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成虫交配行为的观察和Y型管生测仪的生测研究表明,释放化学信息是引起青杨脊虎天牛成虫交尾的主要通讯方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试虫正己烷提取物的定性检测,进一步证明了雌虫释放短距离性信息素,雄虫接触后释放较长距离挥发性物质的推断.雄虫释放的化学物质通过空气传递给雌虫,而后进行交尾.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处理甘蓝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在小菜蛾及其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机械损伤植株、虫损伤植株、虫一菜复合体植株释放的挥发物比完整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对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具有较强的引诱力,且以虫一菜复合体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力最强.表明甘蓝受机械损伤或虫害后的挥发物对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聚集信息素的粗提物,在试验室和林间对聚集信息素的生物活性,分泌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聚集息息素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它是由在寄主上取食的雄虫后肠所分泌的,分泌释放高峰出现在侵入寄主后的2—3d,以后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其分泌释放量逐渐减少。该虫在林、勃、桦地区一年出现三次聚集信息素分泌释放高峰,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其最佳诱虫剂量为20ME;最远诱虫距离为50m,当风速在2—3.5m/s、温度为20—27℃诱虫效果最好。触角剪除及扫描电镜实验证实触角是该虫接受聚集信息素的重要感觉器官。  相似文献   

4.
碱木质素交联PVA共混啶虫脒缓释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和碱木质素为原料,交联剂为乙二醛,采用流延法制备碱木质素交联PVA共混啶虫脒缓释薄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方法对薄膜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并表征薄膜的透气性和力学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碱木质素与PVA质量比、乙二醛用量、啶虫脒用量对啶虫脒薄膜啶虫脒释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木质素与PVA成功交联,啶虫脒薄膜透氧气量增大,透二氧化碳量降低;啶虫脒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比交联薄膜低。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啶虫脒薄膜的最佳条件为碱木质素与PVA质量比3∶7、乙二醛用量1.5 mL、啶虫脒用量0.5 g,所制啶虫脒薄膜的啶虫脒释放率为31.8%。药水比例、温度对啶虫脒薄膜的释药快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处理甘蓝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及寄生经历在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行为中的作用.与完整植株相比,机械损伤植株、虫损伤植株、虫-植株复合体释放的挥发物对半闭弯尾姬蜂的引诱力显著提高,且以虫-植株复合体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力相对最强,表明植物受虫害后的挥发物对该蜂的寄主搜索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寄主幼虫的挥发物也起一定作用.雌蜂在虫损伤植株、小菜蛾-植株复合体上所停留的时间较在完整植株和机械损伤植株上显著要长.寄生经历能够明显增强半闭弯尾姬蜂搜索寄主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是上海地区草莓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为确保上海市草莓生产无公害,进行了释放赤眼蜂对草莓夜蛾类害虫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释放赤眼蜂对防治草莓夜蛾类害虫有一定效果,9月6、9日连续2次释放赤眼蜂,因受草莓苗携带幼虫的影响,防治效果不太理想,但9月26日第3次放蜂后,赤眼蜂释放棚在放蜂后13 d残虫防效为40%、21 d残虫防效为80%、28 d残虫防效为100%,虫伤株率接近或稍低于常规化学防治棚,防治效果略高于常规化学防治棚。  相似文献   

7.
对捕食性天敌昆虫虾蜀蝽标记信息素释放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虾蜀蝽会释放标记信息素标记它搜索过的区域,并且只有雌虫使用标记信息素,标记信息素的有效性取决于雌虫的发育时期和被搜寻的标记信息素的质量。雌虫标记信息素化学成分尚未确定,但其活性期明显较短。  相似文献   

