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2011年8-9月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资源调查数据,对捕获的长鳍金枪鱼群体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平洋延绳钓渔业捕获的长鳍金枪鱼个体较大,叉长为77.5~112.9 cm,优势叉长为93~103 cm(67.2%),平均叉长97.6 cm,雌性与雄性个体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2)体重(W,kg)与叉长(FL,cm)关系分别为:W=4×10-5FL2.829(9总体),W=10^-4FL2.565(9雄性),W=6×10^-5FL2.764(7雌性);(3)雌、雄性别比为1:1.94,成熟期雌性个体性以Ⅴ、Ⅵ期为主(94.4%),雄性个体以Ⅲ、Ⅳ期为主(65.7%)。推测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在调查海域及调查期间存在产卵行为;(4)长鳍金枪鱼在繁殖期间摄食水平较低,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81.1%),其中空胃率占56.6%。平均饱满度指数较低,且与个体大小无关(P〉0.05)。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国家金枪鱼渔业观察员2012年10月-2013年1月和2013年10月-2014年2月两个阶段在印度洋中西部采集1233尾黄鳍金枪鱼的样本,对其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分析黄鳍金枪鱼纯重、叉长、性比、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等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雌性雄性叉长-纯重关系式分别是W=7×10-6L3.244和W=6×10-6L3.197;(2)雌雄之比为0.74∶1,达到性成熟的雌雄个体性别比为0.69∶1;(3)雌性性腺指数为0.39~5.92,在雌性个体中性腺指数大于2的占52.03%;雄性性腺指数为0.44~3.37,在雄性个体中性腺指数大于2的占31.43%。(4)雌、雄性成熟叉长的Logistic曲线分别是P=1/[1+e0.08276×(122.991-FLm)]和P=1/[1+e0.03767×(118.618-FLm)];(5)采样期间(10月至翌年2月)雌、雄性个体分别在12月和1月的性成熟率达到最高,在2月份性成熟率最低;(6)根据体长分布推算,叉长为115 cm可以作为黄鳍金枪鱼个体分为大小两个群体的基准,雌雄样本中大个体所占比例分别是63.13%和75.40%,两个群体中,雌雄个体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印度洋西部黄鳍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为我国进一步开发该种渔业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0年10月-12月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采集的冰岛南部海域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生物学样品,对该鱼种的群体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鳍金枪鱼叉长为154~ 230 cm,平均叉长为188 cm,优势叉长组为176~190 cm,占总数的67%;叉长(LF)与体质量(W)的关系可表达为W雌性=3×10-4 L2.4907F(R2=0.7698),W雌性=2×10-4L2.5204F(R2 =0.8335),W雌、雄混合样品=6×10-5L2.779F(R2=0.8452);雌性性成熟个体约占雌性个体总数的86%,雄性性成熟个体占雄性个体总数的51.3%;蓝鳍金枪鱼摄食等级较低,0~1级内的个体约占样本总数的72.2%,摄食等级与性腺成熟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0年10月—12月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采集的冰岛南部海域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生物学样品,对该鱼种的群体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鳍金枪鱼叉长为154~230 cm,平均叉长为188 cm,优势叉长组为176~190 cm,占总数的67%;叉长(LF)与体质量(W)的关系可表达为W雌性=3×10-4L2F.4907(R2=0.7698),W雄性=2×10-4L2F.5204(R2=0.8335),W雌、雄混合样品=6×10-5L2F.779(R2=0.8452);雌性性成熟个体约占雌性个体总数的86%,雄性性成熟个体占雄性个体总数的51.3%;蓝鳍金枪鱼摄食等级较低,0~1级内的个体约占样本总数的72.2%,摄食等级与性腺成熟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是3个热带金枪鱼鱼种之一,也是我国远洋金枪鱼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研究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观察员在热带太平洋海域(14°1'S-11°41'N,158°43'E-128°24'W)采集的229尾雌性黄鳍金枪鱼样本,基于组织切片法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性成熟个体占样品总数的36.7%;运用Logistic模型拟合的性成熟比率(P)与叉长(L_F)关系曲线(成熟度曲线)方程为P=1/1+e~([-0.072(LF-138.13)]),对应的50%性成熟叉长为138.13 cm;在南半球,纬度越高,性成熟比率和性腺成熟指数越高。东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以150°W为界)黄鳍金枪鱼群体的成熟度表现出区域性差异,东太平洋群体的成熟进程比中西部快,且产卵活动存在季节性差异。东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群体成熟度的性腺成熟指数变化规律相似。比较肉眼观测法和组织切片法,发现肉眼观测法对Ⅱ、Ⅴ期的判断准确率较高,对Ⅰ、Ⅳ期的判断准确率低。  相似文献   

6.
