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南校区土壤现状分析及改良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南校区树木生长不良的现象,对0-20cm和20-40cm的层次土壤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区树木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贫瘠.为了改善土壤状况,作者总结了以往的土壤改良措施.希望找出适合该学院土壤改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5,(10):133-136
通过对天全县退耕还杉木生态林的0~20cm和20~40cm层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连年(2002-2005a)测定,来分析退耕还林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后,杉木生态林的土壤孔隙结构得到了良好改善,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土壤孔隙度逐渐增大,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加。2)从2002年到2005年,杉木生态林的土壤水分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增加了24.45%、9.44%、10.65%。3)0~20cm层土壤养分含量大于20~40cm层,存在表层富集现象,且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不仅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加,0~20cm层和20~40cm层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也越来越小。以上表明退耕后杉木生态林的土壤状况得到了良好改善,使得林地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秸秆覆盖免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养分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多年连续秸秆覆盖免耕,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和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明显提高;免耕能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0-7.5cm土层比翻耕处理年平均增高51.7%。翻耕能增加土壤活跃微生物生物量,0-30cm土层翻耕土壤活跃微生物生物量比免耕高25.3%。0-30cm土层微生物对养分的固结量多于作物年吸收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春季和秋季即冬小麦生长苗期增大,固结土壤养分,而在夏玉米生长时期的夏季降低,被矿化释放养分,所以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与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选取并分析了河南省漯河市烟区25个乡镇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植烟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 H值保持基本稳定,整体呈弱碱性;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和土壤碳氮比值均呈递减趋势,表现为0~10 cm>10~20cm>20~30 cm>30~40 cm>40~50 cm。漯河市烟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间表现差异。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10 cm以下土层(P<0.05),耕层土壤(0~20 cm)养分状况明显优于20 cm以下土层,且达到0.05显著水平。漯河市烟区0~20 cm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含量和碳氮比等指标变异较大,且其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均高于0~50 cm土壤,0~5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潜在养分水平表现不足,尤其是碳氮比值偏低,不够协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木兰林区不同林分类型的针叶林林下0~10cm、10~20cm、20~40cm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的针叶林林下土壤p H值在6.20~7.04,不同深度土层、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含量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烟台郊区苹果园土壤肥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烟台近郊苹果园土壤的肥力状况.[方法]在近郊3个行政村的24个苹果园0~20和20 ~4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容重.[结果]烟台郊区苹果园土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偏低,碱解氮含量呈两极分化,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偏高;20 ~40 cm土层各养分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且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3个地区20~40 cm土层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均处于偏低至适中水平,且差异较小;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52 g/cm3,偏紧;土壤酸化程度比较严重,20~40 cm的土层表现的更为明显.[结论]该地区苹果园表层土壤性状尚可,亚表层土壤肥力水平较差,很可能对苹果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土壤质量对不同树种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城市绿地土壤质量与树木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兰州市主城区选择生长势不同的银杏、七叶树、法桐、栾树、五角枫、樱花、玉兰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环境中的土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P,K含量、pH值和含盐量达到园林种植土质量要求的土样分别占全部土样的35.71%,10.71%,60.71%,100%,0%和7.14%,调查区域内城市绿地土壤速效K含量较高,速效P较缺乏,有机质和速效N极其缺乏,土壤盐碱度较高,土壤环境较差;在相似的气候环境中,土壤有机质、速效N,P,K含量为8.29~19.92g/kg,60.33~102.45mg/kg,11.69~42.28mg/kg,194.79~260.32mg/kg的调查树种生长较好;含量为5.54~15.02g/kg,59.02~78.10mg/kg,9.42~27.40mg/kg,161.64~246.22 mg/kg的调查树种生长较差,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影响树木的生长表现.【结论】可通过改良土壤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为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条件,促进其健康生长,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土壤酶化学计量反映微生物代谢和营养需求的生化平衡,可衡量土壤微生物能量和养分的限制性,揭示土壤养分转化及供给状况.养分和光照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但如何影响土壤养分转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还知之甚少.[方法]研究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一年生苗木为对象,采用盆栽法开...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辽宁省不同土层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辽宁省气象局在59个农业气象站对148个采样点进行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壤取样,利用GPS对采样点进行定位,对各采样点土壤速效养分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分布中,土壤表层(0~20 cm)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下层(20~40 cm)。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分析表明,碱解氮从东至西呈明显的递减趋势,铵态氮和硝态氮无明显的空间趋势分布规律;速效磷为东部较高;速效钾在盘锦含量最高,在辽宁东部较低。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既能有效防止土壤结构发生恶化又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茶树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作深度,为指导茶农科学耕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免耕为对照(CK),设耕10 cm、耕20 cm和耕30 cm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容重、水含量、孔隙度、土壤三相比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耕作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耕30 cm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含量,其中耕20 cm处理对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30 cm处理对20~3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作可增加非毛管孔隙度,减少毛管孔隙度,但总孔隙度依然增加,其中,耕作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状况影响显著,而在10~20 cm土层仅耕20 cm处理对土壤孔隙度状况影响显著,在20~30 cm土层仅耕30 cm处理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影响显著.耕作后0~10 cm土层气相和液相比例显著增加,固相比例显著下降,其中以耕20 cm处理效果最佳,而在20~30 cm土层,对土壤三相比协调效果最佳为耕30 cm处理.耕作后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下降,2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耕20 cm和耕30 cm处理下显著升高;耕作后0~30 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孔隙度、固相比例是反映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关键因子,而有效磷则是养分肥力指标的关键因子.