敏感基因;与零世代相比,Ⅱ世代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增加0.88头,产活仔数增加0.80头,初生窝重提高2.67 kg,差异极显著(P<0.01);21日龄平均窝重增加12.70 kg,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缩短17.14 d和14.62 d,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为基础,以肉质性状为主选性状,经过6个世代选育,培育的优良肉质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具有肉质好、瘦肉率高、生长快、产仔多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系。DⅣ2系后备公母猪6月龄体重分别为103.50和97.77 kg,达90 kg日龄分别为161.68和169.42 d,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69和1.70 cm;同胞测定猪肥育期日增重714.23 g,达90 kg日龄170.02 d,饲料利用率2.8∶1.0,胴体瘦肉率60.23%, 肌内脂肪3.13%;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53头。以DⅣ2系作母本生产的“大×DⅣ2”、“长×DⅣ2”二元和“杜×大DⅣ2”、“杜×长DⅣ2”三元杂优商品猪,达90 kg日龄145.1~157.6 d,饲料利用率2.4∶1.0至2.9∶1.0,瘦肉率66.4%~68.1%,肌内脂肪2.75%~3.36%,是理想的杂优商品猪生产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量遗传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结合选育大约克夏母系,效果较为显著。核心群内已淘汰氟烷应激敏感基因;与零世代相比,Ⅱ世代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增加0.88头,产活仔数增加0.80头,初生窝重提高2.67kg,差异极显著(P<0.01);21日龄平均窝重增加12.70kg,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猪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缩短17.14d和14.62d,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从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屠宰性能三方面比较了由中国大白猪新品系SⅡ系为基础选育配套的“长大”和“杜长大”杂交商品猪的优劣 ,结果表明 ,二者均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的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及年生产力.【方法】以大白猪为对照,测定了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 2.5~6.5月龄肥育性能及活体质量60,70,80,90kg时的胴体性能和肉质,分析其经济效益及年生产力水平.【结果】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全期平均日增质量为614.00g/d,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3.5~4.5月龄时生长速度最快,日增质量达774.19g/d,全期料肉比为3.19,高于大白猪;各个体质量阶段屠宰率均在68%左右,胴体瘦肉率在51%~56%;90kg屠宰时胴体质量、眼肌面积最大,分别是61.48kg和40.73cm2,80kg屠宰时后腿比例、净肉率最大,分别是29.34%和73.12%,肉质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新品系-HN每头母猪年提供育肥仔猪比大白猪多10.16头,60,70,80,90kg屠宰时,母猪年生产力(产肉量)分别为1 107.25,1 282.98,1 461.98,1 644.24kg.根据当前市场价格,各体质量阶段育肥猪出售时,母猪年纯盈利分别为3 681.34,5 415.34,6 335.50,6 497.25元,综合经济效益高于100kg大白猪.【结论】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肥育性能好,胴体品质优良,综合考虑肥育性能和经济效益,80kg出售或屠宰,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法系大白猪性能测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繁殖力高、生长性能好、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大白猪新品系,对2011年引进的79头法系大白猪开展了适应性研究和性能测定。结果显示,经过两个世代的选育,法系大白猪的初产总产仔数14.00头,经产14.90头;同时,公猪达100 kg时间为164.53日龄,背膘厚为7.19 mm,日增重843.27 g,母猪达100 kg体重时间172.93日龄,背膘厚为9.21 mm,日增重823.74 g;屠宰率76.10%,瘦肉率65.48%,肌内脂肪含量1.93%。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白猪SⅡ_1系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大白猪SⅡ1系繁殖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DFREML方法,对中国大白猪SⅡ1系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估测。[结果]总产仔数(TNB)、活产仔数(ANB)、初生窝重(LWB)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1、0.09、0.14和0.05。各性状间(TNB/ANB、TNB/LWB、TNB/LW21、ANB/LWB、ANB/LW21、LWB/LW21)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91、0.76、0.65、0.85、0.59和0.38。[结论]中国大白猪SⅡ1系主要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均已达到或超过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美系猪的生长肥育和肉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在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湘潭原种猪场进行,共设杜洛克(D)、长白(L)、大白(Y)猪和长×大(LY)、大×长(YL)、杜×长大(DLY)6个组,每组选取健康、体重25kg左右的猪12头,公母各半,饲养至组平均体重约100kg时,每组选取4头(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美系猪选育群各品种猪的日增重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