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性成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2007年2—5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生产期间所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数据,对其性成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雌雄比例约为1.1:1。雌雄性腺成熟度差异大,雄性个体性成熟度高于雌性。雄性Ⅲ、Ⅳ、Ⅴ期占总样本的78.4%,雌性仅占48.1%。雌性群体3月开始大批量性成熟,4月开始大批量产卵;雄性群体2月即开始大量性成熟,并开始交配。经拟合,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分别为264.9mm和208.5mm。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7年2—5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生产期间所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数据,对其性成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雌雄比例约为1.1:1。雌雄性腺成熟度差异大,雄性个体性成熟度高于雌性。雄性Ⅲ、Ⅳ、Ⅴ期占总样本的78.4%,雌性仅占48.1%。雌性群体3月开始大批量性成熟,4月开始大批量产卵;雄性群体2月即开始大量性成熟,并开始交配。经拟合,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分别为264.9mm和208.5mm。  相似文献   

8.
对2007年-2009年我国鱿钓船在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生产期间所采集的1 374个茎柔鱼样品性成熟度进行观察,初步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智利外海茎柔鱼为大型群体,常年产卵,无明显的产卵高峰期。渔获物雌雄比例约为2.65∶1。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度差异不明显,其中成熟个体所占比例小,分别占总量的3.9%和6.7%。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成熟度增加逐步增大,成熟个体性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雌、雄个体性腺指数存在差异,雌性个体Ⅳ期性腺指数与胴长成正比,而雄性则成反比。雌性和雄性茎柔鱼的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分别为638.3 mm和565.3 mm。  相似文献   

9.
智利外海茎柔鱼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7年-2009年我国鱿钓船在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生产期间所采集的1 374个茎柔鱼样品性成熟度进行观察,初步研究了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智利外海茎柔鱼为大型群体,常年产卵,无明显的产卵高峰期。渔获物雌雄比例约为2.65∶1。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度差异不明显,其中成熟个体所占比例小,分别占总量的3.9%和6.7%。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成熟度增加逐步增大,成熟个体性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雌、雄个体性腺指数存在差异,雌性个体Ⅳ期性腺指数与胴长成正比,而雄性则成反比。雌性和雄性茎柔鱼的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分别为638.3 mm和565.3 mm。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所捕获的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数据,对该鱼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74~120 cm,优势叉长为105~110cm,约占总数的47.8%,平均叉长为(107.2±4.99)cm。2)长鳍金枪鱼叉长(LF,cm)与加工后重(WD,kg)的关系可表达为WD=1.7146×10-5LF3.0197(总体),WDM=7×10-5L2F.M7229(雄性),WDF=2×10-6L3F.F5354(雌性)。3)调查期间,长鳍金枪鱼性腺成熟度以Ⅳ级为主,约占总数的43.1%。4)当长鳍金枪鱼叉长小于100 cm时,摄食等级以0级和2级为主;当叉长为100~120 cm时,空胃率达39%以上,且随叉长的增长而递增。当叉长为91~110 cm时,摄食饱满指数随叉长增长而上升;当叉长为111~120 cm时,饱满指数随叉长递增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青草沙水库刀鲚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草沙水库在合龙和进水过程中引入长江口洄游的刀鲚,目前刀鲚是水库内的优势鱼类,其在水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对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青草沙水库随机采集的刀鲚样本进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对全长分布、体重分布、全长与鱼体原重和净重的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性腺指数和摄食等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平均全长分别为25.0 