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目的]优化番石榴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其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番石榴叶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探讨其对番石榴叶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影响番石榴叶多酚提取效果的因素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在料液比1:3、50℃条件下提取2.5h,番石榴叶中多酚含量为6.702mg/g.[结论]乙醇回流浸提法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溶剂用量少等优点,是提取番石榴叶多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焱  付玉  李丽  高智席  彭懿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63-2565,2573
为了优化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kx.)槲皮素的提取工艺,以槲皮素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温度、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次数5个单因素对金樱子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优化的金樱子槲皮素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 (m/V,g∶mL),超声时间60 min,提取3次;各因素对金樱子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在优选的工艺条件下金樱子槲皮素的提取率为2.735%,高于正交试验中的最高提取率,表明通过正交试验达到了优化目的,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田冰洁  吴晓英  吴振强  刘沛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74-10976,11002
[目的]建立番石榴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浓度2%的ZrOCl2·8H2O甲醇溶液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412nm,以芦丁为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番石榴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干膏收率为次要考察指标,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计算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31.3850x-0.0255(R=0.9999),表明在0~0.024mg/ml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优化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1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番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30%,干膏得率为27.8%。[结论]差示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易行、快速、准确,适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得到的番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对番石榴叶总黄酮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番石榴叶为原料,番石榴叶中番石榴苷、广寄生苷总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番石榴苷、广寄生苷的提取工艺,同时测定不同月份番石榴叶中番石榴苷、广寄生苷总含量,确定最佳采集月份,并研究此月份的提取物对大鼠脂肪细胞的降糖活性及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时间81 min、液料比11∶1、乙醇体积分数64.6%,此条件下番石榴苷、广寄生苷总含量可达3.40(±0.02)mg/g,重复试验表明该最佳工艺条件稳定可行.番石榴叶中番石榴苷、广寄生苷含量随季节变化较大,7月份的含量最高,达到6.74 (±0.13) mg/g,因此可选择7月份作为最佳采集月份,且1.6 mg/mL的7月份番石榴叶提取物促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达1.66(±0.23) mmol/L,相比8 U/mL胰岛素具有更好效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番石榴叶提取物最大耐受量大于10 g/kg.  相似文献   

5.
史娟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164-167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和超声波法从淫羊藿中提取淫羊藿苷,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加热回流法为料液比1∶10(m∶V,g/mL)、提取2次、提取时间40 min、乙醇体积分数75%;优化的超声波法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提取时间30 min、提取1次、料液比1∶6(m∶V,g/mL).  相似文献   

6.
以柳叶蜡梅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柳叶蜡梅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柳叶蜡梅叶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g:25mL、提取时间3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2.469%.  相似文献   

7.
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山  范鹏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30-3831,3835
分别以水和乙醇溶液为溶剂从杜仲(Ecommia ulmoides Oliv.)叶中提取绿原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并计算提取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醇提法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m∶V,g/mL)、体积分数30%的乙醇作溶剂、提取时间2.0h、提取次数2次;优化的水提法工艺条件为料水质量比1∶1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2次.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利用香樟叶资源,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香樟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乙醇为溶剂,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温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从香樟叶中提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超声温度70℃,超声功率400 W.此条件下提取的黄酮含量为10.437 mg/g.  相似文献   

