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所为加强育种工作主动性和目的性提出的一种新型常规育种方法,它成功地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结合在一起,在对亲本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以不育材料作工具,构建多个混合群体-目标性状基因库,利用各基因库内基因的累加效应开展超亲育种,进行种质创新;利用基因库间基因的重组、互作效应及基因突变进行组合育种、改良育种,将各基因库创新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该法已创新出系列早熟、超早熟新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培育出了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培育出4份超早熟谷子新品种,在河北省坝上地区正常成熟,其中超早熟1号还具有甜秆、多穗、秸秆粗蛋白含量高的特点,超早熟2号小米富铁、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高。  相似文献   

2.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选用13个糯玉米自交系做杂交亲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8×5)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配制出40个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试验,对各组合配合力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的10个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总配合力(TCA)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吉N203、吉N204、吉N208、吉N5、吉N8等是优良自交系,用其做亲本易于选育优质、高产的杂交组合:筛选出吉N203x吉N8,N204x吉N2,吉N204x吉N8等优良组合。在糯玉米育种中,可以根据重要性状TCA效应值预测杂交组合的优势表现。为选育强优势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更好的了解北方早熟春玉米区玉米(ZeamaysL.)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和性状遗传规律,为杂交种组配和种质改良提供亲本和育种策略,选用在生产及种质改良中常用的12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杂交组合,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对主要穗部性状进行鉴定,按照改良griffingⅣ双列杂交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试验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穗粗、容重、籽粒行数等性状遗传力较高,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而产量、穗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K12、丹340和黑选169对提高产量的效应明显,P138在提高后代容重方面优势显著,含有地方种质的早熟材料龙抗118、大粒黄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穗部长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5个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作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杂交组合.对杂种一代的不同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及相关组合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杂种一代的多数性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产量性状相关明显。育种中.越能抓住重点组合,培育出优良新品种的成功机率越大。近而根据我们的育种经验和生产实践,对地方种质及外引种质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远缘材料选育抗病优质小麦品种中梁23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麦品种中梁23的选育实践,总结出的利用远缘材料的优良特性选育新品种的体会是:制定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选择具多个优良性状的亲本配置杂交组合;杂交后代的选择要突出重点,优中选优;育种与抗性鉴定、品质分析相结合;育种与染色体鉴定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结合四川地区生态环境,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作为育种目标选育玉米新品种.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把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地方种与富含抗病、抗倒及耐早等优良基因的PB类种质融合在一起,以此作为育种创新策略.成功选育出配合力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自交系‘LSCI07’,与自育系‘宜99-19’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万德1号’.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且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利用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玉米地方种质与PB类自交系进行杂交重组选育的自交系具有很高的一般高配合力和较强的适应性,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广西杂交水稻区试历程,通过对2006、2007年广西杂交稻区试结果进行具体分析,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并提出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2年来的区试结果表明,广西杂交水稻区试的参试组合类型配套齐全丰富,在选育组合数量,产量水平及稻米品质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是存在着一些影响育种突破的重要问题.首先,参试组合很难在抗病虫上有所突破.其次,参试组合的综合性状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杂交水稻育种应扩大遗传基础,加大籼粳稻种质的遗传利用,加强野生稻优异种质的利用,把抗性育种放到主要议事日程,进一步促进杂交水稻综合性状的改良与协调,向超高产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西四倍体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广西以秋水仙碱诱导、选育的四倍体桑种质达600多份,对大部分四倍体种质进行性状调查、产叶性能测定、叶质鉴定和杂交结实性试验等方面进行评选,获得一批高产型、优质型、高产优质型及结实性高、配合力好的优异四倍体桑种质。并以四倍体桑种质为亲本,采用2n×4n、4n×2n、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组合共219个,育成了“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等一批高产优质的三倍体组合。今后对四倍体桑种质的深入研究,应继续诱导和充分利用现有人工四倍体资源,与优良二倍体杂交,组配三倍体杂优组合;继续选用优良杂种实生幼苗诱导人工四倍体,培育出优质高产四倍体品种;继续选用优良的四倍体桑作亲本,选配杂交组合,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四倍体桑杂优组合;深入研究利用雄性或雌性配子二倍体化培育三倍体,是桑树三倍体育种的一条陕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毛建  易林  曾红 《中国畜禽种业》2011,7(10):125-125
由于培育散养鸡新品种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引进了一些鸡的种质资源并进行研究。其中云南西双版纳斗鸡的许多性状和种质特性,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认为值得认真研究和加以利用。1产地与分布西双版纳斗鸡原属玩赏型鸡品种,是我国古老斗鸡驰名品种之一,傣语称"盖垛"。目前认为其发源和主产地为云南省景洪县勐罕区(即橄榄坝),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育种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甘蔗组合或种质,以扩大甘蔗遗传种质血缘,提高甘蔗育种效率。【方法】以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1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及其与栽培种杂交组配的17个组合有性世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其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等6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结果】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父本)对其杂交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蔗茎产量的改变,对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为产量性状的变化,而双亲对后代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在锤度、茎径、株高、有效茎数4个性状。在亲本及所配组合中,以不同组合方式对后代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父本,母本影响相对较小。湿热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蔗茎产量的配合力表现突出,尤其是云割82-114、瑞割06-7-3,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种质。半湿润半干燥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的锤度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力,尤其是云割83-174、云割83-160和云南1号,可作为高糖育种的优良种质。