cm、23.4 cm,优势全长组均为20~25 cm;雌雄平均体重为52.0 g和41.0 g,优势体重组均为20~40 g;不分性别刀鲚全长TL与鱼体体重BW及净重DW的关系分别为:WB = 0.0008LT3.3983,WD= 0.0006LT3.4286;不分性别刀鲚的体重BW与净重DW的线性关系为WD = 1.0598WB-0.3425;雌、雄刀鲚的性腺重量与全长、体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雌雄刀鲚的性腺重量随全长、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雌雄性比为2.6∶1,经χ2检验不符合1∶1比例;雌雄性腺的发育期多为Ⅱ期,分别占各自总数的69.6%和72.2%,性成熟个体相对较少,4月份和7月份性成熟个体较多,而10月份和12月份成熟个体较少;雌、雄性腺指数具有差异性,雌性性腺指数大于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大于未成熟个体,性未成熟的个体性腺指数随着鱼体增大而增大,而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却随着鱼体增大而减小;刀鲚胃含物中以虾为最多,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占61.11%。  相似文献   

12.
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nitidus)是淀山湖重要的优势种之一,也是渔民重要的捕捞对象。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淀山湖采集780尾光泽黄颡鱼样本,按肉眼观察选取体态完整的238尾进行体长分布、体重分布、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性比、食性、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指数等方面的生物学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光泽黄颡鱼体长范围为4.7~16.0 cm,优势组为8.0~12.0 cm;体重范围为1.3~28.4 g,优势组为5.0~15.0 g;(2)雌、雄样本平均体长分别为10.9cm和11.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15.1 g和15.9 g;(3)雌雄样本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41×L2.533,W♂=0.037×L2.557,呈显著差异;(4)雌性光泽黄颡鱼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8.6 cm,体重为6.9 g;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9.4 cm,体重为8.9 g;(5)雌、雄性腺指数具有差异性,雌性性腺指数大于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大于未成熟个体,雌性性未成熟个体性腺指数随着鱼体增大而增大,而雌性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却随着鱼体增大而减小;(6)胃含物以虾为主,摄食等级以2~3级为主,占57.66%。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2年9月21日-11月15日库克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海上调查数据,建立了钓钩深度计算模型,分两种起绳方式建立了作业中每一根支绳的浸泡时间计算模型。将钓钩深度以40 m为一层,共分为6个水层(40~80 m、80~120 m、120~160 m、160~200 m、200~240 m和240~280 m),统计每个水层和整个水体内的钓钩数量和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获尾数。计算每个水层和整个水体内的钓具浸泡时间,并以1 h为间隔分别统计每个区间的支绳数量及渔获尾数,计算其渔获率。结果表明:(1)二次曲线可拟合浸泡时间与长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其渔获率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长鳍金枪鱼在40~280 m整个水体、6个水层中渔获率最高的浸泡时间为11.0~11.4 h。建议:(1)主捕长鳍金枪鱼时,尽可能把支绳的浸泡时间设定在10.0~12.0 h左右,以提高捕捞效率;(2)对于漂流延绳钓,整个水体的最佳浸泡时间可代表各个水层的最佳浸泡时间;(3)目标鱼种不同,钓具的最佳浸泡时间也不同;(4)浸泡时间可作为延绳钓钓具有效捕捞努力量。研究结果可用于提高长鳍金枪鱼捕捞效率,为渔业生产和CPUE的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3月龄同生群池养脊尾白虾90尾,分别逐尾测量其体重(BW)、体长(BL)、头胸甲长(CL)、头胸甲宽(CW)、头胸甲高(CH)、腹部高(AH)、腹部宽(AW)、腹部长(AL)、额剑长(RL)和尾扇长(TL)等10项生物学指标,并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除RL与AL间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2)CL、CW、TL和AH是影响该虾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通径分析和决定程度分析均指示CL为决定该虾体重的关键变量;(3)所建多元回归方程BW=1.847 CL+1.657 CW+1.110 TL+0.954 AH-3.825(R2=0.931,P〈0.01)可用于准确估算池养脊尾白虾的体重。  相似文献   

15.
