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红曲粉中分离筛选高产红色素的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筛选出产红色素能力强的菌株,采用不同培养基,以稀释倒平板法及平板划线法从红曲粉中分离纯化,再以红色素含量为指标,进行摇瓶发酵试验,优选出产红色素的菌株。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3株产红色素霉菌M1、M2和M3;发酵试验表明,M1菌株在黄豆芽汁发酵液和M3菌株在马铃薯发酵液中产红色素能力都较强,经形态学鉴定证实M1和M3菌株是红曲霉菌,且对酸和乙醇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菌株配伍摇瓶发酵蛋白酶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产蛋白酶不同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协同作用以提高发酵产物的蛋白酶活性.采取酪素平板初筛的方法,从分离的芽孢杆菌中筛选出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再通过菌株两两配伍发酵和三者配伍摇瓶发酵培养,采用Foiln-酚法分别检测不同菌株配伍发酵产物的蛋白酶活性.酪素平板初筛结果表明,SH、TCP和B1 3株纳豆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活力高,SH和B1配伍发酵培养48 h后,酶活力比单菌株发酵分别提高了37.69%和59.23%.菌株之间的科学配伍在摇瓶发酵中能显著提高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吴敬  芒来  贺银凤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659-1662
从内蒙古传统乳制品马奶酒中分离出144株乳酸茵,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明显抑茵作用的茵株.在排除有机酸、H2O2等的干扰后,其中1株乳酸茵的发酵上清液对受试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茵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硫酸铵沉淀、透析及浓缩处理后,其抑茵活性显著增强,说明其代谢产物中含有蛋白质类抑茸物质,可能是细茵素....  相似文献   

4.
以K326(B2F))陈化烟叶为材料,采用平板分离技术分离培养出46株活体纯培养物,依次编号为CHJ1~CHJ46,纯化菌株通过蛋白酶和淀粉酶鉴别培养基筛选培养,鉴别筛出CHJ3和CHJ9两株菌具有淀粉酶水解活性,CHJ5、CHJ28和CHJ36三株菌具有蛋白酶水解活性。CHJ3、CHJ5、CHJ9、CHJ28和CHJ36五株菌菌悬液烟叶发酵试验表明,CHJ5菌株促进烟叶的发酵效果最好,发酵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合理,评吸得分达到91分,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菌株CHJ5的多相鉴定结果表明,CHJ5隶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菌株,暂命名为Microbacterium sp. CHJ5。菌株CHJ5作为烟叶发酵微生物制剂开发的备用菌株,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处理豆粕,从多种分离源中分离出94个菌株,选取降解胰蛋白酶抑制剂效果较好,发酵豆粕后菌数较多的株菌进行混合发酵试验.结果经N1、D1及D2发酵,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比原来降低50.4%,发酵豆粕中菌数也达到1.02×107个/g.对3株菌进行了一系列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初步断定这3株菌分属乳酸菌的链球菌属、糖球菌属及芽孢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发酵肉制品中分离得到100多株乳酸菌,通过对分离菌株发酵适应性和发酵特性研究,从分离菌株中优选出1株能够进行单菌株发酵的乳酸菌1.1MRS.采用快捷的PCR技术对1.1MRS进行了鉴定.通过生理生化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充分证实了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7.
牛粪中的酵母菌是重要的资源,在牛粪发酵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离、鉴定牛粪中可培养的酵母菌,并研究其碳源代谢指纹图谱,以发酵牛粪为材料,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牛粪中的酵母菌,经菌落观察和镜检后,采用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发酵牛粪中共分离得到7株酵母菌,并且鉴定到了种水平,其中有3株为白吉利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beigelii),2株为约翰逊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johnsonii),1株为菱形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scutulata),1株为隐球酵母属的Cryptococcus tsukubaensis。分离得到的4种酵母菌的碳源代谢能力和同化能力存在差异,Trichosporon beigelii能够利用的碳源种类最多,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其次为Issatchenkia scutulata、Sporidiobolus johnsonii、Cryptococcus tsukubaensis;糊精是能被大部分酵母菌代谢的唯一碳源。牛粪中酵母菌代谢的特征性碳源信息及优势酵母菌菌株对于牛粪的快速腐熟堆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姜防病增产菌的初步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莱芜市不同姜产区采集生姜根际土壤及根围土样14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得到不同放线菌66株,细菌118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姜瘟病菌拮抗作用较强的放线菌3株,细菌2株。从其它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固氮菌27株,钾细菌41株,磷细菌36株;经室内测定,筛选出固氮酶活性较强的固氮菌3株,解钾能力较强的钾细菌2株,溶磷能力较强的磷细菌2株。并将筛选出的防病菌、增产菌进行相互关系测定,确定了比较适宜的菌剂组合7个。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降解真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刚果红平板透明圈法,从常年堆积腐烂落叶下的腐殖土壤中分离获得11株有一定纤维素降解活性的真菌菌株.采用滤纸失重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进一步测定了11株真菌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编号为LY4-2,LY4-4,LY4-5和LY5-1的4株菌株对纤维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解活性,其中LY4-5菌株表现出较好的降解活性,滤纸失重率为44.96%,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为41.25IU,滤纸酶活为27.63IU.  相似文献   