9.
合欢花多酚的提取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梅  汪应灵  李万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56-3058,306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欢花多酚的提取工艺,考察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合欢花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及多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m/V,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合欢花多酚提取率为2.59%;当多酚浓度达到6.0 μg/mL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73.9%.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多叶勾儿茶提取芦丁和槲皮素的最佳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该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回流提取法和响应面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和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通过粗提物还原力和对·OH的清除能力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多叶勾儿茶芦丁和槲皮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3.86%,温度61.96℃,液料比36.28mL/g,提取时间为3h,此条件下芦丁、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5.45 mg/g和0.15 mg/g,与实际值误差小,粗提物浓度为0.08~0.1mg/mL时还原力强,0.6~1.0mg/mL时对·OH清除率较高。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多叶勾儿茶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泽刚  袁小红  徐春霞  刘卓  王丹  徐文学  张新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81-12882,12911
[目的]研究费约果叶片槲皮素提取工艺,优选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提取率、槲皮素收率和槲皮素纯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费约果叶片槲皮素收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槲皮素提取工艺是在50℃条件下,将费约果叶片粉末置于10倍90%乙醇中回流提取4次,每次2h,提取率、槲皮素收率、槲皮素纯度分别为3.486%、0.0334%、0.958%.[结论]此法高效、成本低、操作方便、工艺简单,为费约果叶片槲皮素提取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从安吉乌饭树叶中提取黄酮类色素槲皮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乌饭树叶中提取黄酮类色素槲皮素,以槲皮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测定手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乌饭树叶中槲皮素的最佳工艺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320 W,乙醇浓度50%,固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30 min,此时槲皮素的提取率可达4.46%。[结论]超声波法提取乌饭树叶中的槲皮素,操作简单,提取率高,是一种工业化生产较理想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蒲菜叶总黄酮水提法和醇提法,并优化了醇提法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蒲菜叶总黄酮提取以醇提法为宜,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40、用70%乙醇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3 h、连续提取3次。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波法研究白屈菜红碱的提取及其含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根、茎及叶中白屈菜红碱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根用75%乙醇作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85%,提取35 min;茎用8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75%,提取30 min;叶用5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0(g/mL),超声频率85%,提取40 min。人工栽培的白屈菜植株根6—9月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野生白屈菜;野生白屈菜植株茎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的白屈菜茎;6、7月份野生白屈菜植株叶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而8、9月份则相反。白屈菜红碱粗提物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核桃叶枯病病原菌、龙胆斑枯病病原菌、番茄枯萎病病原菌、南瓜枯萎病病原菌、新月弯孢霉等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均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深入研究大叶紫薇总黄酮的生理功能,对其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对大叶紫薇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并比较不同季节对大叶紫薇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提取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夜比1∶40、乙醇浓度为60%、浸提温度70℃、浸提0.5 h。正交试验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50%乙醇、料液比1∶40、60℃浸提1.5 h、此条件下提取率为6.71%;3~11月黄酮的含量分别为51.2、49.3、50.4、54.0、65.8、66.1、68.9、70.7和77.0 mg/g,其中11月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50%乙醇、料液比1∶40、60℃下浸提1.5 h;11月黄酮的含量最高,为77.0 mg/g。  相似文献   

16.
郭磊  杨婧  强永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21-6922,6957
[目的]对竹叶多糖的微波提取及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以昆明实心竹叶为原料,对常压下影响微波提取的固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3个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提取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提取液为原料,进行活性炭的脱色研究,通过研究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3个因素对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的脱色条件。[结果]在固液比1∶40,微波功率800W,提取时间10min的条件下,实心竹叶多糖的提取量最高,为31.410mg/g;活性炭的用量为2%(质量分数),脱色温度为30℃,脱色时间为40min时脱色效果最好,呈淡黄色。[结论]竹叶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开发价值的植物活性多糖,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实心竹叶活性多糖用于保健食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微波法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建良  李姣娟  陈丛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72-11374
[目的]为油茶资源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微波法提取油茶叶中的总黄酮,探讨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油茶叶总黄酮得率随微波作用时间的增加先升后降,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过高温度会使得率降低。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微波法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50%乙醇,固液比1∶20,在80℃条件下提取8min,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48.53mg/g。[结论]微波提取法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许程剑  魏长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79-21680,21684
[目的]研究罗布麻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新疆罗布麻茶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超声波法提取槲皮素的工艺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经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后,槲皮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5 min、液料比1∶20、浸提功率160 kW、乙醇浓度40%。[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槲皮素实际提取率为0.9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