2013年8月至10月,采用跟踪观察法,在昭苏马场草甸草原上研究了放牧条件下乳用伊犁马的牧食行为.结果表明,在15h放牧时间观测中,乳用伊犁马各主要行为的总体时间分配顺序是:休息>采食>游走>挤奶>其他>饮水;在8月、9月、10月其休息时间依次占总观测时间的55.92%,58.10%,56.49%,采食时间依次占总观测时间的33.01%,34.39%,38.37%;不同观察月份间乳用伊犁马的牧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8月到10月乳用伊犁马采食时间显著增加、游走时间显著减少(P<0.05),休息、饮水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不同观察月份间,乳用伊犁马在近14 h的观测时间中行走距离也存在一定差异,8月、9月、10月依次为(5.61±0.19),(6.96±1.08),(10.90±0.99) km.  相似文献   

16.
漂流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在金枪鱼围网渔业中被广泛地应用于诱集捕捞金枪鱼类。鲯鳅作为漂流FAD诱集鱼群中最为常见的兼捕种类之一,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有助于了解其种群结构,对于合理保护该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3年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科学观察员在5°N~10°S,145°E~170°E海域内收集的189尾鲯鳅样本,对其叉长分布、性比、性成熟度及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鲯鳅叉长范围为10.0~126.3 cm,优势叉长为70.0~100.0 cm,占总数的66.7%;雌雄性别比为4.1∶1;样本以性成熟(Ⅴ~Ⅵ期)个体为主,占总数的73.6%,50%性成熟叉长(L50)为49.95 cm;76.0%的样本为空胃,而实胃中频现其它常见的小型随附鱼种,如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幼鱼、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六带鲹(Caranx sexfasciatus)、疣鳞鲀(Canthidermis maculata)和单角革鲀(Aluterus monoceros)。渔业生物学信息表明漂流FAD下的鲯鳅群体以性成熟的大型个体为主,FAD对于雌鱼具有更强的聚集效果,觅食是鲯鳅游向漂流物的可能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西人工饲养雄性食蟹猴在不同年龄段的睾酮分泌情况,为解决人工饲养食蟹猴的繁殖问题提供基础科研资料.[方法]以2岁11月龄(少年)、4岁2月龄(青年)、6岁10月龄(中年)3组健康雄性食蟹猴为研究对象,于秋冬季节(2008年10月22日~2009年3月6日)采集血样,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睾酮水平变化.[结果]广西人工饲养雄性食蟹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睾酮分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中年雄性食蟹猴(84.94±52.29 ng/mL)>青年雄性食蟹猴(72.44±20.13 ng/mL)>少年雄性食蟹猴(56.84±15.32 ng/mL).环境温度与雄性食蟹猴睾酮分泌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少年组0.77、青年组0.92、中年组0.75,其中,青年组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少年组和中年组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广西人工饲养雄性食蟹猴睾酮分泌水平因性功能年龄的改变而呈显著差异,环境温度仅是影响雄性食蟹猴睾酮水平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8.
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试验对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研究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9组(对照组、A~H组),A~H组试验饲料中紫丁香叶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5%、6%、8%、10%,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史氏鲟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C组和F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H组鱼血浆中自蛋白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AST)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鱼血浆中C3、C4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除C组和F组外,其余各组鱼血浆中C3、C4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对史氏鲟生长和免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