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平  燕帅国  王君  常重杰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7-118,121
为8-羟基喹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对草鱼24h、48h和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3mg/L、26.93mg/L和20.95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8-羟基喹啉能降低草鱼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并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设计了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对草鱼进行暴露实验并测定其体内各组织SOD活性。急性毒性测试表明,SDS对草鱼的48h、96hLC50分别为11.8mg/L和5.2mg/L。低浓度的SDS(小于0.2mg/L)暴露对草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极显著诱导作用,但随着SDS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草鱼各组织SOD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SD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显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草鱼抗氧化酶有毒性效应,SOD活性变化可以作为评价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生物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离子液体氯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Cl]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C8Mim]Cl对锦鲤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8Mim]Cl对锦鲤24 h、48 h、96 h的LC50分别为270 mg/L、197 mg/L、148 mg/L;随着C8Mim]Cl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锦鲤的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且各处理组的微核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C8Mim]Cl对锦鲤有显著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因而推测其大量使用可能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测定暴露于不同汞离子质量浓度(0、0.05、0.10、0.15、0.20、0.25 mg/L)下草鱼血清和肾脏溶菌酶(LSZ)活性.在试验剂量和时间范围内结果显示,汞对草鱼血清和肾脏LSZ活性有剂量-效应关系和Hormensis现象.在0.05和0.10 mg/L浓度胁迫下,分别对血清和肾脏LSZ有激活作用;在高于0.05和0.15 mg/L浓度胁迫下分别对血清和肾脏LSZ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试验表明汞离子对草鱼具有显著的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杀菌剂对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果,以筛选出有效的保鲜液配方。用不同浓度的硼酸、乙醇、8-羟基喹啉、硝酸银作为杀菌剂处理唐菖蒲切花,测定切花的瓶插寿命、花枝重量、水分的平衡值、花径长度、日观赏值等指标。不同的杀菌剂对唐菖蒲的保鲜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其保鲜效果0.05 g/L硝酸银200 mg/L 8-羟基喹啉蒸馏水0.2 g/L硼酸0.5%乙醇。其中,0.05 g/L硝酸银可明显增加唐菖蒲切花的吸水量及鲜重,使瓶插寿命达到15 d,并且在第7天日观赏值达到最大,但硝酸银含有毒性。200 mg/L 8-羟基喹啉的保鲜效果最佳,其配方是4%蔗糖+200 mg/L 8-羟基喹啉+1 g/L硝酸钙。  相似文献   

6.
对鸢尾保鲜效果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鸢尾开花程度在第1蕾未达1度第2蕾紫色露出0.3~0.5 cm、蔗糖浓度30 mg/L、8-羟基喹啉浓度250 mg/L、柠檬酸浓度150 mg/L时,瓶插时间最长(8 d),开花时间最长(5 d).对鸢尾的吸水量影响的次序依次为开花程度>蔗糖浓度>8-羟基喹啉浓度>柠檬酸浓度;对鲜重的影响依次为开花程度>8-羟基喹啉浓度>蔗糖浓度>柠檬酸浓度.  相似文献   

