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自育棉花不育系为材料,通过自交的方法鉴定其不育度。自交分为2组,一组整株自交;一组模拟自然状态,即下部果枝自由授粉,上部果枝全部自交。结果表明:2组不育株的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筛选出的不育系不育度为100%,不育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对比不同授粉方式的结铃率,进一步说明自育棉花不育系下部结铃是昆虫传粉造成的,说明该不育系具有高不育度。  相似文献   

2.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长10A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长10A是从品种长农10中发现的天然不育株与“长农24”测交,自交多代选育而成的育性稳定的不育系,不育率为10%,不育率为95%以上,绿苗,可选用紫苗品种为父本,以“两系法”生产杂交种。经大量测配,长10AF1育性均恢复正常,且多数组合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引进青花菜杂种19份,通过秋季田间经济性状和翌年春季开花习性鉴定,筛选出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用甘蓝类蔬菜自交系分别与其杂交,后代鉴定结果表明该7份青花菜不育材料为优良的胞质雄性不育材料.2000年以青花菜胞质不育材料为不育源,用甘蓝高代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转育,连续回交5代,育成6个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雄性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不育系植株生长健壮,苗期低温无叶片黄化现象,花瓣完全开放,雌蕊发育较正常,蜜腺较发达,雄蕊完全退化,杂交结实正常.利用该不育系配制一代杂种,经田间试验鉴定,筛选出5个优良杂交组合,通过进一步试验、示范,育成甘蓝新品种夏华2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秦杂2号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品种来源02CMS14×02S28,原名金秋66。母本02CMS14是以大白菜CMS3411-7不育源为不育胞质供体、以石特1号大白菜自交分离后代中选育的优良自交系S14为受体,通过采用杂交、连续回交等方法,获得的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的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父本02S28是从陕西关中地方品种宝鸡二包头中选育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5.
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外引进的花榔菜雄性不育系MSA为不育源,与青花菜自交可育系杂交。通过回交转育,将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转为青花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经过1代杂交,4代回交,选育出遗传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园艺性状优良的不育系5A。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大白菜自交可育系作远缘杂交,采用回交转育方法,将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为大白菜胞质雄不育系。经过2代杂交、1代自交,4代回交,能成经济性状优良、遗传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且雌蕊健壮,结实良好的大白菜胞质雄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纯合棉花核不育系抗A1,使其不育株率由50%上升到100%,通过调节播种期,从不育株群体中发现了2株育性转换不育株,并对该育性转换不育株的育性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A1育性转换不育株属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类型,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在27~28℃之间,敏感时期为花前7~13天;在自交条件下,抗A1育性转换不育株的不育株率逐代提高,经过3代自交,其不育株率已达65%,有希望纯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自育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为母本,与从江苏引进的扬稻9538粳稻品系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6S.[结果]20加12年7月27日至8月31日,皖2306S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69% ~ 1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34%,稳定不育期为36 d;9月3~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86.04% ~99.35%,套袋自交结实率为6.14%~58.54%.2013年7月29日至9月4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50%~ 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27%,稳定不育期38 d.9月6~22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52.74%~98.24%,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25%~70.83%.接种鉴定,2306S对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4.33(MR1),白叶枯病病情指数为54.44(S1).田间种植表现抗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结论]该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在30d以上,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相似文献   

9.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以具有100%不育株率的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3A为不育源,采用定向转育方法,经过杂交、回交、测交、自交和兄妹交将核不育基因向可育自交系206中转育。经过连续3代定向的回交转育(以206为轮回父本),获得了具有206特征性状的青麻叶类型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实现了复等位不育基因与园艺性状的同时转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与双九杂交,经4年7代选择育成了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简称2304S).[结果]2009年8月12~28日,2304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4%~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7%;8月31日至9月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79.94%~ 99.79%,套袋由交结实率0.56%~28.76%.2010年8月2日至9月1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3%~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36%,稳定不育期31 d;9月3~ 17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6.38%~99.46%,套袋自交结实0.57%~ 18.82%.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4.0℃.田间种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强.[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相似文献   