10.
1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分离·筛选与复合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涛  魏传军  安明理  宁萌  周伏忠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59-161,175
为选育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高活性菌株,从4种不同风味食品中分离得到26株菌株,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和液体发酵复筛,得到2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为2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氯化锂-紫外与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的方式,最终获得1株纳豆激酶活性达到2338.01 U/mL的高产菌株SD3-3-6,该突变菌株纳豆激酶酶活相较于初始菌株SD3提高了1.93倍,是1株具有应用前景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1.
陈君  覃东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84+22666-22584,22666
[目的]选择对菜籽饼脱毒效果最佳的菌株。[方法]以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乳酸菌为供试菌株,分别对菜籽饼进行单菌株和混菌株发酵脱毒试验,测定脱毒效果。[结果]混菌株发酵的脱毒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3菌株脱毒效果又优于双菌株发酵。乳酸菌、黑曲霉和酵母菌3种菌株的组合,对菜籽饼硫甙的脱除率达75.2%,对植酸、单宁的去除率分别达58.9%和66.7%。[结论]该研究为菜籽饼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诱捕分离土壤中的生防放线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以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和黄枝孢(Fulviafulva)2种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利用皿内诱捕法从土壤中分离获得22株放线菌,经对7种靶标真菌进行皿内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其中8株放线菌对部分病原真菌有很强抑制作用,占到分离菌株总数的47.1%,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放线菌有7株。有45%的菌株可以抑制苹果炭疽菌、茄子黄萎菌和大豆腐霉菌。菌株SC1,SC11和A1的发酵液对4种靶标菌的抑制作用最强,75%菌株的发酵液对灰葡萄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SC1,SF1和A3的发酵液对苹果灰葡萄孢的控制作用超过80%。  相似文献   

13.
陈晖  杨晓聪  张玲玲  陈龙  朱静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192-195+199
本文以10株小米发糕源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层平板划线法和96孔板法筛选出对黑曲霉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乳酸菌株,并以乳酸菌对黑曲霉菌落的抑菌率为指标,研究不同pH值、温度、酶处理下乳酸菌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1-6-2X抗黑曲霉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87.78%,在pH值3.0~5.0时仍保持抑菌性,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率显著下降,可作为开发抗黑曲霉乳酸菌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酵母菌和黑曲霉为发酵微生物,木薯渣为发酵底物,采用固态发酵方式,探索基质含水量、无机氮源种类和添加量、磷酸盐和糖蜜等发酵条件对发酵产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料扩大培养试验,初步探讨木薯渣发酵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生料发酵条件为基质含水量70%、硫酸铵添加量15%、磷酸二氢钠添加量0.5%、酵母菌和黑曲霉接种量10%,发酵周期60h。  相似文献   

15.
玉米芯发酵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芯综合利用的潜力,以玉米芯中分别加入豆粕、花生粕、麸皮和玉米粉为发酵原料,选用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纯玉米芯在自然条件下,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蛋白质源饲料辅料(花生粕和豆粕)后,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黑曲霉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能量饲料辅料(麸皮和玉米粉)后,黑曲霉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拮抗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的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了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以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为拮抗对象,筛选拮抗放线菌。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F10、F4、F5、F11等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的12株放线菌。分别对这12个菌株进行发酵,根据发酵液和菌丝破碎稀释液的拮抗活性复筛。复筛结果表明,12个菌株中,发酵液的拮抗活性F11最强,F1、F9次之;菌丝体破碎稀释液的拮抗活性F12最强,F3、F11、F1、F10次之。不同菌株产生的拮抗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7.
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新疆昌吉及吐鲁番甜瓜地采集样品86份,以果腐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F159、BFB和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P4为指示菌,采用试管混菌平板涂布法,共计分离到195株菌,对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3株,其中细菌56株,放线菌7株.以管碟法复筛,获得有较强拮抗活力的菌株2株,分别为细菌G-14、放线菌P-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获得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紫花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以青藏高原的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紫花苜蓿根腐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利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菌株对5种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拮抗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共分离纯化出92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6株对供试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LJ3-1的抑菌效果最强,且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菌株LJ3-1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发酵滤液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为44.9%~77.4%。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LJ3-1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LJ3-1的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其最适发酵培养基组分为3%葡萄糖、 1%酵母浸粉和0.5% NaC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5~7.0、培养温度35 ℃、 25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接种量3%、培养时间36 h、转速180 r/min。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下,菌株LJ3-1对燕麦镰刀菌 (Fusarium avenaceum)的抑菌活性由76.5%提高至89.3%。【结论】菌株LJ3-1对紫花苜蓿根腐病5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可作为研制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菌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8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测数,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对部分优势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8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大,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相差不大;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组成较复杂,细菌共分离到9个属,其中以芽孢杆菌属、土壤杆菌属为主;真菌共分离到11个属,其中以青霉属、毛霉属、曲霉属和木霉属占主要优势;放线菌中链霉菌属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