[结论]不同耕作深度均能降低茶园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含量、改善土壤孔隙度状况和协调土壤三相比,其中以20 cm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N、P、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池栽试验,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实际存在状况,将池土分为3个层次, 各处理上层(0~20 cm)土壤容重保持一致,播前按照处理要求调整各个处理20~40 cm、40~60 cm两个土层的土壤容重。【结果】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很大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为K>P>N,这种影响在吐丝期表现尤为明显。N、P、K的积累量均随着下层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处理间差异显著。N、P、K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和转移率大小也受下层土壤容重的影响,特别是各个时期N、P、K在玉米生长中心中分配的比例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层次土壤容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均产生交互影响,且20~40 cm土层容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的影响远大于40~60 cm土层。【结论】通过调整下层土壤容重,尤其是20~40 cm土层容重,可以促使玉米吸收更多的矿质营养,并使营养元素更多地向生长中心分配,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后期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小麦前后置双镇压播种机镇压对土壤条件和小麦生育性状的影响,以济麦22小麦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播种时双镇压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镇压处理较对照未镇压处理0~2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4.47%,>20~4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0.67%,>40~6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1.62%;镇压后0~20 cm土壤容重增加12.00%,>20~40 cm土壤容重增加7.53%。小麦前后置双镇压播种机镇压可以促进小麦分蘖,单株次生根数增加1.8条(增幅64.29%),受冻枯叶率降低20%,有效穗数增加31.5万穗/hm2(增幅6.27%),穗粒数增加1.1粒(增幅3.13%),产量提高1 201.5 kg/hm2(增幅14.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改进黑龙江省马铃薯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Russet Burbank为材料,设2种栽培模式:大垄栽培区(耕深35 cm)和小垄栽培区(耕深20 cm),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结果]大垄栽培模式下20~3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而20和25 cm耕层的土壤温度显著降低,分别为18.24和17.70℃,与马铃薯最适生长温度(18℃)十分接近。大垄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受环境影响小,6月30日以后,2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比较稳定,一直处于低温高含水量的环境中,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成熟。[结论]采用大垄深翻耕作方法能有效改善土壤水温条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京郊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对京郊8个蔬菜主产区县,25个有代表性的日光温室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测定分析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0~20 cm表土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40 cm亚表层土;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大部分土壤酶活性表现为1月份大于5月份;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多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但3~4年增势变缓。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碱性、中性、酸性磷酸酶和脲酶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真菌数量和上述酶(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讨论和分析了影响土壤微生物和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海南省乐东县胶园土馕生物学特征与土壤类型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速效磷和胡敏酸C含量、细菌和放线菌个数差异不显著。真菌个数、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20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间有差异,而在20—40、40—60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无差异。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总腐殖酸、富里酸含量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都偏低。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与速效养分含量、腐殖酸及其组分含量、部分微生物个数、大部分土壤酶之间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基质诱导呼吸法和CO2释放量法研究了棉花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不同年份和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两年试验结果0~20 cm土层除2012年8月和9月份外其它时期和20~40 cm土层除2013年8月份外其余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均是秸秆还田显著高于秸秆未还田,而40~60 cm土层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活性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土层,除20~40 cm2013年4月和9月份以及40~60 cm土层的2013年5月和8月份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它时期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未还田处理。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不同年份和不同土层,除20~40 cm的2012年9月份和2013年6月份以及40~60 cm土层的2012年6月份、2013年5月份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它时期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未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科学栽培文冠果提供理论依据。以平作为对照,研究垄作种植对文冠果幼苗生长状况、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平作相比,垄作显著降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2)垄作增加2个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且20~40 cm土层增幅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平作分别提高了117.05%、53.06%、28.31%和23.40%。(3)垄作种植显著增加根长,促进分枝和侧枝生长,提高叶面积,其地上生物量、根干重和冠根比显著高于平作121.20%、46.15%和51.19%。可见,垄作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供肥能力,更利于文冠果幼苗生长,是较好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核桃生长地不同土层N、P、K的含量和规律。[方法]取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土样,测定其中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1~8年的核桃园地中,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依次下降的趋势,上层土(0~20 cm)(中层土(21~40 cm)(下层土(41~60 cm),中层土速效N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4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P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5~8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6年和8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K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7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1年园地中层土速效N和速效P含量最高,分别为76.3 mg/kg和103.21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含量最高,速效P含量最低,分别为149.0 mg/kg和6.34 mg/kg;6年园地上层土速效N含量最低,为58.5 mg/k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8.5 mg/kg。[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蓬莱市酿酒葡萄园的肥力状况。[方法]在山东蓬莱市某酿酒公司的葡萄园中设置21个采样点,涵盖种植2~5年的不同质地土壤,每个采样点分0~20、20~40 cm土层取土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pH、容重。[结果]不同质地的土壤肥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0~20 cm土层中的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中的含量,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呈递减趋势。[结论]种植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的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越高,而土壤pH降低。土壤pH和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