11.
以两个同质异核辣椒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1442A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均低于1442B和1442C,但13733C中的含量却明显低于13733A和13733B2;不育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育发生前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育发生后高;花冠露出之后,不育系花蕾中的MDA含量低于可育系,且随着花蕾发育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玉米雄性不育系晋玉1A的选育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方法确定晋玉1A的雄性不育类型,鉴定玉米种质资源对该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并测定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应用晋玉1A雄性不育系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海南乐东、山西晋中、忻州和运城,调查晋玉1A连续3年田间的育性;对晋玉1A与郑58的雄花、花药、花粉进行观察比较;对晋玉1A与昌7-2杂交F1代的花粉进行I2-KI染色观察;用专性PCR方法对晋玉1A的不育类型进行鉴定;以晋玉1A作母本,与158个自交系进行测配,对F1代进行田间育性调查,以筛查与之适配的恢复系与保持系;对以晋玉1A配制的可育杂交种F2代群体和BC1群体,进行育性调查;对晋玉1A及郑58与10个玉米自交系杂交F1代的籽粒产量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晋玉1A在以上4个地点,连续3年的田间不育性状保持稳定。晋玉1A与郑58的雄花外形相似,但其颖壳不开裂,花药不外露,无花粉散出。I2-KI染色表明,晋玉1A的花粉完全败育。对晋玉1A与昌7-2杂交F1代植株花粉的显微观察表明,64.4%的花粉粒能够被I2-KI正常染色,35.6%花粉粒败育,说明该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类型。经专性PCR鉴定,晋玉1A和昌7-2的细胞质都属于S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类型。昌7-2核基因组携带恢复基因,掩盖了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表型。郑用琏等设计的专性鉴定引物特异性更强。在以晋玉1A作母本进行测配的158个自交系中,鉴定出96个保持类型,47个恢复类型和15个半恢复类型。在以晋玉1A配制的可育杂交种F2代群体中,存在3.1%—8.7%的不育株,表明恢复系中存在微效恢复基因。晋玉1A和郑58分别与10个自交系配制的同父异母杂交种之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对这些杂交种F1代配合力分析表明,晋玉1A的一般配合力略高于郑58。【结论】晋玉1A属于S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其不育性状稳定,花粉完全败育,在现有玉米种质资源中有一定量的恢复与保持类型材料。它与昌7-2杂交的F1代植株能够产生正常雄穗并散出可育花粉。微效恢复基因的存在使得花粉可染率向可育方向偏移,并导致F2群体中出现不育株。用晋玉1A和郑58分别与相同父本配制的杂交种间的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晋玉1A的一般配合力比郑58略高,可以在玉米杂交种选配中使用,也可用于转育新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烟草雄性不育花蕾发育过程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烟草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小花蕾阶段与其保持系的相差不大,但从中花蕾开始,保持系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因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大花蕾时期比保持系的低得多。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比其保持系的低,而且随着花蕾的发育,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不育系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小花蕾和中花蕾时期都比其相应的保持系的略高,而在大花蕾阶段则又都比其保持系的略低。所有这些差异与烟草的雄性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丰富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以湘农油571细胞质雄性不育变异株系为材料,选育出具不同特性的不育系26S和41S,并筛选出强优组合26S×G15066和41S×G15057,初步实现了杂交油菜三系配套。同时,还介绍了不育系新材料的生物学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5.
王守海  吴爽  杜士云  王德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73-7674,7677
[目的]介绍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为母本,与籼稻品系3401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简称2311S)。[结果]2009年8月3日至9月21日2,311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9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50 d。2010年7月21日至9月6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82%~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48 d9,月8~10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7.11%~99.93%,套袋自交结实率0.24%~1.08%9,月13~21日,又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7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2011年7月8日至9月21日,连续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5%~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0.13%。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米质优,比较适宜选配中籼优质米组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萝卜金花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A及其保持系75B幼根、叶和花蕾中内源激素IAA、GA、ABA和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75A和75B的根、叶和花蕾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差异明显。在花蕾各个发育时期,75A和75B的IAA、ABA和GA含量均为先降后升,75A花蕾中IAA含量低于75B,ABA和GA的含量均高于75B;75A的ZR含量动态变化先升后降,与75B相反。在营养器官中,75A的根和叶中ZR、GA和ABA的含量高于75B(除个别时期外),IAA含量则是75A低于75B。分析认为根、叶和花蕾中内源激素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萝卜小孢子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对自交系068的育性恢复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68对478、黄早四、48-2背景下的CMS-T、CMS-C、CMS-S不育胞质分别呈完全恢复、部分恢复和不育性保持。068对同核异质不育系的不同胞质之间未检测到育性恢复上的明显差异。068同不育材料一次测交与再次回交的育性测定结果存在差异。自交系068对可作为CMS-T、CMS-C和CMS-S不育胞质的共同恢复系,为利用多胞质进行不育化制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和SRAP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87份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及2份不育系材料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2种标记混合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65处将89份材料分成4大类,除恢复系83外,其余恢复系与2份不育系分布在不同类群中,说明这些恢复系与不育系亲缘关系较远,这与材料的遗传背景相一致。另外,在相似系数0.75处87份恢复系又被划分到14个不同亚类中,没有完全聚在一起,说明这些恢复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编号为87的不育系与恢复系遗传距离变幅为0.325~0.492,平均遗传距离为0.414;编号为88的不育系与恢复系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64~0.492,平均遗传距离为0.398。在以后的育种过程中,可以考虑从中选择分别与2个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在前20位的恢复系作为父本,以相应不育系作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选育优良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在陕西省区域试验编号为"8"的甘蓝型油菜材料中发现的白花突变体,自交后代发生育性分离.该材料为安徽省农科院选育的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的衍生材料,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ms1ms1ms2ms2)和1对隐性抑制基因(rfrf)互作控制.经过5年研究,已初步选育出4个纯合两型系,1个临时保持系,1个全不育系以及16个恢复系.此类核不育材料能利用临时保持系实现"三系化"繁殖杂交种,被国内油菜育种工作者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