粤糖93-159×云割82-114、CP65-357×瑞割06-7-3和CP77-1776×云割82-114等3个组合的蔗糖、蔗茎产量和锤度特殊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是高糖、高产优良组合,应重点利用。【结论】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的蔗茎产量、蔗糖分遗传潜力表现不尽相同,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多种类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创新种质,培育新型亲本,尽可能地丰富甘蔗育种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与资源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品种间单交、复交和生态育种,黄籽育种,DH系育种,高含油种质杂种优势育种等途径,将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最高达61.7%;杂交种的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在高油杂优利用上提出"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杂交育种模式,比CMS、GMS杂交育种途径更高效、安全,并能更快地把高油种质应用到生产中去。笔者依据细胞生理和成分的分析以及向日葵育种的经验,提出油菜含油量可达70%左右,可能成为育种者今后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甘蔗组合或种质,以扩大甘蔗遗传种质血缘,提高甘蔗育种效率。【方法】以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1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及其与栽培种杂交组配的17个组合有性世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其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等6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结果】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父本)对其杂交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蔗茎产量的改变,对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为产量性状的变化,而双亲对后代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在锤度、茎径、株高、有效茎数4个性状。在亲本及所配组合中,以不同组合方式对后代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父本,母本影响相对较小。湿热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蔗茎产量的配合力表现突出,尤其是云割82-114、瑞割06-7-3,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种质。半湿润半干燥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的锤度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力,尤其是云割83-174、云割83-160和云南1号,可作为高糖育种的优良种质。粤糖93-159×云割82-114、CP65-357×瑞割06-7-3和CP77-1776×云割82-114等3个组合的蔗糖、蔗茎产量和锤度特殊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是高糖、高产优良组合,应重点利用。【结论】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的蔗茎产量、蔗糖分遗传潜力表现不尽相同,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多种类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创新种质,培育新型亲本,尽可能地丰富甘蔗育种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9-07期目录     
林木无性系育种随着森林工业的兴起而诞生并取得快速发展,在世界林业产业中占具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始终围绕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通过选择和利用天然群体或人工创制的育种后代群体中遗传增益最为突出的个体,经无性繁殖实现规模生产并适时采收,以满足社会对木材、果实、药物等林产品的巨大需求。由于受树体高大、多为异花授粉,性成熟较晚,生长周期和测试时间长且占地多等限制,决定大多数林木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选择与作物不同的育种策略。现代生物科学和育种技术进步为突破基于传统交配设计杂交育种的遗传改良策略提供了可能。基于种间杂交或异花授粉树种的种内杂交育种时,可采取在毛白杨中成功应用的综合SSR遗传距离和优良单株父本鉴定构建育种亲本群体,并与配子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相结合的育种策略,即首先通过SSR分子标记分析林木种质资源库亲本遗传距离,同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种质资源库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优株进行父本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亲本遗传距离以及半同胞家系优株父本鉴定双重筛选构建育种亲本群体,进而利用高配合力育种亲本开展基于有性多倍化的多倍体育种,并通过无性繁殖实现倍性优势和杂交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经济而高效地推进林木无性系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5.
 华坪乌骨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华坪县,是在金沙江河谷南亚热带燥热气候条件下,经过当地居民长期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鸡种,属西南山地乌骨鸡类型,肉蛋兼用。本次遗传资源调查和种质特性测定表明,该鸡体格较大,单冠、常羽,以皮、肉、骨“三乌”为其主要特征。在农户散养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肌肉营养丰富,蛋品质和产蛋性能较好。该鸡对当地生态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耐粗饲、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但该鸡群体中羽色类型较多,各观测指标整齐度差。本文结果揭示华坪乌骨鸡具有优良的种质特征,但其选育程度不高,属地方原始鸡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米品种改良及其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改良是实现我国玉米总产量持续提高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前提下,通过品种改良 提高单产水平,对我国玉米生产至关重要。就品种改良对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增加的贡献,我国玉米品种改良 进程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以及我国玉米应用性基础种质的主要来源、现状和生产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最后,对我国玉米品种改良中的耐密性育种与营养高效育种、继续种质扩充的主要方式、建立高效玉米种 质评价和扩充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为玉米遗传育种提供一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云南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云南省武定鸡、茶花鸡、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共6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6个鸡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还有6个微卫星位点为中度多态,这些位点均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中;在6个品种中,武定鸡杂合度最低,为0.602 3,腾冲雪鸡杂合度最高,为0.668 9,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A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体型较小的茶花鸡与其他大中型鸡品种距离均较远。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云龙矮脚鸡、盐津乌骨鸡和武定鸡聚为一类;腾冲雪鸡和西双版纳斗鸡聚为一类;茶花鸡独自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高淀粉玉米的研究现状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高淀粉玉米的类型及其在淀粉工业领域的加工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目前高淀粉玉米的种质资源利用现状以及高淀粉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情况,提出了不同类型高淀粉玉米品种的育种目标,探讨了高淀粉玉米种质创新改良、自交系选育的方法和杂交种选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浦东鸡及其杂交后代体尺体重和肉质性状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合均具有较好的增重能力和相对理想的体尺指数,浦东鸡及其杂交后代具有适中的腹脂肪沉积,特别是2个杂交组合较好地改善了浦东鸡体型偏长偏窄和胫长偏高的不足。肉质性状测定结果显示:尽管3个组合在胸肌pH、胸肌肉色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在胸部皮色(黄度)方面浦东鸡纯繁组合和浦东鸡与石歧杂杂交组合有明显优势,在肌肉嫩度方面鹿苑鸡和浦东鸡杂交组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模式,就国内种质系的选育对武109自交系用含唐四系、旅系种质的自交系进行了改良研究和自交选系。结果表明,选育的自交系8126一般配合力高,在5.77万株/hm2下测配新组合大穗大粒,抗病抗倒,结实性好,高产稳产,开发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