7.
柠檬黄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柠檬黄对泥鳅红细胞细胞核的毒性影响。[方法]以柠檬黄作为诱变剂,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柠檬黄在不同浓度(7.482 08、.017 08、.590 09、.204 0和9.862 0 g/L)和不同染毒时间(81、62、4、324、0 h)条件下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柠檬黄对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8.594 0 g/L和48 hLC50为7.173 0 g/L,其安全浓度为1.515 0 g/L。柠檬黄在较低的浓度下(<0.094 7g/L)无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达到一定浓度(>0.378 8 g/L)之后所诱导的微核率基本上随着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柠檬黄诱发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柠檬黄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染毒时间之后对泥鳅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建议食品加工业在使用柠檬黄时,应严格限量使用。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毒死蜱对草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维菌素、毒死蜱2种药物对草鱼的毒性效应及相互关系。[方法]以健康活泼的草鱼为试验对象,用阿维菌素、毒死蜱分别对其进行单一药物的急性毒性和2种药物组合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阿维菌素、毒死蜱、2种药物混合对草鱼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阿维菌素0.54、0.49、0.17、0.10 mg/L;毒死蜱0.29、0.21、0.12、0.05 mg/L;阿维菌素与毒死蜱混合药1.22、1.08、0.99、0.86 mg/L;其对草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10、0.005、0.086 mg/L。药物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毒死蜱〉阿维菌素〉混合药。[结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混合药的不同浓度对草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浓度越高毒性作用越大,低毒性强度的阿维菌素对毒死蜱具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草履虫为研究对象,探讨三氟氯氰菊酯对草履虫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 h急性毒性试验显示,浓度越大,死亡率越高.1 h急性毒性作用LC_(50)为1.65 mg·L~(-1),绝对致死剂量为40.00 mg·L~(-1),最小致死剂量为0.16 mg·L~(-1).慢性毒性试验显示,种群增长率与三氟氯氰菊酯浓度呈显著的反应-剂量效应和反应一时间效应,在小于绝对致死剂量情况下,一定时间、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浓度越大,种群增长率越高的现象.三氟氯氰菊酯对草履虫生殖的促进作用有可能是环境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墨吉明对虾的工厂化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毒性法研究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的24、48、96 h急性毒性效应,分析96 h半致死浓度胁迫下墨吉明对虾血清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结果]亚硝酸盐毒性效应与亚硝酸盐浓度和胁迫时间呈正相关.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81.83、151.36和114.82 mg/L,其安全浓度为11.48 mg/L.114.82 mg/L的亚硝酸盐对墨吉明对虾进行胁迫,在24 ~96 h范围内墨吉明对虾免疫指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血清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墨吉明对虾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48 h内呈下降趋势,且48 h SOD活力最小(148.90 U/mg prot),而48 h后SOD活力逐步上升.在胁迫时间24 ~96 h范围内,肝胰脏中溶菌酶活力随着亚硝酸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96 h达到最大值(0.62U/ml).墨吉明对虾血清蛋白含量、肝胰脏SOD活力和溶菌酶活力在3个取样时间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3个取样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3个取样时间点对照组血清蛋白含量和2种酶的活力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墨吉明对虾对亚硝酸盐的安全浓度达到11.48 mg/L,证实该虾类对亚硝酸盐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当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超过安全浓度时,会导致墨吉明对虾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估测毒死蜱的环境毒性,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毒死蜱对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红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24、48、96h的LC50分别为524.76、291.53、193.20μ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6.99μg/L;试验各组(毒死蜱质量浓度分别为26.99、45.11、63.23μg/L)的红细胞微核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63.23μg/L)染毒后的第6天,为4.111‰,微核率与毒死蜱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毒死蜱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甲醛对泥鳅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估测甲醛的环境毒性,以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泥鳅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D50)、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h的LD50为365.04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6.82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137.28mg/L)染毒后第6天(5.801‰),微核率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其GPT和GOT最低活力分别出现在最高质量浓度组染毒后第2天(28.765U/mg)、第4天(44.975U/mg)。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和硫化物对文蛤的幼贝和成贝存活与耐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物显著影响文蛤幼贝和成贝的成活率,氨氮浓度越高,其毒性越强,文蛤的成活率越低;幼贝和成贝96h的半致死浓度(TLm)分别为36.05mg/L和150.65mg/L,安全浓度为3.61mg/L和15.07mg/L;硫化物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6.20mg/L和138.44mg/L,安全浓度为1.62mg/L和13.84mg/L。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亚硝酸盐对文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亚硝酸盐对茂名海域文昌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在水温(25±1)℃条件下文昌鱼在含亚硝酸盐的水体中96h LC50为262 mg/L。文昌鱼在含亚硝酸盐水体中的安全浓度为26.2mg/L。当亚硝酸盐浓度达210.52 mg/L时,第28天开始有文昌鱼出砂。当亚硝酸盐浓度达215.36 mg/L时,96 h开始有文昌鱼死亡。[结论]文昌鱼出砂率在相同时段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亚硝酸盐浓度条件下文昌鱼出砂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同时段文昌鱼存活率随着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亚硝酸盐浓度条件下文昌鱼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2种碘制剂对异育银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分别探讨了聚维酮碘、碘三氧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utus gibelio)鱼苗(体长1.0~1.5 cm)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鱼苗24 h、48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3.45 mg/L、24.21 mg/L、21.38 mg/L,安全浓度为2.14 mg/L;碘三氧对异育银鲫鱼苗24 h、48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36 mg/L、 33.11 mg/L、26.73 mg/L,安全浓度为2.67 mg/L.  相似文献   

16.
张彩明  陈应华  吴常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99-4600,4602
[目的]研究Cu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揭示Cu2+对脊尾白虾的致毒机理。[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在不同浓度下铜离子对脊尾白虾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暴露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时,Cu2+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35mg/L、26.73 mg/L、21.23 mg/L和18.07 mg/L。Cu2+对脊尾白虾的安全浓度为0.18 mg/L。[结论]脊尾白虾幼虾对Cu2+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毒死蜱对尖膀胱螺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国  李效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330-4332
选取尖膀胱螺(Physa acuta)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毒死蜱对尖膀胱螺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毒死蜱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尖膀胱螺的平均死亡率均升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毒死蜱对尖膀胱螺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577、0.308、0.243、0.160 mg/L,安全浓度为0.016 mg/L.试验结果显示,尖膀胱螺对毒死蜱非常敏感,含微量毒死蜱的水体都会对尖膀胱螺的生存产生危害.因此,尖膀胱螺可作为水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评价精噁唑禾草灵·氰氟草酯混配制剂的生态环境效应,采用水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精噁唑禾草灵和氰氟草酯对三叶浮萍(LemmaPaucicostata)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精噁唑禾草灵和氰氟草酯对三叶浮萍96h的IC50分别为3.33mg/L和5.04mg/L,精噁唑禾草灵·氰氟草酯混合处理液对三叶浮萍96h的IC50为3.14mg/L,对联合毒性进行评价,显示出明显的协同效应。精噁唑禾草灵、氰氟草酯及其联合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浮萍体内的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影响作用呈良好的浓度(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