8.
为推广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水稻田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赤眼蜂释放效率,降低防治成本。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二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放蜂量、放蜂器投放数量、放蜂量和放蜂器投放数量组合3个试验,调查卵块寄生率、校正寄生率、相对防效和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应用植保无人机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释放量45万头/hm2,放蜂器投放数量90个/hm2,分3次平均释放,每次释放间隔5 d,卵块寄生率62.8%,校正寄生率60.0%,防治效果67.7%,产量和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1 186.4 kg/hm2和6.0%。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桔小实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关键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危害水果和蔬菜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介绍了桔小实蝇在广州地区的发生特点、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对该虫采取诱杀成虫、套袋及收集和处理虫果、释放不育蝇、化学防治和行政管理等综合关键措施,可提高对桔小实蝇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控温和田间罩笼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成虫寿命缩短, 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 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寿命; 相同条件下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寿命。在18℃并饲喂10%蜂蜜水条件下, 成虫寿命最长, 雌虫为15 36d, 雄虫为9 06d; 在38℃不饲喂条件下, 成虫寿命最短, 雌虫1 09d, 雄虫1 00d。在田间罩笼试验中,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在没有寄主和营养补充的条件下, 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5 24d和3 80d; 当有棉花植株但没有寄主时, 雌、雄虫的寿命分别为7 64d和3 88d。中红侧沟茧蜂田间释放后成虫累计死亡率随释放天数的增加而增加, 释放8d后, 雌、雄虫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91 67%和98 33%。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天敌昆虫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天敌种类及存在的问题,如天敌昆虫产品种类单一,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配套服务技术滞后,农户生物防治思想意识淡薄等。为此,笔者提出了应加大生物防治宣传力度和思想引导,增加天敌昆虫品种/品系、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 ,加强对天敌的包装、运输和服务技术的研究,加强质量检测 ,降低天敌昆虫生产成本,加强田间应用配套技术研究等应对策略,以期为天敌昆虫的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工释放天敌防治烟田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释放赤眼蜂和瓢虫对烟地主要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对生物与化学药剂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调查、记载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生物防治与化学药剂田间防治效果相当,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防治烟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通过人工繁殖和释放烟蚜茧蜂对防治烟蚜应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温室小棚培养烟蚜茧蜂,烟蚜茧蜂的繁殖速度快,能满足大田散放烟蚜茧蜂数量的需要;放蜂7、14、28 d后处理Ⅰ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处理Ⅱ和处理Ⅲ的45.5%和42.8%、31.6%和22.0%、39.2%和5.7%;放蜂7 d后平均防效为32.0%,随后防效逐渐上升,放蜂35 d后平均防治效果达83.0%。这说明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是一种十分稳定、有效的方法,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槟榔种植基地通过农业措施、释放寄生性天敌细点扁股小蜂和适当使用生物药剂对红脉穗螟进行综合防治。结果表明:防治后,花期花穗为害率和虫情指数均明显下降,果期虫果率降低84.57%,每公顷年增加收入14157元。  相似文献   

15.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HIVs)是植物受到害虫为害时产生和释放的,并且是植物进行通讯和保护自身的挥发性物质.HIVs能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对昆虫的行为调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HIVs的释放机制和应用两方面进行综述,有助于开发和利用HIVs保护植物,降低植食性害虫的危害水平,实施保护植物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朝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719-720,733
通过引移释放尼氏钝绥螨 ,保护利用桔园天敌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调管理等措施的应用 ,对柑桔叶螨防治的年均施药次数从 6.2 3次减少到 1.94次 ,防治用工减少 5 4.0 7% ,防治费用减少 77.78% ,柑桔产量提高 15 68.4kg/hm2 ,新增投入产出比达1∶10 .97。  相似文献   

17.
豚草卷蛾在我国的生物气候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CLIMEX系统软件对豚草卷蛾(Epiblema strenuana)及其寄主豚草、三裂叶豚草与银胶菊进行研究,对在我国的适生性分布作了预测,并通过生态气候指数(EI)转化的生物-气候风险指数(BCRI),定量地分析了该天敌与目标杂草在我国85个气候观测区可能同时定殖的吻合程度。同时假定向日葵在逼迫环境下成为豚草卷蛾取食寄主时,定量地评价了这种风险寄主的气候相似性风险程度。其结果对预测检疫杂草豚草、三裂叶豚草和银胶菊在我国的扩散分布,扩大豚草卷蛾对上述杂草的释放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对风险寄主(如向日葵)的生态气候风险分析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故城县协调运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在玉米有害生物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玉米生长中后期害虫防治难的问题。介绍了故城县应用白僵菌、赤眼蜂、中红侧沟茧蜂、 Bt制剂、诱虫灯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夏玉米田有害生物的效果,并提出了“田间使用Bt制剂技术压前,设置诱虫灯、释放赤眼蜂技术控后”的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红环瓢虫 (Rodolia limbata Motschulsky)是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的主要捕食性天敌 ,采用在林间小片面积繁育瓢虫种虫 ,采集带种虫的枝条在草履蚧发生区挂放的方法大面积防治草履蚧 ,释放1年后 ,草履蚧的平均虫口密度可控制在 1.2头 / cm2 以下 ,2年后可控制在 0 .0 1头 / cm2 以下 ,达到了持续控制的目的。在防治中必须保证放瓢虫点草履蚧虫口密度大于 0 .2头 / cm2 ,释放量在 10 0头以上 ,最佳防治时期为 4月中旬至 5月中旬  相似文献   

20.
Snake or honeybee envenomation can cause substanti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activation of mast cells by snake or insect venoms can contribute to these effects. We show, in contrast, that mast cell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snake-venom-induced pathology in mice, at least in part by releasing carboxypeptidase A and possibly other proteases, which can degrade venom components. Mast cells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duced by honeybee venom. These findings identify a new biological function for mast cells in enhancing resistance to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duced by animal ven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