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说明树木盆景中坚持“宁短勿长”的创作原则,我想以几株枸骨树桩原始材料来说明。“图1”是一株完全露根的枸骨树桩。此桩完全可以培养成露根式树木盆景,在第一次锯截时要把可以观赏的根部充分留下来并保护好。然后根据日后配盆的大小来确定锯  相似文献   

2.
在盆景艺术中,面对大型柏桩,按照常规的杂木树桩栽桩方法,很难使其枝托、收顶与主干协调起来。通过“丝雕”的手法,模仿自然界的枯枝断柯现象,将其做成神枝、舍利,使克服了上述缺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玩盆景的人则说好的树桩不愁看。《吉祥三宝》的创作过程告诉我:有好树桩也要动脑筋。  相似文献   

4.
创作优秀盆景作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我以为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作者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意识。那种以为得到一根好的树桩,便可以事半功倍地创作出优秀盆景作品的想法,是一种极片面的误解,可称之为唯素材论。对于习惯制作树桩盆景的人来说,把扦插的幼弱枝条组合成一件作品,比驾轻就熟地对“生桩”造型还要难。难在哪里?正如沈荫椿先生给《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信《请勿“东施效颦”》中指出的那样:“培植者大多缺少翰墨文化艺术修养。”(见《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4期)。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盆景分类,让盆景爱好者走出思想误区,实践误区,很有必要。由于中国水旱盆景和山石盆景普及的时间较晚,人们对传统盆景的概念,通常是指单一的树木造型,俗称“盆栽”“树木造型”“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6.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7.
山石盈景的发展进程与树木盆景相比较为缓慢,制作技艺有待进~步提高。现在所创作的山石盆景,大多是“定石定型”的艺术作品,即使是一件成功的作品,从观赏角度来看,也是“景致一时新而难长久”,观赏时间越长则越觉得桔寂无味,缺乏新意。  相似文献   

8.
树桩盆景爱好者在创作盆景作品中,若能正确把握树桩盆景艺术的某些特性,对指导实践,提高创作水平大为有益。一、桩坯自然美的发现性桩坯自然美的发现,在盆景创作中相当重要。发现一个好的桩坯,往往是一个好的盆景作品成功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具有天然苍劲形态的树桩是盆景的基本物质载体,对盆景树桩最基本要求是自根基部至树梢的树干由粗到细退层快,如果树干上下一般粗就难以承载苍古雄劲的岂术意象。然而在盆景创作中,往往会遇到上下一般粗的情况,有的是下山桩上盆之后由于树木生长顶端优势规律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盆景作品从制作到成型其周期是相当长的,整个制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艺术构思、技艺实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旦艺术构思定格,剩下的绝大部分工作便是对树桩进行合理的取舍以及对部份枝盘进行必要的人工“促”“抑”,从而使树桩尽量合乎人的审美要求。本文介绍的就是这样一种盆景树桩枝盘的“促”“抑”技艺。所谓“促”,就是人工促发,扩大该枝盘在整个桩景中的尺寸比例;所谓的“抑”,就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抑制某些枝盘的生长,打破植物自然的生长趋势,使整个桩景造型的  相似文献   

12.
树桩盆景菊,就是将菊花和“枯朽树桩”合栽一起,根据树桩形态进行造型,使树桩借助菊花而变成一盆繁花似锦的盆景。其培植方法是:  相似文献   

13.
树桩盆景的大小,目前都是以树桩的高度来确定的。人们习惯把树高20厘米以下的桩景称为微型盆景,20~40厘米高的称为小型,40~60厘米高的称为中型,60~80厘米高的称为大型,80厘米以上的则称为巨型盆景。至于与树桩相配套的盆子大小都没有明确规定。现有评定树桩盆景大小的“标准”只片面强调了树桩高度,而把盆子的作用忽略了。随着我国盆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水旱盆景、丛林式盆景的发展,这样评定“标准”已不能准  相似文献   

14.
在盆景创作中,往往需要根据既得材料的自身条件来决定创作什么样的盆景,称做“因材立意”。山水盆景《巴山夜雨》便是“因材立意”,即兴创作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形式美是一切美的事物、也是树桩盆景的外形(实物的轮廓)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各种型式的盆景,给人的美感是不同的。把树桩盆景的外形轮廓,不同面的折角中抽象出线条来,用造型艺术的语言来表述:如曲干式盆景用“S”形曲线来表示,直干式盆景用“|”竖线表示,等等。这就是造型语言。造型不同,语言就不同,审美特征就不同,但是  相似文献   

16.
黄金律在绘画、建筑、工艺等造型艺术中应用的广泛性是众所周知的,盆景艺术界亦时有论及,我们常提及的“三分之一”处,实指黄金分割点“0.618”处。本文所罗列的它在树桩盆景造型中的应用,意在创作时“多加留情”而非死守,若死守“戒律”不知妙变是难出佳作的。  相似文献   

17.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既有水面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之间。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早相补相成,巧妙地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水旱盆景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将它们集于一体。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航录》记载,当时扬州的花匠善制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塑师,雕出了无数精美绝妙的奇峰怪石,象“神女峰”、“望夫石”、“金鸡岭”等等。这些风景名胜,以其对自然界人物或动物的酷肖而得名,引起了群众的莫大兴趣。许多盆景制作大师们,对于大自然的启示心领神会,他们运用自己的精湛技艺,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媲美。象形这一艺术手法在盆景高手中正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而运用着,无论是在山水盆景或树桩盆景中,都创作出了  相似文献   

19.
树桩象形盆景,是指树桩的主要观赏部位的形象似人物、飞禽或似某一物体如瓶,壶、瓜果蔬菜等等。动物类的树桩象形盆景,既要求树桩成活,又要求桩体象形而非人工所为。故在树桩盆景中极少能见到“象形”作品,偶见一、二,也属千载难寻的机会。由于是先天而成,受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形象上不可能求全完备,苛刻地要求每一部位和每一细节都符合  相似文献   

20.
微型盆景以其小巧玲珑、造型夸张、线条简练、极具风趣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微型盆景亦有微型山水与微型树桩之分,在制作技艺上各不相同。微型山水盆景,它采取“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再现大自然之山水风貌。由于盆钵狭小,在制作上有一定难度。这里笔者以五彩斧劈石为例简述一下孤峰式微型山水盆景的制作过程,仅供同行尤其是初学者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