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过程模拟计算软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建立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和混合语言编程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过程模拟计算软件SARP,解决了热油管道停输与再启动过程预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庆哈埋地管道允许停输时间的计算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输油管道停输后,当管内原油温度降到一定值时,管道的再启动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甚至造成凝管事故。为了避免凝管事故的发生,需要对输油管道的停输安全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大庆-哈尔滨埋地输油管道的测试与分析,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试了管道在各种地势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确定了庆哈输油管道停输后的最危险截面。在充分考虑大地恒温层、热油管道对大地温度场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管道停输时的非稳态传热简化物理模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模拟计算软件,计算得出了管道停输后管内原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庆哈管道的允许停输时间,计算结果对输油管道的科学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掌握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在大庆试验基地进行了架空管道停输再启动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油管道停输初期的温降速率比停输后期的温降速率快;管道停输再启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压力的最大值,此后压力随着启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后达到稳定状态;管道停输再启动后,出口温度先随启动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当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管道末端的进站温度趋于稳定;管道停输再启动后,流量虽有一定的波动,但很快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热油管道停输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理进行热油管道停输后的温度计算,模拟原油的凝固过程,有利于热油管道安全停输时间和再启动方案的确定。针对加热原油管道停输后油品物性、管道及周围介质的相互关系及其不稳定传热问题,提出了热力计算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有关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在冷却过程中油品的凝固问题。采用保角变换和盒式积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处理,构造出问题的差分方程。运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加热原油管道停输温度变化和冷凝过程进行了计算,与实测数据和文献中的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停输再启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停输再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容积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复杂的停输再启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编制的软件能计算管道再启动站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的恢复过程,考察了停输时机对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冷热原油交替输送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埋地热油管道正常运行温度场的确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邢晓凯  张国忠 《油气储运》1999,18(12):28-30
热油管道正常运行的温度场由管内油口和管外土壤中的温度分布共同构成,该温度场是研究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及间歇输送的重要初始条件,确定了管道温度场的出发点萁 热历史,为此给出了确定热油管道正常运行温度场的数学模型,编制了模拟计算软件,并以中洛复线为例计算了全年不同时间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7.
邓青  张国忠  兰浩 《油气储运》2005,24(11):5-8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胶凝原油管道再启动问题的认识,指出了现有启动模型的不足,认为通过试验的方式研究胶凝原油停输再启动的问题,可以为输油管道设计过程中管材的选择、管道允许停输时间的确定和最小启动压力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油管道石蜡沉积层的形态和物质组成,分析了爬坡管道石蜡沉积层微元在停输前后的二维受力情况。爬坡管道停输后,石蜡沉积层受力不平衡,随停输时间的延长,在重力差的作用下,石蜡沉积物结构发生破坏,并向低端滑移和聚集,导致再启动困难。为了使低输量运行热油管道的石蜡沉积层处于临界厚度,必须定期清管,以降低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9.
东黄复线停输再启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研究了胜利原油连续剪切降温,静止降温和再剪切过程原油流变性变化,建立热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东黄复线停输再启动过程,并成功地进行了工业现场试验,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停输对混油量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顺序输送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停输现象,建立了动量传递质量传递耦合的非稳态停输混油数学模型。利用PHOENICS 3.6软件进行停输过程数值模拟,通过算例分析了柴油前行、汽油后行在管道上下坡等工况下停输后的混油机理及不同工况条件下停输对混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顺序输送时不可避免的温度变化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埋地管道的几何特征,建立了有限区域内冷热油顺序输送管道的土壤数学模型,并使用PHOENIC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证明用PHOENICS软件可对土壤温度场进行模拟,为研究土壤温度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埋地热油管道停输降温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数值求解埋地热油管道停输过程中管内油品、管外保温层和管外土壤温度场3个数学模型确定管道停输降温过程的方法,指出埋地不保温热油管道停输后,管内油品与管外土壤同时降温,管外土壤存在降温影响区,而埋地保温热油管道停输后,管内油品温降速度则明显小于不保温管道.  相似文献   

13.
利用湍流模式理论模拟顺序输送混油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王树立  李恩田  李辉 《油气储运》2006,25(11):22-26
对现有混油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动量-质量传递耦合问题入手,建立三维非稳态的混油湍流数学模型,对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容积积分法进行离散,边界条件处理采用附加源项法,源项采用线性化处理,近壁区域的计算采用壁面函数法.此外,基于PHOENICS 3.6计算软件,编制了混油问题的PLANT模块,建立混油数值计算模型的前处理q1文件,并对0号柴油、90号汽油在垂直上行与下行管道内顺序输送的混油浓度场和不同顺序输送批次下的混油浓度场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得出此研究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探针法测量热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热油管道预热投产和停输再启动过程中,为了保证管道安全生产,常常需要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监测。探针法具有不需要预捏测温元件、不破坏管道周围土壤的原有状态和土壤中已建立的温度场等优点,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土壤温度场测试方法。在东黄复线、东临线和中洛线上进行的7次现场测温应用表明,该方法测试结果可靠,测温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不仅可用于埋地热油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测试,也可用于输油站上管道埋深处的自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混掺5%~10%俄罗斯原油的大庆原油,开展了铁大线和秦京线大庆原油触变特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原油存在不完全可逆性结构的Houska修正触变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在特定测试温度、进站温度和多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大庆原油触变行为。试验获得了秦京线、铁大线实际管输条件下不同测试温度和进站温度的触变模型参数,对于准确计算管道停输再启动压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油长输管道启动压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降低热输管道的输油温度或实现常温输送,是原油管道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但在低温下能否顺利启动则是关键。通过对流体管避运过程、非牛顿体触变性及两者关系的研究,导出了牛顿体和非牛顿液体管道中动压力的计算方法,及启动压力与启动流量的相关规律。同时指出,启动压力由三部分组成;液体由静止加速到启支速度的惯性力;液体与管壁间的摩擦力,破坏非牛顿体结构的触变性附加力。计算实例表明,利用屈服值预测屈服假塑性原油管道  相似文献   

17.
西部原油管道冬季运行油品热处理外输出站温度达到50-55℃,不但损伤管道防腐层,而且造成能源浪费。为此,对乌鲁木齐首站、鄯善站原油加热系统进行余热回收技术改造,在热媒换热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油油换热器,使热原油与进站冷油进行热量交换,对综合热处理后的原油进行余热回收,既满足了原油综合热处理65℃的温度要求和40℃出站的温度要求,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实际节约能源近30%。同时,冬季运行投用余热回收装置后,可防止紧急停输再启输工况下输油泵因油温过高保护停泵及部分冷油进入下游,并满足急冷热处理后的外输条件。(图7,表6,参8)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顺序输送的混油机理,在油品不可压缩、不考虑浮升力影响和油品参数不随温度变化三点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油数学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对顺序输送混油段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混油浓度分布曲线。模拟结果与扩散理论推导的混油量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蒋绿林  付文彪  徐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71-5573
[目的]更好地模拟地源热泵地埋换热器的换热状况。[方法]介绍了3种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线热源模型、圆柱热源模型和Eskilson模型),以宁波市鄞州区冬天供热为例,选择适当的传热模型进行数据模拟,得出了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分布。[结果]地源热泵系统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地埋管周围半径为0.8 m的范围内温度场会呈现强烈的变化,该区域以外的地方温度变化越来越小,直至接近于土壤的原始温度;浅层地表土壤原始温度场分布与深度呈指数关系,当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壤基本上维持恒温状态,比当地年平均气温高1~2℃。[结论]该研究为新型农村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